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13 18:11:54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五上·龙港期中)按照光的来源,和太阳一样靠自身发光的有(  )。
①钻石 ②镜子 ③亮着的电灯 ④燃烧着的蜡烛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2.(2024五上·龙港期中)“水中捞月”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想把它捞上来。关于“水中捞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月亮是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3.(2024五上·龙港期中)2024年5月13日,温州地区出现日晕现象,它是阳光在小冰晶的作用下,形成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圆环的自然现象,关于这种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B.这种现象是一种光的直射现象
C.太阳光是一种单色光
4.(2024五上·龙港期中) 战壕内的军人利用潜望镜,可以避免观察敌情时,头伸出壕沟时的危险。下列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线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5.(2024五上·龙港期中)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原因是(  )。
A.打枪时,先出现烟,后发出枪声
B.烟和枪声同时出现,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C.烟和枪声同时出现,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6.(2024五上·龙港期中)山路、地下车库转弯处,为了避免汽车碰撞,会安装广角镜,它利用的原理是(  )。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7.(2024五上·龙港期中)下列现象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
A.水中倒影
B.手影游戏
C.水里的腿变“短”了
8.(2024五上·龙港期中) 背对阳光喷水,就有可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这个实验中充当三棱镜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 B.空气中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灰尘
9.(2024五上·龙港期中)激光笔的光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主要现象是(  )。
A. B. C.
10.(2024五上·龙港期中)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三点一线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11.(2024五上·龙港期中) 小科用煮熟的鸡蛋模拟地球内部结构, “蛋壳”模拟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12.(2024五上·龙港期中)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
A.地壳圈层 B.地幔圈层 C.地核圈层
13.(2024五上·龙港期中)在“小山丘”顶端铺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用喷壶向“小山丘”顶部喷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山丘”顶端的彩沙没有明显变化
B.“小山丘”被冲出许多细沟
C.流入盆中的水依然清澈
14.(2024五上·龙港期中) 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当迅速挤压小盒时,盒中的泥土会(  )。
A.迅速分开 B.出现断痕 C.向上隆起
15.(2024五上·龙港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有时迅猛,有时缓慢
B.造成地形改变的只有自然力量,人类的行为不起作用
C.中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地势西低东高
16.(2024五上·龙港期中)右图是新疆魔鬼城的一处景点,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的作用 B.地球内部运动 C.水的作用
17.(2024五上·龙港期中) 当发生地震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靠墙角蹲下 ②乘坐电梯逃生 ③一楼的人跑到空旷场地 ④高楼层的人可跳楼逃生 ⑤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18.(2024五上·龙港期中) 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风沙较大时,漫天黄沙“伸手不见五指”,下列措施能有效改善沙漠化的是 (  )。
A.植树造林 B.发展畜牧业 C.修建工厂
19.(2024五上·龙港期中) 小科制作了4个土地模型,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模型 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度 坡度大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小
植被情况 有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无植被
当降水量保持一致时,土地侵蚀最严重的是(  )。
A.模型1 B.模型2 C.模型4
20.(2024五上·龙港期中) 小科制作了4个土地模型,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模型 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度 坡度大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小
植被情况 有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无植被
根据表格资料,下列各组实验中,与模型2和模型4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  )。
A.模型1和模型2 B.模型1和模型3 C.模型3和模型4
21.(2024五上·龙港期中)深海的灯笼鱼
灯笼鱼是一种能够自己发光的鱼类。它的发光器是一群发光细胞。这种细胞能分泌出一种含有磷的腺液,该腺液在腺细胞内可以被血液中的氧气所氧化,而氧化反应过程中可以发出荧光。它的发光是对黑暗深海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在黑暗的深海里,它们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敌人,引诱异性,以利于集群生活。
(1)用波浪线“~~~”画出资料中能说明灯笼鱼在深海中是一种光源的句子。
(2)灯笼鱼的发光器是(  )。
A.鱼的眼睛 B.鱼的尾巴 C.鱼的发光细胞
(3)以下动物中,也属于光源的是 (  )。
A.猫头鹰 B.萤火虫 C.麻雀
(4)以下选项中,是灯笼鱼在黑暗的深海里发光作用的是(  )。
①迷惑敌人 ②引诱异性 ③诱捕食饵 ④帮助游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5)灯笼鱼的光照射到小鱼上,在小鱼后面形成了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是   的。
(6)如图,灯笼鱼在捕食的路上遇到了礁石,箭头是它发出的光线,请你用镜子帮助它找到猎物,镜子可以用“mm”来表示,画出简单的光路图。
(7)灯笼鱼是光源,有人说天上的星星都是光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写出理由。
我的意见:   ;我的理由:   。
22.(2024五上·龙港期中)月球离我们有多远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 ,接着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角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万千米。
(1)在地球上,能看到天文现象—月食,下列选项中,属于月食产生示意图的是(  )。
A.
B.
C.
(2)为了更好的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  )。
A.平面镜 B.广角镜 C.激光发射器
(3)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利用的科学原理是 (  )。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4)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  )。
A.30千米 B.30万千米 C.340千米
(5)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根据光传播的速度,科学家测量月地距离时,光返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约为(  )。
A.1秒多 B.2秒多 C.3秒多
(6)2024年6月,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该红旗是用玄武岩等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国旗中的玄武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7)地球表面的地形与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呢 请写出至少一点。
   。
23.(2024五上·龙港期中)地球表面的地形
国庆期间,小科同学完成了“地球表面的地形”项目化作业,右图是他的设计图,请根据设计图完成以下题目。
(1)上述图片中出现的海拔不高,地势广阔,起伏很小的地形属于(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2)除了上述中出现了3种常见的地形,你还知道的地形有   等。
(3)温州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瑞安三个地区,这里的山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小山组成。因此该地区的地形属于(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4)设计图中有一条河流,根据课堂上的模拟实验,水流速度最慢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5)根据设计图中河流水流速度的推测,下游最容易形成沙洲,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的侵蚀作用 B.风的侵蚀作用 C.水的沉积作用
(6)右图的河流中,河岸侵蚀最严重的可能是(  )。
A.凸岸 B.凹岸 C.凸岸和凹岸
(7)某地政府,为了响应扶贫号召,计划新建一个扶贫小区,图中ABC三个地方哪个区域适合 请写出理由。
我的选择:   ;理由:   。
24.(2024五上·龙港期中)叙尔特塞火山岛
1963年1月14 日,一艘渔船在冰岛以西的海面上航行,突然一个巨浪袭来,船员们看见海上升起了一股很高的烟柱,海底火山爆发,从地心喷出的炽热橙色岩浆抛向高空,很快变成了细微的颗粒洒落下来。熔岩冷却后,形成了火山岛。叙尔特塞岛上的火山喷发到1967年才完全停止,火山岛已高出海面约150米,面积达2.6平方公里,冰岛也因此多出了一块陆地。
(1)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特点,叙尔特塞岛上的火山喷发有可能发生在(  )。
A.地壳表层 B.地核表层 C.上地幔和地壳深处
(2)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是叙尔特塞岛上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的是(  )。
A.浮石 B.大理岩 C.砾岩
(3)下列地形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
A.长白山天池 B.喜马拉雅山脉 C.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4)关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会给人类带来有利的影响
B.每次火山喷发都可以诞生新的陆地
C.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25.(2024五上·龙港期中)课堂上,我们也做了“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番茄酱用来模拟(  )。
A.地壳 B.岩浆 C.岩层
(2)下列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将铁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②向小洞内倒入番茄酱,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铁盒内放入土豆泥,堆成小山,并在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3) 请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解释“火山喷发”的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钻石、月亮和镜子都是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不属于光源。
2.【答案】C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所以选项AB说法错误。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说法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即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日晕,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而不是单色光。故B符合题意。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了潜望镜。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的平面镜上,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眼,人便看到了远处的物体。关于潜望镜中光线的传播路线,题干中正确的是A。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约是30万千米每秒。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所以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贵州山路弯道处都安装有交通凸面镜,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凸面镜反射范围大,视野开阔。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手影游戏是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水里的腿变“短”了是光的折射原理。
8.【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只有在和太阳相反的方向才能够看到彩虹。在这个过程中,小水滴充当了三棱镜的角色 。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向下发生弯折,选项C符合光的折射现象。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一叶障目是叶子挡住了光,无法继续向前传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点一线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庞大的球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球上最薄的是地壳;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同在6——40千米之间。可见A符合题意。
12.【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13.【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这个模拟降雨对土地影响的实验中,当小科用喷壶向“小山丘”的顶部喷水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这是因为水流会沿着土壤表面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会侵蚀土壤,形成细小的沟渠,这是水土流失的一个表现。
14.【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上地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向内挤压泥土时,泥土会隆起、弯曲,地面出现的褶皱,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出现断痕。
1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 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如火山喷发和地震作用是猛烈的,风力、水力等作用是缓慢的。
16.【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上图是新疆魔鬼城的一处景点,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
17.【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要躲到课桌下面、靠墙角蹲下、一楼的学生跑到空旷场地、可以躲到洗手间里,不能乘电梯逃生,不能跳楼逃生。故C正确。
18.【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分布广,改善耕作,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灌溉技术,可以减少荒漠化面积的增加。
19.【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有无植被覆盖和坡度大小会影响降雨对土地的侵蚀。当降水量保持一致时,土地侵蚀最严重的是模型2,模型2坡度大且没有植被覆盖。
20.【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 根据上题中的表格资料,下列各组实验中,与模型2和模型4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模型1和模型3,都可以得出坡度会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程度。
21.【答案】(1)第一句话
(2)C
(3)B
(4)C
(5)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略
(7)不同意;天上很多星星是恒星,自己会发光是光源,但不是所有的,比如卫星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灯笼鱼能够发光,属于光源。
(2)灯笼鱼的发光器是鱼的发光细胞。
(3)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萤火虫属于光源。
(4)以下选项中,是灯笼鱼在黑暗的深海里发光作用的迷惑敌人,引诱异性,诱捕食饵,发光没有帮助游动的作用。
(5)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6)灯笼鱼所发出的光照射到其他小鱼身上,在小鱼后面的礁石上形成了黑乎乎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7)人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天上的星星有的是能够自身发光的,有的是靠反射恒星发出的光,如月亮,所以并不是全部都是光源。
22.【答案】(1)A
(2)C
(3)C
(4)B
(5)B
(6)A
(7)凹凸不平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1)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而且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地球位于中间位置,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就发生了月食。
(2)“角反射器”的特点是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知,两次反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始终平行的,因此,只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两次反射后的光线方向就不会改变。为了更好的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激光发射器。
(3)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4)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5)光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8.4万千米,所以光从地球到月球需要的时间为38.4万千米 ÷ 30万千米/秒 = 1.28秒。但是,由于光需要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来回传播,因此实际时间为1.28秒 × 2 = 2.56秒。
(6)2024年6月,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该红旗是用玄武岩等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国旗中的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7)地球表面的地形与月球表面的地形,相同之处都是凹凸不平。
23.【答案】(1)B
(2)高原 盆地
(3)A
(4)C
(5)C
(6)B
(7)C;AB 坡度大, C地势广阔, 边上有河流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起伏较小,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地形是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全一样,五种突出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3)地球表面的地形分为:陆地地形、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包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较低;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平原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温州大罗山海拔不高,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小山组成,起伏不大,该地形属于丘陵。
(4)设计图中有一条河流,根据课堂上的模拟实验,水流速度最慢的位置是③。
(5)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河水中携带的泥沙在水流减慢时堆积,逐渐形成沙洲。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沉积作用。
(6)右图的河流中,河岸侵蚀最严重的可能是凹岸。
(7)某地政府,为了响应扶贫号召,计划新建一个扶贫小区,图中ABC三个地方,C比较合适建造,因为地势广阔,且有水源。
24.【答案】(1)C
(2)A
(3)A
(4)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2)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当火山喷发时,熔岩从火山口流出,遇到冷空气迅速冷却并凝固成了岩石,如黑曜岩、玄武岩。也有一些熔岩没有喷出地面,这些岩浆冷却很慢,可能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凝固,如花岗岩。浮石属于岩浆岩。
(3)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4)火山喷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破坏力惊人,但是在造成破坏的同时,火山喷发也有有益的一方面,比如火山喷发带来的矿物质、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25.【答案】(1)B
(2)B
(3)图略,在地壳运动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岩浆从地壳薄弱地带喷涌而出,形成火山。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过程是一种化学能酒精转变成热能酒精灯加热,再由热能转变成动能番茄酱喷出的一个过程。在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中,土豆泥中的番茄酱代表的是熔融的岩浆。
(2)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 有一个“液态区”, 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 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实验步骤:1、铁盒内放入土豆泥,堆成小山,并在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2、向小洞内倒入番茄酱,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从地壳薄弱地带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1 / 1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五上·龙港期中)按照光的来源,和太阳一样靠自身发光的有(  )。
①钻石 ②镜子 ③亮着的电灯 ④燃烧着的蜡烛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钻石、月亮和镜子都是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不属于光源。
2.(2024五上·龙港期中)“水中捞月”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想把它捞上来。关于“水中捞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月亮是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答案】C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所以选项AB说法错误。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说法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3.(2024五上·龙港期中)2024年5月13日,温州地区出现日晕现象,它是阳光在小冰晶的作用下,形成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圆环的自然现象,关于这种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B.这种现象是一种光的直射现象
C.太阳光是一种单色光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即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日晕,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而不是单色光。故B符合题意。
4.(2024五上·龙港期中) 战壕内的军人利用潜望镜,可以避免观察敌情时,头伸出壕沟时的危险。下列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线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了潜望镜。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的平面镜上,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眼,人便看到了远处的物体。关于潜望镜中光线的传播路线,题干中正确的是A。
5.(2024五上·龙港期中)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原因是(  )。
A.打枪时,先出现烟,后发出枪声
B.烟和枪声同时出现,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C.烟和枪声同时出现,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约是30万千米每秒。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所以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
6.(2024五上·龙港期中)山路、地下车库转弯处,为了避免汽车碰撞,会安装广角镜,它利用的原理是(  )。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贵州山路弯道处都安装有交通凸面镜,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凸面镜反射范围大,视野开阔。
7.(2024五上·龙港期中)下列现象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
A.水中倒影
B.手影游戏
C.水里的腿变“短”了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手影游戏是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水里的腿变“短”了是光的折射原理。
8.(2024五上·龙港期中) 背对阳光喷水,就有可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这个实验中充当三棱镜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 B.空气中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灰尘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只有在和太阳相反的方向才能够看到彩虹。在这个过程中,小水滴充当了三棱镜的角色 。
9.(2024五上·龙港期中)激光笔的光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主要现象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向下发生弯折,选项C符合光的折射现象。
10.(2024五上·龙港期中)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三点一线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一叶障目是叶子挡住了光,无法继续向前传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点一线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11.(2024五上·龙港期中) 小科用煮熟的鸡蛋模拟地球内部结构, “蛋壳”模拟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庞大的球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球上最薄的是地壳;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同在6——40千米之间。可见A符合题意。
12.(2024五上·龙港期中)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
A.地壳圈层 B.地幔圈层 C.地核圈层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13.(2024五上·龙港期中)在“小山丘”顶端铺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用喷壶向“小山丘”顶部喷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山丘”顶端的彩沙没有明显变化
B.“小山丘”被冲出许多细沟
C.流入盆中的水依然清澈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这个模拟降雨对土地影响的实验中,当小科用喷壶向“小山丘”的顶部喷水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这是因为水流会沿着土壤表面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会侵蚀土壤,形成细小的沟渠,这是水土流失的一个表现。
14.(2024五上·龙港期中) 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当迅速挤压小盒时,盒中的泥土会(  )。
A.迅速分开 B.出现断痕 C.向上隆起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上地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向内挤压泥土时,泥土会隆起、弯曲,地面出现的褶皱,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出现断痕。
15.(2024五上·龙港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有时迅猛,有时缓慢
B.造成地形改变的只有自然力量,人类的行为不起作用
C.中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地势西低东高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 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如火山喷发和地震作用是猛烈的,风力、水力等作用是缓慢的。
16.(2024五上·龙港期中)右图是新疆魔鬼城的一处景点,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的作用 B.地球内部运动 C.水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上图是新疆魔鬼城的一处景点,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
17.(2024五上·龙港期中) 当发生地震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靠墙角蹲下 ②乘坐电梯逃生 ③一楼的人跑到空旷场地 ④高楼层的人可跳楼逃生 ⑤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要躲到课桌下面、靠墙角蹲下、一楼的学生跑到空旷场地、可以躲到洗手间里,不能乘电梯逃生,不能跳楼逃生。故C正确。
18.(2024五上·龙港期中) 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风沙较大时,漫天黄沙“伸手不见五指”,下列措施能有效改善沙漠化的是 (  )。
A.植树造林 B.发展畜牧业 C.修建工厂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分布广,改善耕作,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灌溉技术,可以减少荒漠化面积的增加。
19.(2024五上·龙港期中) 小科制作了4个土地模型,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模型 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度 坡度大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小
植被情况 有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无植被
当降水量保持一致时,土地侵蚀最严重的是(  )。
A.模型1 B.模型2 C.模型4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有无植被覆盖和坡度大小会影响降雨对土地的侵蚀。当降水量保持一致时,土地侵蚀最严重的是模型2,模型2坡度大且没有植被覆盖。
20.(2024五上·龙港期中) 小科制作了4个土地模型,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模型 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度 坡度大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小
植被情况 有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无植被
根据表格资料,下列各组实验中,与模型2和模型4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  )。
A.模型1和模型2 B.模型1和模型3 C.模型3和模型4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 根据上题中的表格资料,下列各组实验中,与模型2和模型4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模型1和模型3,都可以得出坡度会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程度。
21.(2024五上·龙港期中)深海的灯笼鱼
灯笼鱼是一种能够自己发光的鱼类。它的发光器是一群发光细胞。这种细胞能分泌出一种含有磷的腺液,该腺液在腺细胞内可以被血液中的氧气所氧化,而氧化反应过程中可以发出荧光。它的发光是对黑暗深海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在黑暗的深海里,它们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敌人,引诱异性,以利于集群生活。
(1)用波浪线“~~~”画出资料中能说明灯笼鱼在深海中是一种光源的句子。
(2)灯笼鱼的发光器是(  )。
A.鱼的眼睛 B.鱼的尾巴 C.鱼的发光细胞
(3)以下动物中,也属于光源的是 (  )。
A.猫头鹰 B.萤火虫 C.麻雀
(4)以下选项中,是灯笼鱼在黑暗的深海里发光作用的是(  )。
①迷惑敌人 ②引诱异性 ③诱捕食饵 ④帮助游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5)灯笼鱼的光照射到小鱼上,在小鱼后面形成了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是   的。
(6)如图,灯笼鱼在捕食的路上遇到了礁石,箭头是它发出的光线,请你用镜子帮助它找到猎物,镜子可以用“mm”来表示,画出简单的光路图。
(7)灯笼鱼是光源,有人说天上的星星都是光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写出理由。
我的意见:   ;我的理由:   。
【答案】(1)第一句话
(2)C
(3)B
(4)C
(5)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略
(7)不同意;天上很多星星是恒星,自己会发光是光源,但不是所有的,比如卫星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灯笼鱼能够发光,属于光源。
(2)灯笼鱼的发光器是鱼的发光细胞。
(3)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萤火虫属于光源。
(4)以下选项中,是灯笼鱼在黑暗的深海里发光作用的迷惑敌人,引诱异性,诱捕食饵,发光没有帮助游动的作用。
(5)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6)灯笼鱼所发出的光照射到其他小鱼身上,在小鱼后面的礁石上形成了黑乎乎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7)人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天上的星星有的是能够自身发光的,有的是靠反射恒星发出的光,如月亮,所以并不是全部都是光源。
22.(2024五上·龙港期中)月球离我们有多远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 ,接着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角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万千米。
(1)在地球上,能看到天文现象—月食,下列选项中,属于月食产生示意图的是(  )。
A.
B.
C.
(2)为了更好的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  )。
A.平面镜 B.广角镜 C.激光发射器
(3)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利用的科学原理是 (  )。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4)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  )。
A.30千米 B.30万千米 C.340千米
(5)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根据光传播的速度,科学家测量月地距离时,光返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约为(  )。
A.1秒多 B.2秒多 C.3秒多
(6)2024年6月,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该红旗是用玄武岩等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国旗中的玄武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7)地球表面的地形与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呢 请写出至少一点。
   。
【答案】(1)A
(2)C
(3)C
(4)B
(5)B
(6)A
(7)凹凸不平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1)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而且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地球位于中间位置,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就发生了月食。
(2)“角反射器”的特点是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知,两次反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始终平行的,因此,只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两次反射后的光线方向就不会改变。为了更好的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激光发射器。
(3)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4)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5)光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8.4万千米,所以光从地球到月球需要的时间为38.4万千米 ÷ 30万千米/秒 = 1.28秒。但是,由于光需要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来回传播,因此实际时间为1.28秒 × 2 = 2.56秒。
(6)2024年6月,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该红旗是用玄武岩等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国旗中的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7)地球表面的地形与月球表面的地形,相同之处都是凹凸不平。
23.(2024五上·龙港期中)地球表面的地形
国庆期间,小科同学完成了“地球表面的地形”项目化作业,右图是他的设计图,请根据设计图完成以下题目。
(1)上述图片中出现的海拔不高,地势广阔,起伏很小的地形属于(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2)除了上述中出现了3种常见的地形,你还知道的地形有   等。
(3)温州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瑞安三个地区,这里的山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小山组成。因此该地区的地形属于(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4)设计图中有一条河流,根据课堂上的模拟实验,水流速度最慢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5)根据设计图中河流水流速度的推测,下游最容易形成沙洲,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的侵蚀作用 B.风的侵蚀作用 C.水的沉积作用
(6)右图的河流中,河岸侵蚀最严重的可能是(  )。
A.凸岸 B.凹岸 C.凸岸和凹岸
(7)某地政府,为了响应扶贫号召,计划新建一个扶贫小区,图中ABC三个地方哪个区域适合 请写出理由。
我的选择:   ;理由:   。
【答案】(1)B
(2)高原 盆地
(3)A
(4)C
(5)C
(6)B
(7)C;AB 坡度大, C地势广阔, 边上有河流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起伏较小,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地形是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全一样,五种突出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3)地球表面的地形分为:陆地地形、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包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较低;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平原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温州大罗山海拔不高,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小山组成,起伏不大,该地形属于丘陵。
(4)设计图中有一条河流,根据课堂上的模拟实验,水流速度最慢的位置是③。
(5)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河水中携带的泥沙在水流减慢时堆积,逐渐形成沙洲。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沉积作用。
(6)右图的河流中,河岸侵蚀最严重的可能是凹岸。
(7)某地政府,为了响应扶贫号召,计划新建一个扶贫小区,图中ABC三个地方,C比较合适建造,因为地势广阔,且有水源。
24.(2024五上·龙港期中)叙尔特塞火山岛
1963年1月14 日,一艘渔船在冰岛以西的海面上航行,突然一个巨浪袭来,船员们看见海上升起了一股很高的烟柱,海底火山爆发,从地心喷出的炽热橙色岩浆抛向高空,很快变成了细微的颗粒洒落下来。熔岩冷却后,形成了火山岛。叙尔特塞岛上的火山喷发到1967年才完全停止,火山岛已高出海面约150米,面积达2.6平方公里,冰岛也因此多出了一块陆地。
(1)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特点,叙尔特塞岛上的火山喷发有可能发生在(  )。
A.地壳表层 B.地核表层 C.上地幔和地壳深处
(2)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是叙尔特塞岛上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的是(  )。
A.浮石 B.大理岩 C.砾岩
(3)下列地形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
A.长白山天池 B.喜马拉雅山脉 C.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4)关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会给人类带来有利的影响
B.每次火山喷发都可以诞生新的陆地
C.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C
(2)A
(3)A
(4)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2)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当火山喷发时,熔岩从火山口流出,遇到冷空气迅速冷却并凝固成了岩石,如黑曜岩、玄武岩。也有一些熔岩没有喷出地面,这些岩浆冷却很慢,可能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凝固,如花岗岩。浮石属于岩浆岩。
(3)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4)火山喷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破坏力惊人,但是在造成破坏的同时,火山喷发也有有益的一方面,比如火山喷发带来的矿物质、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25.(2024五上·龙港期中)课堂上,我们也做了“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番茄酱用来模拟(  )。
A.地壳 B.岩浆 C.岩层
(2)下列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将铁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②向小洞内倒入番茄酱,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铁盒内放入土豆泥,堆成小山,并在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3) 请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解释“火山喷发”的成因。
【答案】(1)B
(2)B
(3)图略,在地壳运动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岩浆从地壳薄弱地带喷涌而出,形成火山。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过程是一种化学能酒精转变成热能酒精灯加热,再由热能转变成动能番茄酱喷出的一个过程。在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中,土豆泥中的番茄酱代表的是熔融的岩浆。
(2)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 有一个“液态区”, 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 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实验步骤:1、铁盒内放入土豆泥,堆成小山,并在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2、向小洞内倒入番茄酱,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从地壳薄弱地带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