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四专题之《荷塘月色》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四专题之《荷塘月色》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4 10:10:53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荷塘月色马瑞侠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荷塘月色解题 由题目可以知道,本文是篇写景的散文。结合预习,自由朗诵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文段。思考,这几段主要从几个方面描写荷塘美景的?品味赏读第四段 请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
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
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
(分小组讨论交流)????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舞女的裙明珠,星星飘渺的歌声凝碧的波痕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比得巧,
比得 美水墨荷叶图
“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清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通感: 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官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例如:(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绿茸茸的草板,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
曲”。(《长江三峡》) (视觉转为听觉) 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笔画,但画家说,光线是绘画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暂得宁静,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
(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
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品味赏读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月光素淡朦胧月影参差斑驳如流水泻在叶子上流动之美像画在荷叶上倩影之美光影素淡图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来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照耀下 的清新朦胧之状 文章多处以动写静,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淡雅、朦胧的荷香月色图诉说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体味情感(淡淡的喜悦)你觉得用哪几个词可以概括形容荷塘月色的美景呢?
(幽静淡雅、朦胧缥缈、如梦如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能够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丰富而优雅的儒者,能够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智者!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5段,去感受这淡雅朦胧的荷塘美景,去体味朱自清先生心灵深处获得暂时宁静的淡淡的喜悦。(齐读课文)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4、5两段。
2、积累描写荷花、月光的诗文。写“月”的诗句: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若此。 ([唐]李白《把酒问月》)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唐]刘禹锡《石头城》)
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9、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宋]晏殊《蝶恋花》)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写荷花的诗句:1、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昨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赠荷花》)
3、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宋]周敦颐《爱莲说》)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宋]杨万里《暮热游荷花池上》)教学主题
《荷塘月色》
一、教材分析
?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是一篇写景状物的典范之作。作者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 悦。既不满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学习本文,一要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二是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三要品味优美、典雅的语言。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 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 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 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 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2???能力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 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 性。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文识导入
学生回答作者等有关常识
《清晨》背景音乐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字音、字形
学生做题
利用文档软件评价、交流
观看配乐朗诵视频
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朗读训练
网络多媒体技术
合作探究文本文眼
提出问题:“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为什么?
查找资料理解写作背景
网络查找有关背景资料
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作者的游踪及感情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小组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文章4、5、6段写了什么景?从哪些角度描写?运用什么手法?小组合作探究分析。
完成表格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用词精当,富于表现力
学生整理笔记
利用多媒体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毛泽东称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一故事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凸显朱自清先生的 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来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 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 语言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