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4-5题。
4.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自然带相同 B. 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
C. 河流汛期相同 D.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5.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
C. 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
6.读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乡村聚落数量百分比图”和“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7-8题。
7.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 在各海拔段中,坡度越小聚落数量越多
B.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越高聚落聚落数量越少
C. 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D.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8.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
A. 橡胶 B. 谷子 C. 青稞 D. 水稻
图下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A. E市 B. F市 C. Y市 D. x市
10.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A. X M B. X N C. X H D. X F
11.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题。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大气成分的差异 B. 海陆分布的差异
C. 太阳辐射的差异 D. 大洋环流的差异
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据图可判断
A. 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降水量、气温
B. 多年平均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地区最高
C. 中纬地区雪线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D. 高纬地区雪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13.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 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B. 低纬度山地雪线下降
C. 高纬度农作物生长期延长 D. 中纬度温度带北移
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图中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A. 天然气 B. 水能
C. 核能 D. 其他可再生能源
15.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
A. 煤炭消耗量下降 B. 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
C. 水能消耗持续增长 D. 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
读我国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况统计图,完成16-18题。
注:再生水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应急供水括在非常情况下,城市常规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断时,快速启用的城市安全供水方式。
16.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17.该城市目前的供水结构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A.地面沉降 B.水污染加剧 C.土壤盐碱化 D.河流断流
18.再生水供水量的变化反映出该城市
A.地下水水位不断降低 B.水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
C.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升级 D.水资源需求总量有所减少
我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2倍,因此成为“世界工厂”。但近些年来外商开始抱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生产成本提高。据此完成19~20题。
19.近二十年来,我国20-29岁的劳动力数量迅速减少,其原因主要是( )
A.人口迁移 B.人口老化 C.出生率下降 D.死亡率提高
20.若要从农业部门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的农业生产将注重
A.机械化 B.水利化 C.精耕细作 D.出口创汇
明清时期,河北及山东等地,大量人口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俗称“闯关东”。据此完成21~22题。
21.河北、山东人“闯关东”前往东北地区,这种人口迁移方式主要为 ( )
A.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B.个人迁移
C.集体迁移 D.被迫迁移
22.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工矿业发展迅速
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 D.畜牧业水平提高
23.图所示各区最适宜居住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题。
24.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
A. OA B. OB
C. OC D. OD
25.O处最可能是 ( )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26.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城市不同社区的发展程度或机能的差异,反映在社区人口迁移的结构上, 下图为某城市社区在某年的分年龄人口移出、 移入数量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7.据图分析,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人员( )
A. 医疗看护 B. 高科技人才 C. 建筑工人 D. 幼儿园老师
28.从社区分年龄人口的移出、 移入状况看, 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 )
A. 郊区 B. 工业区
C. 行政区 D. 中心商业区
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完成以下两题。
29.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 ③
30.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价 B. 集聚 C. 市场 D. 交通
图甲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乙中M、N分别表示该市1991年和2010年城市用地比重情况。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3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 ( )
A. 商业、工业、住宅 B. 工业、商业、住宅
C. 工业、住宅、商业 D. 商业、住宅、工业
32.L3线在丙处地段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 ( )
①邻近地铁站 ②邻近生态园 ③靠近垃圾处理厂
④靠近过境铁路 ⑤依傍知名中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33.下列有关该城市二十年来用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工业用地比重变化幅度最大
B. 商业和其他用地面积不断萎缩
C. 住宅用地一直是主要用地类型
D. 城市用地比重变化与经济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道路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 。右图是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35题。
34.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A.十字路口 B.绿地 C.卫星城 D.商业区
35.下面是不同的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中心交通拥挤发表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建大型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压力;②禁止货车白天驶入市中心区和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的流动人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40分)
36.如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根据城市规划的一般规律判断甲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是 。
(2)乙城市功能区位的布局与“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相吻合的特点是 、 。
(3)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
(4)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 。
(5)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a B.b C.c D.d
37.(创新探究)我国某中学同学对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问题感兴趣,他们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学习。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也是“大城市病”出现较早的国家,因此研究性学习以英国为案例。
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读后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图是2004年夏天,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比较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4分)
(2)城市的发展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
有 、 、 等。 (3分)
(3)结合材料二,描述图中不同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的自然因素。(3分)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不少于两点) (4分)
(5)城市化对城市局地小气候的影响一般有哪些 (试从气温和风速两方面分析) (4分)
(6)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伦敦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产生的原因。(4分)
38.(10分)公路分国道和地方性道路。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中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据公路建设一般原则判断:公路一是__________,公路二是_________。(2分)
(2) 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个方案,你认为________较合理。三个方案的优缺点分别是:Ⅰ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你认为要完善该地区公路网,在________和______城市之间应建设一条公路。(2分)
(4) 一般说来,影响现代公路线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 (2分)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CBDBC 6.ADBDB 11.BBCBC 16.DABCA 21.BCCAB 26.DDBAC
31.ADCBB
36解析:第(1)题,甲功能区是该城市所占面积最大的功能区,一般而言应为住宅区;乙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河流下游,盛行风向的垂直风向,一般而言应为工业区。第(2)题,题干中提示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图中工业区就处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而且与居民区之间设有绿化带,这些都与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相吻合。第(3)题,批发市场交通应便利,与商业区距离近便于物资到达市场。第(4)题,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的绿化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方面。第(5)题,高级住宅区应建在风景优美、地势较高的地方。
答案:(1)住宅区 工业区(4分)
(2)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与居民区之间设立绿化带(4分)
(3)交通便利 离商业区较近(4分)
(4)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6分)
(5)D(3分)
37解析:第(1)题,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第(2)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第(3)题,从图中看出氮氧化物含量低的城市大多位于海滨,这与海滨地区风力较大有关。第(4)题,可以从减轻交通拥挤和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分析。第(5)题,城市有“热岛效应”,同时风速也比郊区低。
答案:(1)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已变慢。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4分)
(2)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3分)
(3)氮氧化物含量低、空气质量好的城市靠近海岸,原因是沿海风力一般大于内陆。(3分)
(4)公交优先,合理规划道路,使用新能源汽车等。(3分)
(5)产生“热岛效应”,使城区气温升高;地面建筑阻挡使城市的风速降低。(2分)
(6)原因:乡村环境优美,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中心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生活费用高等
38.(10分) (1) 国道(1分) 地方性公路(1分)
(2) I方案(1分)
I方案沿线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线路稍长。(1分)
Ⅱ方案线路最短,但沿线地形复杂,工程量大。(1分)
Ⅲ方案连接了E居民点,但沿线通过沼泽地,造价高。(1分)
(3) B C (2分)
(4) D(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