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第3课时 工程、行程、调配问题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 第3课时 工程、行程、调配问题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2-15 21: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5.3 实践与探索
第3课时 工程、行程、调配问题
1.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难点)
2.能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重点)
3.能利用工程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重点)
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
时间=
1.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2小时完成,那么甲单独做1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3小时完成,那么甲单独做1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问题1 某工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
(1)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2)如果师傅先工作了2天,然后与徒弟合作,问还需几天完成?
(3)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报酬90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知识点1 工程问题
试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列表分析: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量
师傅
徒弟
解:(1)设两人合作完成需要x天.
x
x
x
x
工作量之和等于总工作量1
可列方程 x+ x=1.
解得x=2.4.
所以两人合作完成需要2.4天.
(2)设还需y天完成.
列表分析: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量
师傅
徒弟
y+2
y
可列方程 + =1.
解得y=1.2.
所以还需1.2天完成.
(3)设完成这项工作总共用了z天.
列表分析: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量
师傅
徒弟
z-1
z
可列方程 + =1.
解得z=3.
徒弟完成工作量的3× = ,师傅完成工作量的 .
所以徒弟与师傅平分报酬,每人分得450元.
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
1.三个基本量:
工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若把工作量看作1,则工作效率=
2.相等关系:
(1)按工作时间,各时间段的工作量之和=完成的工作量.
(2)按工作者,若一项工作有甲、乙两人参与,则
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完成的工作量.
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 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分析 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则甲的工作效率为,乙的工作效率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列方程.
解:设要x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由题意得
x+x=1.
解方程,得x=8.
答:要8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问题2 小明与小红的家相距20km,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小红家,两人商定小红到时候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接小明. 已知小明骑车的速度为13 km/h,小红骑车的速度是12 km/h.
(1)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他们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分析 由于小明与小红都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所以相遇时,他们走的路程的和等于两家之间的距离.即
小明走的路程+小红走的路程=两家之间的距离(20km).
知识点2 行程问题
解:(1)设小明与小红骑车走了x h后相遇,则根据等量关系,得 13x + 12x = 20 .
解得 x = 0.8 .
答:经过0.8 h他们两人相遇.
小明走的路程
小红走的路程
(2)如果小明先走30min,那么小红骑车要走多少小时才能与小明相遇?
小明先走的路程
小红出发后小明走的路程
小红走的路程
解:(2)设小红骑车走了t h后与小明相遇,则根据等量关系,得 13(0.5 + t )+12t = 20 .
解得 t = 0.54 .
答:小红骑车走0.54h后与小明相遇.
路程=速度×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相遇问题
注意相向而行的始发时间和地点
例1 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
距家1 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
明以80米/分钟的速度出发,5分钟
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
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
途中追上了他.
问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走路程相等.
解: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则此题的数量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据题意,得 80×5+80x=180x.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解得 x=4.
80×5
80x
180x
路程=速度×时间
S快-S慢=S原来距离
追及问题
注意同向而行始发时间和地点
知识点3 调配问题
例2 某种仪器由1个A部件和1个B部件配套构成,每个工人每天可以加工A部件1 000个或者加工B部件600个.现有工人16人,应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生产的A部件和B部件配套?
分析 本题中设安排x人生产A部件,相等关系是“每天生产A部件的数量=每天生产B部件的数量”.列表如下:
类别 A部件 B部件
每人每天加工的数量(个) 1 000 600
安排的工人数(人)
每天生产部件的数量(个)
x
16-x
1 000x
600(16-x)
解:设安排x人生产A部件,则安排(16-x)人生产B部件.
根据题意,得1000x=600(16-x),
解方程,得x=6.
经检验,符合题意,
所以16-x=16-6=10.
答:应安排6人生产A部件,10人生产B部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A部件和B部件配套.
归纳 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常见“产品配套”问题,解决这类题的基本相等关系是加工(或生产)的各种零配件的总数量比等于一套组合件中各种零配件的数量比.
A.30千米 B.40千米 C.50千米 D.45千米
B
A.35x=5×() B.x=5×()
C. x=5× D.x=
B
2.甲、乙两人骑摩托车同时从相距170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如果甲比乙每小时多行5千米,则乙每小时行(  )
1.甲每小时走5千米,甲出发4.5小时后,乙骑车从同一地点出发追赶甲,乙用了35分钟追上甲,设乙骑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所列方程为(  )
3.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他们同时同地反向而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则他们首次相遇时,两人都跑了(  )
A.40秒 B.50秒 C.60秒 D.70秒
A
4.一项工作,甲独做需18天,乙独做需24天,如果两人合做
8天后,余下的工作再由甲独做x天完成,那么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A,B两地的距离为480km,且甲车以65km/ h的速度行驶.若两车4h后相遇,则乙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6. 生产的这批螺钉、螺母要打包,由一个人做要40 h 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 h,然后增加 2人与他们一起做8 h,完成这项工作.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该安排多少人工作?
答:应先安排 2人做4小时.
答:乙车的行驶速度是55km/h.
工程问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2.S快-S慢=S原来距离
行程问题
配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