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新人教必修一
学习
目标
1.如何观察识别土壤
2.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掌握人类利用土壤的方式方法
土壤
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组成
水分38%
空气12%
有机质5%
矿物质45%
1
观察土壤
观察土壤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
黑土地
东北
东北黑土地
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云南红土
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
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陕西黄土
四川紫土
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成为土壤质地。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质地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砂土
以沙粒占优势疏松,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能强,保水,蓄水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砂土
以沙粒占优势疏松,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能强,保水,蓄水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壤土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土壤质地。
壤土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土壤质地。
黏土
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黏土
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判断土壤质地
在野外,可以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做出判断
有机层: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
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岩: 坚硬的岩石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自然土剖面及特点
耕作土剖面及特点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活动
找一处合适地方,观察本地的土壤颜色,用手指研磨感受土壤质地,观察土壤剖面
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气候
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
气候
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
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气候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不同气候土壤剖面
世界土壤分布
地貌
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砾质土
、
砂土
壤土
黏土
时间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活动
自然土壤在人类的耕作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自
然
土
壤
耕
作
土
壤
耕耘
灌溉
收获
施肥
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土壤形成过程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裸露岩石
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
从岩石被生物定居或着生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所形成的仅能满足低等植物繁衍的薄层土壤
原始土壤
土壤的发育与外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且剖面特征发育良好的土壤。物质循环的强度和广度增大,腐殖质不断积累,土壤营养成分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成熟土壤
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
2
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3
可以种植农作物,获得食物
4
人类饲养动物以植物为饲料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引淡淋盐
井灌并排
覆盖
农业
生物措施
引淡水灌溉
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抽取淡水
补充淡水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
营造防护林带
果,椿苗间作等
土体脱盐
咸水淡化
控制耕作层
盐分含量
巩固水盐
调节效果
盐碱地综合治理
土壤养护
休耕
种植绿肥
休耕轮作
施农家肥
土壤墒情
休耕轮作
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3.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4.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课后练习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 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图示区域 (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课后练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
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多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