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义务献血时,每次的献血量一般是200毫升。照这样计算,一天,某单位有10名员工参加了义务献血,一共献血( )。
A.2000升 B.200升 C.20升 D.2升
2.下图中,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3.下图不适合表示下面( )情况的统计。
A.水果店周一至周四苹果的销量
B.四(1)班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
C.乐乐7~10岁的身高
D.4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4.下面算式中,与720÷30的商相等的是( )。
A.(720÷3)÷(30÷6) B.(720×3)÷(30×6)
C.(720×3)÷(30÷10) D.(720×3)÷(30×3)
5.一个正方体,有1个面上写“1”,2个面上写“2”,3个面上写“3”,任意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数字( )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A.1 B.2 C.3 D.无法确定
6.李敏在计算252÷32时,出现了图中的情况,说明( )。
A.试商偏小,要将商调大 B.试商偏大,要将商调小
C.试商正好,不需要调商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一桶油约有2.5( ) 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
一瓶口服液约有14( ) 一支钢笔长约13( )
8.给出5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线段,可以画( )条。
9.用4、10、6、10这四张牌,算24点,则算式是( )。
10.观察左面物体,如果( )号正方体上再放一个正方体,那么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如果在( )号正方体上再放一个正方体,那么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11.一捆书需要两个同学一起抬,小华、小亮和小丽三人要把这捆书从离教室150米远的地方抬回教室,平均每人要抬( )米。
12.括号里最大可填几。
( )×52<262 80×( )<340 92×( )<370 ( )×68<580
13.□58÷62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32÷53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14.一种玩具小汽车原来每辆60元,降价后,原来6辆的钱可以多买3辆。降价后每辆玩具小汽车( )元。
三、判断题
1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可以献血10升。( )
16.小明第一天看了34页,第二天上午看了15页,下午看了23页,小明两天平均看了(34+15+23)÷3=24(页)。( )
17.在算式(12×9)-(150÷5)中,同时去掉括号后,计算结果不变。( )
18.甲、乙两人下棋,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走第一步,是公平的。( )
19.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商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
20.如果一个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看都是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四、计算题
21.直接写出得数。
850÷50= 30×60= 76-27= 330-300÷6=
91÷7= 14×5= 99÷33= 16+24÷4=
480÷30= 57÷3= 59+31= 26×78×0=
22.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
494÷38= 820÷50= ※6400÷90=
981÷36= 726÷38= ※805÷39=
23.计算下面各题。
240-120÷24×18 (83-28)×(910÷35)
972÷(720-21×33) 216÷[3×(48-39)]
五、作图题
24.过点B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六、解答题
25.一种止咳糖浆的用法用量如图:这瓶止咳糖浆够一个13岁孩子服用3天吗?
【规格】每瓶2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4次 3~12岁,每次6~9毫升;12岁以上,每次15~20毫升
26.三年级同学植树75棵,四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的总和还多25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27.装配小组要装配一批洗衣机,计划每天装配27台,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装配了30台,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8.2支钢笔的价钱等于4支圆珠笔的价钱,若买3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则共需要付出33元。钢笔和圆珠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9.妈妈准备在线上超市买两箱牛奶。其中一箱酸牛奶,每箱24盒,售价144元;一箱纯牛奶,每箱18盒,售价54元。每盒纯牛奶比每盒酸牛奶便宜多少元?
30.下面是四年级1班男生立定跳远测试的成绩记录。(单位:厘米)
82 102 95 115 96 104 118 125 92 100 89
112 98 103 88 123 94 116 99 107 128 97
(1)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成绩(cm) 合计 80~89 90~99 100~109 110~119 120~129
人数
(2)成绩在( )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3) 成绩在110厘米以上为“优秀”,达到优秀的有( )人。
(4)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C D C B
1.D
【分析】1升=1000毫升,一般每次献血的毫升数乘献血人数等于总共的献血量,再把单位毫升换算成升即可解答。
【详解】200×10=2000(毫升)
2000毫升=2升
一天,某单位有10名员工参加了义务献血,一共献血2升。
故答案为:D
2.B
【分析】从前面看几何体,有2层,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形,下面一层有3个正方形,左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A.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水果店周一至周四每天的苹果的销量;
B.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四(1)班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
C.乐乐7~10岁的身高是逐年增加的,但是题中的条形统计图中第三个竖条的长度最高,不符合实际身高的变化;
D.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4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故答案为:C
4.D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720÷3)÷(30÷6)中先算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根据除法的性质,将算式(720×3)÷(30×6)变为(720×3)÷30÷6,先计算括号里,再计算括号外的除法即可。
(720×3)÷(30÷10)中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用乘积除以30与10的商即可。
根据除法的性质,将算式(720×3)÷(30×3)变为(720×3)÷30÷3,先计算括号里,再计算括号外的除法即可。
先计算出720÷30的商,再与每个选项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720÷30=24
A.(720÷3)÷(30÷6)
=240÷5
=48
所以(720÷3)÷(30÷6)与720÷30的商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B.(720×3)÷(30×6)
=2160÷30÷6
=72÷6
=12
所以(720×3)÷(30×6)与720÷30的商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C.(720×3)÷(30÷10)
=2160÷3
=720
所以(720×3)÷(30÷10)与720÷30的商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720×3)÷(30×3)
=2160÷30÷3
=72÷3
=24
所以(720×3)÷(30×3)与720÷30的商相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C
【分析】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据此解答。
【详解】3>2>1
即任意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数字3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故答案为:C
6.B
【分析】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小了,商偏大,造成商与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这时应把商调小。
【详解】竖式中把32看作30来试商,商与除数的积256大于被除数252,要将商调小。
故答案为:B
【点睛】试商偏大,商与除数的积会大于被除数,应将商调小;试商偏小,余数会大于或等于除数,应将商调大。
7. 升/L 平方米/m2 毫升/mL 厘米/c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容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1瓶酱油的容量大约是1升,所以计量热水器的容量用“升”作单位比较合适,计量一桶油的容量用“升”作单位比较合适。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双人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所以计量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十几滴水的容量大约是1毫升,所以计量牛奶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比较合适,计量一瓶口服液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比较合适。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所以计量一支钢笔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由分析可知,
一桶油约有2.5升 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
一瓶口服液约有14毫升 一支钢笔长约13厘米
8.10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叫做线段;如下图:
【详解】4+3+2+1=10(条)
给出5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线段,可以画10条。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情况,应熟练掌握线段的定义。
9.4×6+10-10
【分析】根据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根据题意,这四个数经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的结果是24,可以多次尝试,使等式成立,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题意,4×6+10-10
=24+1010
=3410
=24
所以用4、10、6、10这四张牌,算24点,则算式是4×6+10-10。
10. ③ ①
【分析】动手拼一拼,分别从前面、右面观察所给几何体,根据看到的形状选择。
【详解】
观察左面物体,如果(③)号正方体上再放一个正方体,那么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如果在(①)号正方体上再放一个正方体,那么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点睛】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1.100
【分析】两个人一起抬,相当于一个人抬2个150米,即300米;再用300米除以人数就是平均每人要抬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50×2÷3
=300÷3
=100(米)
所以,平均每人要抬100米。
12. 5 4 4 8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最大填几,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用所比较的数除以已知因数,如果有余数,所得的商就是要填入的最大数。如果没有余数,用所得的商减去1,即为最大数。
【详解】262÷52=5……2,所以5×52<262;
340÷80=4……20,所以80×4<340;
370÷92=4……2,所以92×4<370;
580÷68=8……36,所以8×68<580。
13. 6 4
【分析】整数除法的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多试除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根据题意可知:要使□58÷62的商是两位数,则□5>62,□可填:6、7、8、9,则最小是6;要使□32÷53的商是一位数,则□3<53,□可填1、2、3、4,□最大可填4。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58÷62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6;□32÷53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4。
14.40
【分析】用60乘6,先算出买6辆玩具小汽车需要的总钱数;原来买6辆的钱可以多买3辆,则现在可以买6+3=9(辆)。用买6辆玩具小汽车的总钱数除以降价后可买的辆数,求出降价后每辆玩具小汽车多少元;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60×6÷(6+3)
=60×6÷9
=360÷9
=40(元)
即降价后每辆玩具小汽车(40)元。
15.×
【分析】我们知道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5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即可解答。
【详解】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可以献血10升,不符合实际,所以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题意,用第一天看的页数加上第二天上午和下午看的页数,求出两天一共看的页数,再除以2,即可求出小明两天平均看了多少页。据此判断。
【详解】(34+15+23)÷2
=(49+13)÷2
=62÷2
=31(页)
则小明两天平均看了31页;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即可解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
将(12×9)-(150÷5)去掉括号为12×9-150÷5,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计算顺序没有改变,结果也不变。
故答案为:√
18.√
【分析】确定一个游戏是否公平,要先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然后看对于游戏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游戏规则公平;若不相同,则游戏规则不公平。据此确定两人获胜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即可。
【详解】
甲:1平、1胜、1负;乙:1平、1负、1胜;
甲:1负、1平、1胜;乙:1胜、1平、1负;
甲:1胜、1负、1平;乙:1负、1胜、1平。
甲、乙两人下棋,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走第一步,是公平的,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商不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只从一个面进行观察,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只从两个面进行观察,也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只有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才能确定出物体的形状,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如果一个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看都是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体,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17;1800;49;280
13;70;3;22
16;19;90;0
【详解】略
22.13;16……20;71……10
27……9;19……4;20……25
【分析】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494÷38=13 820÷50=16……20
※6400÷90=71……10
验算:
981÷36=27……9 726÷38=19……4
※805÷39=20……25
验算:
23.150;1430
36;8
【分析】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和除法,再算乘法;
(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4)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详解】240-120÷24×18
=240-5×18
=240-90
=150
(83-28)×(910÷35)
=55×26
=1430
972÷(720-21×33)
=972÷(720-693)
=972÷27
=36
216÷[3×(48-39)]
=216÷[3×9]
=216÷27
=8
24.见详解
【分析】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紧直线,沿这条直线滑动三角板,当另一直角边经过B点时,沿这条直角边画的直线就是过B点作的已知直线的垂线,依此画图并标上垂直符号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画图如下:
25.不一定够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3岁每次喝15毫升至20毫升,要看这瓶止咳糖浆够不够13岁的孩子喝3天,先按每次最少喝15毫升计算,用天数乘每天喝的次数求出一共需要喝几次,再乘上每次最少喝的量即可求出最少一共需要喝多少毫升;再按每次最多喝20毫升计算一次计算出最多一共需要喝多少毫升;最后再与200毫升比较即可。
【详解】3×4×15
=12×15
=180(毫升)
180<200,够。
3×4×20
=12×20
=240(毫升)
240>200,不够。
答:这瓶止咳糖浆不一定够一个13岁的孩子服用3天。
26.250棵
【分析】根据“三年级同学植树75棵,四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可知,三、四年级同学共植树[75×(2+1)]棵,再加上25棵,即可求出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详解】75×(2+1)+25
=75×3+25
=225+25
=250(棵)
答:五年级植树250棵。
27.2天
【分析】已知计划每天装配27台,20天完成任务,用计划每天装配的台数乘计划完成的天数,求出装配洗衣机的总台数;
已知实际每天装配了30台,用洗衣机的总台数除以实际每天装配的台数,求出实际完成的天数;
最后用计划完成的天数减去实际完成的天数,即是提前完成任务的天数。
【详解】27×20÷30
=540÷30
=18(天)
20-18=2(天)
答:可以提前2天完成任务。
28.钢笔的单价是6元;圆珠笔的单价是3元
【分析】根据题意,4÷2=2,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2倍,买3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的价钱相当于买(3×2+5)支圆珠笔的价钱,一共是33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计算出圆珠笔的单价,再根据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2倍,即可计算钢笔的单价。
【详解】4÷2=2
33÷(3×2+5)
=33÷(6+5)
=33÷11
=3(元)
3×2=6(元)
答:钢笔的单价是6元,圆珠笔的单价是3元。
29.3元
【分析】用一箱酸牛奶的价钱除以每箱酸牛奶的盒数,求出每盒酸牛奶的价钱。用一箱纯牛奶的价钱除以每箱纯牛奶的盒数,求出每盒纯牛奶的价钱。再用每盒酸牛奶的价钱减去每盒纯牛奶的价钱解答。
【详解】144÷24-54÷18
=6-3
=3(元)
答:每盒纯牛奶比每盒酸牛奶便宜3元。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每盒酸牛奶和纯牛奶的价钱。
30.(1)见详解
(2)90~99
(3)7
(4)见详解
【分析】(1)数出各成绩段人数,填入表格中。
(2)阅读统计表,可以直观地看出哪一个成绩段人数最多。
(3)成绩在110~119厘米段的人数加上成绩在120~129厘米段人数即可算出优秀人数是(4+3)人。
(4)在统计图中相应成绩段位置涂出直条即可。
【详解】(1)
成绩(cm) 合计 80~89 90~99 100~109 110~119 120~129
人数 22 3 7 5 4 3
(2)成绩在(90~99)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3)4+3=7(人)
成绩在110厘米以上为“优秀”,达到优秀的有(7)人。
(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是根据所给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