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五单元 19 登勃朗峰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五单元 19 登勃朗峰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5 11:3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登勃朗峰
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领会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1
2
3
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颇为壮观。勃朗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登山运动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 吐温,前往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BY YUSHEN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批判了种种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雇( ) 翌日( ) 穹顶( )逗留 缭绕( ) 妩媚( )浮躁 颠簸( ) 旷野( ) 打嗝( ) 轻歌曼舞 瞬息万变
纷至沓( )来 名副其实
ɡù

qiónɡ
liáo

diān bǒ
kuànɡ
ɡé

注意与“后羿”的“羿”区别。
注意区别于“杳无音讯”的“杳”。
副:相称,符合。
辚辚:
形容车行走时的声音。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
斑斓:
灿烂多彩。
色彩斑斓 斑斓猛虎
络绎不绝:
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含褒义。
轻歌曼舞: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也作“名符其实”。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含褒义。
纷至沓来:侧重于指众多,含有杂乱的意味。
接踵而至:侧重于指先后,可用于表示单个的事物(或人)紧接着另一事物(或人)的到来。
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上山行走
下山乘车
第一部分
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
(第7—11段)
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和运用的表达方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1—6段)
第二部分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画出作者的游踪。
马蒂尼
黑首
高地
阿冉提村
沙蒙尼
起点
终点
如果让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登勃朗峰的所见所感,你会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呢?
“奇”




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①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比喻
②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面);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点),突出沿途山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点面
结合
简笔
勾勒
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③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工笔
细描
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乐也。奇人奇事,主要指那个人,做了什么事?
“奇“人:
“奇”事:
寻识“奇”人
车夫
醉酒驾车、
超车
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惊险颠簸,
镇定自若
奇行
奇技
奇言
驾车走山路,
却先“纵饮”
飞车越险,
最快抵达
奇性
“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
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①“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语言
描写
②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神态
描写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③“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动作
描写
行车惊险,他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突出他的气定神闲和驾车技术的高超。
④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 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衬托
用他的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与他相互映衬,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等,引出了无限感慨;
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等,富有传奇色彩。细读课文,还能感觉到一份别样的幽默。
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上山
脚下峡谷
(奇美)
勃朗峰
(奇伟)
周围山峰
(奇险)
峰巅云霞
(奇幻)
下山
将要驾车却先纵饮
自称“车夫之王”
“勃朗队长”同行
履险如夷
面不改色
后发先至
信守承诺
散文笔法写奇景
小说笔法写奇人
奇妙的美景、奇特的路程
登勃朗峰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1.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翌日( ) 俯瞰( ) 皑皑( )
妩媚( ) 拾阶( ) 巉峻( )
suì( )道 qiónɡ( )顶
沟hè( )
酒气xūn xūn( ) liáo( )绕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解析:“拾级而上”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该成语意思不符合该句语境。
C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B.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
D.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视四周,石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解析:“其价值会是多少呢”属于疑问句,不是感叹句,句末标点不应是“!”,而应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