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目的;
2.知道《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3.知道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局势
(1)人民渴望民主、和平;
(2)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
观看右图漫画,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一、重庆谈判
问题探究
材料一:8月14日,“倭寇授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材料二:8月20日:“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
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问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
材料三:8月23日:“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携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合作探讨: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
一、重庆谈判
“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蒋介石的讲话
真实意图:
假和平,真内战
(2)为了欺骗人民,把制造内战的罪名加在共产党头上,从而在内战爆发后获得政治上的主动。
(1)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一、重庆谈判
美军教官帮助
训练国民党军
美国援助国民
党的军事装备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一、重庆谈判
不去?
正中蒋介石的圈套
去!
从人民利益出发,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思考
假如你是毛泽东,你会去重庆谈判吗?为什么
一、重庆谈判
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专程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周恩来、王若飞陪同前往。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
(1945年8月)
一、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成果
内容
谈判地点重庆桂园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一、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结束,重庆各界人士前往机场送行。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
重庆
时间:
地点:
意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6年6月
时间:
表现:
对比项目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拥有军队
武器装备
拥有人口
控制地区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1亿多
3亿多
基本上是步枪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大量美国武器
130万人
430万人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思想上: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方式:自卫战争;运动战
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7年8月7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蒋介石抵达延安视察。
毛泽东转战陕北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粟裕视察前线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2)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结果:签署《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时间:1946年6月
内战爆发
时间:1945年8月——10月
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
解放区自卫反击战
代表:蒋介石——毛泽东
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转战陕北:粉碎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
孟良崮战役: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课堂小结
1.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
A.遵义会议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D
C
课堂检测
3.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挺 D.彭德怀
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共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