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常用地理计算
比例尺的计算
计算比例尺 公式为“比例尺=”。上图中教学楼实际长100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2厘米/100米=1/5 000
计算实地距离 公式为“实地距离=”。根据上面计算的比例尺,量算甲乙之间的图上最近距离约2厘米,甲乙之间的实地最近距离=2厘米/(1/5 000)=10 000厘米=100米
计算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注意事项 ①数字比例尺是个比值,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单位与实地距离的单位相同,要注意换算成厘米 ②用文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时,要把实地距离的单位换算成比例尺上标注的实地距离单位,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单位要换算成厘米
【例1】 跨学科·数学 某中学(长200米、宽150米)的校长请你画一张中学地理课本大小的校园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较合适的是( D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千米
B.1/200 000
C.
D.1∶1 000
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
1.估算海拔
分类 方法 距离
某条等高线上点的海拔 与所在等高线的海拔相同 A点的海拔为 250米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点的海拔 介于两条等高线的海拔之间 B点的海拔大于150米、小于200米
2.估算相对高度
分类 方法 举例
分别位于两条等高线上的两点的相对高度 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即为两地的相对高度 A、E两地的相对高度=250米-150米=100米
估算两山峰的相对高度 分别读取或估算每个山峰的海拔,两山峰的海拔差即为其相对高度 D山峰的海拔为375米,C山峰海拔大于300米、小于350米,C、D两山峰的相对高度h为(375-350)米<h<(375-300)米,即25米<h<75米
运用等高距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n-1)d<h<(n+1)d,其中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d表示等高距,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h为:(3-1)×50米<h<(3+1)×50米,即100米<h<200米
【例2】 右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地形分布。为发展旅游业,在图中河流a-e段开设漂流活动。a-e河段落差可能为( C )
A.300米 B.260米 C.200米 D.150米
气温的计算
项目 计算方法
气温日较差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 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各月平均气温之和/12
海拔与气温的关系 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例3】 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测得某日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则该日的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A )
A.9℃ B.20℃ C.38℃ D.5℃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出生率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例4】 某镇面积为100平方千米,2022年总人口为10 000人,出生并存活150个婴儿,死亡30人。据此,完成(1)~(2)题。
(1)该年该镇的人口密度约是( B )
A.10人/平方千米
B.100人/平方千米
C.1 000人/平方千米
D.10 000人/平方千米
(2)该镇该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
A.1.2%专题二 常用地理计算
比例尺的计算
计算比例尺 公式为“比例尺=”。上图中教学楼实际长100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2厘米/100米=1/5 000
计算实地距离 公式为“实地距离=”。根据上面计算的比例尺,量算甲乙之间的图上最近距离约2厘米,甲乙之间的实地最近距离=2厘米/(1/5 000)=10 000厘米=100米
计算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注意事项 ①数字比例尺是个比值,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单位与实地距离的单位相同,要注意换算成厘米 ②用文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时,要把实地距离的单位换算成比例尺上标注的实地距离单位,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单位要换算成厘米
【例1】 跨学科·数学 某中学(长200米、宽150米)的校长请你画一张中学地理课本大小的校园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较合适的是(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千米
B.1/200 000
C.
D.1∶1 000
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
1.估算海拔
分类 方法 距离
某条等高线上点的海拔 与所在等高线的海拔相同 A点的海拔为 250米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点的海拔 介于两条等高线的海拔之间 B点的海拔大于150米、小于200米
2.估算相对高度
分类 方法 举例
分别位于两条等高线上的两点的相对高度 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即为两地的相对高度 A、E两地的相对高度=250米-150米=100米
估算两山峰的相对高度 分别读取或估算每个山峰的海拔,两山峰的海拔差即为其相对高度 D山峰的海拔为375米,C山峰海拔大于300米、小于350米,C、D两山峰的相对高度h为(375-350)米<h<(375-300)米,即25米<h<75米
运用等高距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n-1)d<h<(n+1)d,其中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d表示等高距,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h为:(3-1)×50米<h<(3+1)×50米,即100米<h<200米
【例2】 右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地形分布。为发展旅游业,在图中河流a-e段开设漂流活动。a-e河段落差可能为( )
A.300米 B.260米 C.200米 D.150米
气温的计算
项目 计算方法
气温日较差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 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各月平均气温之和/12
海拔与气温的关系 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例3】 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测得某日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则该日的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
A.9℃ B.20℃ C.38℃ D.5℃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出生率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例4】 某镇面积为100平方千米,2022年总人口为10 000人,出生并存活150个婴儿,死亡30人。据此,完成(1)~(2)题。
(1)该年该镇的人口密度约是( )
A.10人/平方千米
B.100人/平方千米
C.1 000人/平方千米
D.10 000人/平方千米
(2)该镇该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