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第21课《宋词四首》《破阵子》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第21课《宋词四首》《破阵子》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4 21: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破阵子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片欣图赏前一首词里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朗读欣赏:体会词的内容。范读、齐读、点评小组自由朗读、交流、有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的声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酒醉里,我挑灯观赏宝剑,梦醒后只听到军营中号角声声。军营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一起奏出边塞雄壮的乐曲,沙场上正进行着秋季大阅兵。
骏马像的卢那样飞奔嘶鸣,弓弦紧绷发出霹雳般的响声。我多想完成君王收复失地同意天下的大业,得到我生前死后的英明。只可惜自己已经白发丛生了文章解读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2、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分析(一)
1、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告诉你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分析(一)赏析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 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当时作者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在现实生活中,韬晦之不暇,不可能触发他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使他能暂时忘却现实,而通过“挑灯看剑”的举动,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下两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沙场秋点兵”。?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的卢,良马名),弓弦惊如霹雳。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问: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词中着力铺写的猛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等看剑、人老白发平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总结全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文中表明词人与士卒亲密无间感情的语句是:
文中表明宏大的阅兵场面的语句是:
文中表明词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句子是:练习作业
自选一首辛弃疾的词赏析,描绘其中的意境。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