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4 11: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过零丁洋
文天祥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品析诗句,感受诗歌意境。(重点)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 点 )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1283),
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南 宋政治家、
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 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 《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h 背量资料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 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 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 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 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文天祥
辛苦/ 遭逢/起一经,干戈/ 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过零丁洋
古诗释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①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②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古诗释意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
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2.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示例一:运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 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 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示例二:运用对 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
“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
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1278年 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 囚禁,在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资料助读
古诗释意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瑞宗景炎二年 (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当时前临大海, 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是他最忧虑惶恐的事情)。
惶恐:惊慌害怕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崖山外。 (如今文天祥兵败被俘,囚于 元的战船中,押送过此,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 )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诗释意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示例一:运用双关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惶恐”“零丁”反复出现, 同时“惶恐”和“零丁” 一语双关,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 恶 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忧惧不安、孤苦伶仃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对 偶的修辞方法,“惶恐滩头”对“零丁洋里”,
“说惶恐”对“叹零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古诗释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4.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
(或“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 的人生观。
①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②苏武执汗节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
③岳父精忠报国,最终惨死在风波亭;
④闻一 多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
⑤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⑥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一个
有骨气的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气节,你能 举出几个与之类似的例子吗
主旨归纳
这首诗追忆了作者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 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 情壮志。
小试牛刀
1 、 《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
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过零丁洋》 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 坎坷的诗句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
名 句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过零丁
洋》中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同样表达了
以死明志的决心。
连接中考:
(河南)“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 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有人说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不需要再学
习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对此,你的看 法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