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课件: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课件: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4 09: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导入新课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直言进谏,有的人被放逐,有的人招来了杀身之祸。但是在唐代,有这样一位大臣,他的直言进谏不但没有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反而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这位大臣是---魏征,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看看他是如何向君王进谏的。2018/11/21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等重点文言现象;?
2.在诵读过程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体会本文的忧患意识,认识“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等重点文言现象?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2018/11/21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 鹞(yào雀鹰)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一个大臣进来了。太宗怕他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那一大臣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 鹞死怀中——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2018/11/21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第一课时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贾谊《过秦论》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诸葛亮《出师表》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天祥《正气歌》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林觉民《与妻书》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初降李密,后为东宫僚属,玄武门兵变后,太宗即位时,擢为谏议大夫。魏徵感太宗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史称“诤臣”。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世人称魏郑公。
从政十六七年,上书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其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和魏征,
一个虚怀若谷,善于纳谏,
是历史上的“明君”;
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 ,
是历史上的“诤臣”。
成就中国明君忠臣的传奇,
二者缺一不可。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后来,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
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资料链接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体知识求木之长者
浚其泉源
德不处其厚
塞源而欲流长
载舟覆舟
虑壅蔽正身黜恶
因喜谬赏 Cháng
jùn
Chǔ

Zài
Yōng
Chù
miù
朗读正音浚(疏浚 ) 逡(逡巡)
竣(竣工 ) 悛(怙恶不悛)
唆(挑唆 )
殆(百战不殆) 绐(欺绐)
骀(春风骀荡) 迨(迨至)
贻(贻笑大方) 饴(甘之如饴)
黜(罢黜 ) 绌(相形见绌)
咄(咄咄逼人)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初唐散文的语言风格
和本文的整体思路因声求气 语言特色
骈散结合,运用排比,
极富气势,华美流畅。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思些什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整体思路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之:助词,取独。
长:高。
固:使…稳固
根本:同义复词,根
浚:疏通
而:却
治:太平,安定(相对于“乱”)
虽:即使
在下愚:处在最愚昧无知的人之列
而况:何况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体会这样的特点吗?
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再就是借贬低别人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当:主持,承担
之:的
重:形作名,重大职权
居:占有→拥有
大:形作名,重要地位
崇:推崇
休:美好,福祉
居:处于
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
危:形作名,危难
以:相当于“而”,表并列
处:保持 厚:敦厚
胜:克服,克制
以:连词,目的
而:连词,表转折 树木:固本求长(正面)
水流:浚源欲远(反面)
人君:积德安邦提出中心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本段开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证明了怎样的观点?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凡百:所有的
承:承担 景:大
殷忧:深切的忧虑
而:连词,表承接
能克:同义复词,能够;克:能够
(积累成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地判断
其:代国君
之:代天下
而:表转折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以1:连词,表修饰
以2:连词,表结果或并列
傲:傲视,轻视
行路:路人
董:督责
震:威吓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怀:内心感念
貌:表面上
人:民(避讳)
宜:应当
深:深切
慎:警惕,戒慎
A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引用古人的论述以_______ 的关系比作_____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水和舟民和君魏徵进谏录上谓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与之矛盾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
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其:难道
忽:轻视,怠慢
诚:如果确实,果真
可欲:想要的东西
以:用来
作:兴建,这里指兴建宫室
止:停止
安:使…安
谦冲:谦虚,同义复词
牧:约束,修养
下: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以……为乐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以为:以(之)为,把……作为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敬:慎
壅蔽:被堵塞、蒙蔽
正:使……端正
以:来,表目的
黜:排斥
所加:施加的时候(所字结构)
因:因为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核心:正己安人。
角度:
1、2—戒奢侈;3、4—戒骄躁;
5、6—戒放纵;7、8—戒蒙蔽;
9、10—戒主观。
“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
“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宏:扩大,弘扬
简:选择
善:形作名,好的意见
效:献出
驰:奔驰效劳
事:忧烦的事物
豫:巡游
养:保养,颐养
鸣:使……鸣,演奏
垂拱:垂衣拱手,喻指轻而易举
化:教化
劳:使……劳;苦:使……苦
司:管理
役:役使,劳损
亏:毁坏,减损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境界?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莫谓谏臣空议论 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④魏徵谏太宗止泰山封禅——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⑤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魏徵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⑦魏徵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⑧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⑨魏徵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 王珪谏太宗出美人
大臣王珪进见唐太宗时,唐太宗指着身边一个美人说:“庐江王太不道德了,竟将这个女子的丈夫杀死,把她据为己有。像他这样,哪有不灭亡的?”
王珪说:“臣听说,古时候齐恒公到郭国去,问那里的人说:‘郭国为什么要灭亡啊?’人们说:‘因为他喜好善行,厌恶恶行。’齐恒公说:‘照你们这么说,郭君还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会灭亡呢?人们说:‘他喜好善行,但并不身体力行;他厌恶恶行,但自己的恶行又不去掉,所以最后灭亡了。’现在庐江王既然因恶行而亡了,可是他的妻妾又被安置到这里。臣以为陛下这是知恶、厌恶,可是又不能去恶呀。”
?唐太宗听了,称赞王珪说的很好。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中将出降,敕有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 《古文观止》点评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剀(kǎi)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mógào,君臣谋议政事的文体)并传。魏征的谏议中你认为今人最值得铭记的有哪些?说说理由。论述特色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语言朴实雄健
雄辩的逻辑力量(提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语言特点一、巧譬喻,化抽象为具体。
二、妙排比,增强说理气势。
三、衬虚词,变呆板为活泼。
四、添散句,行文错落有致。
五、智设疑,忠言委婉顺耳。
成语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垂拱而治:垂衣拱手就可以使天下安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远。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事情有开头,却很少能有个结果。指不能善始善终。
多音字谬论/纰缪miù/绸缪móu/姓缪miào
殷切yīn/殷红yān/雷声殷殷yǐn
塞车sāi/堵塞sè/塞外sài
装载zài/转载zǎ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