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东西方彼此差异的人心,
在茶碗里才真正地相知相遇。”
——日本·冈仓天心
普通人饮茶场景
G20峰会习近平与奥巴马以茶会友
日本首相以日本茶艺招待美国总统
茶叶的前世今生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标要求: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
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学习目标
1、梳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过程及商品流动承载的文化交流路线。
2、从不同角度解读商品中呈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分析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3、从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关系的角度出发,解决中国商品贸易面临的问题。
茶叶的前世今生
——古代之茶香万里
问题1:假如你生活在唐朝的长安,你可以把茶叶通过什么路线销往哪些地区,并说出具体路线图。
问题2:从贸易范围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何特点?
问题3: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任务1 复习检测
自学1-2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
路线一:
路上丝绸之路,可以销往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地区。
路线二:
海上丝绸之路一,向西可以销往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先通过陆路交通,到达广州、明州、泉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再通过海运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阿拉伯海或红海。海上丝绸之路二,向东可以销往朝鲜或日本;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先通过陆路交通,到邓州、扬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再通过海路到达朝鲜或日本。
路线三:
茶马古道,向西可以销往东南亚,南亚;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西南地区,路过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到达南亚印度等地区。
问题2:区域性。
问题3:生产力水平低。
茶叶的前世今生
——近代之茶悦世界
材料一: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自爪哇来澳门运载绿茶,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转运回欧洲,这是茶叶正式输入欧洲的开始……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英国逐渐替代荷兰成为西方茶叶贸易的霸主,几乎垄断中国茶叶贸易长达200多年。
材料二: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 福瑞首次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 大卫发明了焙炒机;19世纪末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
——《茶叶战争》
问题1:该阶段的茶叶贸易与之前相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问题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些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盛敏 刘仲华 林海燕 《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自学2-3分钟,小组长做好分工,主持有序互学,为展学做好准备。
任务 2-1 课堂探究一
变化:
1、茶叶贸易的规模扩大,由区域性扩大为全球性;
2、茶叶贸易数量大大增加;
3、茶叶贸易由中国独占世界市场转变为中国、印度等多国共同占据;
合理解释: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世界各洲之间贸易随之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规模和数量大大增加。茶叶贸易规模走向全球,和贸易数量大大增加。之后伴随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印度茶叶产量超过中国。
伴随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贸易网建立,一方面世界间联系加强,各种用彼此分散孤立发展走向整体世界,另一方面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1630年 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
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为英国宫廷带来饮茶风尚。
17世纪末 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
1750年 喝下午茶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习惯。有诗为证:当时钟响四下时,世界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止。
18世纪中期 《女性杂志》:女性因茶而沉迷享乐,嗜茶破坏家庭幸福。还有人批判:饮茶破坏了清教徒简朴勤勉的品质,让英国人崇洋媚外。
18世纪中后期 在英国,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一天喝两次茶。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茶成为英国的“国饮”;在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农工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
英国饮茶习俗的变迁表
任务2-2
问题1: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看问题,明确解答方向
注意:“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现象源自材料”,并得出“一个结论”即发现历史现象,得出结论,“史论结合”就是需要做到史料和史论紧密结合。
2.读材料
读材料要做到读二遍材料,即分为泛读和精读二步。
(1)泛读:泛读要达到目标: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句,注意材料的标题、出处。
(2)精读:把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3.写答案
格式符合题目要求;同时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方法指导
任务2-2 课堂探究二
自学4-5分钟,把答案整理到学案上,小组长主持本小组讨论,并归纳本小组意见,1号为展学做准备。
示例1
历史现象: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
阐述现象: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更加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16世纪到17世纪末,饮茶主要是在宫廷以及上层社会中流行,由于茶叶价格昂贵,使得饮茶是一种奢侈消费行为。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增加了英国社会的茶叶供求,又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发展,饮茶日益平民化和大众化,饮茶已经成为英国民众重要的日常饮食习惯,流行于社会各阶层。
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
示例2
历史现象: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折射不同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阐述现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为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饮茶习惯在英国社会的逐渐普及引发了部分人饮茶习惯的非议。有人认为女性喜欢饮茶是嗜茶,容易使人散漫,而且茶叶价格昂贵,与清教的简朴勤勉不相符,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这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18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普及,体现出不同地区文化的交融。
得出结论:英国社会饮茶风俗的变迁,由不太认同饮茶到饮茶的大众化,折射出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示例3:历史现象: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受不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略)
示例4:历史现象:18世纪中后期英国饮茶风俗适应工业化的需要。(略)
问题2:根据表中信息提炼出一个关于“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的关系”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示例1:观点:商业贸易活动促进了历史上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示例2:观点:近代以来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商业贸易发展。
示例3:观点:商业贸易活动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相互促进。
任务 2-2
商业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贸易活动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来交流文化,从而推动文化交融发展,如“英国下午茶”文化;
同时随着文化交融,加深彼此的认同与理解,也会推动贸易活动不断拓展。
茶叶的前世今生
——现代之茶韵悠长
任务3
2019我国红茶产业数据单位:万吨(史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
产量 内销 外销 积压 进口量
30.72 22.6 3.52 4.6 3.64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产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请你写一下解决方案。
材料三 从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的出口总量来看,亚洲和非洲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这种趋势随着世界茶叶生产的发展优势越来越突显。然而亚非地区的茶叶出口贸易绝大多数是大宗茶类的交易,茶叶原产地的茶叶原材料通过市场拍卖或进出口商家之间的直接交易来进行,产茶国将廉价茶叶原材料卖给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原材料拼配或提取加工技术研发出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品牌效应以高价售出。
——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任务3 课堂探究三
英国茶叶品牌--全球最大茶叶品牌
自学2-3分钟,小组长主持本小组讨论,并归纳本小组意见,3号为展学做准备。
一边是国内库存卖不出,一边是要从国外进口。
注意思考角度:
①从茶本身来说:
提高质量
提高效率
②从销售渠道来看
互联网+茶
③市场管理
稳定价格,规范竞争秩序
④打造“中国茶叶”品牌效应
宣传
⑤行业创新
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
茶文化与其他文化联合
“周边”文化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经贸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文化发展之路,民心相通之路。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软实力、吸引力、感召力,为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本课以“茶叶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借助中国茶叶的外传过程,介绍了商路的变迁、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及商品所承载的文化特色。
1、通过思维导图形式整理本课知识体系;
2、请以本课为例,任选一种中国传统特色商品阐述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