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4 10:17:03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导入课文: 52年前有一个人做了一场演讲,他的演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现场的二十五万听众热血沸腾、心情激昂,他的演讲使一群强国心旺的人心中产生了新的光芒与希望,至今依然散发独特的魅力与光芒。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演讲呢?让我们打开课本来共同欣赏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一、出示目标,学法指导:
(一)、出示目标
1、积累词语,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二)学法指导
1、采用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
2、通过问答、讨论与拓展联系的形式来掌握知识、技能。二、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作者简介:马丁?路德?金(1929—1968)神学博士,牧师,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5岁进入北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然而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结束了奴隶制,但是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设置有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他将全部奖金献给了自由运动。(1929—1968)
神学博士,牧师,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 1968年4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终年40岁。
他毕生致力于为黑人争取自由民主权利, 其政治主张的核心 是“ 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每年1月1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全世界人民纪念马丁·路德·金的日子。
马丁·路德·金的照片近照2、背景简介: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很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停止,而要继续斗争。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然后他又在黑人生活境况很糟的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接着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而斗争还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马丁?路德?金在集会中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的演说词。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此后所有黑人都享有了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每年1月1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全世界人民纪念马丁?路德?金的日子。
1963年8月28日, 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25万黑人的集会上发表演讲。 从1968年3月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3、集体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4、自我检测: (1)注音
镣铐( ) 枷锁( ) 骇人听闻()
兑现( )磐石() 义愤填膺(yīng)
蜕变(  )匿迹() 蜿蜒( )
一隅( ) 戳子( )
侈谈() 充裕() 煎熬()
(2)、解释成语????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4、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注音 :
镣铐(liào) 枷锁(jiā) 骇人听闻(hài)
兑现(duì )磐石(pán) 义愤填膺(yīng)
蜕变(tuì)匿迹(nì ) 蜿蜒(wānyán)
一隅(yú) 戳子(chuō)
侈谈(chǐ) 充裕(yù) 煎熬(áo)
(2)、解释成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对于困难危险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安然处之。 三、合作探究,讲解提高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3、“我”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4、“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何况这还是一篇演讲辞,我们更要把它转化成声音来体会文中的深义。现在我们就来赏读其中的部分选段。
5、朗读10-14段(P84),思考:这几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作用?
6、本篇本篇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的梦想究竟包含难写内容三、合作探究,讲解提高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梦想”的具体内容:?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 拥有正义和自由 /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2、“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我”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4、“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何况这还是一篇演讲辞,我们更要把它转化成声音来体会文中的深义。现在我们就来赏读其中的部分选段。
5、朗读10-14段(P84),
思考:这几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作用?
讲解提高:
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足;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足;政治上不平等,我们不满足。愤怒的情绪像洪水一样倾泻出来。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这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读时一定要把汹涌的激情和磅礴的气势读出来。四、自查反馈,当堂训练
1、马丁路德·金是 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他在 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 政策。四、自查反馈,当堂训练
1、马丁路德·金是 美 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他在 华盛顿 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种族歧视政策。6、讲解提高
试析本篇演讲词的特点
演讲词中运用了很多的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演讲正义逼人、豪气冲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好的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2、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 呼吁保护环境的排比句
(参考答案)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我有一个梦想》
一、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政治演讲词,体现了“语文知识能力培养可以以演讲词的阅读和写作为主”的课标理念,也与与本册教材第四专题“以天下为己任”板块“读书报告会”相照应,显示了教材编写者的匠心所在。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饱含激情的美文。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美好期待,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的失望,到要求兑现诺言的义正词严,到“我梦想有一天”的灿烂前景,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再加上比喻、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全文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有许多人对美国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有些夸大,有的甚至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盲目崇拜。其实,他们并不熟悉美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史,对于在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政策陌生得很,因此只有让学生了解特定的背景,才能真正读懂马丁·路德·金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才能理解他演讲的深远意义。所以,我准备结合背景材料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体悟马丁·路德·金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献身精神。
2、感受演讲的飞扬激情,学习演讲词思想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特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播放马丁·路德·金的原版演讲录音节选,营造学习这篇演讲辞的氛围。
二、课堂上,巧用PPT课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各个教学环节用PPT展示,包括教学目标、学法指导、问题设置及答案呈现等,能够清晰地展示整个教学过程,作业传到班级QQ群里。
这些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所要学习的内容,有的放矢,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能够学有所得。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导语设计:52年前有一个人做了一场演讲,他的演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现场的二十五万听众热血沸腾、心情激昂,他的演讲使一群强国心旺的人心中产生了新的光芒与希望,至今依然散发独特的魅力与光芒。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演讲呢?让我们打开课本来共同欣赏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82页。
集体大声朗读演讲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播放马丁·路德·金演讲音频。
研讨交流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
2、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3、“我”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朗读课文;点评、评价、交流,,从书中找出答案;交流。
用多媒体一体机、投影仪、ppt来展示
探究建构
提出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本篇演讲词的特点是什么
1、学生研读课文,从中找出并归纳
2、紧扣文本,边朗读边交流总结:语言的鼓动性;昂扬、热烈;感情强烈。
体会热烈的憧憬之情
学生自己归纳并整理笔记,课后发到云平台上
当堂训练
引领学生做当堂训练题并检查
1、填空:马丁路德·金是 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他在 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了 政策。
2、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 呼吁保护环境的排比句
当堂完成训练题,小组交流
修改当堂练习,把自己感到满意的发到班级QQ群共享里
课堂小结
这次演讲从“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以对梦想的热烈憧憬结束,始终鼓舞着、感染着所有在场的听众,为民主、自由的梦想去战斗。
集体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继续体会这一部分慷慨激昂、奔放热情的情感力量。
作业布置
课下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篇议论文,呼吁保护环境,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完成作业,上传到班级QQ群
班级QQ群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演讲辞的特点,了解存在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现象,体会作者对“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对梦想的热烈憧憬。整节课让学生始终受到感染与鼓舞,深刻体会作者为民主、自由的梦想去战斗的精神,了解。
课堂上,通过PPT课件,激活课堂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课前播放马丁·路德·金的原版录音节选,营造学习这篇演讲辞的气氛。
当堂训练,让"我有一个梦想"开头 呼吁保护环境的排比句这一练习,有利于活学活用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崔建国
说教材
《我有一个梦想》高中必修五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政治演讲词,体现了“语文知识能力培养可以以演讲词的阅读和写作为主”的课标理念,也与与本册教材第四专题“以天下为己任”板块“读书报告会”相照应,显示了教材编写者的匠心所在。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饱含激情的美文。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美好期待,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的失望,到要求兑现诺言的义正词严,到“我梦想有一天”的灿烂前景,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再加上比喻、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全文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
马丁·路德·金把他政治家的宣言、哲学家的思想灌注在诗人的才情之中,用美丽的言辞包装了他的思想,使他的思想在每个黑人的心中种下了一个美丽的梦想。他用华盛顿坚毅的品格,用林肯伟大的人性,用尼采超凡的才情,用耶稣救赎的善良,诅咒现实,抨击时弊,为黑人请命。他三次被捕而不改信念,终日辛劳而不知疲倦,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着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构成了《我有一个梦想》的灵魂。这梦想的火种驱散了黑人心中因他们的肤色而带来的自卑的阴影,激起了黑人心中被压抑了一百多年的对人的尊严的渴望,引领着黑人一步步走上平等、自由、正义的坦途。
说学习目标
高二学生对美国社会制度和发展史是不熟悉的,对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更是生疏,因此只有让学生了解特定的背景,才能真正读懂马丁·路德·金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考虑到高二学生对于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感受还不深,因而加强对修辞手法的理性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高二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比较强,可以利用演讲这一动态的语言表现形式,感受演讲的飞扬激情,把握文章结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对文本和学生的分析,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积累词语,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
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说教学法
以“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构建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本文可以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文本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探究,对美国的民主、平等和自由,对种族歧视,对非暴力反抗等问题,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还可以在领会演讲的魅力基础上,通过演讲的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应用。
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能不承担“教”的责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但是要有适当的预设,适当的导引,适当的帮扶,适当的提升,所以我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立意,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上考虑,我将采用“四步八环节”的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法和学法。 
另外,为了使教学目标较好的实现,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教学过程 见“学案”
种族问题,美国社会难以治愈的“癌症”
2014-12-12 10:38:44 来源:新京报?作者:张聚国
纽约举行弗格森事件抗议集会。
2014年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18岁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白人警察枪击死亡,引发大规模示威活动,并在许多地方演变为打砸抢烧等暴力活动。11月24日当大陪审团裁定对白人警官免予起诉时,抗议示威如星火燎原般再次席卷美国170多个城市。弗格森枪击案使这个只有2万多人的小镇在过去的三个月间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也使美国国内和美国之外世界各地的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美国的种族问题。
种族歧视源远流长
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源远流长。在16世纪,英国在北美最早的拓殖者就将他们肤色歧视的观念带了过来。在这种肤色歧视的基础上,白人建立起黑人奴隶制,奴役和剥削了黑人240多年。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通过内战和“第一次重建”,彻底摧毁了奴隶制度。然而,由于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强盛,刚刚获得解放的黑人很快又陷入另外一种奴役制度——那就是渗透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种族隔离制度,黑人被普遍剥夺了平等的就业、接受教育和使用公共设施的权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中,黑人在自由主义白人的支持下发起的旷日持久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彻底动摇了整个种族主义大厦和种族隔离制度的根基。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联邦法律和“积极性行动”,加上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能动主义”的配合,基本上保障了包括黑人在内的广大少数族群的选举权、接受平等的公共教育的权利、平等的就业权以及平等使用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权利。经过美国历史上的这次所谓“第二次重建”和“权利革命”,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等少数族群的体制上的、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已经被基本唾弃。
但是,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却很难根治。例如,在很多美国的城市,白人郊区化使黑人等有色种族仍然被事实上隔离在破败的城市中心的聚居区,使那里的黑人孩子不得不继续去黑人和其他有色种族的孩子为主的事实上隔离的学校上学。1990年,大约四分之三的黑人学生所在的学校,黑人学生在90%以上。教师素质差、教育经费不足,吸毒和暴力肆虐等原因造成了黑人学校的教学质量低下。1990年,只有11%的黑人具有大学以上教育,是白人该比例的一半。另外,当代黑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有,失业率高,依靠福利的比例高。在家庭收入和家庭财富方面,黑人与白人的差距不断扩大。2011年,黑人中等家庭的平均收入只有白人家庭平均收入的59%。今天看来,白人社会和黑人社会仍然是“隔离但不平等”。这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种族事件就能引起全国黑人的公愤和共鸣。
白人对于有色种族的歧视变得更加微妙和隐蔽。毕竟,白人对黑人历经300多年的奴役、隔离和歧视所造成的心理定势并不容易被打破。种族歧视和偏见已经融入了长期占美国社会主流、掌握着各方面的权力机构和资源的白人的深层次意识和心理结构之中。在黑人谋求就业和任职时,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黑人与其他人相比智力、技术、能力和品格较差。美国ABC电视台在一档节目中,让一黑一白两名打扮得衣冠楚楚的青年男子去到不同的地点完成同样的任务:租一套公寓,购买一辆汽车,并到一家音像书店看画册。节目的制作者利用隐藏在两位青年人身上的摄像机,记录下了整个过程和其他人对这两个人的反应。结果,白人男子所到之处,得到的是笑脸相迎和快捷的服务,而黑人男子则经常遭遇狐疑的眼光,有时候被晾在一边。实验结果表明,黑人大学生与白人大学生相比,得到的面试次数较少,面试时间较短,被录用的也较少。
2013年8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在民权运动结束即将50周年之际,不到4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种族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49%的美国人认为还要“做出更多努力”才能实现种族平等。而持有这种观点的黑人为79%。35%的黑人称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因为种族或族群身份受到了歧视或不公平待遇。可见,种族问题,确实是美国社会难以治愈的“癌症”。
司法不公与警察暴力执法
从美国对不同种族的量刑和刑罚上,我们看到美国司法制度的不公正。被定罪的黑人是白人的7倍。对于犯罪的少数族群的判刑常常重于犯有同样罪行的白人。白人违反一些城市法规,如超速,可能只是警告一下,而黑人可能遭受恐吓、罚单,甚至逮捕。黑人杀死白人要比杀死同种族的人更可能遭受死刑。2011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在涉及大麻的重罪上,黑人男子遭到监禁的可能性是白人男人的11倍。这使黑人囚犯充斥了联邦和州的监狱。截至2000年底,每10万黑人成年男性中有3457人被监禁,而在每10万白人成年男性中,只有449人被监禁。2000年底,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黑人男性中,有近1/10被监禁。在130多万被判监禁的人中,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黑人男性估计有42.83万。2010年,在联邦和州监狱中监禁的黑人是白人的6倍。2011年,每15名非洲裔儿童中,就有一名有一个家长在坐牢,白人儿童的这个比例是每111名中有一名。2013年底,在所有年龄段的黑人男性中,有3%身陷囹圄,白人的这个比例只有0.5%。如果具体到各州的监狱,黑人受监禁的比例更高。如伊利诺伊州44000名囚犯中,有2/3为黑人。1993年和2013年的两次盖洛普民意测验都表明,68%的黑人认为美国的司法制度对黑人存在歧视。这表明,在过去的10多年间,黑人对美国司法制度的看法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弗格森白人警察枪杀黑人案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这种事件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层出不穷。1967年7月,林登·约翰逊总统任命的国内骚乱全国顾问委员会在分析当时蔓延全国150多个城市的黑人骚乱的原因时指出,白人警察在执法上对白人和黑人执行双重标准,实施暴力执法是黑人城市骚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民权运动过去半个世纪了,黑人与白人警察之间的关系依然十分紧张。2014年8月29日,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迈克尔·布朗被枪杀是一个长期存在问题,是执法官员对少数种族和族群的人“过度使用暴力”。“这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表明美国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如执法官员的种族偏见,未能切实保障约束(警察)使用武力的规章制度的实施,以及对执法官员的培训不够。”奥巴马在大陪审团裁定白人警察无罪之后发表讲话说:“事实是,在这个国家的很多地方,执法者与黑人社会之间存在着深深的不信任。部分原因是这个国家种族歧视的遗产。”
联合国和奥巴马都指出了警察执法的问题。不容置疑,白人警察作为主流社会的成员,受到了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白人警察总是有意无意地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和执法。他们认为某些种族的成员更具犯罪倾向。这在美国被称为“种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在这种偏见的驱使下,他们更容易在执法中对黑人等有色种族给予特别的“关照”(选择性执法)和更容易过度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这还是源于白人社会对黑人更加隐性的种族偏见和歧视。只要这种歧视持续存在,还会有更多白人警察针对黑人的暴力执法事件。美国的种族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痼疾,暂时没有灵丹妙药,必将成为未来社会运动的火药桶。
□张聚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背后
2014年11月30日 20:25:58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王龙琴)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其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从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运到新大陆开始,黑人便作为奴隶长期在美国备受歧视与奴役。虽然1865年美国联邦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废除奴隶制,但奴隶制并没有因此而在美国绝迹,美国的密西西比州到1995年3月才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成为美国最后一个宣布废除奴隶制的州。
????伴随着奴隶制的合法存在,种族隔离制度曾在美国十分盛行。在美国有些地方,法律甚至明确规定黑人与白人在公交车、餐馆等公共场所内需分隔,且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直到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美国才从法律意义上还黑人以平等权利。
????但作为曾长期合法存在的奴隶制和种族隔离制度,其影响根深蒂固。时至今日,在美国,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在美国随处可见。甚至到了2006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还出现一名白人女司机强迫车上的黑人学生给白人学生让座的现象。尽管这名司机后被停职,但这足以说明“种族隔离”意识在美国的白人中并非没有市场。
????此外,美国黑人还一直生活在一种缺乏公正的法治体系之中。警察滥用暴力,侵犯人权,包括对黑人实施私刑、捏造罪名、非法强行拘留等现象屡见不鲜。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发生了数十起因种族歧视而引发的黑人抗争浪潮。而这些抗争浪潮的导火索,或是美国警察无端逮捕或枪杀黑人,或是美国司法部门对黑人的判决不公等。
????半个世纪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抗争,在美国包括黑人在内的少数族裔在参政、教育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了一定改善,异族通婚也越来越被接受,种族主义言行也被广泛禁止。美国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取得了进步。
????但是,就整体而言,少数族裔在美国仍是弱势族群,尤为突出的是在劳务市场,白人雇主还是可以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拒绝非洲裔求职者。由于种族歧视意识根深蒂固,黑人等少数民族在美国始终是二等公民,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上遭受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在弗格森地区,其居民中非洲裔占70%左右,但在该地区的行政、司法、教育等机构中,白人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弗格森现象”在美国很多白人与少数族裔混居的地区并不少见。
????与此同时,黑人群体在失业和贫困中挣扎。由于生存环境恶劣,黑人的犯罪率长期处于高位,这反过来又强化了白人主流社会对非洲裔群体的歧视。
????作为美国社会的顽症之一,种族歧视问题将是对美国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长期考验。只有从思想上根本消除种族歧视,改善黑人等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缩小他们与白人之间各方面的差距,这一棘手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