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qiǎn,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他对同志对人民表现出极端的热chén。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名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派qiǎn( ) 殉职( )
热chén( ) 鄙薄( )
(2)找出文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危急关头,警察叔叔麻木不仁,忍住伤痛,迅速制伏了犯罪分子,保护了群众。
B.精准扶贫工作中,共产党员要真心实意,对老百姓不能不漠不关心。
C.在“中国梦”“强军梦”的感召下,他见异思迁,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参军。
D.如果你在学习和工作中拈轻怕重,那么你的成长一定极为有限。
3.根据释义写成语。
(1)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
(2)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3)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4)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
4.下面句中填入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写的文章,它的体裁是_______。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_____、_____。
6、理解分析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 。这五个“人”中,“高尚”、“纯粹”、“有道德”各是从那一方面议论的。
(2).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指什么精神?为什么?
7.根据所给的材料,仿照示例,给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志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
示例: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2021年2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张定宇的颁奖词: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纪念白求恩》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8.文中正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____,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_____。(填序号)
9.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0.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对白求恩有三种称呼,“白求恩同志”“白求恩”“白求恩医生”,想一想这三种称呼有什么区别。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要学会关心自己初看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关心自己?谁不关心自己呢?其实你错了。也许正如你所说,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关心自己,其间难免有人走入误区,所以今天我强调:要学会关心自己。
关心自己的道理其实浅显易懂,但如果仅仅是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未免肤浅。的确,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很必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这些难道不值得关心吗?如果对这些问题都不关心,而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又怎么能全面成长呢?可见,学会关心自己的确十分必要。
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要知道自己“欠缺”什么。这里的欠缺不仅是指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匮乏,还有精神生活、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学识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欠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欠缺的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欠缺的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要知道“药到病除”的前提是“对症下药”。只是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说的上是关心自己,你对自己的关心才会有效果。
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高地估价自己,盲目自满,丧失进取的动力。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低地估价自己,妄自菲薄,动摇进取的信心。关心自己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发现和反省中驱恶扬善,不断进步,而不是在孤芳自赏中不断后退。
同时,我们必须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决不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社会是个大家庭,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我们要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风气,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可亲的大家庭。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际关系似乎比以前“冷”了,这就更应提倡多关心别人,而我以为要关心别人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连自己怎么关心自己都不懂的人会很好地关心别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会关心别人。
现在你明白关心自己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了吧。当然要学会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己,使自己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你的人生道路一定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有意义。
12.解释第四段中的两个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妄自菲薄:
孤芳自赏: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第二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5.一个人怎样才能学会关心自己?
16.文章第四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17.第六段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8.学会关心自己与学会关心他人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大海彼岸
①1902年3月24日下午,鲁迅和南京陆师学堂的同学张邦华、顾琅、伍崇学等人一起,在学堂总办俞明震带领下,踏上停泊在南京长江码头的日本客轮“大贞丸”号,开始他东去的航程。
②远行的鲁迅,心情是很兴奋的。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种陌生的路,另一个未知的、神秘的大千世界,他将在那里展开新的追求,撰写生活史上新的一页。此时许多朦胧的憧憬,像蓝色的海波,像白色的浪花,在他心中跳跃……
③江风轻拂,“大贞丸”沿着浩荡的长江徐徐行进,鲁迅站在甲板上,眺望大江两岸秀丽的山峦,这时,他看到在葱翠的树丛里,是农舍残破的乡村,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就这样,带着对故土的恋情,告别了贫穷而充满期待的祖国,他开始了异国学校生活。
④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很多,但像鲁迅这种从西式学堂里出来的还是少数,多数留学生是从旧式学塾、书院出来的,他们拖着长长的辫子,来到被大海包围的国家,有的是在改革的风潮中来赶时髦,说不上什么抱负;有的确实是想学点新的本领,好回去挽救垂危的王朝;也有的甚至是借此来玩一玩,镀镀金,观赏观赏岛屿之国的风光。这些留学生们生活得很惬意,在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他们时常成群结队在那里悠闲地赏玩。他们本来拖着长辫子,现在因为留学生须戴制帽,便把大辫子盘在头上,直顶得帽子高高耸起。也有散开辫子,盘得平平的,摘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鲁迅看到这种模样,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反感。
⑤但同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其他的中国人中,却又集中了一批民族的精华。孙中山、章太炎、邹容、梁启超等反清运动领导人,都在日本传播他们的思想,组织他们的抗争力量。鲁迅到日本后,感受到一种在祖国大地上未曾感到的热烈的革命气息。他感到鼓舞,感到春意般的希望在心中流动。他经常走出校门,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本来就沸腾着的血流,被革命先行者讲演中的慷慨之词,掀起了一阵阵的波澜。
⑥那时的革命者极力鼓动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这引起鲁迅的共鸣。1903年3月,在弘文学院江南班中,他决然地第一个剪掉了辫子,表示自己反抗种族压迫的决心。剪发之后,为了给自己的决心作证,他特地拍了一张“断发照”。对着照片,他看到新的自己,瞬间,大海彼岸风雨如磐的祖国和苦难呻吟的同胞又呈现在他的眼前,向他召唤,他一腔炎黄之血偾张开来,提起笔,在这张照片的背面,抄下明志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⑦在海波长扬的日本,鲁迅一方面与热血沸腾的同伴一起开拓前进道路,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个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天地,拼命地学习。不仅学日文,学德文,而且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夜以继日地吮吸各种知识的乳汁。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艺术和被引入日本的西方古典美学著作以及其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都给鲁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他以后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
(节选自刘再复《鲁迅传》)
5.结合语境,完成下面对话。
小明:“此时许多朦胧的憧憬,像蓝色的海波,像白色的浪花,在他心中跳跃……”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味,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小张:我认为这个句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我发现这篇文章画线句来自《藤野先生》第一段话,作者刘再复在“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后删去了“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我觉得有点可惜了。
小张,我认为(2)
20.文章④⑤两段都写到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目的?
21. 读君诗,知君人。阅读“明志诗”和下列补充材料,说说你对青年鲁迅的印象。
22. 文章结尾说,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联系《朝花夕拾》相关文章,探究鲁迅作品“精神生命”的内涵。
答案
1.(1)遣 xùn 忱 bó (2)名—明 2.D 3.(1) 拈轻怕重 (2)漠不关心 (3)满腔热忱
(4)见异思迁 4.D 5.(1) 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 议论文 (2)论据 论证
6. (1).这种精神指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人格 品质 修养 (2).这种精神指共产主义精神。因为共产主义精神包括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的升华。
7.示例:青年学医,救死扶伤,你是医学界的高标。为反对法西斯,你远渡重洋,助西班牙抗德,帮中国人御日,尽心尽力,生死不顾,捐躯华夏大地,是真正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8. ① ⑧⑨
9. 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
10.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11.赞扬他的共产主义精神时称“白求恩同志”,转述别人对他的评价时称“白求恩”,叙述他的工作时称“白求恩医生”。因表达的需要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称呼,文章用语贴切、得体。
12.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13.要学会关心自己。 14.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15. 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16.对比论证 17.照应文章开头,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8.言之有理即可。
19.(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鲁迅心中的憧憬比作海波、浪花,化抽象为形象,富有动态美,表现了鲁迅初往日本留学的兴奋,对新生活、新道
(2)示例一:可惜。“扭几扭”“标致”等词语,本来是用于表现女孩模样俊俏、气质婉约的,用在男人身上,写出中国留学生们缺少阳刚之气、做作,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更有力地表现鲁迅反感情绪产生的原因。
示例二:不可惜。“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讽刺了中国留学生们缺少阳刚之气,扭捏作态的模样,其目的是要表现鲁迅内心的反感,这与后面一句对鲁迅心理的直接描写重复了,所以可以删去。(持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即
20. 第④段写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生活很惬意,丑态毕出,鲁迅感到反感;第⑤段写中国留学生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抗争力量,鲁迅受到鼓舞。这两段交代了鲁迅革命思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21. 青年时代的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潮影响,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他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写下“明志诗”,立志要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后来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唤醒民众的觉悟。
22. (1)对封建制度的尖锐批判。《〈二十四孝图〉》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对儿童的摧残;《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2)对生命的同情和关怀。《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表达了对这位底层人物的关心。(3)对真理的追寻探求。《琐记》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