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 Topic 2 He is really the pride of China. 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1课时 Section B 课型 听说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课属于课标话题人与社会——“历史与社会(History and society)”中著名人物(Famous people)项目,主要通过Susanna和Kangkang的对话介绍郑和。 主要教学活动为1a,2和3,通过Susanna和Kangkang的对话,了解郑和的生平,进一步学习定语从句。2仔细观测例子,仿写定语从句,训练学生掌握定语从句,特别是关系代词whom,whose的使用。3以本课所学内容为基础,在语境中使用定语从句,在小组活动中,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说”的语言能力。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本课时以Susanna和Kangkang谈论郑和的场景开头,了解郑和为活动任务,向学生展示了一篇对话,学生通过完成语篇任务的过程中,了解郑和是个怎样的人以及下西洋航行等,并学会在语篇中合理地使用定语从句。帮助学生建立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的语法观,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认识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语境,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观察和归纳所学语法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使用规则和语用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既有层次又强调整合不同类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会应用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他人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本课通过主人翁Susanna和Kangkang谈论郑和为主线,带领学生们走进郑和,了解郑和的故事,让学生们根据不同关系词来描述郑和。又继听力活动中Susanna和Kangkang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郑和的生平故事还有哪些,来引导学生完成练习2中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从而自然过渡到对这个历史人物的思考,例如你认为郑和是个怎样的人,允许学生们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中国人文历史与人们日常学习息息相关这一情境,贯穿了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激发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 根据学情和本课的语法及话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听与说相结合。以多组听力材料为载体,立足话题,聚焦语法。通过听录音,训练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的听力技能。在语言生成阶段,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用定语从句描述事物,最终达到知识迁移创新的目的。
学情分析
【已知】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英语听说能力,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经过新课程的实践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有了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和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九年级上册以及下册一话题就已经学过定语从句,对于定语从句的结构、用法,都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这都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未知】 学生对定语从句关系词的用法没有完全学完。故要通过呈现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型,引导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多读,多背,鼓励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掌握定语从句的表达法,提高其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所以本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能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继续感知定语从句表达方式,学习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能够运用定语从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学生能够使用新单词和短语描述某个事物;学生能够理解新单词和短语通过图片和语篇,同时通过使用定语从句的结构,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精听和泛听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对话主旨与细节;能正确使用定语从句描述郑和的故事。 2.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并且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监测,评估,反思以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内容;学生会与他人合作并且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喜欢英语并且选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思维品质: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和语境推测单词含义;设计一些问题,并进行“留白”,适当地等待,努力促进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思维,并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多媒体展示出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让学生观察以上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郑和的事迹还有哪些,你能用定语从句介绍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历史人文,关注中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通过听力活动和朗读对话,掌握对话大意和细节,培养“听”与“读”的语言能力; 2. 在对话中学习定语从句,在练习和讨论活动中实践运用; 3. 在小组活动中实践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训练“说”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定语从句。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活动观,情境式教学,任务型教学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发学生兴趣,准备好英语学习的活动;猜测文章主题; 通过听语篇初步理解词汇和语篇意义; 任务一:Lead in 1.Review 2.Look and guess 任务二:Pre-listening 1.Learn new words 2.Prediction: 任务一:通过复习孔子的相关知识,观察学生能否回忆旧知;通过猜测人物,观察学生能否在思考中激发学习兴趣并做好学习准备; 任务二:通过呈现有新单词的句子,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句子猜测词义,以及能否根据音频正确发音;通过文章图片,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图片猜测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使用复习及猜测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语境学习新单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知识带入生活实际,让学生不是孤立机械的学习新单词,让学习充满趣味同时每个新单词后面紧跟音频,有利于学生模仿跟读,正确发音;根据图片猜测文章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通过泛听直接从文本获取信息,完成听力练习;角色扮演对话;分析定语从句的结构含义及用法; 任务三:While-listening 1.Work on 1b Listen to 1a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2.Listen and answer Listen to 1a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3.Listen and answer Listen agai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任务三:通过问题,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泛听的技能找出答案;查看学生能否运用精听的听力策略完成听力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初听了解文章大意,文章主要在谈论什么,锻炼学生通过关键词抓取文章大意的能力;通过细节听力练习,锻炼学生抓取细节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提供新的情境,运用定语从句谈论郑和的事迹。 任务四:Post-listening 1.Watch and understand 2.Listen and follow 3.Role Play 4.Language points 5.Work on 1c 6.Retell 1a 7.Attributive clause 8.Work on 2 9.Group work 10.Read and mark 11.Work on 3 Watch and say 任务五:summary 任务四: 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句子,语音语调是否正确;通过语言点的讲解,观察学生能否理解运用本课知识点;通过听后活动,查看学生是否深度理解了对话,完成听后练习;通过展示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观察学生能否在小组合作中得出规律;观察学生能否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本课知识。 任务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跟读语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加深对文章理解,内化知识;语言点有利于突破文章重难点,让学生接受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定语从句的含义,用法,及构成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后面的口语合作练习则是在掌握新知后的迁移创新,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新知,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由半扶半放过渡到全放,让学生体验,参与,以任务型的活动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并予以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定语从句的运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既创造了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进了交际活动的展开。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 Topic 2 He is really the pride of China. Section B New words: sail,lead,trade,coast,captain,compass...... Phrases: be interested in,be proud of ,be born in,talk about...... Passage: Name:Zheng He (1371-1433) Birthplace:Yunnan Province Experience:From 1405 to 1433, he led seven ocean journeys for the Ming emperor.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1.背诵1a 2.绘制本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化语言学习能力目标。 课标中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背诵文章可以练习语音语调并且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夯实基础;绘制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并且响应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
提高题: 和搭档分角色根据郑和的故事编一段对话。 迁移创新本课新知用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会迁移新知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题: 收集更多关于郑和的故事等并在下次课上做报告。 学习判断信息的异同与关联,学会举一反三。 创设日常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较好地谈论郑和的故事。作业设计分层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题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深度,拓展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不足 对于部分学生在根据文章内容复述郑和的事迹上仍然存在困难,教学方法可能不够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改进。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合理或者教学氛围不够活跃,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改进 针对复述文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在问题设置上,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欲望。同时,要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采用游戏化教学元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