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周复习课件--第13讲食物的营养及物质运输(29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秋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周复习课件--第13讲食物的营养及物质运输(29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14 09: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3 食物营养及物质运输
九上秋周巩固提高-chen
一、食物与营养
(一)七大类营养素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
1.水: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
要素之一,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
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
水溶液中才能进行,体内的养分
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
行运输。
水是生命活动的载体
一、食物与营养
2.无机盐
(1)种类: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包括钙、铁、碘、钠和磷元素
(2)作用:无机盐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3)各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及其主要食物来源如下表所示: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主要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型腿或O型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瘦肉、鱼类、奶类、蛋类、豆类等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动物血液、肝脏、瘦肉、鱼类、奶类、蛋类、水果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
含锌的无机盐 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生长发育不良 肉类、鱼类、蛋类等
一、食物与营养
3.糖类
(1)种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
(2)主要食物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食物。
(3)生理功能:糖类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有一半以上来自糖类。
一、食物与营养
4.蛋白质
(1)生理功能:
①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③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主要食物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食物。
一、食物与营养
5.脂肪
(1)生理功能: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
(2)主要食物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食物。
一、食物与营养
6.膳食纤维
(1)组成:膳食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2)生理功能:
①膳食纤维可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②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③适量摄取膳食纤维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④适量摄取膳食纤维有助于
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食物与营养
7.维生素
(1)特点:维生素的种类很多,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2)生理功能:维生素不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A夜B脚C血D佝)
一、食物与营养
(二)探究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1)实验原理: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种营养素都属于有机物,贮存着化学能将等质量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充分燃烧,
释放出来的热量用于加热相同的液体,
比较液体温度升高的多少
就能知道哪种营养素中贮存的能量多。
(2)实验过程原理:Q=CmΔt Q=mq
(3)实验结论:
同等质量的糖类与蛋白质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基本相同,而同等质量的脂肪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要比蛋白质和糖类高。
一、食物与营养
(三)平衡膳食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消化腺:
①分布于消化道外:
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分布于消化道壁上:
胃腺、肠腺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食物的消化
(1)概念: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①物理消化:食物逐渐被软化和细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大小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切割研磨(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等。
②化学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
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
分子物质,即营养物质,此过程改变了食
物的分子结构。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1)小肠内的消化吸收
①小肠的长度长,用于消化和吸收的
内表面积大。
②人体可吸收的大多数营养物质是通
过小肠壁被吸收的。
(2)大肠内的吸收:
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
和维生素
注:胃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和无机盐
三、酶的催化作用
1.酶:酶是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2.探究酶的催化作用特点
(1)高效性:酶能使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迅速进行,是无机催化剂效果的107~1013倍。能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3)多样性:人体内有很多种酶,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
三、酶的催化作用
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往往不同。
(1)温度:酶有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人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不同生物的体温不同,其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不同。
(2)酸碱度:不同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8,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接近7。
四、血液
1.血液的成分
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上层透明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91%~92%),其次是蛋白质(7%左右)、无机盐(0.9%)、葡萄糖(0.1%)等;
下层暗红色的物质就是血细胞。
四、血液
2.血浆的作用
主要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作用。
3.血细胞
(1)各种血细胞的类型和特点。
血细胞 数量 形状 大小 有无细胞核 功能
红细胞 最多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较大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内有含铁元素血红蛋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最少 多呈球形,形态多样 最大 有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较少 不规则 最小 无 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
五、心脏和血管
1.心脏
(1)心脏位于胸腔内(中部
偏左下方),主要由心肌构
成,通过不停地搏动,
相当于一个泵,推动血
液在心脏和血管中不间
断地流动
(2)结构:
(3)心脏中的瓣膜:房室瓣,
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五、心脏和血管
(4)心脏的工作过程:
五、心脏和血管
(5)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的时间根据心跳快慢不同而不同。
按人每次心跳的时间为0.8秒,
心房收缩一次约需0.1秒(1个暗格)舒张一次约需0.7秒(7个空格)心室收缩一次约需0.3秒(3个暗格),舒张一次约需0.5秒(5个空格)
(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能同时舒张,也能交替收缩)。
五、心脏和血管
2.血管
(1)血管的分类: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速度及压力
动脉 把心脏-心室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大 流速快,血压高
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 分布广泛、数量多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排通过 最慢、血压其次
静脉 把身体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心房 有的分布深、有的分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小 慢、血压最低
五、心脏和血管
(2)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管壁很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
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组织细胞中
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如二氧化碳、尿素→血液中
【注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六、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
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
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2.血液循环的途径
(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
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六、血液循环
3.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1)在体循环中,动脉中流着动脉血,静脉中流着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中流着静脉血,静脉中流着动脉血。心脏结构中,左房室流动脉血,右房室流静脉血。
(2)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主要依据是血液的含氧量及血液的颜色
(3)肺循环让静脉血变动脉血、体循环让动脉血变静脉血。
4.心率
(1)正常范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75次/分钟,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钟。
5.脉搏
(1)同一个人的脉搏次数与其心率是相同的。
六、血液循环
6.血压
(1)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变动范围为12千帕(约90 mmHg)~ 18.7 千帕(约140mmHg)。
(2)影响血压的因素:人的血压值与年龄和性别有关。一般男性血压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血压越高。
7.血型
(1)血型的决定和分类: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可以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红细胞上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做A型血;只含有B凝集原的叫做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血,这就是ABO血型系统。
六、血液循环
(3)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六、血液循环
8.输血
(1)原则: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异型输血:异型血输血时要少而慢。
血型 O A B AB
可输给的血型 A、B、AB、O A、AB B、AB AB
可接受的血型 O A、O B、O AB、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