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1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1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3 23:0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1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讲义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从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资本主义取得全球优势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亚非拉人民奋起抗争,在19世纪初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具体表现:
1.政治上: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扩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社会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经济上:
两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到“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思想上: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
4.国际格局:
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市场体系、殖民体系形成,英国殖民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
课标要求:
1.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2.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近三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4 广东卷 伊朗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重庆卷 英国的殖民统治方式
2023 山东卷 西、葡在拉美殖民
辽宁卷 英国人的殖民心里
2022 福建卷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
海南卷 殖民体系形
浙江卷 西方殖民掠夺(主观题)
命题分析:
1.本讲在高考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重点考查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特点及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及斗争目标;
2.考查形式: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涉及,突出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高度重视新增内容,注重前后联系(前:3、4、5单元; 后:16、21课)。
备考建议:
1.高考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重点关注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及其影响。
2.结合启蒙思想、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及世界市场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其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时空定位及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考点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考点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考点3: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考点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过程:
考点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概念阐释:
1.殖民地:
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
殖民地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附庸国等。
2.拉丁美洲:
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
(二)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1.表现: 结合教材和地图,完成下表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的特点及成因:
材料一 15-18世纪的西班牙处在封建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君主的权力高度集中。…总督们作为国王在殖民地总督区的直接代理人,集军事、行政、财政权于一身。…殖民地的所有贸易活动均由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控制,实行垄断贸易政策。为了加强对金银矿产资源的控制,西班牙禁止任何人未经王室的允许在新大陆寻找和从事矿产工作。
——摘编自项冶等《15-18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归纳为:
(1)特点:
①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
②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③通过建立广阔的殖民地实行奴役;
④侧重于经济目的,直接暴力掠夺财富;
⑤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后走向衰落。
成因:
①西、葡本身是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②欧洲盛行重商主义;
③寻求金银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
④拉美文明发展缓慢,相对落后。
核心素养: 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欧洲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影响。(历史解释)
材料一 “学思之窗”: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中所建立的殖民制度……对拉丁美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这一制度的负面影响并未根除,它是拉丁美洲各国相对不发达的根源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之一 。
——韩琦《论拉丁美洲殖民制度的遗产》
材料三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
提示:
1.对拉丁美洲:
(1)经济:
①拉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加剧了拉丁美洲的贫困;
②殖民地的单一经济结构严重破坏当地的经济发展;
(2)政治:沦为殖民地,中断美洲国家的独立发展;
(3)文化: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本土文明灭绝。
2.对欧洲:
①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②加速欧洲封建制度解体,推动社会转型;
③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知识链接: 殖民者的掠夺对拉丁美洲留下的现实问题。 (结合选择性必修3)
1.背景:
拉美独立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以英美为主的欧美列强对拉美各国进行渗透。如美国1823年提出“门罗宣言”;1889年又建立“美洲共和国联盟”;1898年美西战争揭开美国向拉美全面扩张的序幕。后美国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政策。
2.表现:
①经济方面:拉丁美洲殖民地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
②政治方面:出现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的局面,形成考迪罗制度。
③思想文化:殖民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
④人种: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几乎被灭绝殆尽。今天的加勒比海诸国只有黑人、白人和黑白混血人种,这一地区的真正主人印第安人已经悉数灭绝。
⑤现代化进程:拉丁美洲现代化步履维艰。
⑥建筑风格:深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能力提升: 西方殖民国家对外扩张的不同类型及原因。
(1)类型:
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是国家组织的,带有很强的封建性;
②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主要是殖民公司组织的,以营利为目的,带有很强的资本扩张性质。
③扩张方式的不同深刻影响了殖民地社会的发展趋势。
(2)原因:
①西、葡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在殖民地实行专制统治;
②17世纪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移民到殖民地生活,一定程度上移植了英国的制度,英国对殖民地基本采取相对放任的政策。
知识链接: 拉丁美洲文化 (选择性必修3 第12课)
(一)独立运动前:
1.背景:
(1)拉丁美洲的由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拉丁语族是拉美的主要语言。
(2)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
2.文化表现:
(1)种族融合但未形成统一民族,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2)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
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
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
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
拉丁舞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3)偏远内陆:印第安人保留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二)独立运动后:
1.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2.表现:
(1)政治上:
颁布了宪法,取消奴隶制,但是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2)经济上:
取消了奴隶贸易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3)局限性:
种族压迫和歧视仍然存在。
考点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15、16世纪以葡、西为主: 据教材填写下表
问题思考:葡、西在亚洲殖民的特点?没有像在拉美那样占领更广阔的殖民地的原因?
(1)特点:殖民方式: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2)原因:
①亚洲国家封建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实力;
②西、葡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力量较弱。
(二)17世纪后英、荷、法成为主
1.特点:武力侵略,不平等条约和划分势力范围。
2.表现: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阅读教材的学习拓展,如何全面理解“双重使命学说”。 (唯物史观)
材料一 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提示:
(1)理论阐释
①“破坏的使命”:
一是指资产阶级对落后生产力的破坏;
二是指资产阶级对落后的小农经济的破坏;
三是指资产阶级作为先进文明的代表对落后文明的破坏。
②“重建的使命”:
第一是指殖民主义拥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应该对落后的东方国家具有建设的作用;
第二是指殖民主义自身发展需要殖民地经济要有所发展;
第三是指即便是殖民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它在瓦解落后的封建经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2)理论认识
在殖民主义对被统治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殖民主义对被统治国家在客观上具有社会改造作用。
一方面,殖民统治把被统治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毁这些国家现有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根基,使旧社会结构瓦解。这是破坏性使命的含义。
另一方面,在宗主国工业有相当发展后,殖民剥削也必然要不自觉地起一种建设性作用,为建设使命的含义。在论述“双重使命”的相互关系方面,“双重使命”就其社会改造作用而言,是同一方向的两个步骤,是破和立的关系。
能力提升: 与16世纪相比,19世纪末列强在亚洲的殖民活动的变化及其成因。
提示:
(1)变化:
①殖民范围变大(由建立殖民据点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殖民国家变多(由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到英、法、美、日等多国)。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实力大增。
考点3: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一)过程:
(二)特点:
1.最初局限于非洲沿海地区,持续几百年的奴隶贸易。
2.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
问题思考:非洲离欧洲得最近,却最晚被瓜分。
材料 到18世纪末为止,欧洲人直接侵占的地区是狭小的,仅占非洲大陆总面积的3%,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的各个岛屿及其沿海地带,如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几内亚(比绍)圣多美——普林西比、马斯克林群岛、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沿海地带、南非开普殖民地等。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有三:第一,当时欧洲殖民者的主要注意力在美洲和东、西印度群岛,仅把非洲当作其开发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来源和海上交通的中途站。第二,炎热的气候和热带病的肆虐使欧洲殖民者望而却步,他们认为非洲许多地方不适于白人居住。……第三,欧洲殖民者对非洲古国的早期侵略都遭到了失败……在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还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以击破亚非大国的抵抗,而只能占领一些分裂的弱小国家和地区。
——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近代卷》
提示:
①欧洲殖民者的主要注意力在美洲,把非洲当作其开发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来源和海上交通的中途站;
②炎热的气候环境和热带病的肆虐;
③由于非洲古国的反抗,欧洲早期侵略都遭到了失败。
历史解释: 1884年柏林会议
1.背景: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2.目的:
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3.召开: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
4.内容:
(1)“有效占领”: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2)“地图上作业”:各国可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5.影响:
(1)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19世纪70年代以前,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
(2)表面是瓜分非洲需要遵守的原则,实际是强盗间的分割协议。
(3)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冲突导致一战爆发。
综合归纳: 西方殖民列强瓜分非洲 (15世纪到20世纪初)
问题探究:非洲各国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 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
——金点强 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提示:
1.特点:分界线都比较平直,有的近乎直线,显然不是自然划分,带有明显的人为痕迹。
2.问题: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
3.影响: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知识链接: 大洋洲的殖民地化及人口结构的改变。 (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1.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
(1)流放罪犯: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建立牧场:
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开采金矿:
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族群的改变:
(1)时间: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后。
(2)原因:
①殖民扩张的加剧(屠杀、传染病、牧场、采矿);②欧洲移民(流放罪犯、从事经济活动)。
3.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白人:19世纪中叶,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4.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原因:
①英美等国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②1860年《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使华工出国合法化;
③明清下南洋的传统;
④国内人地矛盾加剧;
⑤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⑥国内战乱不断。
(2)贡献:
①加速美国资本的积累;
②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
③促进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
④在世界各地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
能力提升: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方殖民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第一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
1.特征:以寻求黄金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
2.方式:建立殖民据点,组织贸易公司,控制航线,野蛮的掠夺。
3.原因:重商主义时代,西方列强实力有限,主要完成资本积累。
第二阶段:(19世纪上半期)
1.特征: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
2.方式:扩大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3.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驱使它们进一步扩大殖民地。
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加强资本输出。2.方式: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将世界瓜分完毕。
3.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基础概念: 重商主义
主要内容是“重商”与“国家干预” ,发展目标是“国家富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产生并流行于15~17世纪中叶的西欧,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考点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含义:
主要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中心舞台,通过制度、文化输出,进行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2.内容:
(1)政治体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①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
②新航路开辟推动殖民体系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也相应初步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也相应最终形成。
(二)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1.含义:
指被资本主义列强直接统治或间接统治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
(1)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3)独立后拉美国家实际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4.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
(2)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和通讯技术也为资本主义的扩张提供必要条件。
(3)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4)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落后,是它们在这一体系中处于弱势的根本。
4.过程:
5.特点:
(1)明显的阶段性,殖民体系形成与世界市场形成同步;
(2)殖民手段多样;
(3)殖民国家增多,以欧洲国家为主导;
(4)殖民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
6.影响:
材料一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四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归纳为:
(1)对世界:
①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②形成了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西方支配东方。
(2)对列强(殖民国):
①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使其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东方从属于西方。
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双重性
破坏性:(主观)
①打破了当地传统的经济结构;
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③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建设性:(客观)
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历史解释:
1.殖民地:
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殖民地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附庸国等。
2.半殖民地:
国家处于卖国政府统治下任由外寇掠夺本国人力、 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状态。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实际上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国家。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重庆卷)1916年,英占北尼日利亚颁布土著政权法,宣布尊重传统统治者,在各自族群中的神圣地位,保留原有继承程序和仪式,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同时规定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由此可见英国( )
A.授予北尼日利亚的治权
B.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
C.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
D.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
【解析】 根据材料“英占北尼日利亚颁布土著政权法,保留原有继承程序和仪式,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同时规定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可以看出,英国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是为了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B项正确;根据材料“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北尼日利亚属于英国殖民地的地方政权,并不拥有治权,排除A项;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帮助英国当局进行殖民统治,不是强调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广东卷)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随后几十年间,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制品比伊朗的丝绸更受欢迎。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这反映伊朗( )
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封建统治得到巩固
C.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展,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市场,导致伊朗纺织业受到冲击,由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说明伊朗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C项正确;伊朗并非英国独占的殖民地,还有俄国也侵略了伊朗,排除A项;大量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冲击了其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英国对伊朗的经济侵略,这不利于伊朗民族工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辽宁卷)20世纪初,印度进口自行车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国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便以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为由,逐渐放弃了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 )
A.时尚引领意识
B.前瞻性科学思维
C.保守主义思想
D.殖民者优越心理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印度人拥有自行车后,英国人认为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于是放弃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殖民者优越心理,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英国人的时尚意识,排除A项;材料与科学思维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人面对印度人的优越心理,无法体现其保守主义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山东高考)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解析】 根据题中图例发现此时期在美洲的殖民国家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外还有英国、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且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地面积较之教材中第12课“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一目中的插图的面积变大了,说明此时期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C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有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所占殖民地情况,并非强调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三角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掠夺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海南高考)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材料呈现了英法等主要殖民国家和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分布,这说明该材料探究的主题是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故选C项;圣多明各、巴西利亚、马尼拉等地皆位于亚非拉地区,不属于欧洲列强的范畴,排除A项;俄国、德国和日本属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只呈现了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少数亚非拉国家的情况,不能完全反映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排除D项。
6.(2022·福建高考)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于19世纪末,是一个庞大的垄断集团,在拉丁美洲地区拥有广泛权势。1944年,该公司以拉美歌舞演员卡门·米兰达为原型,设计了会唱歌的香蕉人形象(如图)。这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A.实施文化侵略
B.笼络拉美国家
C.操纵拉美政治
D.盛行种族歧视
【解析】 20世纪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将第三世界国家种植园中生产出的蔬菜、水果(主要是香蕉和菠萝)销往美国和欧洲。该公司不断扩张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部门的垄断组织。依据材料,公司设计的“会唱歌的香蕉人”广告,以当时拉美歌舞演员卡门·米兰达为原型,明显是为了迎合拉美人民喜好的营销行为,B项正确;广告形象不是以宣传美国文化为主题,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商业行为,与操纵拉美政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跨国公司在拉美地区的经济扩张,没有涉及美国种族歧视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湖北高考)下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解析】 据材料“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可知,这幅画描绘了身穿军装的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和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坐在桌前,正在瓜分一个好似地球的葡萄干布丁,以此来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故选C项;西葡争霸的时代是15、16世纪,排除A项;第四次英荷战争战争(1780—1784年)中荷兰战败,荷兰走向衰落,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不能和法国竞争,排除D项。
思维导图: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1讲 讲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