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015-2016学年同步学练课件: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015-2016学年同步学练课件: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4-05 14:17:05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1 轴对称现象新知1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两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图5-1-3).(2) 轴对称.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两个图形的对应点 (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 叫做对称点 (如图5-1-4).【例1】下列大学的校徽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A. 不是轴对称图形;B. 是轴对称图形;C. 不是轴对称图形;D. 不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 B
点拨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举一反三1. 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2. 下列四个交通标志中,轴对称图形是( )C3. 下列图形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的是( )B新知2 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
①定义不同:成轴对称是指若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而轴对称图形是指若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②对象不同:成轴对称的对象是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的对象是一个图形;③意义不同: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即“成轴对称”是指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图形;
④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成轴对称的对称轴一般都在两个图形之间,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定是过图形中某线段的直线.(2) 联系:
①它们的定义中都有沿某条直线折叠,使图形重合;
②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轴对称图形的两部分当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如图5-1-5,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若将两个半圆分开看,半圆形1和半圆形2成轴对称.
【例2】画出图5-1-6中图形的对称轴,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对称轴一样吗?解析 轴对称图形不同,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
解 如图5-1-7,④⑤分别只有一条对称轴,①③分别有两条对称轴,②有无数条对称轴.举一反三1. 如下图所示,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D2. 下列选项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D3. 观察图中的各种图形,指出哪些图形放在一起可形成轴对称.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 (1) 和 (6),(2) 和 (4),(9) 和 (10) 形成轴对称图形1. (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 (3分)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 )CD3. (3分)如图KT5-1-1中,轴对称图形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4. (3分)下列手机锁屏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BA5. (3分)下列四个图形中,其中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的条数为3的图形是( )6. (3分)下图中的图形是常见的安全标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A7. (6分)如图KT5-1-2,在下面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8. (6分)如图KT5-1-3,是由三个阴影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三个网格图中,各补画出一个有阴影的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解:所补画的图形如答图5-1-1所示:课件11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新知 轴对称的性质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图形.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它们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例】如图5-2-3,△ABC和△A′B′C′关于直线m对称.(1) 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
(2) 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
有什么关系?
(3) 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
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
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解析 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解 (1) 对称点有A和A′,B和B′,C和C′;
(2) 连接AA′,直线m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3) 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在直线m上,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也在直线m上. 即若两线段关于直线m对称,且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或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举一反三1. 如图5-2-4,已知△ABC是一个轴对称图形,EF是它的对称轴,B与C是一对对应点,∠B=50°,求∠BAF的大小.解:因为△ABC是一个轴对称图形,B与C是一对对应点,
所以∠C=∠B=50°(对称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同理,∠CAF=∠BAF.
在△ABC中,∠C+∠B+∠BAC=180°,
所以∠BAC=180°-∠C-∠B=180°-50°-50°=80°.
所以∠BAF=40°.2. 如图5-2-5,点P在∠AOB内,M,N分别是点P关于AO,BO的对称点,MN分别交AO,BO于点E,F,若△PEF的周长等于20 cm,求MN的长.解:因为M,N分别是点P关于AO,BO的对称点,
所以ME=PE,NF=PF.
所以MN=ME+EF+FN=PE+EF+PF=△PEF的周长.
因为△PEF的周长等于20 cm,
所以MN=20 cm.6. (3分)如图KT5-2-4,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 cm,PN=3 cm,MN=4 cm,则线段QR的长为( )
A.4.5 cm B.5.5 cm
C.6.5 cm D.7 cmA7. (3分)如图KT5-2-5,∠A=90°,E为BC上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B点、C点关于DE对称,求∠ABC和∠C的度数.解:因为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
所以∠ABD=∠EBD,
即∠ABC=2∠ABD=2∠EBD.
又B点、C点关于DE对称,
所以∠DBE=∠C,∠ABC=2∠C.
因为∠A=90°,所以∠ABC+∠C=2∠C+∠C=3∠C=90°. 所以∠C=30°.
所以∠ABC=2∠C=60°.8. (3分)如图KT5-2-6,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l对称,∠C=90°,试写出a,b的长度,并求出∠G的度数.解:因为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l对称,
所以四边形ABCD≌四边形FEHG,
所以a=5 cm,b=4 cm;
所以∠H=∠C=90°,
∠A=∠F=80°,
∠E=∠B=135°,
所以∠G=360°-∠H-∠A-∠F=55°.课件31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新知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4)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例1】如图5-3-2,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E.
(1) △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 若∠A=40°,求∠DBC的度数;
(3) 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解析 (1) 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证;(2) 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ABC的度数,然后减去∠ABD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3) 将△ABC的周长转化为AB+AC+BC的长即可求得.
解 (1) △ABC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
所以DB=DA,所以△ABD是等腰三角形;(2) 因为△ABD是等腰三角形,∠A=40°,
所以∠ABD=∠A=40°,
∠ABC=∠C=(180°-40°)÷2=70°.
所以∠BDC=∠ABC-∠ABD=70°-40°=30°;
(3)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AE=6,
所以AB=2AE=12.
因为△CBD的周长为20,所以AC+BC=20.
所以△ABC的周长=AB+AC+BC=12+20=32.举一反三1. 如图5-3-3,在△ABC中,A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是BC的中点. DE与DF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DE=DF.
因为 AB=AC,BD=CD,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D是BC的中点,
所以AD是∠BAC的平分线 (三线合一).
又因为DE⊥AB,DF⊥AC,
所以∠BED=∠CFD=90°.
在△BDE和△CDF中,
∠BED=∠CFD,∠B=∠C,BD=CD,
所以△BDE≌△CDF. 所以DE=DF.2. 已知:如图5-3-4,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两条高BD与CE相交于点O. OB与OC相等吗?为什么?解:OB与OC相等.
因为AB=AC,
所以∠ABC=∠ACB.
因为BD,CE是△ABC的两条高线,
所以∠DBC=∠ECB.
所以OB=OC.新知2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中垂线):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例2】如图5-3-5,在△ABC中,AB=3 cm,AC=5 cm,DE垂直平分BC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则△ABD的周长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因为DE垂直平分BC,所以BD=DC. 因为AB=3 cm,AC=5 cm,所以△ABD的周长为AB+AD+BD=AB+AD+DC=AB+AC=3+5=8 (cm).
答案 8 cm举一反三1. 如图5-3-6,△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则△BDC的周长是
( )
A. 8
B. 9
C. 10
D. 11C2. 如图5-3-7,已知在△ABC中,AB<AC,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AC=10 cm,△ABE的周长为18 cm,求AB的长.解:因为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BE=CE.
因为△ABE的周长为AB+AE+BE=18 cm,
所以AB+AE+CE=18 cm,即AB+AC=18 cm.
又因为AC=10 cm,所以AB=8 cm.3. 如图5-3-8,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 请说明∠CBE=∠BAD的理由.解:因为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
所以∠CBE+∠C=∠CAD+∠C=90°,∠CAD=∠BAD.
所以∠CBE=∠BAD.新知3 角是轴对称图形(1) 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例3】如图5-3-9,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
(1) 若BC=8,BD=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多少?
(2) 若BC=40,BD∶CD=5∶3,则点D到AB的距离是多少?解析 (1) 可考虑作DE⊥AB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CD,又CD=BC-BD,则DE可求;(2) 由 (1) 可得BD+ED=BC,列方程求解.
解 (1) 过点D作DE⊥AB于点E.
因为AD平分∠BAC,DC⊥AC,
所以DE=DC=BC-BD=8-5=3.
(2) 由 (1) 易得DE=CD=BC-BD,
设BD=5k,则CD=3k. 所以DE=CD=3k.
所以3k=40-5k,解得k=5.
所以CD=15. 所以DE=15.举一反三1. 如图5-3-10,△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 DE⊥AB,垂足为点E,且AB=6 cm,则△DEB的周长为( )
A. 4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B2. 如图5-3-11,Rt△ABC中,∠C=90°,∠B=45°,AD是∠CAB的平分线,DE⊥AB于E,AB=a,CD=m,则AC的长为( )
A. 2m B. a-m C. a D. a+mB3. 如图5-3-12,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
A. 3 B. 4 C. 5 D. 6A1. (3分)如图KT5-3-1,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 )
A. 10 B. 7 C. 5 D. 4C2. (3分)如图KT5-3-2,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 BD,点D到边AB的距离为6,则BC的长是( )
A. 6 B. 12 C. 18 D. 24C3. (3分)如图KT5-3-3,Rt△ABC,∠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D+ED=BC
B. DE平分∠ADB
C. AD平分∠EDC
D. ED+AC>ADB4. (3分)如图KT5-3-4所示,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点E.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 )
A. AC=AE=BE
B. AD=BD
C. AC=BD
D. CD=DEC5. 如图KT5-3-5,△ABC中,AB=AC,∠A=40°,延长AC到D,使CD=BC,点P是∠ABD和∠ADB的平分线的交点,则∠BPD的度数是( )
A. 105° B. 110° C. 130° D. 145°B6. (3分)如图KT5-3-6,△ABC中,AB=AC=BD,DA=DC,则∠B的度数是( )
A. 22.5° B. 30° C. 36° D. 45°C7. (6分)如图KT5-3-7,在△ABC中,AB=AC,BD⊥AC于点D,CE⊥AB于点E,BD,CE相交于点F. AF与∠BAC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解:AF平分∠BAC. 理由如下:
因为AB=AC(已知),
所以∠ABC=∠ACB(等边对等角).
因为BD⊥AC,CE⊥AB,
所以∠CEB=∠BDC=90°.
所以∠ECB=90°-∠ABC,∠DBC=90°-∠ACB.
所以∠ECB=∠DBC(等量代换).
所以FB=FC(等角对等边),
在△ABF和△ACF中,AB=AC,AF=AF,FB=FC,
所以△ABF≌△ACF(SSS),
所以∠BAF=∠CA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所以AF平分∠BAC.8. (6分)如图KT5-3-8,△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及A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底BC于G.GD与GE相等吗?为什么?解:GD与GE相等. 理由如下:
过E作EF∥AB交BC的延长线于F.
因为AB=AC,
所以∠B=∠ACB,
因为EF∥AB,
所以∠F=∠B,
因为∠ACB=∠FCE,
所以∠F=∠FCE,所以CE=EF.
因为BD=CE,所以BD=EF,
在△DBG与△GEF中,
∠DGB=∠EGF,∠B=∠F,BD=FE,
所以△DGB≌△EGF(AAS),所以GD=GE.课件23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新知1 画轴对称图形已知点A和直线l,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方法是:
①如图5-4-4,作AO⊥l于点O;
②在AO的延长线上取OA′=OA,
则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例1】如图5-4-5,直线l是一个图案的对称轴,现已经给出了这个图案的一半,请画出图案的另一半.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轴对称的性质,通过作出对应点画出轴对称的图案的能力. 本题的关键是作出A,B和半圆的圆心 (即AB的中点C) 的对称点.解 过点A,B,C分别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0,B0,C0;延长AA0到点A′,延长BB0到点B′,延长CC0到点C′,使A0A′=AA0,B0B′=BB0,C0C′=CC0;连接A′B′必经过点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向外侧画半圆,如图5-4-6所示.点拨 在对称轴l左侧给出的一半图案中,半圆周上取许多点分别作出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将这些点连接成对称轴l右侧的半圆周,应该也是一种正确的方法,但方法较烦琐,而且连接出的半圆周也不够准确. 应该理解,成轴对称的图形是全等的. 右侧的半圆周只需找出圆心的对应点C′,以点C′为圆心,AC或BC为半径画半径相等的半圆即可.方法技巧 作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
(1) 找点(确定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
(2) 画点(画出特殊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
(3) 连线 (连接对称点).举一反三1. 如图5-4-7,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解:如答图5-4-3所示.2. 小芳画了一个正方形风筝图案,此图案以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则小芳画的图案可能是( )
C3. 如图5-4-8,在3×2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A新知2 设计轴对称图案设计一幅轴对称图案可按下列步骤来画,如图5-4-9.(1) 在正方形格纸上用虚线画出四条对称轴;
(2) 在其中一个三角形中,画出图形形状的基本线条;(注意:不同的线条会得到不同的图案,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设计)(3) 按照其中一条斜的对称轴画出②中图形的对称图形如图③所示;
(4) 按照另一条斜的对称轴画出③中图形的对称图形如图④所示;
(5) 按照水平 (或垂直) 对称轴画出④中图形的对称图形如图⑤所示.【例2】请在图5-4-10所示的三个2×2的方格中,各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所画三角形是图中三角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的图形,且所画的三角形顶点与方格中的小正方形顶点重合,并将所画三角形涂上阴影.(注:所画的三个图形不能重复)解析 可分别选择不同的直线作对称轴,得到相关图形即可.
解 如图5-4-11.点拨 考查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选择不同的直线作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举一反三1. 要在一块长方形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坛,要求花坛图案为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设计符合要求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A2. 如图5-4-13,把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折叠,重合部分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B1. (3分)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按图KT5-4-1示位置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有( )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3种D2. (3分)如图KT5-4-2,A、B在方格纸的格点位置上.在网格图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它们所构成的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格点C共有( )
A. 6个 B. 8个 C. 10个 D. 12个C3. (3分)如图KT5-4-3,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4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黑色部分图形构成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C4. (3分)下列四幅图案中,能通过轴对称由图案KT5-4-4得到的是( )D5. (3分)如图KT5-4-5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3个小正方形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黑色部分构成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C6. (3分)如图KT5-4-6,在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则网格内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C7. (6分)如图KT5-4-7是一位同学在方格纸中设计图案的一部分,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余下的工作:
(1)画出图形关于直线AB对称的图形;
(2)将你画出的部分连同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3)整个完成的图形有 条对称轴.解:(1)作出图形,如答图5-4-4所示;
(2)作出图形,如答图5-4-4所示;48. (6分)如图KT5-4-8所示,以AB为对称轴,画出已知图形△CDE的轴对称图形.解:所作图形如答图5-4-5所示:课件22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本章中考真题演练1. (2015天津)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2. (2015常州)下列“慢行通过,注意危险,禁止行人通行,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四个交通标志图(黑白阴影图片)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B3. (2015日照)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节能、节水、低碳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4. (2015鞍山)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B5. (2015重庆)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B6. (2015绵阳)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是四条的图形是( )A7. (2015凤山)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两条的是( ) C8. (2015黔南州)如图5-J-1,直线l外不重合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得AC+BC的长度最短,作法为: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于点C,则点C为所求作的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运用到的知识或方法是( )
A. 转化思想
B.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
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D9. (2015毕节)如图5-J-2,已知D为△ABC边AB的中点,E在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使A点落在BC上的F处.若∠B=65°,则∠BDF等于( )
A. 65° B. 50°
C. 60° D. 57.5°B12. (2015茂名)如图5-J-3,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点D,PD=6,则点P到边OB的距离为( )
A. 6 B. 5 C. 4 D. 3A13. (2015丹东)如图5-J-4,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
15° B. 17.5° C. 20° D. 22.5°A14. (2015南宁)如图5-J-5,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 )
A. 35° B. 40° C. 45° D. 50°A15. (2015内江)如图5-J-6,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若∠E=35°,则∠BAC的度数为( )
A. 40° B. 45° C. 60° D. 70°A16. (2015德阳)如图5-J-7,在五边形ABCDE中,AB=AC=AD=AE,且AB∥ED,∠EAB=120°,则∠DCB=( )
A. 150° B. 160° C. 130° D. 60°A17. (2015湘西州)如图5-J-8,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 )
A. 36° B. 60° C. 72° D. 108°C18. (2015遂宁)如图5-J-9,在△ABC中,AC=4 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 cm,则BC的长为( )
A. 1 cm B. 2 cm C. 3 cm D. 4 cmC19. (2015苏州)如图5-J-10,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BAD=35°,∠C的度数为
( )
A. 35° B. 45° C. 55° D. 60°C20. (2015广西)如图5-J-11,在△ABC中,AB=AC,∠BAC=100°,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BC于点D,E,则∠BAE=( )
A. 80° B. 60° C. 50° D. 40°D21. (2015安徽)如图5-J-12,在边长为1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给出了△ABC(顶点式网格线的交点).(1)请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
(2)将线段AC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画出平移得到的线段A2C2,并以它为一边作一个格点△A2B2C2,使A2B2=C2B2.解:(1) 如答图5-J-1所示. △A1B1C1即为所求;
(2) 如答图5-J-1所示. △A2B2C2即为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