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阶段核心素养评价(1~2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阶段核心素养评价(1~2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14 11:39:34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阶段核心素养评价(1~2单元)
1.(2021三下·邓州期末)“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这句话说明月亮很亮,它是光源。
2.灯光照射在书本上,书本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反射后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
3.我能看到教科书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教科书上。 (  )
4.(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 (期末综合测试十一)47)光线的入射量可以通过眼睛的瞳孔加以控制。
5.潜望镜只能用在潜水艇上,在别的地方没有太多的用途。 (  )
6.(2023五上·金华期末)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  )
7.小明认为,风化作用就是风使岩石破碎的现象。 (  )
8.在流水的作用下,石块逐渐变得尖锐。 (  )
9.中游的河床上一般堆积着许多鹅卵石,它们主要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  )
10.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或躲在内墙墙角下、牢固的家具下、门框附近等处。 (  )
11.下列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点燃的蜡烛、柔和的月光 B.发光鱼、工作的荧光灯
C.皎洁的月光、火红的太阳 D.刺眼的车灯、耀眼的玻璃幕墙
1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  )。
A.3千米 B.3万千米 C.30万米 D.30万千米
13.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位置变动了
B.路灯下自己的影子
C.在平静的湖边看到对面房子的倒影
D.阳光下的大树的影子
1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光污染,形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有能量 D.光沿着直线传播
15.在“光穿过玻璃、白纸和书的探索”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手电筒可上下左右远近自由移动
B.实验时,玻璃要用一面粗糙一面光滑的毛玻璃
C.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
D.实验中的白纸可以用白色的厚纸板来代替
16.下列关于月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B.月食是地球挡住了照向月球的太阳光造成的
C.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月环食三种
D.在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
17.各种自然现象说明地壳是会变化的。下列证据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汶川地震
C.填海造岛
D.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
18.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B.
C. D.
19.在使用潜望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了两次光的折射原理 B.利用了一次光的折射原理
C.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原理 D.利用了一次光的反射原理
20.下面岩石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
A.砾岩 B.砂岩 C.页岩 D.大理岩
21.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室外,应快速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若被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D.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22.右图中的石蘑菇是(  )的作用的结果。
A.风 B.雨水 C.波浪 D.动植物
23.长江入海口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这个岛屿是(  )。
A.地球内部的运动促成的
B.风化作用形成的
C.长江水流中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几亿年前就存在的
24.许多科学家认为,(  )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脉
C.长白山天池 D.敦煌的雅丹地貌
25.如图所示,夜晚,小刚从①点径直走向②点的过程中,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一直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一直不变
26.右图是(  )发生后,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
A.火山喷发 B.地震 C.炸药爆破 D.无法判断
27.下面属于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的是(  )。
A.地面出现裂缝、塌陷
B.冰岛南部的叙尔特塞岛的形成
C.岩层发生弯曲、断裂与错动
D.地下传来轰鸣声,地面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28.从镜子中看到的钟面如右图所示,实际的时间应是(  )。
A.3时45分 B.7时25分 C.4时35分 D.5时45分
29.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
B.火山喷发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C.火山地热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
D.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
B.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C.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D.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等国位于地震带上
31.将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与其对应的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杯弓蛇影 光沿直线传播 立竿见影
凿壁偷光 光的折射 坐井观天
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 水中折筷
一叶障目 镜花水月
32.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用线连接起来。
乾坤湾 叙尔特塞火山岛
地震
风蚀蘑菇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火山
唐家山堰塞湖 敦煌的雅丹地貌
风的作用
长白山天池 长江三角洲
水的作用
魔鬼城 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的岩层
33.“探索者”小组的同学为研究“光与热”,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一位同学把温度计紧贴在房间内的墙上,另外四位同学记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依次用一面镜子、三面镜子、五面镜子把太阳光投射到温度计上,温度计的读数分别如图2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中,太阳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   。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潜望镜,图3是潜望镜的示意图,眼睛为什么能看到军舰 请在示意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实验中,镜子应该把光投射到温度计的(  )。
A.上端 B.中部 C.下端
(3)实验中光线最强的时候是使用(  )进行投射的。
A.无镜子 B.一面镜子 C.五面镜子
(4)根据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在图4中画出柱状图。
(5)结合上面(3)和(4)两小题的结果来看,光线越强,温度越   ,原因是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   。
34.经中国地震台网统计,近十年内我国地震多分布于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其中6级以上地震也多发生在上述地区,特别是台湾地区的地震尤为活跃。为了解地震为什么总是发生在这些地方,小明对地震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研究。
(1)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发现地震时岩层会出现弯曲或断裂等现象,于是猜测地震可能与地壳运动有关。因此他利用塑料盒和泥土等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请在图2和图3中画出,拉开和挤压后会看到的现象。
(2)结合实验现象与地震时的真实场景,我们可以推测地震的形成与(  )的运动有关。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这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它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
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题目说法正确。
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到教科书上的字,是因为教科书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题目说法错误。
4.【答案】正确
【知识点】眼睛
【解析】【解答】人眼睛内的瞳孔是可以变化大小的,用来调节光线的进入量,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瞳孔的大小会随着光线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当光线强的时候瞳孔会收缩,而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就会张大。
5.【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潜望镜不仅仅能用在潜水艇上,还被广泛应用于管道检测、工业容器内部检查、市政排水管道快速视频勘察、隧道涵洞内部空间状况视频检测等方面。题目说法错误。
6.【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保护森林,森林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对土地的侵蚀。
7.【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的现象便是风化作用。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流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流水具有搬运和冲刷的作用,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情况为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题目说法错误。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具有搬运和冲刷的作用,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情况为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如地面毁坏,山体等自然物的毁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或躲在内墙墙角下、牢固的家具下、门框附近等处。题目说法正确。
11.【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工作的荧光灯、发光鱼、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月亮和玻璃幕墙是反射的太阳的光,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钟300000千米。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位置变动了属于光的折射;路灯下自己的影子、在平静的湖边看到对面房子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阳光下的大树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光污染,形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反射。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在“光穿过玻璃、白纸和书的探索”中,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故选C。
16.【答案】C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的光,在地球上处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见,于是就发生了月食。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两种,在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故选C。
17.【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大部分时候我们感受不到,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汶川地震、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等自然现象说明地壳是会变化的。故选C。
18.【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两次,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C。
20.【答案】D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故选D。
21.【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如地面毁坏,山体等自然物的毁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该迅速躲到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内,或者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如果在室外,应该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桥梁等,避免被砸伤或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若被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故选A。
22.【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蚀蘑菇的成因是近地面气流含沙量大,岩石下部受到的磨蚀更严重。风蚀蘑菇是风蚀地貌的一种,其形成是在风沙强劲的地方,风蚀作用强烈,风沿岩石裂隙吹蚀,使裂隙不断扩大,周围岩石崩塌,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状岩石。风蚀蘑菇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故选A。
23.【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和风可以使地球表面缓慢的发生变化。一般河流入海口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泥沙堆积会形成三角洲,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等。长江入海口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这个岛屿是长江水流中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故选C。
24.【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许多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通过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影子的长短与方向会发生变化。通过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如图所示,夜晚,小刚从①点径直走向②点的过程中,影子长度的变化是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
26.【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的危害
(1)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故选B。
27.【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岩石缝隙向上运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的冷却后变成了岩石;有的遇到薄弱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会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庄稼和森林长生长的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也是注入的好材料,能够形成珍贵的矿石。冰岛南部的叙尔特塞岛的形成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导致。故选B。
28.【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从镜子中看到的钟面与实际左右相反,实际的时间应该是4时35分。故选C。
29.【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会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庄稼和森林长生长的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也是注入的好材料,能够形成珍贵的矿石。故选C。
30.【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大部分时候我们感受不到,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等国位于地震带上。故选C。
31.【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海市蜃楼、水中折筷属于光的折射;杯弓蛇影、镜花水月属于光的反射;凿壁偷光、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坐井观天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32.【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唐家山堰塞湖、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的岩层是由于地震形成的;长白山天池、叙尔特塞火山岛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风蚀蘑菇、敦煌的雅丹地貌是风的作用形成的;乾坤湾、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作用。
33.【答案】(1)反射
(2)C
(3)C
(4)
(5)高;发热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实验中,镜子应该把光投射到温度计的下端。故选C。
(3)实验中光线最强的时候是使用五面镜子进行投射的。故选C。
(4)根据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在图4中画出柱状图。图略。
(5)结合上面(3)和(4)两小题的结果来看,光线越强,温度越高,原因是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34.【答案】(1)略
(2)A
(3)这些地区位于地壳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板块运动时受到的影响最大,最容易发生地震。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所以实验中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
(2)结合实验现象与地震时的真实场景,我们可以推测地震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有关。故选A。
(3)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这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地壳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板块运动时受到的影响最大,最容易发生地震。
1 /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阶段核心素养评价(1~2单元)
1.(2021三下·邓州期末)“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这句话说明月亮很亮,它是光源。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它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
2.灯光照射在书本上,书本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反射后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题目说法正确。
3.我能看到教科书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教科书上。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到教科书上的字,是因为教科书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题目说法错误。
4.(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 (期末综合测试十一)47)光线的入射量可以通过眼睛的瞳孔加以控制。
【答案】正确
【知识点】眼睛
【解析】【解答】人眼睛内的瞳孔是可以变化大小的,用来调节光线的进入量,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瞳孔的大小会随着光线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当光线强的时候瞳孔会收缩,而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就会张大。
5.潜望镜只能用在潜水艇上,在别的地方没有太多的用途。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潜望镜不仅仅能用在潜水艇上,还被广泛应用于管道检测、工业容器内部检查、市政排水管道快速视频勘察、隧道涵洞内部空间状况视频检测等方面。题目说法错误。
6.(2023五上·金华期末)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保护森林,森林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对土地的侵蚀。
7.小明认为,风化作用就是风使岩石破碎的现象。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的现象便是风化作用。题目说法错误。
8.在流水的作用下,石块逐渐变得尖锐。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流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流水具有搬运和冲刷的作用,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情况为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题目说法错误。
9.中游的河床上一般堆积着许多鹅卵石,它们主要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具有搬运和冲刷的作用,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情况为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题目说法正确。
10.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或躲在内墙墙角下、牢固的家具下、门框附近等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如地面毁坏,山体等自然物的毁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或躲在内墙墙角下、牢固的家具下、门框附近等处。题目说法正确。
11.下列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点燃的蜡烛、柔和的月光 B.发光鱼、工作的荧光灯
C.皎洁的月光、火红的太阳 D.刺眼的车灯、耀眼的玻璃幕墙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工作的荧光灯、发光鱼、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月亮和玻璃幕墙是反射的太阳的光,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故选B。
1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  )。
A.3千米 B.3万千米 C.30万米 D.30万千米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钟300000千米。故选D。
13.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位置变动了
B.路灯下自己的影子
C.在平静的湖边看到对面房子的倒影
D.阳光下的大树的影子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位置变动了属于光的折射;路灯下自己的影子、在平静的湖边看到对面房子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阳光下的大树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选A。
1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光污染,形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有能量 D.光沿着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光污染,形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反射。故选A。
15.在“光穿过玻璃、白纸和书的探索”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手电筒可上下左右远近自由移动
B.实验时,玻璃要用一面粗糙一面光滑的毛玻璃
C.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
D.实验中的白纸可以用白色的厚纸板来代替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在“光穿过玻璃、白纸和书的探索”中,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故选C。
16.下列关于月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B.月食是地球挡住了照向月球的太阳光造成的
C.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月环食三种
D.在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
【答案】C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的光,在地球上处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见,于是就发生了月食。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两种,在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故选C。
17.各种自然现象说明地壳是会变化的。下列证据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汶川地震
C.填海造岛
D.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大部分时候我们感受不到,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汶川地震、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等自然现象说明地壳是会变化的。故选C。
18.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故选C。
19.在使用潜望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了两次光的折射原理 B.利用了一次光的折射原理
C.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原理 D.利用了一次光的反射原理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两次,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C。
20.下面岩石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
A.砾岩 B.砂岩 C.页岩 D.大理岩
【答案】D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故选D。
21.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室外,应快速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若被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D.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如地面毁坏,山体等自然物的毁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该迅速躲到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内,或者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如果在室外,应该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桥梁等,避免被砸伤或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若被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故选A。
22.右图中的石蘑菇是(  )的作用的结果。
A.风 B.雨水 C.波浪 D.动植物
【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蚀蘑菇的成因是近地面气流含沙量大,岩石下部受到的磨蚀更严重。风蚀蘑菇是风蚀地貌的一种,其形成是在风沙强劲的地方,风蚀作用强烈,风沿岩石裂隙吹蚀,使裂隙不断扩大,周围岩石崩塌,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状岩石。风蚀蘑菇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故选A。
23.长江入海口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这个岛屿是(  )。
A.地球内部的运动促成的
B.风化作用形成的
C.长江水流中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几亿年前就存在的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和风可以使地球表面缓慢的发生变化。一般河流入海口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泥沙堆积会形成三角洲,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等。长江入海口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这个岛屿是长江水流中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故选C。
24.许多科学家认为,(  )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脉
C.长白山天池 D.敦煌的雅丹地貌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许多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故选B。
25.如图所示,夜晚,小刚从①点径直走向②点的过程中,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一直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一直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通过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影子的长短与方向会发生变化。通过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如图所示,夜晚,小刚从①点径直走向②点的过程中,影子长度的变化是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
26.右图是(  )发生后,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
A.火山喷发 B.地震 C.炸药爆破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的危害
(1)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故选B。
27.下面属于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的是(  )。
A.地面出现裂缝、塌陷
B.冰岛南部的叙尔特塞岛的形成
C.岩层发生弯曲、断裂与错动
D.地下传来轰鸣声,地面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岩石缝隙向上运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的冷却后变成了岩石;有的遇到薄弱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会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庄稼和森林长生长的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也是注入的好材料,能够形成珍贵的矿石。冰岛南部的叙尔特塞岛的形成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导致。故选B。
28.从镜子中看到的钟面如右图所示,实际的时间应是(  )。
A.3时45分 B.7时25分 C.4时35分 D.5时45分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从镜子中看到的钟面与实际左右相反,实际的时间应该是4时35分。故选C。
29.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
B.火山喷发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C.火山地热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
D.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会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庄稼和森林长生长的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也是注入的好材料,能够形成珍贵的矿石。故选C。
3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
B.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C.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D.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等国位于地震带上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大部分时候我们感受不到,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等国位于地震带上。故选C。
31.将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与其对应的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杯弓蛇影 光沿直线传播 立竿见影
凿壁偷光 光的折射 坐井观天
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 水中折筷
一叶障目 镜花水月
【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海市蜃楼、水中折筷属于光的折射;杯弓蛇影、镜花水月属于光的反射;凿壁偷光、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坐井观天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32.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用线连接起来。
乾坤湾 叙尔特塞火山岛
地震
风蚀蘑菇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火山
唐家山堰塞湖 敦煌的雅丹地貌
风的作用
长白山天池 长江三角洲
水的作用
魔鬼城 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的岩层
【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唐家山堰塞湖、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的岩层是由于地震形成的;长白山天池、叙尔特塞火山岛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风蚀蘑菇、敦煌的雅丹地貌是风的作用形成的;乾坤湾、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作用。
33.“探索者”小组的同学为研究“光与热”,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一位同学把温度计紧贴在房间内的墙上,另外四位同学记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依次用一面镜子、三面镜子、五面镜子把太阳光投射到温度计上,温度计的读数分别如图2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中,太阳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   。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潜望镜,图3是潜望镜的示意图,眼睛为什么能看到军舰 请在示意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实验中,镜子应该把光投射到温度计的(  )。
A.上端 B.中部 C.下端
(3)实验中光线最强的时候是使用(  )进行投射的。
A.无镜子 B.一面镜子 C.五面镜子
(4)根据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在图4中画出柱状图。
(5)结合上面(3)和(4)两小题的结果来看,光线越强,温度越   ,原因是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   。
【答案】(1)反射
(2)C
(3)C
(4)
(5)高;发热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实验中,镜子应该把光投射到温度计的下端。故选C。
(3)实验中光线最强的时候是使用五面镜子进行投射的。故选C。
(4)根据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在图4中画出柱状图。图略。
(5)结合上面(3)和(4)两小题的结果来看,光线越强,温度越高,原因是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34.经中国地震台网统计,近十年内我国地震多分布于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其中6级以上地震也多发生在上述地区,特别是台湾地区的地震尤为活跃。为了解地震为什么总是发生在这些地方,小明对地震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研究。
(1)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发现地震时岩层会出现弯曲或断裂等现象,于是猜测地震可能与地壳运动有关。因此他利用塑料盒和泥土等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请在图2和图3中画出,拉开和挤压后会看到的现象。
(2)结合实验现象与地震时的真实场景,我们可以推测地震的形成与(  )的运动有关。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这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略
(2)A
(3)这些地区位于地壳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板块运动时受到的影响最大,最容易发生地震。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所以实验中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
(2)结合实验现象与地震时的真实场景,我们可以推测地震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有关。故选A。
(3)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这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地壳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板块运动时受到的影响最大,最容易发生地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