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30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30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5 10: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导课·明标
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学历案及小组讨论预习结果,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答案:
1.康乾盛世,盛在何处?乾隆最引以为傲的盛世表现是哪个?
2. 能够实证清朝前中期领土变化与统治者疆域观念变化的史料是什么?(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78-p79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给四幅地图排序,并说明理由。)
3.清朝前中期疆域奠定有什么意义?
自主·合作
人口
数量
明初6600余万,清道光增至4.1亿,全世界占三分之一。
疆域
面积
比明朝扩大一倍以上,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
城市
状况
当时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全世界有10个,中国占6个。
白银
状况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
展示·质疑
康乾盛世,“盛”在何处?
乾隆最引以为傲的盛世表现是哪个?
人口众多
疆域辽阔
经济繁荣
政权稳固
朕承天治理若此大国,有幸统治垂60年,实现四海和平,佑及邻邦英明伟大之令誉传遍天下,以庞大国土为荣。
----《乾隆朝上谕档》
英国的 马 戛 尔 尼 使 团 在清乾隆五十八年访华,使团成员通过回忆录、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清朝前期的社会情况与他们的所思所想。
1 乔治·马戛尔尼:
使团正使,著有回忆录《乾隆英使觐见记》。
2 乔治·斯当东:
副使,著有回忆录《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3 约翰·巴罗:
主计员,著有回忆录《我看乾隆盛世》。
4 威廉·亚历山大:
随行画师,著有画集《中国衣冠举止图解》。
展示·质疑
相继登基的四个皇帝,都具有卓越的治理,不寻常的精力和果断的毅力......不仅保存了王位,还将领土大加扩张。
——摘编自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展示·质疑
A
B
C
D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78-p79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给四幅地图排序,并说明理由
A
B
C
D
1685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奠定东南沿海海疆
1689年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奠定东北疆域
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
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
共同治理西藏
准噶尔叛乱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法律管辖权
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奠定西北与北部疆域
A
B
C
D
嘉庆年间《大清一统志皇舆全图》
雍正年间《中国及中国鞑靼与西藏总图》
明末《皇明一统方舆备览》
康熙年间《康熙全览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疆域图(1820年)
促进民族交融和政局稳定;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为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材料一: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雍正《大义觉迷录》
材料二:现代中国的广阔领土与多元族群基本上都继承自清朝,也正是有清一代真正实现了大一统,将亚洲内陆边疆与中原整合到同一个统治框架之下。
——朱金春《华夏性与边疆性:多民族国家在清代的构建》
清朝前中期疆域奠定有什么意义?
点评·提升
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约翰巴罗
中国政府在世界历史上空前成功地治理百姓,采取措施克服种种灾难,保持国家稳定。
政府虽是独裁统治,至少施政井井有序。威猛而无害,镇压虽可怕,但打击面不大。
现今在位的皇室是在中国掌权的第二十三个新王朝。目前是一小撮鞑靼人对3亿多中国人的彻底独裁统治。
马戛尔尼
皇帝被捧为众黎庶共同之父,因此也赋于统治百姓的权利,犹如一家之主。
《我看乾隆盛世》
《乾隆英使觐见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学历案及小组讨论预习结果,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答案:
1.阅读教材第一节并思考:“皇祖、皇考”及乾隆本人是如何做到乾纲独断、独揽大权的?
2. 能够实证这些制度的史料是什么?并说出他们所属的史料类型。
3.奏折制度的含义、特点、作用?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原因、职能、性质、特点、影响?文字狱的含义、实质、影响?
自主·合作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乾隆 P77史料阅读
“皇祖、皇考”及乾隆本人是如何做到乾纲独断、独揽大权的?
设军机处
兴文字狱
勤政专断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展示·质疑
奏折制度
1、皇帝勤政,大权独揽,事必躬亲。
时间
事项
时间
事项
04:00
起床、请安
13:00
会见臣工
0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
0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
勤政专断
展示·质疑
2、奏折制度
(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明朝
清朝
(2)特点:迅速、机密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奏折匣是奏折外包装的一种形式。奏折匣通常由皇帝赐发,匣中原有的钥匙分别在宫中与具折的官员手中,以保机密。
(3)作用:
①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展示·质疑
奏折制度
奏折制度的含义、特点、作用?
3、设军机处(1)设立:雍正时期
(2)原因:①直接:办理西北军务;
②根本: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跪受笔录、承旨传达。
(4)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5)特点 ①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
②速:办事效率高
③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6)影响: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归军机,机臣承旨,只供传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乾隆年间曾任军机章京)《檐曝杂记》
军机处结构简练,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层;每日奏折多者五、六 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末一日,奏折多至百余件者,皆于当天办完,没有耽搁过一日者。紧急事当时交下,随撰随进;军机值庐, 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
—摘编自赵奇《军机处—清王朝中央秘书处》
展示·质疑
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原因、职能、性质、特点、影响?
4、文字狱
(1)含义: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的刑狱。
(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3)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
兴文字狱
展示·质疑
文字狱的含义、实质、影响?
秦朝
西汉
隋唐
宋朝
明清
元朝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发展
一省制(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
积极:
消极: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
思考:如何认识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巩固统一和民族交融。
容易导致政治僵化、腐败,阻碍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思想文化进步。
趋势: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被削弱乃至废止。
训练·巩固

革命,铺天盖地
工业,突飞猛进
民主,迅速狂飙
北美独立战争




蒸汽机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辽阔的盛世
专制的盛世
封闭的盛世
1820




走在历史的交叉口
珍妮纺纱机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1661
盛世之下,
危机四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学历案及小组讨论预习结果,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答案:
1.盛世之下,危机何在?
2.清朝前期人口迅速膨胀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变化给清朝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分组讨论:结合以下资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清朝为何由盛转衰?
自主·合作
迅速膨胀的清朝人口
日益腐败的官僚体制
持续不断的农民起义
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
违背潮流的内外政策
急剧变动的世界格局
展示·质疑
盛世之下,危机何在
人口大量激增
人均资源减少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年度
人口数
人均田数
顺治十二年(1655)
14,033,900
27.63
康熙五十年(1711)
24,621,324
28.15
雍正十二年(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
208,095,796
3.56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生活在水上的悲惨大清国人一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的也不放过。”
——使团代表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影响: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大量流民,引发了社会危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点评·提升
中国王朝固守着自己的方针,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幸福的天堂,不愿意同外国打交道,不愿意自己的臣民同外国人有来往。 ——使团代表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既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又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禁止)。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对付沿海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
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广州十三行
含义:
原因:
经济:政治:思想:
影响:
积极:
消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的敕谕 教材P81
(根本)
点评·提升
如何认识闭关锁国政策?
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历史,就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分组讨论:结合以下资料和所学知识
思考清朝为何由盛转衰?
总结·测评
总结·测评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中国
西方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民主政治
工业革命
思想解放、科学理性
殖民扩张
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
思想专制、愚昧自大
闭关锁国
工业文明蓬勃崛起
农业文明日薄西山
英国对中国的造访,彻底打破了之前由传教士建立起来的中国神话,他们留下的厚厚的文字记录……使得西方世界第一次全方位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中国从天上掉到地下,从文明变成野蛮,从光明变为阴暗……马戛尔尼一回国,以武力教训中国的声音开始在欧洲响起。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清朝为何由盛转衰?
总结·测评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观感》

总结·测评
盛世之治:
皇帝勤政
奏折制度
设军机处
兴文字狱
盛世之威:
疆域辽阔
经济繁荣
政权稳固
人口众多
盛世之危:
膨胀的人口 腐败体制 不断的起义 愚昧的思想 违背潮流的内外政策 急剧变动的世界格局
“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周易·系辞下》
总结·测评
课后思考:
我们本节课使用了地图、奏折、日记记录、图像、研究文献、馆陈实物等史料,对研究清朝历史有怎样的史料价值?
总结·测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