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结构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应用,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计算。
难点: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漫画。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讲述】克和千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质量单位。例如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300 克,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 千克。 【提问】微观粒子—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质量,怎么表示原子质量方便记忆和书写呢? 倾听、讨论。 通过展示、类比、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一、回顾上一节课知识 【指导】请同学们回顾原子的结构。 【展示】展示表格。 【指导】请同学们填写表格,并说明填表的依据。 【展示答案并总结】填表的依据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讲述】我们将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6的碳原子称为碳-12原子。 回顾旧知,填写原子构成情况。 思考并交流上述问题。 回顾有关原子的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依据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填表,巩固旧知,同时展开新知。
二、相对原子质量 【展示】展示一些原子实际质量。 【讲述】这是经过科学家测得一些原子的质量,请同学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提问】关于原子的质量,你有何感想? 【总结】即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也不方便记忆和书写,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加方便的形式。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8页,然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3)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符号和单位。 【总结】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就得到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这里的碳原子是指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12原子,它的实际质量为1.993×10-26kg,它质量的 1/12约等于1.6605×10-27kg。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r)= 单位: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 【展示】展示表格。 【提问】原子的真实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展示】展示漫画。 【总结】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能反映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倍数关系,单位是“1”,实际质量是称量出来的真实质量,单位是“千克”。 【练习】从附录Ⅱ中查找氮、氯、钠、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展示】展示几种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量及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请同学们观察表格,归纳你发现的规律。 【讲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展示】展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 【提问】1.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 3.为什么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总结】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 【展示】展示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填写表格。 阅读PPT,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几种原子的质量。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讨论、交流原子的真实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按照要求查找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并得出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思考、交流讨论。 倾听、理解。 根据刚才所学,完成练习及应用,填写表格。 让学生体会即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原子质量,也很不方便记忆和书写。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记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推测出表达式、符号和单位。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让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有更深入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让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原因。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三拓展 延伸 【展示】展示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阅读PPT,思考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的贡献。
随堂 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 小结 展示PPT21页。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也是常用的原子量。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原子结构
第4课时
一、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单位为1。
2.计算公式
(1)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2 / 4(共22张PPT)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4课时
1.能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应用,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目标
难点
重点
克和千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质量单位。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是300克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是50 kg
微观粒子—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质量,怎么表示原子质量方便记忆和书写呢?
原子
带( )电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 )电荷
带一个单位( )电荷
不带电
原子核
正
正
质子
中子
负
知识回顾
我们将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6的碳原子称为碳-12原子。
1
1
6
6
8
8
26
26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碳 6 6
氧 8 8
铁 30 26
填写表格并说明填写依据
科学家测得一些原子的质量,用科学记数法如何表示。
1.67×10-27 kg
1.993×10-26 kg
9.288×10-26 kg
2.66×10-26 kg
即使用科学记数法,原子的质量也非常难记忆。
1个原子 真实质量/kg 科学计算法表示
氢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4 kg
碳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 kg
氧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 kg
铁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288 kg
(1)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3)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符号和单位。
阅读课本P68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碳-12(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它质量的
1/12约等于1.6605×10-27kg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r)=
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
1
12
单位:为“1”。
1个原子 真实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4 kg
1.008
碳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 kg
12.01
氧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 kg 16.00
铁原子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288 kg 55.85
原子的真实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倍数关系,单位是“1”,实际质量是称量出来的真实质量,单位是“千克”。
从附录Ⅱ中查找氮、氯、钠、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铁 26 30 26 56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
3.为什么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质量很小
相对质量约等于1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 6×10-27 kg
中子 1.674 9×10-27 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 836
原子 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氧原子 8 8
钠原子 11 23
铁原子 26 56
8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8
16
11
12
11
26
30
26
拓
展
小
课
堂
张青莲,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晚年从事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1991年张青莲用同位素质谱法测得铟元素的精确原子量114.818+0.003为国际原子量表增加了一个新数字,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中国测定的原子量数据作为标准数据。至2005年,他主持测定的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C
1.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C.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g”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的比值,故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2.联合国把2019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中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B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 kg,则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96 B.72 C.48 D.36
A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r)=
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
1
12
4.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如表所示),根据表格内容判断6.02×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y为______。请归纳表格中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 氧 钠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23
6.02×1023个 原子的质量 12 g 16 g y
23 g
6.02×1023个某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建立的基础)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说明
计算公式
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