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2024年
八年级历史
新教材
课件专辑
情境导入 任务驱动 素养提升
思维创新
中考再现
情境导入
2024版新教材
1840年
第八单元·单元要点
一段历史时期:晚晴至民国。
两大主要特点:艰难曲折、映照时代;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三个近代化:经济近代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教育文化近代化。
四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受挫萎缩。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2. 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任务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新教材
何谓民族资本主主义?
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
2024新教材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122-123,完成表格
发展历程 时间 原因 代表人物和企业
19世纪
60、70年代
产生
洋务运动的诱导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发展受阻
甲午战争后
到民国成立
一战期间
(1914-1918)
一战结束
以后
①外国企业的刺激;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南通)
①国内: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国外: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①国内: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②国外: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任务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新教材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介绍一下张謇?
籍贯:
身份:
提出口号:
创办企业:
其他事业:
江苏南通
状元、实业家
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
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冶铁厂
实业救国就是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国家富强,摆脱民族危机。
张謇为何要弃官设厂?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在日记上逐条记下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且注明: “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张謇全集》
材料二: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二十四年(1898),洋纱平均每年从华北四口输入315278担,从长江中上游七口输入211935担,分别占华北华中两大市场的93.7%和86.4% 。
——《中国棉纺织史稿》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的经济侵略愈发严重。
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后,从1914年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任务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务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024新教材
依据图片和材料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根据左图结合课本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趋势
阅读课本P121,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起步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城市。
发展特点:曲折前进!
任务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024新教材
依据材料归纳阻碍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安徽芜湖)益新公司是山西太原人章维藩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创建初期,芜湖地方乡绅以机器破坏风水和树立烟囱时要用童男童女活祭为由进行阻挠。
——2010年8月12日《大江晚报·大砻坊》
材料二 1942-1944年,日本从华北煤矿掠走近2000万吨煤;1938-1945年,从当涂、大冶等地掠走1670万吨铁矿石,从长芦盐区掠走粗盐7600万担。战前,全中国华商纱厂共94家,其中有61家在沦陷区,被日本侵略者以“委托经营”方式掠夺去的达54家,占沦陷区华商纱厂的89%。
材料三 1919年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提出续借120万元的请求。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47年,通货膨胀剧烈,物价狂跌,电气公司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封建势力阻挠,传统观念阻碍
帝国主义的压榨
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
史料实证
任务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4新教材
请从民国时期上海街景图片中找出该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方式的改变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影响: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饮食服饰、生活方式的变化
生活习俗:剪辫、易服、放足;握手、鞠躬、称“先生”
原因: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成为新风尚
任务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4新教材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思考近代社会生活发展的特点?
材料:然而,即使在1941年……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
——[美]罗兹 墨菲著《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探究四: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变化的特点
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素养提升
2024新教材
5
英国
结果
www.islide.c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上海、武汉)。
探究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源
沿海大于内陆;
东南大于西北;
城市大于乡镇:
受教育程度高的民众大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根源:社会生活变化的不平衡是由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认识(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024版新教材
中考再现
1.(2024·四川广安·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
A.“自强”“求富”道路 B.变法图强道路
C.“实业救国”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
C
2.(2024·吉林长春·18)“火车轮船。剪辫易服,洋酒西餐”,以上信息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C
2024版新教材
思维创新
兴起:洋务运动的促进、外国资本的冲击、
“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发展:
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后,掀起热潮
:一战期间
一战以后,艰难挣扎
先天畸形(受“三座大山”压迫)
后天不足(工业发展不充分,地区发展不平衡)
民族资本主义
凋敝:
特点:
近代的社会生活
交通通信:出行易,交通便
生活习俗:剪辫子,禁缠足,废跪拜,改称谓
饮食服饰等:吃西餐、易旧服、尚西潮
特点: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