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导入新课在世界的文学史上总有一些天才的作家,在他们短暂而炽热的生命里创造出惊人的瑰宝。他们的作品并不像他们的生俞那样如流星般划过万年如斯的历史长河,而将照耀人类千秋万代。在这类天才中,普希金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俄] 普希金XUDANING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理解充满激情并直抒胸臆的艺术特点。重点难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终将变为可爱。 1825年普希金城的亚历山大宫殿普希金在流放期间,时常坐在这块石头上陷入遐思,石头上雕刻的诗句是普希金1835年重返故乡时所作。普希金故居。这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的“乡村创作室”,诗人众多作品诞生其间。普希金故居内的书房。房间是普希金模仿他所崇拜的英国诗人拜伦的房间布置的。
这是圣山(现名普希金山)普希金墓附近的普希金雕像《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文体知识政治抒情诗特点:
在题材上反映社会生活重大事件,突出明显的政治内容;在风格上追求气势雄壮、激情洋溢;在语言上注重节奏韵律的铿锵,便于朗诵。亚·谢·普希金(1799 1837) 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气势恢弘的俄罗斯文学的源头。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以自己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因而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代表作品: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致西伯利亚囚徒》
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典范作品,也是普希金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长篇小说: 《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和他的妻子亚·谢·普希金 1831年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在7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养育了4个子女。
30年代中期,由于与官方的矛盾加剧,引起沙皇和当局的不满,于是当局唆使法国流亡人士丹特士不断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彼得堡上流社会中流言纷起。诗人常常收到来自彼得堡的侮辱诗人名誉的匿名信,诗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丹特士提出决斗。遂于1837年1月27日与丹特士决斗,1月29日含恨长逝,享年39岁。 普希金妻子 冈察洛娃 本诗背景
1825年12月,轰轰烈烈的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了。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领导起义的贵族革命者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 党人”,他们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俄国劳苦大 众谋幸福,被俄国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 起义,绞死了起义的五位领导者,并对十二月党人残酷迫害,将 百余名起义者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在这些被流放的囚徒中,有普希金的许多同志和朋友。想到朋友们正在西伯利亚服苦役,诗人写下这首诗托人捎给他们。 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屈原有相似之处)。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朗读(抒发对12月党人的敬意,用希望鼓励战友的斗志,激励他们继续战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1)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认为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
(4)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不停止。
(5)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姐妹”?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6)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这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诗文分析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
(3)“希望”对于“西伯利亚囚徒"和诗人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找出相关诗句说明)
(4)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因为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是高贵的灵魂屈服。(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4)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这些当年的俄国贵族青年的人格理想的选择,我们青年学生读了以后又有何感想?请学生畅谈。
讨论: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小结:有感而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十二月党人中广泛传颂,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请试着代表十二月党人,给诗人写出一首《致西伯利亚囚徒》的答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答诗当那琴弦的热情的预言
忽然传到我们的耳边,
我们的手猛向宝剑伸去,
但摸到的却是身上的锁链。
不过请放心吧,诗人!
我们以锁链和厄运而自豪。
我们虽被监狱的铁门幽禁,
却暗自对着历代沙皇嘲笑。奥多耶夫斯基我们悲惨的事业将不会落空:
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熊熊的烈焰,——
我们信奉东正教的人民
将集合在神圣的旗帜下面。
我们要把锁链打成利剑,
重新点燃自由的火炬,
我们身怀着自由扑向沙皇——
人民才能愉快地呼吸。 你是黑暗中的闪电
你是旱地上的甘霖
你以燃烧的心
点亮了俄罗斯的黎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