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资料统计,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 土铁农具近70件。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181件铁器中,177件为生产工具,仅 锄即多达89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我国()
A. 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B. 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升
C. 铁犁牛拼是主要耕作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 “天”代普“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 一 变 化 表 明 , 该 时 期 ( )
A. 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 B. 政治领域弥没着神权意识
C. 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 D. 君权神授的思想已经出现
3 .陆资(754-805年)曾就唐朝赋役之弊瑞提出:“凡欲拯其积弊,须穷致弊之由,时 弊则但理其时,法弊则全革其法 … … "。推动唐中期实行两税法的“时弊”是()
A. 政府对衣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B. 以家户为收税主体的确立
C. 租庸调制存在制度设计缺陷 D. 土地买卖与兼并风气盛行
(
肆
海
主
)4.下图庄票是清朝前期由民间钱庄自己发行的银票,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 现,是代替货币流通的一种信用凭证,起到了“私营银行钞票”的作用,主要由商人使 用 , 多 用 于 往 来 交 易 。 这 一 票 据 表 明 ( )
噩 翠
承裕姓记钱庄庄票恒隆钱庄庄票天样钱庄庄票
A. 清政府鼓励商品经济发展 B. 可以代替现金在全国流通
C. 货币的信用本质日益增强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5. 如图为1907年《人镜画报》刊发的一幅没画。浸画中,四个幼稚园形象的小孩各自 身上都有一件代表身份的物品,例如代表“政治”的小孩头上带着清政府的官帽,代表 “军人”的小孩手里拿着 一 杆长枪。该没画意图()
高 二 历 史 试 卷 第 1 页 共 6 页
A. 说明教育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B. 显示各阶层利益得到初步重视
C. 抨击保守势力阻挠政治改革 D. 揭露新政措施带有时代局限性
6 .下表反映了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部分进口商品的税丰情况。据 此可知,这次关税改革()
酒、卷烟 丝绸、人造丝织物 火柴、陶先器 毛织品、砂糖等 机梳、动力机、车辆等
50% 45% 40% 35% 5%至7 . 5%
A.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扭转了中国的外贸逆差局面
C. 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 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
7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 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 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 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坚实基础 D.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支持
8.如下图是某班同学所做的学习笔记。这篇学习笔记的主题是()
(1)元朝对吐蓄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2)明朝救封西藏僧俗领袖为“法王”“王”,建立羁康性质的都司机构进行管辖。 (3)清朝从1727年起派造驻大臣与达植、班秤共同治理西藏。 (4)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
A.西藏历来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B.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 西藏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D. 西蹶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1961年之后,苏联在新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上态度日趋消极。在联合国的苏联代表再 也没有因新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而与西方国家激烈争辩:但进入70年代,苏联对新中 国重返联合国的支持又有了转向积极的趋势。这 一 转变主要是源于当时()
A. 中国外交有打开新局面的趋势 B. 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转变
C. 中苏外交关系已经走向了正常 D. 美苏冷战局势得到了缓和
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上不断上升,改革开放时期 我 国 粮 食 安 全 方 面 成 就 显 著 的 原 因 包 括 ( )
高 二 历 史 试 卷 第 2 页 共 6 页
田1.198-zu 平据食丝严登文化 田,198-29年中四人白8R 占显豆化
(
①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③
农业科技长足进步
A.
①②③
)② 土地所有制改革变化
④ 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
(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西中描
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这可用于说明()
A. 祭司主管农业生产 B. 古埃及重视农业生产
C. 古埃及畜牧业繁荣 D. 古埃及注重精耕细作
12. “没有中国的农业文明,就没有丝绸之路:没有罗马帝国的文明,丝绸之路就不会通 向地中海。"下列结论中与这 一 认识相契合的是()
A. 文明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B. 商业贸易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c. 世界两大文明中心实力相当 D. 国家兴盛是商路发展的基础
13.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近代以前。西方主流学界对“民主政治”的评价普遍较低,认为 它是暴民政治的代名词:但到了近代,它逐渐摆脱了这种不光彩的色词,成为政治正确 的代名词与时代发展的湘流,也是西方向世界推广的核心价值之一 。这 一变化主要是因 为 ( )
A. 古代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 基督教会神学的误导性宣传
C. 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宣传 D. 民主政治内涵与形式的发展
14. 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1776年。《美国农业》 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 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这说明小麦在美洲 的 传 播 ( )
A. 推动了黑人奴隶贸易的兴起 B. 为美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C. 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 D. 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
15. 1965年初,法国开始大规模地将自己的美元储备兑换为黄金。戴高乐扬言,他将派 他的财政部部长德斯坦驾驶军舰运载美元到美国去运回本该属于法国的黄金。法国的行 为引起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效仿,第二次美元危机因此爆发。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欧洲开始走向 一 体化
C. 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 D. 动掘了美国霸主地位
高二历史试卷 第3页共6页
16. 在1999年(福布斯】杂志排出的400名超级富豪中.“电脑新贵”“软件新贵”或“网 络新贵”等占有71个席位,而且不少是名列前茅的,过去在世界经济中处在显赫地位的 “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等已渐趋衰落。这可以佐证()
A. 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有待变革 B. 科技开启人类生活的新模式
C. 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变动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卓有成效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2分,20题12分, 共52分。
17.水稻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 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史料一:图1为潮南省道县玉境岩近址出土的炭化米粒,现藏湖南博物馆,呈现由野生 稻向我培稻过渡的形态,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图 1
史料二:南宋理学家黄震《黄氏日钞》“收麦在四月,种禾在五月初,不因麦,迟了种禾。” 材料二
从中国一百六七十处史前栽培稻适存中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水稻的起源地, 并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推进到黄河流城和长江以南地区。夏商周时期向长江上游、 云责、黄河以北推进,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水稻分布的大致格局。公元1000年前后, 稻未已养活了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技术也由最初的象耕鸟 耘、火耕水褥,逆渐发展成以耕、把、糖为主体的水田整地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主体的 播种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田问管理技术
——据杜断章《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一水稻裁培》等整理
材料三
1980年,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拉开杂交水稻国 际化的序暴。中国杂交水稻被西方称为“东方魔稻”,迅造风磨世界,有人甚至将其称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黄金生《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中国方案”杂交水稻: 一场改变世界的
绿色苹命》
(1)根据村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两则史料对研究古代水稻的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水稻生产的特点。(4分)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水稻所体现的文化象征。(4分)
高二历史试卷 第4页共6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宋代地方实施保甲制度。建立了严密的治安问。《宋史 ·兵志】记最:“做内之民, 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 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保正。"同时,保内实行连坐制,网保犯蛋查、杀人、盥毒等, “知而不告”,依律处五。此外,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 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体制内外的官员与士绅也长期在乡里践行着恢复“三代圣王 之治”的尝试。北宋吕大钩浜写《吕氏乡约》,建立一个以道德丹养为主要目标的基层自 治组织。之后连渐德河乡里、化民成俗。
——摘编自王文兵《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宋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1881年,俾斯麦意识到光靠“敬子政策"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需要辅以“糖 果政策"改善工人的处境。因此,德国先后制定了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 伤事故保险法》扣1889年《老年保险法》。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均规定了庄工与应员的职 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益。此后,三项保险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1911 年,德国政府把诸多社会保险法令集合为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基本上莫定了现代德国社 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这些“温和的手段”起到了诱使工人离开阶级斗争轨道的作用,还 产生了较大的示范效应,西欧各国纷纷效仿。
——摘编自丁建定《试论近代晚期西欧各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乡村治理的推动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并概括德国社会保险 立法的影响。(10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30—1870年是英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期。铁路是轨道交通持续改进的结采。随着采 煤和冶炼业的飞速发展,交通需求猛增。1830年通车的利物浦一受彻斯特铁路显示了铁 路和蒸汽机丰的优越性。到1870年,铁路里程达15500英里,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网络大 体建成。铁路和蒸汽机车凭借前所木有的价格和速度,迅速排挤了公路和水路。在旅客 运输和高价值货运中占据优势。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交通的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欧灵列强的坚船利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门户。紧随这些“陌生人”接 踵而来的是将电报、采矿、铁路等近代工业苹命的产物“移植”中国。唯利是困的外国 公使或洋商三番五次地游说清政府修建铁路,结果均被清政府“一体防范,严词力拒”。 尽管屡次碰壁,可西方列强心有不甘,再出奇招。1865年。英商杜兰德私自在北京宣武 门外铺设长约一里的铁轨,并试驶小火车。国为行驶飞快,喷吐烟客,以致观者视其为 怪物,于是谣言风起,群情诧腻。惊闻此事的步军统领橱门立即命令将这条“广告铁路” 折毁。这条小铁路的历史犹如海黑夜空中的一道闪电,虽然转瞬即道,却让中国人第一 次接触到不同于传统车马大轿的铁路运输方式。
——摘编自李海滨《近代中国铁路的曲折发展》 高二历史试卷 第5页共6页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广告铁路”修建与拆除始末所体现出的时代特 征(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 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项 目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空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都县制 “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制度
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都回井行制、推忍今 宗举制
店朝 三省六部制 节度使制 科举甜
宋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 科举甜
元 中书省 行省制度 科举制时断时埃
明 皮函相、设内阔 省、府、县三城行政制度 入毁取士
清 军机处 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八反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任选一个角度,围绕“政治制度”自拟一个论愿,并结合所 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高二历史试卷 第6页共6页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题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条形码粘贴区
填涂示例 缺考标识 考生禁填! 由监考负责 用 2 B 铅 笔 填涂。
正确 错误 中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
6
7
) (
C
C
C
) (
D
D
D
) (
D
D
D
) (
D
D
D
) (
C
) (
8
) (
A
A
A
A
) (
A
A
A
A
) (
B
B
B
B
) (
5
) (
B
B
B
B
) (
B
B
B
B
) (
A
A
A
A
) (
C
C
C
C
) (
13
14
15
16
) (
B
B
B
B
) (
D
D]
D
D
) (
C
C
C
C
) (
1
2
3
4
)9 A 10 A 11 A 12 A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17、(1)(4分)(2)(4分)(3)(4分)18、(1)(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10分)
19、(1)(6分)
(2)(6分)
20、(1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 12 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D C D C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D D B C C
1 .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河南洛 阳、辽宁抚顺和广西平乐等地都出土了大量的铁农具,这显示了当时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这种使用直接关联到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因为铁农具相较于之前的工具更为先进,能够 更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B 项正确;虽然铁农具的使用可能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但 仅凭这些考古资料并不能证明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排除A 项;材料涉及到河南、辽 宁和广西等地铁器的使用,且未涉及到牛耕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是主要耕 作方式 ”的结论,排除 C 项;材料无法得出铁质农具是否成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 看到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 ”的道理,提出“ 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 ” 的思想,A 项正确;早期国家,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但无法解释材料中的“ 变化 ”, 排除 B 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天命观的变化与传统天命观走向衰落的观点不符,排除 C 项; 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汉代出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凡欲拯其积弊,须穷致弊之由,时 弊则但理其时,法弊则全革其法…… ”可知,该题考查推动两税法实行的时弊因素,即 当时的社会环境,安史之乱之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政府财 政收入锐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D 项正确;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 是两税法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A 项;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主要都是以家户为收税主 体的,其确立并不是促使两税法实施的原因,排除 B 项;租庸调制存在制度缺陷是制度 层面的弊端,不是环境因素,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庄票是清朝前期由民间钱庄自
己发行的银票,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是代替货币流通的一种信用凭证, 起到了‘私营银行钞票 ’的作用,主要由商人使用,多用于往来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清朝前期,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是由钱庄签发的载有一定金 额并由其负责兑现的一种票据,是借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货币的信用本质日益增 强,C 项正确;清朝前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而非鼓励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 项;庄票 “主要由商人使用 ”,并不在全国流通,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所以无法说 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 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代表‘政治 ’的小孩 头上带着清政府的官帽 ”,实际象征着清政府官员,“代表‘军人 ’的小孩手里拿着一杆 长枪 ”,实际代表强权,结合所学可知,1907 年正处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是社会 的转型时期, 当时的社会更多表现为新者未得,旧者先失, 以至最终形成非鹿非马的局 面,揭露新政措施带有时代局限性,D 项正确;1905 年科举制被废除,说明教育制度改 革势在必行,但是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 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各阶级的利益如何, 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保守势力的阻挠,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 .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 空是:1931 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南京国民政府实行“ 国定税率 ”后, 属于日用消费品的进口税率较高,这有利于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属于生产资料 的机械、动力机等进口税率较低,这有利于中国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 因此,这次关税 改革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C 项正确;部分关税主权的收回,不能得出大幅提高中 国国际地位,排除A 项;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改变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 不利境地,但无法扭转外贸逆差局面,排除 B 项;关税税率提升,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国 民政府的财政困难,但并不能解决财政困难,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目的题、 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 苏维埃工农共和国 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 ”,可以看出这一 时期由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共中央给了其他阶级一定的权利, 团结其他阶级,
共同为抗战服务,A 项正确;“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 政权管理工作 ”的决定不是为反抗国民党而实行的,排除 B 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 民大革命时期,时间不对,排除 C 项。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后的主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 .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西 藏地区。根据材料可知,材料的史实均反映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 项 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西藏多民族聚居的相关信息,排除A 项;“西藏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
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西藏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 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 .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 外交上取得了突破,有同西方阵营缓和的趋势, 因此苏联试图通过支持中国来缓解外交 压力, A 项正确;60 、70 年代苏联对华政策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B 项; 中苏关系在 20 世纪 80 年代恢复正常,排除 C 项;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关系依然紧张,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10 .C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利于 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故①正确;土地所有制在改革开放前后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即 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②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农业机 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粮食育种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故③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故④正确;故选 C。
11.B
【详解】材料“ 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反映了埃及重视农业生 产,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祭司主管农业生产,排除A 项;材料中的食物主要是农业 生产所获,不是畜牧业,排除 C 项;材料只体现了农业生产,体现不出注重精耕细作, 排除 D 项。故选 B
12 .D
【详解】据材料信息,材料强调了农业文明(以中国为代表)和罗马帝国文明对于丝绸 之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这里的关键在于,两个强大且兴盛的文明是丝绸之路这一商 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选 D 项;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在互鉴中发展,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商贸推动文化交流,排除 B 项;题目中并未提及两大文明中心的实力 是否相当,且这一选项与题目核心观点无直接关联,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 .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西方)。西方民主政治观从贬义到成为政治正确 的代名词,主要是由于其内涵和形式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与古希腊时期的直接民主有了 根本性变化,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D 项正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是人们对 民主政治评价普遍较低,材料强调的是近代民主政治摆脱了不光彩的色调,A 项不是变 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 项;“基督教会神学的误导性宣传 ”也只是西方主流学界对“ 民主 政治 ”的评价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不是变化的原因,排除 B 项;启蒙思想家的宣传属 于助推因素,但仍需以民主形式的发展作为基础,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4 .B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多在原先种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 ”,“小麦收割后,会被 大量卖到里次德岛、新西兰等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可以在原先种植烟草的土
地上种植,还大量被当作商品销售,这反映出小麦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B 项 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排除A 项;材料只涉及欧 洲移民,且未涉及美洲居民的饮食结构,排除 C 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移民在北美种植小 麦,与欧洲工业革命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 .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 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兑换黄金抛 售美元,实际上是对美元地位的一种挑战和否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得了等同黄 金的特殊地位,法国这么做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挑战,有利于法国摆脱美国的控制,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即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C 项正确;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 林体系瓦解,排除 A 项;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时间是 50 年代,排除 B 项;法国的做法 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冲击,但未能动摇美国霸主地位,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 .C
【详解】据材料“ 电脑新贵 ”“软件新贵 ”或“ 网络新贵 ”等占有 71 个席位,且不少是 名列前茅,而“石油大王 ”“汽车大王 ”等渐趋衰落可知,经济增长点由传统工业转向了 高新技术产业,表明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朝高新技术发展,故选 C 项;“全球经济治理 机制 ”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高新科技领域的超级富豪比重大相悖,排除 A 项;材料主 题未涉及人类生活,排除 B 项;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不是这个时期的,排除 D 项。。
17.(1)史料一是实物史料,对研究古代中国长江流域水稻栽培的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 值;(2 分)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对研究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或 南宋农业生产时间、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等方面有重要价值。(2 分)
(2)起源早(历史悠久);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在粮食生产中的 地位持续提高;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任答 2 点 4 分)
(3)文化象征:水稻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是古代农耕文明的符号;水稻还象征 着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水稻也象征着中国致力于维 护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国担当(或中国方案)。(每点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解析】
(1 )据材料一中史料一“ 图 1 为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米粒 ”并结合所学史 料类型及其价值,可得史料一是实物史料,对研究古代中国长江流域水稻栽培的历 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材料一中史料二“ 南宋理学家黄震《黄氏日钞》”并结合 所学史料类型及其价值,可得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对研究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精耕细 作技术的发展(或南宋农业生产时间、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等方面有重要价 值。
(2 )根据材料二“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水稻的起源地……夏商周时期向长江上游、云 贵、黄河以北推进 ”可知,起源早(历史悠久)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逐步向 外扩展;根据材料二“稻米已养活了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口 ”可知,在粮食生产中的 地位持续提高;根据材料二“水稻种植技术也由最初的象耕鸟耘发展成……水田整
地技术,育秧移栽由……以耘田主的田间管理技术。”可知,种植技术不断进步。
(3)据材料一“ 图 1 为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米粒 ”、“南宋理学家黄震《黄 氏日钞》”和材料二“ 中国一百六七十处史前栽培稻遗存中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是中国 水稻的起源地 ”,可得水稻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是古代农耕文明的符号;据材料 三“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拉开杂交水稻国际化的序 幕 ”并结合所学,可得水稻还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据材料三 “有人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并结合所学,可得水稻也象征着中国致力于 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国担当(或中国方案)。
18 .(16 分)
(1)推动因素:保甲制度的实施,构建了严密治安网;保内实行连坐制,强化治安管理; 地方公共事务依托基层社会力量;体制内外官员与士绅的努力,如吕大钧撰写《吕氏乡 约》等,推动基层自治与道德建设。(6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 立。(4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变化; 提供了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本。(6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宋代地方实施保甲制度,建立了严密的治安网 ”可得,保甲制度的实施, 构建了严密治安网;据材料一“ 同时,保内实行连坐制……依律处置 ”可得,保内实行 连坐制,强化治安管理;据材料一“此外……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 ”可得,地 方公共事务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据材料一“体制内外的官员……之后逐渐德润乡里 ”可 得,体制内外官员与士绅的努力,如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等,推动基层自治与道德 建设。
(2)背景依据材料二“1881 年,俾斯麦意识到光靠‘鞭子政策 ’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 题,需要辅以‘糖果政策 ’改善工人的处境 ”,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社会等角度回答, 可得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影响依据材料二“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均规定了雇工与雇员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 工人的权益……这些‘温和的手段 ’起到了诱使工人离开阶级斗争轨道的作用 ”可得缓 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二“德国政府把诸多社会 保险法令集合为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基本上奠定了现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可得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变化;据材料二“还产生了较大的示范效应,西欧各国纷纷效仿 ”可 得提供了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本。
19 .(1)影响:全面改善了英国的交通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推动了交通强国的形 成;有力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变革和工业化进程。(每点2 分,共 6 分)
(2)民族危机的深重;西方文明的传入;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封建顽固思想根深蒂固; 近代化进程的兴起。(6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英国。由材料一中“到 1870 年,铁
路里程达 15500 英里,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网络大体建成 ”可知,推动了交通强国的形成; 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对国家和对个人的角度分析,对国家上,如有力保障了英国社会经 济变革和工业化进程;对个人上,全面改善了英国的交通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门 户。紧随这些“ 陌生人 ”接踵而来的是将电报、采矿、铁路等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移 植 ”中国 ”可知铁路修建体现出中国民族危机的深重;西方文明的传入;根据材料二“1865 年,英商杜兰德私自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长约一里的铁轨,并试驶小火车 ”可知中国半 殖民地程度的加深;根据材料二“ 因为行驶飞快,喷吐烟雾, 以致观者视其为怪物,于 是谣言风起,群情诧骇。惊闻此事的步军统领衙门立即命令将这条广告铁路拆毁 ”可知 中国封建顽固思想根深蒂固;根据材料二“这条小铁路的历史犹如漆黑夜空中的一道闪 电,虽然转瞬即逝,却让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不同于传统车马大轿的铁路运输方式 ”可 知铁路修建反映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兴起。
20 .示例:
论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逐步强化了中央集权。(2 分)
论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 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后,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地方的管理:无论是汉朝 的郡县制还是唐朝的道州县再到宋朝的路州县,无一不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 乱 ”、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 ”,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汉朝汉武帝 实行了“推恩令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诸侯国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北宋初年“尽收 ” 地方“钱、权、兵 ”,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得到巩固。(8 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地方政治制度均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趋势,中央集权 的逐步强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 分)
【解析】
论题:本题有三条线索——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并结合中国古代规律性认 识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而 自拟题目: 中央集权逐步强化或者君主专制不断强 化等。
论述:论述中央集权时,我们需要抓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来加 以阐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但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在论述君主专制时, 我们需要紧扣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来阐述皇权与相权的权力争夺,但 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 12 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D C D C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D D B C C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河南洛
阳、辽宁抚顺和广西平乐等地都出土了大量的铁农具,这显示了当时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这种使用直接关联到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因为铁农具相较于之前的工具更为先进,能够
更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B项正确;虽然铁农具的使用可能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但
仅凭这些考古资料并不能证明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排除 A项;材料涉及到河南、辽
宁和广西等地铁器的使用,且未涉及到牛耕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是主要耕
作方式”的结论,排除 C项;材料无法得出铁质农具是否成熟,排除 D项。故选 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
看到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的思想,A项正确;早期国家,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但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变化”,
排除 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天命观的变化与传统天命观走向衰落的观点不符,排除 C项;
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汉代出现,排除 D项。故选 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凡欲拯其积弊,须穷致弊之由,时
弊则但理其时,法弊则全革其法……”可知,该题考查推动两税法实行的时弊因素,即
当时的社会环境,安史之乱之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政府财
政收入锐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D项正确;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
是两税法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 A项;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主要都是以家户为收税主
体的,其确立并不是促使两税法实施的原因,排除 B项;租庸调制存在制度缺陷是制度
层面的弊端,不是环境因素,排除 C项。故选 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庄票是清朝前期由民间钱庄自
己发行的银票,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是代替货币流通的一种信用凭证,
起到了‘私营银行钞票’的作用,主要由商人使用,多用于往来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清朝前期,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是由钱庄签发的载有一定金
额并由其负责兑现的一种票据,是借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货币的信用本质日益增
强,C项正确;清朝前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而非鼓励商品经济发展,排除 A项;庄票
“主要由商人使用”,并不在全国流通,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所以无法说
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 D项。故选 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代表‘政治’的小孩
头上带着清政府的官帽”,实际象征着清政府官员,“代表‘军人’的小孩手里拿着一杆
长枪”,实际代表强权,结合所学可知,1907年正处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是社会
的转型时期,当时的社会更多表现为新者未得,旧者先失,以至最终形成非鹿非马的局
面,揭露新政措施带有时代局限性,D项正确;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说明教育制度改
革势在必行,但是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各阶级的利益如何,
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保守势力的阻挠,排除 C项。故选 D项。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
空是:1931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
属于日用消费品的进口税率较高,这有利于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属于生产资料
的机械、动力机等进口税率较低,这有利于中国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因此,这次关税
改革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部分关税主权的收回,不能得出大幅提高中
国国际地位,排除 A项;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改变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
不利境地,但无法扭转外贸逆差局面,排除 B项;关税税率提升,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国
民政府的财政困难,但并不能解决财政困难,排除 D项。故选 C项。
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
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苏维埃工农共和国
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可以看出这一
时期由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共中央给了其他阶级一定的权利,团结其他阶级,
共同为抗战服务,A项正确;“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
政权管理工作”的决定不是为反抗国民党而实行的,排除 B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
民大革命时期,时间不对,排除 C项。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后的主张,排除 D
项。故选 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西
藏地区。根据材料可知,材料的史实均反映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
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西藏多民族聚居的相关信息,排除 A项;“西藏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
脉相连的家庭成员”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C项;材料未涉及西藏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
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故选 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进入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在
外交上取得了突破,有同西方阵营缓和的趋势,因此苏联试图通过支持中国来缓解外交
压力, A项正确;60、70年代苏联对华政策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B项;中苏关系在 20
世纪 80年代恢复正常,排除 C项;20世纪 70年代美苏关系依然紧张,排除 D项。故
选 A项。
10.C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利于
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故①正确;土地所有制在改革开放前后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即
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②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农业机
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粮食育种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故③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故④正确;故选 C。
11.B
【详解】材料“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反映了埃及重视农业生
产,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祭司主管农业生产,排除 A项;材料中的食物主要是农业
生产所获,不是畜牧业,排除 C项;材料只体现了农业生产,体现不出注重精耕细作,
排除 D项。故选 B
12.D
【详解】据材料信息,材料强调了农业文明(以中国为代表)和罗马帝国文明对于丝绸
之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这里的关键在于,两个强大且兴盛的文明是丝绸之路这一商
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选 D项;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在互鉴中发展,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商贸推动文化交流,排除 B项;题目中并未提及两大文明中心的实力
是否相当,且这一选项与题目核心观点无直接关联,排除 C项。故选 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西方)。西方民主政治观从贬义到成为政治正确
的代名词,主要是由于其内涵和形式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与古希腊时期的直接民主有了
根本性变化,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D项正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是人们对
民主政治评价普遍较低,材料强调的是近代民主政治摆脱了不光彩的色调,A项不是变
化的主要原因,排除 A项;“基督教会神学的误导性宣传”也只是西方主流学界对“民主
政治”的评价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不是变化的原因,排除 B项;启蒙思想家的宣传属
于助推因素,但仍需以民主形式的发展作为基础,排除 C项。故选 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多在原先种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小麦收割后,会被
大量卖到里次德岛、新西兰等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可以在原先种植烟草的土
地上种植,还大量被当作商品销售,这反映出小麦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B项
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排除 A项;材料只涉及欧
洲移民,且未涉及美洲居民的饮食结构,排除 C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移民在北美种植小
麦,与欧洲工业革命无关,排除 D项。故选 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兑换黄金抛
售美元,实际上是对美元地位的一种挑战和否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得了等同黄
金的特殊地位,法国这么做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挑战,有利于法国摆脱美国的控制,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即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C项正确;20世纪 70年代布雷顿森
林体系瓦解,排除 A项;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时间是 50年代,排除 B项;法国的做法
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冲击,但未能动摇美国霸主地位,排除 D项。故选 C项。
16.C
【详解】据材料“电脑新贵”“软件新贵”或“网络新贵”等占有 71个席位,且不少是
名列前茅,而“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等渐趋衰落可知,经济增长点由传统工业转向了
高新技术产业,表明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朝高新技术发展,故选 C项;“全球经济治理
机制”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高新科技领域的超级富豪比重大相悖,排除 A项;材料主
题未涉及人类生活,排除 B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不是这个时期的,排除 D项。。
17.(1)史料一是实物史料,对研究古代中国长江流域水稻栽培的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
值;(2分)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对研究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或
南宋农业生产时间、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等方面有重要价值。(2分)
(2)起源早(历史悠久);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在粮食生产中的
地位持续提高;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任答 2点 4分)
(3)文化象征:水稻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是古代农耕文明的符号;水稻还象征
着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水稻也象征着中国致力于维
护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国担当(或中国方案)。(每点 2分,任答 2点得 4
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史料一“图 1为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米粒”并结合所学史
料类型及其价值,可得史料一是实物史料,对研究古代中国长江流域水稻栽培的历
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材料一中史料二“南宋理学家黄震《黄氏日钞》”并结合
所学史料类型及其价值,可得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对研究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精耕细
作技术的发展(或南宋农业生产时间、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等方面有重要价
值。
(2)根据材料二“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水稻的起源地……夏商周时期向长江上游、云
贵、黄河以北推进”可知,起源早(历史悠久)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逐步向
外扩展;根据材料二“稻米已养活了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口”可知,在粮食生产中的
地位持续提高;根据材料二“水稻种植技术也由最初的象耕鸟耘发展成……水田整
地技术,育秧移栽由……以耘田主的田间管理技术。”可知,种植技术不断进步。
(3)据材料一“图 1为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米粒”、“南宋理学家黄震《黄
氏日钞》”和材料二“中国一百六七十处史前栽培稻遗存中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是中国
水稻的起源地”,可得水稻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是古代农耕文明的符号;据材料
三“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拉开杂交水稻国际化的序
幕”并结合所学,可得水稻还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据材料三
“有人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结合所学,可得水稻也象征着中国致力于
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国担当(或中国方案)。
18.(16分)
(1)推动因素:保甲制度的实施,构建了严密治安网;保内实行连坐制,强化治安管理;
地方公共事务依托基层社会力量;体制内外官员与士绅的努力,如吕大钧撰写《吕氏乡
约》等,推动基层自治与道德建设。(6分,任答 3点得 6分)
(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
立。(4分,任答 2点得 4分)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变化;
提供了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本。(6分,任答 3点得 6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宋代地方实施保甲制度,建立了严密的治安网”可得,保甲制度的实施,
构建了严密治安网;据材料一“同时,保内实行连坐制……依律处置”可得,保内实行
连坐制,强化治安管理;据材料一“此外……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可得,地
方公共事务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据材料一“体制内外的官员……之后逐渐德润乡里”可
得,体制内外官员与士绅的努力,如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等,推动基层自治与道德
建设。
(2)背景依据材料二“1881 年,俾斯麦意识到光靠‘鞭子政策’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
题,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的处境”,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社会等角度回答,
可得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影响依据材料二“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均规定了雇工与雇员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
工人的权益……这些‘温和的手段’起到了诱使工人离开阶级斗争轨道的作用”可得缓
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二“德国政府把诸多社会
保险法令集合为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基本上奠定了现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可得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变化;据材料二“还产生了较大的示范效应,西欧各国纷纷效仿”可
得提供了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本。
19.(1)影响:全面改善了英国的交通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推动了交通强国的形
成;有力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变革和工业化进程。(每点 2分,共 6分)
(2)民族危机的深重;西方文明的传入;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封建顽固思想根深蒂固;
近代化进程的兴起。(6分,任答 3点得 6分)
【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英国。由材料一中“到 1870年,铁
路里程达 15500英里,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网络大体建成”可知,推动了交通强国的形成;
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对国家和对个人的角度分析,对国家上,如有力保障了英国社会经
济变革和工业化进程;对个人上,全面改善了英国的交通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门
户。紧随这些“陌生人”接踵而来的是将电报、采矿、铁路等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移
植”中国”可知铁路修建体现出中国民族危机的深重;西方文明的传入;根据材料二“1865
年,英商杜兰德私自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长约一里的铁轨,并试驶小火车”可知中国半
殖民地程度的加深;根据材料二“因为行驶飞快,喷吐烟雾,以致观者视其为怪物,于
是谣言风起,群情诧骇。惊闻此事的步军统领衙门立即命令将这条广告铁路拆毁”可知
中国封建顽固思想根深蒂固;根据材料二“这条小铁路的历史犹如漆黑夜空中的一道闪
电,虽然转瞬即逝,却让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不同于传统车马大轿的铁路运输方式”可
知铁路修建反映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兴起。
20.示例:
论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逐步强化了中央集权。(2 分)
论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
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后,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地方的管理:无论是汉朝
的郡县制还是唐朝的道州县再到宋朝的路州县,无一不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
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汉朝汉武帝
实行了“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解决,诸侯国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北宋初年“尽收”
地方“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得到巩固。(8 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地方政治制度均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趋势,中央集权
的逐步强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 分)
【解析】
论题:本题有三条线索——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并结合中国古代规律性认
识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而自拟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或者君主专制不断强
化等。
论述:论述中央集权时,我们需要抓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来加
以阐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但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在论述君主专制时,
我们需要紧扣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来阐述皇权与相权的权力争夺,但
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