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一周周测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一周周测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3 20:4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灵石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二12月份周考考试
地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北印度洋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当甲地时间为2024年11月14日5时,处于11月14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3/4 B.1/2 C.5/12 D.7/12
2.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图中晨昏线为昏线,乙地该月的盛行风向及成因分别是( )
A.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东北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地质构造能够反映地壳运动过程,下图为朝鲜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处地貌
A.由火山喷发形成 B.差异侵蚀作用显著
C.地质构造为向斜山 D.由断层上升形成
5.该地最后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A.沉积作用 B.岩浆活动
C.褶皱作用 D.断层作用
“牛轭湖”是“河迹湖”一种, 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 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 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 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7. 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原因是(  )
A. 地势较高 B. 地势平坦
C. 降水较少 D. 风沙较大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可能为脊线或槽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根据M、N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 )
A.虚线M为槽线,虚线N为脊线 B.虚线M、N均为槽线
C.虚线M为脊线,虚线N为槽线 D.虚线M、N均为脊线
9.图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②两处 B.③④两处 C.②③两处 D.①④两处
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在被植被覆盖后温度逐年有所升高。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反射减少 B.大气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增加 D.地面辐射增加
11.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 )
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 B.土壤肥力降低
C.林线海拔高度下降 D.空气湿度增加
不太强的冷空气进入准噶尔盆地后,与当地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在行进中受到天山阻挡,使锋面停滞不前,常形成天山准静止锋,其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准静止锋之一。下图示意天山准静止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天山准静止锋活动的主要季节及主要影响区域分别是( )
A. 冬春季节;天山北坡 B. 夏秋季节;天山北坡
C. 冬春季节;天山南坡 D. 夏秋季节;天山南坡
13. 受天山准静止锋影响的区域的天气状况主要是( )
A 晴朗炎热 B. 阴雨连绵 C. 风和日丽 D. 狂风暴雨
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下图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14~16题。
14.导致乙处与丁处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温度 C.水分 D.光照
15.如果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中甲处现存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叶林 B.草原 C.落叶林 D.草甸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 (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位于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 大致分布于北纬20°至30°之间,它的位置与强度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巨大,也是我国今年夏季高温的中尺度大气影响因素。500百帕对应高度的中层大气,由于无辐合、辐散层,因此决定了天气的大体形态分布以及低层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该层的数据信息也成为气象预报的重要依据。图10示意2024年9月18日8时500百帕高度分布图,图11示意9月21日8时500百帕高度分布图,表1代表2024年威海市部分月份气象要素统计。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降水量(mm) 46.5 36.9 289.9 236.7 23.6 99.5 9.4
平均气温(℃) 18.1 23.3 25.5 27.6 24.8 24.5 20.6
与同期相比(℃) 0.7 1.7 0.7 2.5 2.0 3.2 1.1
最高气温(℃) 29.5 35.4 35.2 35.6 32.4 32.1 28.0
(1)指出9月18日-21日西北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系统的变化特征。(4分)
(2)说明威海市9月中上旬仍维持较高气温的原因。(8分)
(3)分析威海市9月下旬高温结束的原因。(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溶洞是可溶性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解、腐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有 较高的美学价值,多数溶洞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2019 年我国地质考察队在新 疆天山中段南麓的拜城县境内发现一处罕见的盐岩(由蒸发海水或湖泊作用沉淀而 成的一种沉积岩)盐溶洞。溶洞面积大约 500 平方米,洞中密布着众多块状、粒状、 钟乳状的盐石笋、盐钟乳等,景象蔚为壮观。研究发现,拜城盐钟乳的形成比我国西 南喀斯特地貌的石钟乳速度快,存留时间短,很难开发成旅游资源。下图示意新疆 拜城县位置和溶洞中的盐钟乳景观。
(1)分别指出形成盐溶洞和盐钟乳的主要地质作用。(6 分)
(2)解释拜城盐钟乳形成比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石钟乳形成速度较快的理由。(6 分)
(3)简述拜城县盐溶洞难以开发为旅游资源的原因。(6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南极半岛位于南极大陆西部,是南极大陆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远的半岛,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相望,南接崎岖的山地和冰雪高原。该半岛是南极大陆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以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为主。苔藓和漆姑草属于南极常见的植被类型,漆姑草属于垫状植物,小枝紧密簇生结构,表面呈现半球形或球形。图1示意南极半岛位置,图2示意漆姑草景观。
图1 图2
(1)分析南极半岛植被覆盖率在南极大陆最高的原因。(6分)
(2)说明漆姑草的形态特征对南极环境的适应性。(4分)
(3)简述南极半岛大面积的植被生长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BBD
6-10:CBBBA
11-15:DABCB
16.A
综合题。
17.(16分)
(1)西北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系统中心位置南移、东移(2分);势力变弱(2分)。
(2)夏季太阳辐射强,地表积累热量丰富(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热量收入多)(2分);9月中上旬威海受西北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大气以下沉运动为主(2分);天气晴朗,太阳辐射较强(2分);大气水平运动弱,与纬度较高地区热量交换少(2分),因此气温较高。
(3)太阳直射点南移到赤道地区,西北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系统环流系统变弱,位置南移(2分);来自亚洲高压的冷空气侵入威海地区,热量损失较多,气温降低(4分)。
18.(18 分)
(1)盐溶洞:流水溶蚀。(3 分)盐钟乳:流水沉积。(3 分)
(2)盐岩中盐含量大,溶化速度快;拜城县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盐结晶速度快等。(每点3 分,共6 分)
(3)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周边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不便;溶洞规模小,资源不足;发育、形成快且存留时间 短,开发价值小等。(每点2 分,任答三点得6 分)
19.(1)纬度相对较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周围海洋环绕,水汽充足,降水相对较多,能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受山地、高原阻挡,风速相对较小,有利于植被的生长。(6分)
(2)漆姑草小枝紧密簇生的结构可以减少风对植株的影响,降低植株被风损坏的风险,适应南极多大风的环境;表面呈半球形或球形,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暖的作用,有利于在寒冷的南极环境中生存。(4分)
(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环境;为南极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