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罩(lǒng) 抹杀(mò) 切实(qiè) 求神拜佛(fó)
B.驳论(bó) 脊梁(jǐ) 渺茫(miǎo) 舍身求法(shě)
C.脂肪(zhǐ) 慨叹(kǎi) 筋骨(jīn) 埋头苦干(mái)
D.依赖(nài) 省悟(xǐng) 倘若(tǎng) 前仆后继(p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才换来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孕育出璀璨的文明、瑰丽的文化。
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对雨水进行冷冻、收集、分析和提炼后得出结论的。
B. 我们赞美生命,是因为它们不断创造着奇迹,不断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
C. 从标题看,《永久的生命》的写作意图非常明确,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
D. 面对霸凌和围堵岿然不动,保持坚挺,企业的这份自信鼓舞人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种上些什么呢?见花农们细细地松着花坛的泥土,人们猜测着。
B.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就去做苔藓,绿色照样可爱。
C. 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D.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两位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成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选择恰当的选项。
A.讽刺 B.赞颂 C.自豪 D.愤慨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2)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
(3)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
(4)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7.填空。
①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
②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_______。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________。
8.小武在“强国有她”活动中,分享了下面的一些新闻。
材料一:2021年10月16日零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零时33分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材料三:在太空直播授课中,王亚平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为啥航天员在太空看上去胖胖的?”王亚平解释称,失重环境会导致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会上涌,所以面部会看起来胖胖的,这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为了保持健康,航天员会采取在轨锻炼来对抗失重生理效应。
(1)用简洁的语言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
(2)六个月后,你将作为学生代表,采访返回地球的航天员王亚平。请根据新闻材料及采访原则,拟写两个采访问题。
(3)小武还搜集了三位宇航员的成长故事,准备在全班讲述。上台前,请你为他提供两个讲述小技巧。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9.阅读全篇,用最简明扼要的话归纳第一段话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10.第一段的两个分号可否改成句号?请说明理由。
11.“用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第三句为什么加一个“却”字?
12.“于是”的意思是[ ]
①因此
②接着
③就
13.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是[ ]
①第一段是作者概写敌论论据,为第二段归纳敌论论点提供依据。
②第一段写御用文人的行为,第二段写他人的言论,揭露他们可耻的言行。
③第一段分别从三个方面揭露,第二段从一个方面揭露,作者从四个方面揭露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④第一段是敌论论据,第二段是敌论论点,作者准备从驳论据入手进而驳倒敌论论点,所以将其论据和论点一起端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痛定思痛说“戾气”
陈鲁民
①这些天,最使人悲痛而无语的消息,莫过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真相浮出水面:一名女乘客因自己不慎错过下车点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多次用手机殴打司机头部,司机还击之余来不及控制方向盘,致使车辆失控冲断护栏坠入江中,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
②其实,像这样的人并不罕见。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坐过站、袭击司机”以及“抢方向盘”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居然达40多起。就在万州公交车坠河惨剧发生仅仅一天后,北京也有一名坐过站的乘客拿着一个装满牛奶的包装箱直接砸向了正在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还要抢司机的方向盘!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除了公交车,还有在飞机、高铁上闹事的……
③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痛悲剧 除了肇事者的目无法纪,漠视规则,极端自私任性,还有一条就是戾气太重。戾气的主要成分是火气、怒气、怨气、恶气,而这四种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好结果。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诸如这位女乘客,明明是自己没注意司机报站而错过下车站点,却丝毫不顾公共安全,不考虑其他乘客的安危,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疯狂挑衅,结果就如同网友形容的那样,“本来只多坐了一站车,却一下子坐到了人生终点站”。面对区区小事,一个戾气十足的人撒泼,胡搅蛮缠,甚至因此闹出人命,全车无辜者陪葬,其戾气惊人至此,是典型的“垃圾人”。
④毫无疑问,戾气已成了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⑤戾气的产生,虽有客观原因,譬如受到不公正待遇,受种种不良现象影响,工作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太大等,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太差,缺乏教养,缺乏公德意识,缺乏法治观念。因而就会戾气十足,不管不顾,见谁怼谁,不计后果,并把这种恶劣情绪常态化,弥漫在一切空间,浸淫在每一个细胞,迁怒于任何觉得束缚自己的规则。其结果是毁掉了自己的心情,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毒化了他人的生活,早晚必定酿成严重的事故。
⑥平心而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不尽如人意处总会存在。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进步力量克服那些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节心情,提高修养水平和文明素质,不要堕入戾气的陷阱,不当危害社会的“垃圾人”。譬如说,遇事冷静一些,决不跟人瞎起哄,被人当枪使;与人和善一些,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吃亏时大度一些,看轻身外之物,不必过于计较;争执时谦让一些,少发偏激之语,不干极端之事。如果人人如此,戾气自然就无发生之源,亦无藏身之地,“垃圾人”也会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⑦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垃圾人”是和谐社会的大敌。我们如果不及时遏制戾气的蔓延滋长,不打击形形色色的“垃圾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幸福指数就要大打折扣。拒绝戾气,不做“垃圾人”,既是保护他人,也是爱护自己,更是净化社会,端正风气,真真是善莫大焉!
(选自2018年11月6日《成都晚报》,有删改)
1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5.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
16.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
17.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
材料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不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有删改)
18.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9.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21.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平凡英雄”构筑精神基座
盛玉雷
①新时代的英雄,可能是亲密的邻居亲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过客,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但他们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
②“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动人台词,用有那么一点“草根”的语气,道出了现代青年对英雄形象的一种理解。
③“英雄者,国之干。”一直以来,英雄是一种偶像般的存在。或如曹操、刘备青梅煮酒的论断,“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或如刘劭在《人物志》中的品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时至今日,无论是荧屏上的英雄赞歌,还是市井巷陌的口耳传颂,英雄们的形象也常常还是那么“高大上”,传奇经历扣人心弦,光辉形象伟岸挺拔。
④时代的进步,离不开这些大英雄们的光彩夺目,但能站在历史聚光灯下的,毕竟是少数。支撑起整个时代的,其实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
⑤在辽宁沈阳,4位外卖小哥在晚饭送餐高峰期,追随并护送一位突然病发的老人,用3个多小时的陪伴,温暖了寒冷的冬日;在安徽蚌埠,“80后”特警张劼“该上的时候就应该第一个上”,浑身是火仍紧紧抓住嫌疑人,用血肉之躯阻止了可能的爆炸;在天津武清,“金孔雀”余旭用整个青春奉行了军人的使命,诠释了一个叫作蓝天的信念;在安徽合肥,43岁的女儿陆勤霞从背后紧紧抱着父亲,将父亲的脚垫在自己的脚背上,用这种方式,满足瘫痪父亲出去溜达的愿望……或勇敢,或孝顺,或执着,或善良,正是这样一位位平民英雄,让温情得以传递、和谐得以凝造、和平得以维系。
⑥在电影《火锅英雄》里有这样一句话,“你不是一个失败者,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普通人眼中的英雄,不一定要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也不一定要如“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那般灿烂夺目。可能只是一个略显萧索却顶天立地的背影,可能只是一句略显简单但正义凛然的话语,可能只是一段略显寻常却执着坚定的守候,可能只是一次危急关头时挺身而出的果敢,都赋予普通人英雄的高贵,让那些平凡的人、普通的事,散发出英雄的光芒。英雄的标准并不是所谓“成功”,而是依赖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发自内心的选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暖人的细节,丝毫不逊于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英雄。
⑦“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一个时代拥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可能是亲密的邻居亲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过客,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但他们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才是最真实的、最动人的“真人版”英雄。
⑧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用心去感受平民得以成为英雄的气质,用爱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你的人,应当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英雄梦”。
22.本文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3.作者选择和运用支撑材料有什么要领?请结合文中画线内容加以分析。
24.你认为作者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了吗?请结合文章的论证思路加以阐述。
25.小江读完文章后,感到疑惑:当今时代真有很多英雄吗?我怎么没感觉,只知道现在有很多偶像明星!这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
小瓯:确实,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只是被偶像明星硬生生地挤成了“过气”或直接被忽视。
小越:现在的英雄标准已经不同于过往年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偶像明星亦是。
小港:你们都错了,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哪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对于“当今时代真有很多英雄吗?”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写一则微评论,表达自己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120字左右。
答案
1.B 2.A 3.A 4.D 5.B 6.(1)C (2)A (3) B (4)D
7.①立论;驳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说明它是正确的;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在驳斥中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②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驳论据,后驳论点。
8.(1)示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问题一:您在太空工作了半年,胜利完成了任务,这对您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
问题二:2013年,您在神舟十号上进行太空授课,2021年您又在神舟十三号上进行太空授课,您觉得这两次授课给您带来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语调要平缓自然,语气要庄重严肃;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多用口语,尽量使用简单的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长句,适当重复说一些话。
9.信地信物;信国联;信神信佛。 10.不能。开头有冒号提挈,改成句号,意思相对独立了,语气连贯性差了。 11.不仅改变了语气,而且表达了微妙的讽刺的意味。 12.① 13.④
14.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15.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16.分析了“戾”字的构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戾气的可怕,表达了作者对有戾气之人的强烈憎恶之情。
17.无辜者,即无辜之人,因为别人的无知、缺乏修养、法律意识淡薄而受害直至丧命,这结果确实令人同情;但当别人已经危害到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仍无动于衷,正如鲁迅笔下看枪毙中国“犯人”的留学生,无所作为,不仅麻木,更显无知。其恶果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18.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或“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
19.①提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
21.第②段。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22.支撑起整个时代的,其实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或“平凡英雄”构筑精神基座。)
23.示例:文中第②③两段中的画线句分别引用了《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与曹操的话语,而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则列举了当今时代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平凡英雄事迹,这些支撑材料关注社会、亲近时代、囊括古今,既有理论材料又有事实材料。因此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具有合适、新颖、典型与丰富等特点。而在运用材料上作者也能围绕观点取舍,对事件进行概述,并紧扣观点评议。
24.我认为作者清楚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提出论点后,引用《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指出这符合现代青年对英雄形象的理解。接着指出人们心目中英雄们的形象也常常是“高大上”的,与下文对“平凡英雄”的论述形成对比。然后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平凡英雄的事迹来论证本文论点,并阐释了平凡英雄可贵的是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发自内心的选择。最后号召大家都要有自己的“英雄梦”,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25.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曾经在危难中拯救你的人都是你的英雄。有人将你拉出逆境,他便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危难的时刻坚守一线,为隔离的人们送去米面油盐药等物资。因此,现今的英雄是依赖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发自内心的选择。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