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3 22:41:32

文档简介

前郭五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考试
高三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的起源不是“众星拱月”,而是“满天星斗”。在这一理念下中原文明不再是唯一的、中心的中华文明源头。把巴蜀文明看作与中原文明平行发展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的一元,才能看到二者的差异和特色。
中国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三星堆和殷墟两个考古遗址分别代表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青铜时代的辉煌期,但三星堆代表的巴蜀文明和殷墟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的却不一样。
殷墟青铜器的主要造型是青铜“物”器,即用青铜器制作的各种物品,最为常见的有鼎、尊等,纹饰大多是动物,鲜有单独的人形纹样。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则拥有大量的“人”形,如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金杖上和兽形器上刻着的小人,青铜神坛上所铸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13个人像等等。
中原文明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发掘于家族墓葬之中,作为陪葬的明器,象征着财富和政治权力。西周早期的毛公鼎的铭文中多次出现“父、王、家”等字样,内容清晰地表达了王权在家族内的传承。这说明,此时权力已被家族私有化,是一种“家天下”的形式。巴蜀文明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大型祭祀。从祭祀坑的规模、大小和发掘出来的青铜器数量来看,祭祀仪典具有相当宏大的规模,必定是国家级的重要仪典。因此,三星堆的青铜器是公共器物,是国家礼器,不是专为某个家族和个人订制的。
是什么造成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首先在于两种文明所代表的权力模式存在差异。考古学家李伯谦把“古国”分为“崇尚神权”和“崇尚王权”两类。近几年三星堆最吸引人的文物就是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青铜神坛,专家认为它的奇特造型生动地诠释了正在进行的一次神巫仪式。而中原文明里几乎所有已知的主要兵器都能找到青铜制造品,甲骨文中“王”字是青铜兵器“钺”的象形字,是“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的国王形象演化而来的。《左传》有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把“祀”与“戎”分开来论,在宣扬和巩固国家权力方面,巴蜀文明注重的是祭祀,而中原文明更看重战争。
青铜时代是一个记录英雄的时代。中原文明的首领都有过领导本氏族战胜自然灾害的功绩,大禹治水,商汤试图投火祛灾,后稷教人种植菽、黍、粟等农作物。但人们初次见到三星堆“人”形青铜器时几乎都震惊于它的“大”,体量“大”,高度“大”。这种“大”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就是崇高感、神秘感和震撼力,这是神灵能够带给人的崇高感和威严感。以青铜纵目面具为例,它虽然有可能是氏族英雄蚕丛演化而来的,但体量大大超越了人面的实际尺寸,具备宗教意义上神的力量。
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来源不止于此。中原文明区域地势平坦,湿润多雨,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中原文明形成了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既重视生存发展和物质实利,也重视沟通的文化基因。对巴蜀文明而言,雄伟的横断山脉造成四川东西地貌的巨大反差,川西高原耸立、雪山巍峨,川东盆地则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高原和盆地之间是一道降雨带,形成中国的雨雾之极,多种奇花异卉和珍禽异兽终日笼罩其中。这很容易让巴蜀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刺激了巴蜀人的想象力,由此形成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这是三星堆文化发展为神权古国的自然生态原因,也是巴蜀文明独自向内发展形成的文化成果。
巴蜀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并没有随着古蜀国的灭亡而湮灭,而是成为中华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基因之一,展现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摘编自裴争《青铜时代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差异初探》)
材料二: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古蜀国的历史源头目前并无确切记载。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慨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中的蚕丛和鱼凫,便是传说中的两位蜀王。《华阳国志·蜀志》里说蚕丛“其目纵”,这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眼睛与脸呈90度垂直的青铜人正好能对应上。《蜀王本纪》云:“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清代陈登龙的《蜀水考》记载岷江“南过蚕陵山,古蚕丛氏之国也”。三星堆出土的一件玉璋上,刻有古代蜀人祭祀神山的情景,这里的神山指的就是陈登龙笔下的蚕陵山。鱼凫王朝时期,古蜀国日渐强盛,宏大的三星堆古城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三星堆作为鱼凫王朝的都城,是古蜀王国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其他不同层级和边缘地区的各级次中心是这个中心在各地实施统治的坚强基础和有力支柱。这种情况与三星堆青铜雕像群所呈现的层级结构完全一致。
蜀王更迭都发生在蜀族内部部落之间,所以古蜀文化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在2000多年时间里,随着国力的强盛,古蜀国通过武力征伐,开疆拓土,三星堆文化展示出了“强烈的扩张性和辐射性”。渝东、鄂西及云贵区域,面对已经高度发展的古蜀文明,基本上没有抵抗力。从鄂西出土的鸟头柄来看,此地有可能是古蜀王国镇抚其东界的官员驻节之地;云南、贵州出土的青铜人物,也表明了西南夷各族从属于古蜀王国的事实。
由于古蜀国掌控着西南地区,中原商王朝面对自己急需的一些战略物资,如冶铜所需的矿产资料,只能选择向古蜀国购买。在这一贸易过程中,中原商王朝的文化渐渐传入古蜀国。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基本都是以模范法来铸造,这是商周时期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方法。此外,其中部分青铜尊和罍,形制上与中原商文化同类铜器大体一致。但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类似中原的青铜器只占少数,更多的是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全面罩、头像、神树、大型青铜人等。不仅改变了今人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以殷墟青铜器为代表的认知,也在事实上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
受古代“内诸夏而外夷狄”观念影响,人们也在很长时期都将中原文明视作唯一的文明中心。如果不是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在4000年前的西南边陲,曾存在一个与中原文明同样璀璨的古蜀文明。
(摘编自《三星堆文化对中华文明意味着什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三星堆古城建成于古蜀鱼凫王朝,是巴蜀文明的代表性考古遗址,从中出土的青铜器是对中国青铜时代辉煌历史的有力证明。
B. 虽然同为礼器,中原文明中青铜器彰显的是家族的地位与权力,而巴蜀文明则打破了这一陈规,让青铜器从个体走向群体。
C. 三星堆发掘的青铜器特色显著,许多物件与神巫形象、仪式有关,具备丰富的宗教元素,彰显了巴蜀文明对神权的崇尚。
D. 在古蜀国与中原商王朝的经贸过程中,中原文化对古蜀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古蜀文化的本土文化特色依然鲜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论是在巴蜀文明还是在中原文明中,青铜器的作用都单一且纯粹,这为以青铜器为支点研究两种文明的特征提供了便利。
B. 古蜀历史相较中原历史,留下的文字资源与学术成果相对较少,而三星堆的发掘为相关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证材料。
C. 在传统观念中,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唯一的、中心的源头,巴蜀文明与之有别,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巴蜀文明的价值。
D. 四川东西地貌反差巨大,物种丰富,大自然的奇异使人敬畏并能激发想象力,这让诞生于此的巴蜀文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论证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首句“众星拱月”“满天星斗”等词,使用比喻,形象地指出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两种认知。
B. 材料一第六段对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比较,并以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为例,来印证巴蜀文明中的神权崇拜。
C. 材料二第一段将文献资料与三星堆文物进行考据印证,从两位蜀王到蜀王居住地,再到古蜀国,最后聚焦三星堆古城,层次清晰。
D. 两则材料对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论述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于两种文化在青铜时代的差异,材料二侧重于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4. 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图表中的空缺信息。(3分)
研究主题: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
研究前提: ①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 ② 青铜器的形制 原因一:权力模式 原因二:③
巴蜀文明 国家礼器 “人”形 神权 地形复杂,多奇珍生物
中原文明 陪葬明器 “物”形 王权 地势平坦,湿润多雨
5. 为什么说巴蜀文明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基因之一”,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6~9 小题。
文本一:
林海雪原(节选)
曲 波
①杨子荣同志现在已是满脸青灰,头发长长,满脸络腮胡子,看来真叫人害怕。这是他为了尽力使自己像个土匪,特别是要使自己像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要使自己的习惯、作风、气派都与那人毕肖。他已经做了三天的艰苦的演习。为了去掉他五六年的人民解放军老战士的习惯,他不得不狂练着土匪的习气,竟像一个着魔的人,比手划脚,晃头甩臂,哼着淫调,嘟哝着暗语黑话。总之,他一心只想着他的任务:“从现在起你不是杨子荣同志,而是惯匪胡彪。”
②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
③他骑着许大马棒的那匹马,通过一带灌木林:“我也需要吃饱一点,好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一切很可能在今天就要开始。”想着,他从饭袋里,掏出冻得像石头一样的高粱米饭团。也没有生火烤,咔嚓咔嚓地啃起来。啃两口饭团,再吃两口雪团,他一面咀嚼一面想,忽然扑哧一声笑开了。原来他瞅着他这身全套的土匪装束,又联想到多日没洗没刮的脸,心想一定也难看得一塌糊涂。
④突然正在吃着草料的马,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是乱刨乱踢。它两只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丛林,频频地回头望着杨子荣,好像求救似的。接着它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突然一声巨吼,灌木丛中扑出一只大个的东北虎,张着利牙,竖着尾巴,一冲一冲地向马扑来。虎尾扫击着灌木丛,咧咧乱响,震得雪粉四溅。马被吓得不刨也不踢了,垂着头两眼死盯着扑来的恶敌,从鼻子里发出低沉的哀鸣。
⑤杨子荣还是头一次看到活老虎,离得又这么近。又是来吃他的马,这突然来的惊恐,使他气喘不安,心怦怦地乱跳,手中的枪也随着他的心有些抖颤。
⑥虎一冲一冲地向马扑过去,离得已经很近了。“得赶快下手,这匹马不仅是我的快腿,主要是我的身份证,失了它就等于失掉了身份证。”想着,他用力地把身体贴紧树干,把匕首用力向树上一插,把枪架在匕首上,克服了枪身的抖动,他压住了紧张的呼吸,从虎的侧面,瞄准了虎头。
⑦他满有把握地一扣扳机,糟极了,一颗臭子儿,没打响。杨子荣唰的一声抽出大肚匣子,向虎哗的一梭子。老虎只是一惊,在地上打了个滚,显然又没打着。它发现了树背后的杨子荣,便来了一阵凶狂的示威,吼声震得全山回响,尾巴像条巨大的鞭子,打得地下雪尘四扬,连蹦两个高,显得更凶恶,向杨子荣直扑过来。
⑧老虎把前爪向地下一按,准备它最后的一扑。“好机会!”杨子荣当的一枪,打中了老虎的一只前腿。这一扑它没有扑到应有的距离,可是离杨子荣只有三四步远,老虎一声狂吼,直立两只后腿,张开血盆似的大嘴,迎面扑向杨子荣。杨子荣就在这一瞬间,枪口对准了虎嘴,当的一枪,枪弹通过口腔,从脑盖骨穿过,老虎仆卧在雪地上,只有一条尾巴乱绞了一阵,死去了!杨子荣一阵轻松的喜悦,擦了擦额上的冷汗,得意地自言自语道:“有意思,要去威虎山,半路上又过了个‘景阳冈’。”但他又想:“这个虎怎么处理呢?送回小分队吗?已是不可能的事。带到威虎山去吗?这只大虎又太笨了。我这次虽是去献礼的,可是所有礼物的一分一毫也不能为匪徒所得,我给予他们的只是他们的覆灭。怎么办呢?只有埋起来,深深地埋在雪底下,等剿完座山雕【注】再取下山去。”
⑨想到这里,他一股分外的高兴涌上心头,顿时全身涌出了力气。他正要弯腰去拖虎,忽然在西北虎来的方向,传来了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杨子荣最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过度紧张后发生的耳鸣。可是这语声越来越近,他便蹲下身子,顺树空向语声处窥望,发现在林深处有五个人向这里走来,他顿时心一翻腾。“这一定是威虎山的匪徒了,他们是撵虎而来呢,还是听到我的枪声而来呢?”一阵激烈的思索,使他全身有些紧张。他极力让紧张的肌肉松缓下来,内心对自己作了一个尖锐的批评:“太不沉着,太胆小!这是一种畏惧的表现,这简直太危险,这种表现分明是向敌人招供,承认了自己不是胡彪,再愚蠢的敌人也会把你识破。快!快镇静下来,斗争瞬间就要开始了!我不是杨子荣,我是胡彪。”想着,他哼开了小曲,溜溜达达,缓步向马走去。
【注】座山雕:威虎山的匪首。
文本二: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他在向着威虎山进发”,又隐含着“他正在完成任务的征途之中”的意思。
B.“从现在起你不是杨子荣同志,而是惯匪胡彪。”“我也需要吃饱一点,好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一切很可能在今天就要开始。”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压力。
C.小说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形象,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段。
D.节选部分大量运用了自言自语式的内心独白来描写杨子荣的心理,表现出了杨子荣独自一人面对林海雪原时的坚韧和乐观等形象特点。
7.下列关于杨子荣打虎的情节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旁观者视角讲述杨子荣冒充土匪打入敌人内部中途遇虎的故事,场景集中,语言简洁,叙述客观。
B.“突然正在吃着草料的马,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是乱刨乱踢”马的表现营造出恐怖紧张的氛围,暗示将有异常的情况发生,推动情节发展。
C.“它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形象地表现此时马的恐惧,与杨子荣一开始的临危不惧形成鲜明对比。
D.小说叙写杨子荣用枪打老虎一开始枪没打响等情节,这一技法明显受到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情节的影响。
8.有评论说:曲波笔下的杨子荣智慧但并不神秘,紧张而不怯懦,形象高大而并不浮夸。这一评论在节选部分的末段有何具体表现?(6分)
9.细节描写在小说中十分重要,材料一杨子荣三枪打死老虎,材料二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均使用了细节描写,请结合两个材料的画线句子,赏析各自细节描写的特色及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吾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
(节选自《国语 晋语》)
材料二: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③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 自纪篇》)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渊》)
【注】①韩宣子,名起,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吾有A卿之名而无B其实C无以从D二三子E吾是以忧F子G贺我H何故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离,通“罹”,遭受,与“‘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的“离”意思相同。
B. 子,古代为男子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直译为“您”。
C. 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
D. 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
B. 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
C. 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
D.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吾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14. 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古意呈补阙①乔知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
【注]①补阙:官名。乔知之:唐代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以文词知名。②丹凤城,此指长安。③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郁金和泥涂四壁,玳瑁壳装点顶梁,芬芳华丽。
B.颔联上句写秋深了,天凉了,女主人公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声。
C.颈联“白狼河北”照应颔联的“辽阳”,“音书断”与颔联”忆”照应,衔接紧密自然。
D.尾联“独不见”指的是女主人公在郁金堂里见不到月亮,只能看到照在流黄里的月光。
16.这首诗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看到农民开始准备春耕的场景,小华联想到《归去来兮辞》中的“ , ”两句诗。
(2)同为引用诸葛亮的典故,杜甫《蜀相》中“ , ”两句侧重表达对英雄事业未竟的痛惜,陆游《书愤》中则侧重表达对先贤业绩的追慕渴望。
(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谦恭虔诚地哀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最近,多地文旅局局长“披挂上阵”,走到镜头前,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一时间圈粉无数。文旅局局长们主动触网并跨界代言,确实接地气、有创意。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 A 的推介,的确也带来了流量,形成了声势。不少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因此 B ,在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方面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亮眼成绩。“宣传是为了引流,引流是为了推动投资,投资是为了丰富业态,丰富业态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还是要靠产品与服务的“硬实力”。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只是解决了“如何被看见”的问题,但能不能把流量留住,让游客来得了、玩得好,则是更考验内功的地方。如果产品 C 、管理服务跟不上,搞“一锤子买卖”,只有广告没有“疗效”,反过来会加速一个地方品牌形象的消耗。以前,有的景区、酒店哄抬价格和辱骂游客等行为在网上引发舆情,这样的教训殷鉴不远。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请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3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热爱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 甲 。其中有一个处方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抑郁症等数十种疾病,你是否想得到呢?它就是运动!
“运动是良医”在2007年11月由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会正式提出,最初是一种学术理念和健康促进项目。而对健康人群来说,运动不仅是“花费最少,防病最多”的“良医”, 乙 。根据研究表明,科学运动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坚持规律运动的人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明显下降,每次进行20-4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可见效。所以,当我们重新认识运动时,需要看到它带来的不仅是汗水和疲劳,还有满满的正能量。想要提升健康素养,需要我们先动起来。
尼采说,运动是生活的兴奋剂。运动不是片刻的欢愉, 丙 。当我们通过运动锻炼身体时,也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坚持力。所以,不管选择什么运动,都要学会热爱和坚持。热爱,可抵岁月悠长;坚持,总能追逐亮光。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次的话剧你担任什么角色?
B.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C.他不喜欢踢足球什么的,就爱下棋。
D.我现在有点饿了,想吃点什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前郭五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考试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答案 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打破了这一陈规,让青铜器从个体走向群体”错,于文无据。原文是“中原文明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发掘于家族墓葬之中,作为陪葬的明器,象征着财富和政治权力……巴蜀文明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大型祭祀。从祭祀坑的规模、大小和发掘出来的青铜器数量来看,祭祀仪典具有相当宏大的规模,必定是国家级的重要仪典”,可见,原文并没有说巴蜀文明则打破了这一陈规,让青铜器从个体走向群体。故选B。
2.【答案 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单一且纯粹”错,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中原文明出土的青铜器……象征着财富和政治权力”“巴蜀文明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大型祭祀”,可见,原文只是说了在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中青铜器的不同作用,并没有说青铜器的作用都单一且纯粹。故选A。
3.【答案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材料二侧重于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在这一贸易过程中,中原商王朝的文化渐渐传入古蜀国”可知,材料二只提到中原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影响,并没有谈及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故选D。
【答案】 ①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经历了辉煌青铜时代(或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同属中华文明的一部分);②青铜器的用途(或作用、功用);③生态(自然)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材料一中“中国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三星堆和殷墟两个考古遗址分别代表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青铜时代的辉煌期”可知,此处是说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经历了辉煌的青铜时代,或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同属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也是该处所填写的内容。
第②空,根据“中原文明出土的青铜器……作为陪葬的明器,象征着财富和政治权力……巴蜀文明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大型祭祀”可知,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青铜时代作用不同,故第②空应填写:青铜器的用途(或作用);
第③空,根据“中原文明区域地势平坦,湿润多雨,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对巴蜀文明而言,雄伟的横断山脉造成四川东西地貌的巨大反差,川西高原耸立、雪山巍峨,川东盆地则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高原和盆地之间是一道降雨带,形成中国的雨雾之极,多种奇花异卉和珍禽异兽终日笼罩其中”可知,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在于不同的生态环境,故该空应填写:生态环境。
5.【答案】 ①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
②独自向内发展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
③辐射影响范围广,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三星堆出土文物……不仅改变了今人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以殷墟青铜器为代表的认知,也在事实上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概括: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
根据“高原和盆地之间是一道降雨带,形成中国的雨雾之极,多种奇花异卉和珍禽异兽终日笼罩其中。这很容易让巴蜀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刺激了巴蜀人的想象力,由此形成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概括:独自向内发展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根据“三星堆文化展示出了‘强烈的扩张性和辐射性’”“巴蜀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基因之一,展现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概括:辐射影响范围广,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6.【答案 C】节选部分没有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
7.【答案 C】“杨子荣一开始的临危不惧”错误,从文中第五自然段“这突然来的惊恐,使他气喘不安,心怦怦地乱跳,手中的枪也随着他的心有些抖颤。”可知杨子荣并不是一开始就临危不惧。
8.【答案】①末段写杨子荣听到说话声后,经过“一阵激烈的思索”判断出对方是威虎山的匪徒,体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却并不让人感到神秘。②杨子荣“以为是过度紧张后发生的耳鸣”,“他极力让紧张的肌肉松缓下来”“想着,他哼开了小曲,蹓蹓跶跶”体现他紧张而不怯懦。③杨子荣确定匪徒身份后“对自己作了一个尖锐的批评”,“快!快镇静下来,斗争瞬间就要开始了”突出了他的临危不惧和英勇胆识,让人感受到他的形象高大而并不浮夸。
(每点 2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材料一注重动作的细节刻画,如打第一枪之前的准备,第三枪子弹的路径;射击细节描写中结合了杨子荣的心理活动;重在刻画主人公杨子荣突然遭遇老虎,从紧张到冷静的过程。
材料二注重肖像描写,结合比喻修辞,分别从味觉、视觉和听觉(感官)几个方面细细的描绘,重在描绘郑屠的丑态,铺陈主人公鲁提辖这三拳的威力。
(每点 3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CEF
解析: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句意:我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呢?
“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构成转折关系,所以C处断句;“吾”作主语,“忧”作谓语,结构齐全,所以E处断句;“子贺我”作“何故”的主语,所以F处断句。故选CEF。
11.【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B.正确C.正确。意动用法,以……为耻;/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句意: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D.错误。“归,归附之意”错误,材料中“归”是“称赞、称许”之意。“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是女子出嫁。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故选D。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做小官不避权贵”错误。“避”,躲开之意。此句意思是不挑选官职。故选C。
【答案】(1)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财物不足,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2)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患”,(为……)担忧、担心;“吊”,哀伤,悲伤;“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有何贺”。
(2)“处卑”,身处(卑贱的地位)低位;“比”,相同、一样;“斯”,这样。(每句采分点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 ①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②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③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由材料一“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可知,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
由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可知,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
由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知,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
15.【答案D】D项,“见不到月亮,只能看到照在流黄里的月光”理解错误,尾联写女主人公之愁无人得知,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透过帷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
16.【答案】①用梁上相依相偎、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
②用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来烘托离愁别恨。③用一轮恼人的明月,透过窗纱把流黄帷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表现愁上添愁。
(只要找出并分析景物和情的关系即可,艺术手法不作为采分点)
【答案】(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18.【答案】A.别(自、独)出心裁/自(独)出机杼/别具一格
B.声名(名声)鹊起/名声大噪/声誉大振/家喻户晓/一举成名
C.名不副实/名过其实/徒有(负)虚名/有名无实/盛名难副
19.【答案】要发展好当地旅游业,不仅靠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还要练好“内功”(提升“硬实力”)。(关联词1分,句意要点2分)
解析:首先选择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甚至)……,其次概括材料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局长代言;一是靠产品与服务的“硬实力”,更考验地方的内功。最后根据要求组织成句。
【答案】甲:治疗(预防)疾病的处方也有很多种
乙:更(而且)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热爱生活的方式)
丙:而是一种持久(长期)的提升/考验/挑战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示例:根据研究(研究表明),科学运动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坚持规律运动的人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明显下降,每次进行20-4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可见效。(每改对一处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22.【答案】D解析:A.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或者询问。B.疑问代词,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C.疑问代词,用于列举,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D.同原文,疑问代词,表示虚指,不确定的事物。
23.作文
(1)审题:
两则材料都涉及“读书”话题。第一则材料是激励莘莘学子埋头苦读、潜身书海的千古名句,强调的是读书的态度——“勤”和“苦”。这个读书的态度放到现在也并不过时,当今时代,书籍更多,知识爆炸,更新速度极快,如果不勤加读书,则很快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而且当今时代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巨大,如果怕辛苦,则无法抽出时间读书;如果怕辛苦,不肯钻研,则读书浅尝辄止,学无所成。第二则材料是习总书记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读书要用“巧力”,并解释了“巧”的含义,“巧”并非“投机取巧”,而是“巧妙”。比如懂得选择书籍,因为书籍浩如烟海,不可能都读得过来;有些书籍并不是自己需要的,读了没有太大价值,人的精力有限,必须加以选择;又或者书籍质量参差不齐,要学会辨别、选择好的书籍。再如要学会深入思考,“读得实,读得深”,如果浅尝辄止,只读皮毛,则无论读多少书都收效甚微,读书真正的“巧”在于“读进去”,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考生还需要思考“勤”“苦”和“巧”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相悖,读书要在勤奋、肯下苦功夫的基础上读的“巧”,二者是基础和拔高的关系,“巧”是在“勤”“苦”前提下的厚积薄发,失去了“勤”“苦”的基础,“巧”就成了“投机取巧”“偷懒”“耍滑”,这样读书是成不了事的。
写作时考生可以先分后总,即先分别论述读书应该勤奋,肯付出辛苦,这一点不仅过去适用,当下更需要这样的读书态度;然后论述读书要用“巧力”,此处可联系当下特点,正反对比,论述“巧”的含义和价值;最后总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让二者巧妙结合,把读书进行到底。
(2)立意:
①勤与巧,读书要两条腿走路。
②读得苦,也要读得巧。
③读书需要态度和智慧并存。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韩宣子说:“我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他的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但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传到他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为,借贷牟利囤积财物。到了怀子,改变了桓子的行为,发扬武子的美德,本可以凭此免除祸难,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去了。如今您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您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韩宣子下拜叩头。 (节选自《国语 晋语》)
材料二:
王充的性情淡泊,不贪图富贵。当被上司了解、破格提拔的时候,不为官大而高兴;当不被上司了解、被降职罢官受压抑的时候,也不为职位低而怨恨。几次担任县里的小吏,也没有挑选而不愿干。有人说:“你心胸那么高而行为却一般,喜欢结交趣味相投的人,做官也不计较地位,这样玷污了你的节操败坏了你的品行,世人向你学习什么呢?”王充回答说:值得学习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做官,什么也不挑选逃避。当他做乘田、委吏的时候,没有不高兴的心情;当他做司空、相国的时候,也没有欢乐的表现。舜在历山耕种,就像要那样过一辈子;等到他继承了尧的天下,又像是本来就该这样似的。人应该担忧德行上的不足,而不应担心爵位不尊贵;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而不应羞耻于官职得不到提升。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 (节选自《论衡 自纪篇》)
材料三: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条目细则。”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行为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这些话去做。” (《论语 颜渊》)前郭五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考试 8 (6分) 16.(6分)
语文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场:
注 意 事 项
1.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
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 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贴条形码区
4.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17(6分)
5.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9 (6分)
(1)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2)
一.选择题(30分) (3)
1 A B C D 10 A B C D E F G H
2 A B C D 11 A B C D 1 8 (3分)
3 A B C D 12 A B C D
6 15
A. B. C.
A B C D A B C D
7 A B C D 22 A B C D 1 9 (3分)
二.解答题(60分)
13.1 (4分)
4 (3分)
0


20 (6分)
③ 13.2 (4分) 甲

5 (6分) 丙
21 (4分)
1 4 (3分)
ID:3467123 第 1 页 共 2 页
请使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答案等选项及考号
三.作文(60分)
23.
700字
400字
800字
100字
500字
900字
200字
600字
1000字
300字
ID:3467123 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