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
限性。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学材料,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2.学生通过史料实证,能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学生通过史料实证,对辛亥革命作出正确的评价。
4.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精神,感受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具备历史爱国价值观。
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1894-1912)
概念解析
广义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从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到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
第一篇 偶然与必然—背景
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武昌起义的爆发难道只是个偶然吗?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均告失败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一、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设商部等中央机构
二、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
三、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四、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材料二
新瓶装旧酒,旧人行新政
清末新政的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上)p108页
军事上:编练新军,为武装起义奠定基础。
经济上:奖励工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革命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
教育上:学堂创办,为革命培养人才,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
思考:这种支撑行为是如何加速其颠覆的?
“皇族内阁”
总理大臣 奕劻(皇族) 陆军大臣
荫昌(满)
海军大臣 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
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 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
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 寿耆(皇族) 协理大臣
徐世昌(汉)
协理大臣 那桐(满) 外务大臣
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 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
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 唐景崇(汉)
失望!!!
以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
同盟会(革命政党)
兴中会(革命团体)
革命派的准备
1894
黄花岗起义等
一系列起义
1911.4
1905
民族
民权
民生
条件
阅读教材108.109完善时间轴
1903
邹容《革命军》传播革命思想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的需求,指导接下来的革命活动。
“人民群众已经为迎接一个新型政权做好准备。……国家正处于紧张状态,恰似一座干燥树木的丛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使它燃烧起来……”
孙中山:《我的回忆》
材料四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P110历史纵横
直接导火线: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党人趁机发动起义。
有利的契机
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腐朽的清政府阻碍社会进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
实践: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个人:孙中山等具有革命爱国精神;
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昌兵力空虚,革命党人趁机发动起义。
革命党人发动系列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必然性
偶然性
+
背景归纳
偶然与必然促成的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二篇 革命与妥协—过程
8小时——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1911.10.10
41天 ——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1911.11.20
80天 ——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 1912.1.1
123天——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1912.2.12
思考:分析辛亥革命革命形势的特点
为什么事出偶然发展却如此迅猛?
清政府、革命党、人民
南方、长江流域、时间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武昌首义
④清帝退位
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⑥临时约法颁布
③ ① ⑤ ④②⑥
请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正确时间排序
归类:革命事件
妥协事件
第二篇 革命与妥协—过程
阅读教材110.111,完成该问题
③ ① ⑤ ④⑥
②
材料二:
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
第4条“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 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45条“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临时约法》之革命性
材料一: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
主权在君
封建等级
君主专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人治
法治
→
思考:比较这两部宪法,谈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性的表现
1911年12月,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和谈。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民国大总统。
1912年3月11,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阅读该时间轴思想以下问题:
(1)革命成果旁落,是意外还是必然?为什么?
(2)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否同意?
第二篇 革命与妥协—过程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施压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②革命党人掌握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有限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支持
内外交困、孤立无援
选择妥协
强大
第二篇 革命与妥协—过程
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力量强大(立宪派、旧官僚;
袁世凯;列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反对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没有明确反对帝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且难以实现
③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思考:革命成果旁落,是意外还是必然?为什么?
必然!
第二篇 革命与妥协—过程
1911年12月,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和谈。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民国大总统。
1912年3月11,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阅读该时间轴思想以下问题:
(1)革命成果旁落,是意外还是必然?为什么?
(2)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否同意?
第二篇 革命与妥协—过程
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
第三篇 建设与破坏—影响
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
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
部“民主政治史”“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
”的百年“转型期”的“开始”。
——著名华裔史学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唐德刚
中华民国五色旗
清朝黄龙旗
(1890-1912年)
制度变革
观念变革
一.政治建设:建立民国、推翻帝制
帝制到民主
臣民到国民
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二、法制建设:颁布《临时约法》
人治到法治
法制变革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经济法令: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材料二: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概括其经济影响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 经济建设
四.阶级建设
“说到革命的准备,1921年开始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推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接下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 移风易俗
材料二:真正的革命是极其深刻的,因为它将导致人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塑造和改进一个民族的精神。
——(法)古斯塔夫.勒庞《革命心理学》
革除封建陋习,推动社会风俗和思想的解放
材料一
材料一: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年若干年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孙中山全集》第七卷
材料三: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四:“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选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564
思考:概括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
破坏与不足
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
封建思想仍然存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
请思考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结合本节所学,写一份答辩词。(明确主题+论据充分)
革命功绩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革命性质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人治到法治;中国法制史里程碑
推动风俗、文化近代化
政治:
经济、阶级 :
法制:
风俗:
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篡夺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革命局限
成功
失败
同学们,今天的成功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前人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我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