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 1. 背景解读
一直以来,人类都对自己创造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筹码。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不断地膨胀自己的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忘乎所以地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敬畏自然》这篇文章,可能会使人类被欲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2. 内容梳理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论述了人们应敬畏自然。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指出人们提出“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2—5):将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作比较,指出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第三部分(6—7):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
第四部分(8—10):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指出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第五部分(11):得出结论——人应该敬畏自然。 阅读整体感知
1.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都是神奇奥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一层为“畏惧”。但这并不是说要像原始人那样对大自然畏惧,而是人类应该充分认识到: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使自然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美好。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 背景解读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一片美丽的仙湖,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令人恐怖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这是生态环境受到人为破坏的悲剧! 基于以上所说的情况,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了这篇报告文学。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的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和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作者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发出强烈的呼吁,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2. 内容梳理
文章通过描写我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般的广阔水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谴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描写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第二部分(4—9):追溯历史上罗布泊的美丽景象。
第三部分(10—25):说明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指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第四部分(26—28):以青海湖、月牙泉为例,说明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阅读整体感知
1.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感到恐怖。2. 请简要分析一下作者写胡杨林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杨林耐寒、耐旱、耐碱、抗风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号称“千年不死”。如此重要且生命力如此顽强的胡杨林竟遭遇灭顶之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这既是胡杨的悲剧,又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是人类亲手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到了何种程度。正因如此,才引发了作者深重的忧虑,从而突出了文章中心。13* 旅鼠之谜 1. 背景解读
位梦华,可谓是个经历奇特的人。他去过六次北极,一次南极,跑过大半个中国和小半个世界。他和因纽特人一起猎过鲸,亲自招待南极企鹅参观自己的住所。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等。本文是一篇具有科普性质的小品文,向读者介绍了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旅鼠奇异神秘的特点和反常现象,并由此引发人们对人类现在人口爆炸现状的忧思。 2. 内容梳理
本文主要通过旅鼠奇特的行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12):介绍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第二部分(13—16):介绍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会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第三部分(17—27):介绍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第四部分(28):写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阅读1. 本文题为《旅鼠之谜》,那么旅鼠有哪些谜?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一同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整体感知2. 你从这篇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过去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有可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示例二: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会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14* 大雁归来 1. 背景解读
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的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自然、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著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2. 内容梳理
本文向读者介绍大雁迁徙的特性与规律,使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大雁这种美丽、聪明、可爱的鸟,含蓄地谴责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呼吁人类珍惜和保护鸟类,让它们与我们共同享有美丽的大自然,更让我们意识到它们本身就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1—13):写大雁的联合观念。阅读整体感知1. 学习本文后,我们可以获知一些关于大雁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但全文并非在简单地介绍知识,而是重在抒发情怀。作者自称是一名“爱鸟者”,你能从文中找出他是怎样爱“鸟”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雁,以此表达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这里的修辞手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运用,而是因为作者对大雁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大雁在作者的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作者把大雁数量的多少看作是自己农场春天富足与否的标准之一,大雁在他眼里是财富的象征,而不是猎人眼中的猎物。第三,作者对杀害大雁的行为感到悲痛甚至是愤恨。第四,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甚至对于大雁的鸣叫,作者都认为是带有野性的诗歌。2. 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在他的眼中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本文中的大雁亦是如此。那么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说明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本文的主旨是呼吁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15* 喂——出来 1. 背景解读
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之前一个多世纪大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无休止地索取,肆无忌惮地开采,给自然和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同时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领域的巨大变革,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对此,作者创作了这篇科幻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对人类行为、思想、道德的探讨和思索。 2. 内容梳理
小说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村庄出现神秘的洞,被无知的人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受利益的驱使,盲目地、肆无忌惮地将一切垃圾丢入洞中,最终遭受惩罚。揭露了人性的浅薄与丑恶,警醒人们要重新爱护自然,树立道德观念,谦虚、谨慎、诚实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自然,未来才有希望,否则未来世界将不堪设想,人类必将自食其果。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6):庙被台风卷走后,人们的种种议论。
第二部分(7—38):洞出现后,人们的种种反应。
第三部分(39—51):人们把各种垃圾、废物都扔进了洞里。
第四部分(52—56):小石头飞了出来。阅读整体感知1. 阅读课文,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声和小石头都是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的。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头也是他当初扔的。原先往洞里丢进什么,就会有什么从里面飞出来。接下来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将要飞来了,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也要飞来了,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和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会飞出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2. 作者为什么幻想出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透过小说情节我们应该领悟哪些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幻想出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正是集中表现了人们的幻想,讽刺了人们的幻想。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又可以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