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必考真题01
一、单选题
1.(2024七上·邳州期末)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 )
A.开始定居生活 B.种植粟
C.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D.饲养家畜
2.(2023七下·陆河期末)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的方法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
3.(2024七上·龙马潭期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成堆粟米的发现便是证据之一。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黑龙江流域
4.(2021七上·冠县期末)战国时期历经250余年,期间战争此起彼伏,局势跌宕变幻。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5.(2023·广州二模)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世袭制的出现 B.禅让制的推行
C.分封制的实行 D.行省制度的确立
6.(2024七上·吉林期末)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的是( )
A.红山先民 B.龙山先民 C.大汶口先民 D.仰韶先民
7.(2021七上·盐城期末)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和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
A.直立行走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会人工取火
8.(2023七上·乌鲁木齐期末)《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半坡居民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三皇五帝
9.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说话谨慎)。”这说明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注重( )
A.因材施教 B.言传身教 C.教学相长 D.有教无类
10.(2022·营口期末)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调、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这条路是( )
A.陆上丝绸之路 B.瓷器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
11.(2023七上·期末)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A. 河姆渡黑陶钵 B. 殷墟甲骨
C. 商鞅方升 D. 半两钱
12.(2020七上·太和期末)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丁村人
13.(2022六上·周村期末)古书上记我,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14.(2023七上·汉中期末)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魏灭蜀汉 B.司马炎改国号为晋
C.西晋灭吴 D.司马懿控制了魏国
15.(2023七上·襄州期末)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6. 右侧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中,左侧女子正在采桑,右侧一孩童在护桑,有学者认为这个女子是龟兹人。此图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 B.中外交流 C.民族交融 D.文化昌盛
17.(2024·济宁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8.(2024·长沙期末模拟)湖南素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的美誉,其中“屈贾之乡”的“屈”和“贾”分别指的是( )
A.屈原、贾谊 B.屈瑕、贾思勰
C.屈原、贾岛 D.屈瑕、贾似道
19.(2022七上·新丰期末)汉武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0.(2023七上·南海期末)下面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面积(㎡)
金村大墓 周天子 1 148.6
固围村魏国墓地 魏王 2 756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954
邯郸赵王陵 赵王 2 1600
A.墓葬规制严整 B.等级制度消亡
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 D.周王室衰微
二、改错题
21.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发现于黄河流域 。
22.(2021七上·兴化期末)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上要种植粟。( )
23.舜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4.(2018七上·庆安期末)破釜沉舟与官渡之战有关。
错误; ;改正: 。
25.以下各小题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订正
①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老师:“不少历史知识都用到‘最早’二字,你知道的有哪些?”
②小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北京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最早的国家是夏朝。”
③张三按《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法给他的父亲服用“麻沸散”减轻了病痛。
④小华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对商朝创业史做了全面调查。
⑤小蔡从《齐民要术》一书中了解了南北朝时期泉州地区农、林等生产技术的状况。
三、辨析题
26.(2020七上·埇桥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舜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成为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3)秦朝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
(4)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27.(2019七上·大庆期末)由于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在冶铸业中,生铁冶炼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在制瓷业中,青瓷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四、材料分析题
28.(2021七上·安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木桩插入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既精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己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什么农作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的是什么农作物?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29.(2023七上·江阳期末)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
材料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期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文景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中纲要》(上)
(1)夏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材料一中提到“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是何种制度?在此之前,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采用何种方式?
(2)材料二中,图4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述该事件发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时期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五、综合题
30.(2016七上·深圳期末)看如图,请回答。
(1)如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哪一居民的房屋式样?这种建筑被称为什么式样?
(2)当地的聚落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3)房屋的建造说明了当地的聚落居民已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1.(2024七上·巴东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战乱不已,但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材料二: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诸侯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住在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闵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与原居的周越族长期相处,逐渐成为客家人。
(1)材料一中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2)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两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错误:黄河流域改正:成都平原
22.【答案】错误:粟;订正:水稻
23.【答案】错误:舜订正:禹
24.【答案】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25.【答案】错误:“青铜器”理由: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之上;刻在青铜器上的是金文。;错误:“北京人”理由: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错误:“麻沸散”理由:“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全身麻醉剂。;错误:“河南安阳”理由:商朝建立时建都亳,1300年,盘庚才将都城迁到殷。;错误:“齐民要术”理由:《齐民要术》反映的是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泉州在南方,不在《齐民要术》
26.【答案】(1)错误;把“舜”改为“禹”
(2)错误;把“ 半地穴式”改为“干栏式 ”
(3)错误;把“鸭绿江”改为“辽东”
(4)正确
27.【答案】把生铁冶炼技术改为炼钢技术。
28.【答案】(1)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原因: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2)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粟
29.【答案】(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禅让制。
(2)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
(3)实行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田租,减免赋税和徭役;文景之治。
(4)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减轻赋税和徭役。
30.【答案】(1)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
(2)因为当地河湖密布,潮湿炎热,架空的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功能。
(3)定居生活
31.【答案】(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增强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2)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①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②造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③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3)原因: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重视人才引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