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最终冲刺满分测评卷二
一、选择题(共16分)
1.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小明吃了其中的3份,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 )。
A. B. C.
2.下面的图形中,( )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3.( )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A.1个苹果 B.1个西瓜 C.20个鸡蛋
4.苗苗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9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前四天苗苗一共看了( )页。
A.42 B.46 C.48
5.张华带了100元,先买了一个68元的书包,再用剩下的钱买了4本同样的笔记本。下面的问题中,需要通过运算才能解决的是( )。
①买一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②营业员找回多少元?③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6.从448中连续减去4,减去( )次后等于0。
A.12 B.112 C.121
7.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不变,它的周长( )。
A.增加3厘米 B.增加6厘米 C.增加9厘米
8.一辆遥控赛车198元,科技组购买了5辆这样的遥控赛车,如果全部付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至少要( )张才够。
A.9 B.10 C.11
二、填空题(共16分)
9.小力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力的4倍,妈妈比小力大22岁,爸爸今年( )岁,妈妈今年( )岁。
10.从如图中可以看出,柳树棵数是杨树的( )倍,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求出两种树一共有( )棵,柳树比杨树多( )棵。
11.要使□62÷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
12.月月读一本书,每天读102页,第4天应该从第( )页读起。
13.这袋奶糖重100克。
⑴ ( )袋这样的奶糖重1千克。
⑵ 每袋糖售价3元,买1千克这样的糖要( )元。
14.小华的姐姐今年大学毕业,她和12名女生同学们一起去毕业旅行。在网上预订某酒店,3人间240元/天,2人间210元/天。预订( )个3人间和( )个2人间最省钱,此时共需要( )元。
15.电风扇扇叶的运动是( )现象,升降机的运动是( )现象。
16.读作( ),十二分之七写作( )。
三、判断题(共8分)
17.25的4倍等于50的2倍。 ( )
18.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 )
19.48不能被5整除。 ( )
20.马路一边栽了16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香樟树,一共要栽15棵香樟树。( )
四、计算题(共12分)
21.(6分)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2.(6分)用竖式计算。
306÷6= 424÷8= 165÷5= 282÷3=
五、连线题(共6分)
23.(6分)估一估、连一连。
六、解答题(共42分)
24.(6分)王老师买了一块红布,用这块布的做彩旗,用这块布的做红花。
(1)一共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2)做彩旗比做红花多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25.(6分)三年级192人去“红领巾”影院看电影,全部入座后还有5排空座位。已知每排有48个座位,则这家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6.(6分)小丽将一张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折成了四个相同的长方形,你知道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先画图,再解答)
27.(6分)学校食堂买来200千克大米,吃了四天后,还剩72千克。平均每天吃了多少千克大米?
28.(6分)乐乐的体重是30千克,妈妈的体重是他的2倍。乐乐和妈妈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29.(6分)操作题。
(1)把△先向西平移4格,再向北平移3格。请画出两次平移后的△。
(2)平移后的△在原来位置的 方向。
30.(6分)《中华典故》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把这块蛋糕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3份是这块蛋糕的。
【详解】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小明吃了其中的3份,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2.B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
C.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在这个图形中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3.C
【分析】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较轻物体的质量单位一般选择克,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一般选择吨,一般物体的质量单位选择千克。根据生活经验和数据的大小以及对质量单位的认识选择即可。
【详解】依据生活经验: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200克,不足1千克;
B.1个西瓜的质量约5千克,超过1千克;
C.1个鸡蛋的质量约50克,20个鸡蛋约1千克。
故答案为:C
4.C
【分析】第一天看了9页,9加2即可求出第二天看的页数,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第三天、第四天看的页数,最后把这四天看的页数相加即可。
【详解】9+2=11(页)
11+2=13(页)
13+2=15(页)
9+11+13+15
=20+13+15
=33+15
=48(页)
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每天与前一天看的页数关系,求出后面3天每天看的页数是解答的关键。
5.C
【分析】用100减去68,求出买完书包剩下的钱数,再用剩下的钱数除以4,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
【详解】①买一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100-68=32(元)
买一个书包后还剩32元,需要通过运算才能解决。
②营业员找回多少元?
因为买了一个68元的书包后,剩下的钱买了4本同样的笔记本,所以营业员不需要找钱,不需要通过运算就能解决。
③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100-68=32(元)
32÷4=8(元)
每本笔记本8元,需要通过运算才能解决。
上面的问题中,需要通过运算才能解决的是①和③。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6.B
【分析】用448除以4计算出448中有几个4,也就是减去几次后等于0;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448÷4=112,所以减去112次后等于0。
故答案为:B
7.B
【分析】
如图所示,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不变,那么周长增加2个3厘米,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2×3=6(厘米)
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不变,它的周长增加6厘米。
故答案为:B
8.B
【分析】用遥控车的价格乘遥控车的数量,求出购买遥控车要花的钱;再用选项中的数乘100,进行排除,即可求出至少需要付几张100元人民币。
【详解】198×5=990(元)
A.9×100=900(元),900<990,不够,排除;
B.10张100元是1000元,1000>990,够;
C.11张100元是1100元,1100>990,够。但是剩余的钱比较多,舍去。
所以至少需要10张才够。
故答案为:B
9. 32 30
【分析】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力的4倍,用小力的年龄乘4即可得到爸爸的年龄;根据妈妈比小力大22岁,用小力的年龄加22即可得到妈妈的年龄。
【详解】爸爸年龄:8×4=32(岁);
妈妈年龄:8+22=30(岁)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和加法简单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 3 96 48
【分析】图中杨树有1段,而柳树有3段,由此可知柳树的数量是杨树的3倍,24乘3可以求出柳树的棵数,再把所得积与24相加,即可求出两种树的总数量,最后用柳树的棵数减杨树的棵数即可求出柳树比杨树多几棵。
【详解】根据线段图可知: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
(棵)
(棵)
所以两种树一共有96棵,柳树比杨树多48棵。
【点睛】理解柳树是杨树的3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 3 4
【分析】□62÷4,要使商是两位数,则被除数的最高位要小于除数,□里的数小于4。要使商是三位数,则被除数的最高位要大于等于除数,□里的数大于等于4。
【详解】要使□62÷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3;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4。
12.307
【分析】先用乘法求出前3天共读了多少页书,再加1,就是第4天开始读的页数。
【详解】102×3=306(页)
306+1=307(页)
第4天应该从第307页读起。
13. 10 30
【解析】略
14. 3 2 1140
【分析】先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分别计算出2人间和3人间每人需要的钱,要使租酒店最省钱,则应尽量租最便宜的一种房型,并且使每间房都住满,没有空床;因此用总人数除以最便宜的一种房型可住的人数,再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进行解答即可。
一共需要的租金=租2人间的数量×2人间的单价+租3人间的数量×3人间的单价,依此计算并解答。
【详解】240÷3=80(元/人)
210÷2=105(元/人)
80元<105元,即租3人间便宜
1+12=13(人)
13÷3=4(间)……1(人)
4-1=3(间)
3+1=4(人)
4÷2=2(间)
3×240+2×210
=720+420
=1140(元)
即预订3个3人间和2个2人间最省钱,此时共需要1140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要使租房最省钱,则应尽量多租最便宜的一种房型,并且使每间房都住满。
15. 旋转 平移
【分析】电风扇扇叶绕着中间的轴转动,典型的旋转运动;升降机沿着一个方向,向上、向下移动,属于平移现象。
【详解】电风扇扇叶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升降机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图形变换的认识,要能够区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16. 五分之四
【分析】读分数时,先读分数的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详解】读作:五分之四,十二分之七写作:。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的读、写法,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17.√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别先算出25×4、50×2的积,再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25×4=100
50×2=100
所以25的4倍等于50的2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则它们的周长也相等。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得:
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详解】略
20.√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在马路一边栽了16棵梧桐树,所以有16-1个间隔,而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即每个间隔中间栽一棵银杏树,由此得出答案。
【详解】16-1=15(棵)
即一共要栽15棵香樟树,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是知道在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树,也就是在间隔处栽树,再根据间隔数=树的棵数-1即可得出答案。
21.18厘米;16厘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6+3)×2
=9×2
=18(厘米)
4×4=16(厘米)
22.51;53;33;94(竖式见详解)
【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十位上的余数应该与个位上的数和起来继续除;每一步计算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要注意商如果除不尽,那么就把余数写在商后面.考查了整数除法,按照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306÷6=51
424÷8=53
165÷5=33
282÷3=94
23.见详解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分别估计出图中第一排物体以及动物的质量,回形针的质量约为2克,足球的质量约为400克,老虎的质量约为100千克,鸡蛋的质量约为55克,据此连线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连线如下: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运用生活常识估出它们的质量。
24.(1)
(2)
【分析】(1)做彩旗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加上做红花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
(2)做彩旗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减去做红花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
【详解】(1)+=
答:一共用了这块布的。
(2)-=
答:做彩旗比做红花多用了这块布的。
【点睛】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432个
【分析】每排的座位个数乘空座位排数等于空座位的个数,再加上三年级人数即等于电影院一共的座位个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5×48=240
240+192=432(个)
答:这家电影院一共有432个座位。
【点睛】先计算出空座位的个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
30厘米
【分析】把这张正方形纸向相同方向对折两次,折成了四个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2÷4=3(厘米),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解答即可。
【详解】
12÷4=3(厘米)
(12+3)×2
=15×2
=30(厘米)
答: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先求出长方形的长、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32千克
【分析】用学校食堂买来大米总千克数减去剩下大米千克数,算出吃了(200-72)千克,用吃掉的大米千克数除以吃的天数即可。
【详解】200-72=128(千克)
128÷4=32(千克)
答:平均每天吃了32千克大米。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28.90千克
【分析】乐乐的体重乘2等于妈妈的体重,然后把两人体重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30×2+30
=60+30
=90(千克)
答:乐乐和妈妈的体重一共是90千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9.(1)见详解
(2)西北
【分析】(1)根据平面图上方向的辨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平移的特征,把△先向左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
(2)以△原来的位置为观测点确定平移后位置的方向。
【详解】(1)如图:
(2)平移后的△在原来位置的西北方向。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移的特征及根据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30.780页
【分析】根据题意可将看了的页数看成1份,则没看的页数为4份,则这本书一共有(4+1)份,一份是156页,因此用一份的页数乘这本书的份数即可。
【详解】4+1=5
156×5=780(页)
答:《中华典故》这本书一共有780页。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熟练掌握对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