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范围:人教版八上全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冬冬周末踏青,遇到一种优美的植物如图所示,判断该植物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2.我国特有的珍贵子遗树种,有“活化石”之称的裸子植物是( )
A.葵树 B.侧柏 C.水杉 D.黄杨
3.蝉蜕是一味具有宣散风热功能的中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蝉蜕是蝉的( )
A.外壳 B.角质层 C.外套膜 D.外骨骼
4.下面四个同学对微生物的各种认识,正确的是( )
A.小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B.王芳: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李明: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D.张磊: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5.“进化树”可直观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为“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推测( )
A.a和d的亲缘关系比a和b的亲缘关系更近
B.a、b一定比c、d高等
C.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D.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扬子鳄,其学名是Alligator sinensis,按照双名法的组成,sinensis表示扬子鳄的( )
A.种加词 B.属名 C.命名者姓名 D.科名
7.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所示对应关系的是( )
A.I-无脊椎动物, II-软体动物, III-节肢动物
B.I-两栖动物, II-青蛙, III-玳瑁
C.I-真核生物, II-真菌, III-植物
D.I-食肉目, II-猫科, III-犬科
8.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其利用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鲸鱼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郁金香花型奇特,有杯形、碗形、高脚杯形等,这源于生物的变异
D.经过持续品种改良,石门柑橘形成“肉质红嫩化渣,酸甜可口”特点,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由米勒实验可知,在原始地球上由氨等物质合成氨基酸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火山
1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由简单到复杂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
C.越古老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D.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不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12.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夏季的雷鸟和冬季的雷鸟,为了适应环境雷鸟的体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体现了自然选择的( )
A.影响环境 B.适者生存 C.不利变异 D.人工选择
13.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42%,女性人口占48.76%,小罗是个男孩,其父母再生一个孩子为女孩的概率是( )
A.100% B.50% C.51.42% D.8.76%
14.草原上,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悄悄地逼近瞪羚,瞪羚发现后迅速逃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瞪羚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猎豹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
D.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15.人体的运动由运动系统来完成,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功能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
A.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功能 B.具有运动功能
C.运动和支持 D.负责人体的坐、立、行、卧
16.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依靠体壁肌肉与刚毛配合运动
B.候鸟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依靠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C.足球运动员在射门时,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关节囊和关节软骨使运动更灵活
17.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群体的生存、繁殖和防御敌害有重要意义,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狼群分工合作,捕食猎物
C.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蚁巢的保卫
D.蝗虫成群的觅食
18.苍耳的果实可通过钩刺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带到远方。动物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 )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9.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
①蜘蛛结网 ②鹦鹉学舌 ③鲫鱼觅食 ④蚯蚓走迷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动物,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某地遭遇罕见蝗灾,可利用青蛙、麻雀等消灭蝗虫
C.为增加滇池内的生物种类,可随意引进巴西龟、福寿螺等外来生物
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都有害
21.宋代起,我国就混养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B.混养后池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生产者
D.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减少
2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论断,强调了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23.下列诗句或谚语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24.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右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D.“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松树是一个生态系统
D.被称成为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内填序号或字母)。
26.(10分)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结合所学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图中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观察动物A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其正常的______。
(2)观察动物B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 ]______;观察动物C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 ]______,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3)动物D可在陆地上生活,用______呼吸,但该结构简单,还需要______辅助呼吸,其幼体只能生活在______中,用______呼吸。
(4)为验证鱼的呼吸,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后,颜色由蓝变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____。
27.(9分)下图是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C成体用肺呼吸,________可辅助呼吸。
(2)上图中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_____]类动物。
(3)上图中[____]类动物开始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因为它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4)D用肺呼吸,同时有________辅助呼吸。E的体表________,具有保温作用。
(5)与E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的结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6)图中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
28.(9分)2023年5月28日结束的南非德班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了全部五个单项的冠军。某同学以完成乒乓球接球动作为例,构建了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
(1)运动员比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A系统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填心腔名称)。
(2)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B系统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
(3)人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C系统排出,还可通过__________排出。
(4)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E _________(填运动系统组成部分名称)绕关节活动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D _________________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5)B系统通过呼吸运动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血管名称)_________(填心腔名称),再通过________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运送至组织细胞被利用。
29.(12分)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三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其中①②③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______条,鹰和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
(2)写出图二中的食物链:______,3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3)图三中,甲代表______,丁代表______。
(4)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组成成分是图三中的______(填代号甲乙丙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5)若图一中蛇因为某种原因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变化是______,过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恢复原有平衡状态,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6)图四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两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图,n表示生物数量,t表示时间,表示竞争关系的图是______。
30.(10分)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1)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①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②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 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 。
④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2)吸气时,微塑料还会经过 (填某结构名称)进入肺,较大的微粒停留在此,影响了肺部的 功能,较小的颗粒还可以通过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进入 ,进而到达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脏,导致肝细胞中的 结构损伤,从而影响肝细胞的能量释放。
(3)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范围:人教版八上全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冬冬周末踏青,遇到一种优美的植物如图所示,判断该植物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答案】C
【知识点】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2.我国特有的珍贵子遗树种,有“活化石”之称的裸子植物是( )
A.葵树 B.侧柏 C.水杉 D.黄杨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珍稀植物
【解析】【解答】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等。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植物:
种类 举例 地位 分布
高
等 种子植物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分布最广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3.蝉蜕是一味具有宣散风热功能的中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蝉蜕是蝉的( )
A.外壳 B.角质层 C.外套膜 D.外骨骼
【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下面四个同学对微生物的各种认识,正确的是( )
A.小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B.王芳: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李明: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D.张磊: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A不符合题意;
B、真菌的种类很多,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蘑菇、青霉、曲霉等,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C不符合题意.
D、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无细胞结构,真菌有细胞核,细菌无细胞核,在自然界中都有一定的作用.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动植物的残体,对物质循环起了重要作用.
5.“进化树”可直观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为“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推测( )
A.a和d的亲缘关系比a和b的亲缘关系更近
B.a、b一定比c、d高等
C.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D.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扬子鳄,其学名是Alligator sinensis,按照双名法的组成,sinensis表示扬子鳄的( )
A.种加词 B.属名 C.命名者姓名 D.科名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
7.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所示对应关系的是( )
A.I-无脊椎动物, II-软体动物, III-节肢动物
B.I-两栖动物, II-青蛙, III-玳瑁
C.I-真核生物, II-真菌, III-植物
D.I-食肉目, II-猫科, III-犬科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可见,A说法正确。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但是“玳瑁”属于爬行动物,B说法错误。
C、真菌和植物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说法正确。
D、食肉目包括猫科和犬科,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8.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其利用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9.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鲸鱼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郁金香花型奇特,有杯形、碗形、高脚杯形等,这源于生物的变异
D.经过持续品种改良,石门柑橘形成“肉质红嫩化渣,酸甜可口”特点,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A说法错误。
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B说法错误。
C、郁金香花型奇特,有杯形、碗形、高脚杯形等,这中现象属于生物的变异,C说法正确。
D、经过持续品种改良,石门柑橘形成“肉质红嫩化渣,酸甜可口”特点,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进化、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等知识点,难度一般,(1)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随机性,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环境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
10.由米勒实验可知,在原始地球上由氨等物质合成氨基酸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火山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
【解析】【解答】米勒在实验装置中通过甲烷、氢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模拟原始大气,通过火花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和高温度,通过冷凝模拟原始降雨,结果生成了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装置可知,在原始地球上由氨等物质合成氨基酸的场所是原始大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但不能证明原始地球能产生原始生命。
1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由简单到复杂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
C.越古老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D.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不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2.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夏季的雷鸟和冬季的雷鸟,为了适应环境雷鸟的体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体现了自然选择的( )
A.影响环境 B.适者生存 C.不利变异 D.人工选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夏季的雷鸟和冬季的雷鸟体色不同,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体现了自然选择的适者生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42%,女性人口占48.76%,小罗是个男孩,其父母再生一个孩子为女孩的概率是( )
A.100% B.50% C.51.42% D.8.76%
【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14.草原上,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悄悄地逼近瞪羚,瞪羚发现后迅速逃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瞪羚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猎豹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
D.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生物间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瞪羚是哺乳动物,其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和肌肉组成,A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猎豹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B正确;
C、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C正确;
D、动物表现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可见,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哺乳范围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连接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
15.人体的运动由运动系统来完成,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功能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
A.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功能 B.具有运动功能
C.运动和支持 D.负责人体的坐、立、行、卧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16.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依靠体壁肌肉与刚毛配合运动
B.候鸟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依靠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C.足球运动员在射门时,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关节囊和关节软骨使运动更灵活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17.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群体的生存、繁殖和防御敌害有重要意义,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狼群分工合作,捕食猎物
C.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蚁巢的保卫
D.蝗虫成群的觅食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 狒狒群体中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首领享有优先获取食物和配偶的权利,这体现了社会行为中的等级制度,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B. 狼群在捕食时分工合作,每只狼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这种合作行为是社会行为的典型表现,不符合题意。
C. 蚁群中,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保卫蚁巢,工蚁负责觅食和照顾幼蚁,这种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是社会行为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D. 蝗虫成群觅食,虽然它们会聚集在一起,但群体内部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形成等级制度,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是指动物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制度。这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繁殖和防御敌害具有重要意义。
18.苍耳的果实可通过钩刺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带到远方。动物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 )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苍耳果实的钩刺设计显然是为了利用动物的移动来传播种子,这与苍耳的繁殖策略直接相关。因此,动物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9.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
①蜘蛛结网 ②鹦鹉学舌 ③鲫鱼觅食 ④蚯蚓走迷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0.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动物,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某地遭遇罕见蝗灾,可利用青蛙、麻雀等消灭蝗虫
C.为增加滇池内的生物种类,可随意引进巴西龟、福寿螺等外来生物
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都有害
【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1.宋代起,我国就混养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B.混养后池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生产者
D.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减少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的概念;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A说法错误。
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量越强,所以,混养后,池塘中的鱼的种类增多,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说法正确。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植物,C说法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会增加,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3)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称为生物富集现象。
2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论断,强调了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23.下列诗句或谚语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
24.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右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D.“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题图是食物网,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符合题意;
B、食物网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生物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高。所以食物链终端的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C不符合题意;
D、“十年禁渔”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生物品种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食物链进行,箭头的方向表示物质和能量的去向。
3、生物富集:环境中的铅、汞、磷等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物体,在体内无法被分解排出,所以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向下传递,并且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其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松树是一个生态系统
D.被称成为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也会遭到破坏,A不符合题意;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此项缺少了生物因素,B不符合题意;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松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称为“地球之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内填序号或字母)。
26.(10分)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结合所学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图中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观察动物A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其正常的______。
(2)观察动物B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 ]______;观察动物C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 ]______,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3)动物D可在陆地上生活,用______呼吸,但该结构简单,还需要______辅助呼吸,其幼体只能生活在______中,用______呼吸。
(4)为验证鱼的呼吸,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后,颜色由蓝变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____。
【答案】(1)呼吸 (2)3鳃 ⑥气门 (3)肺 皮肤 水 鳃 (4)水从鱼口进入、由鳃流出后,C02的含量增多
【分析】图中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是缢蛏,属于软体动物;C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D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中I外套膜、2贝壳,3鳃,4足,①触角、②单眼、③复眼、④前足、⑤中足、⑥气门、⑦后足、⑧后翅、⑨前翅。
【详解】(1)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2)缢蛏是水生软体动物,用3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在C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⑥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与体内气管相连。(3)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青蛙的皮肤裸露,皮肤里面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辅助肺进行气体交换。(4)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故从鳃盖后面流出的溶液变为黄色。
【知识点】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
27.(9分)下图是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C成体用肺呼吸,________可辅助呼吸。
(2)上图中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_____]类动物。
(3)上图中[____]类动物开始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因为它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4)D用肺呼吸,同时有________辅助呼吸。E的体表________,具有保温作用。
(5)与E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的结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6)图中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
【答案】(1) 鳃 皮肤 (2)B、C (3)A (4)气囊 被毛 (5)大齿 撕裂食物 (6)D、E
【分析】题图中:A鳄鱼是爬行动物,B鲫鱼是鱼类,C青蛙是两栖动物,D麻雀是鸟类,E家免是哺乳动物。【详解】(1)B是鱼类,其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鲖丝,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在水中产卵、受精和发育;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幼体在水中发育。可见,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上图中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B鱼类、C两栖类动物。
(3)C鳄鱼是爬行动物,它们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且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它们的生殖发育已经完全不需要依赖水,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4)D麻雀等鸟类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可以辅助呼吸,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E家免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能够
维持正常的体温,(5)人类是杂食性动物,其牙齿具有门齿、大齿和白齿的分化;E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牙具有门齿和臼齿,没有大齿。可见,与E家免的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的结构是犬齿,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撕裂食物。
(6)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可见,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8.(9分)2023年5月28日结束的南非德班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了全部五个单项的冠军。某同学以完成乒乓球接球动作为例,构建了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
(1)运动员比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A系统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填心腔名称)。
(2)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B系统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
(3)人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C系统排出,还可通过__________排出。
(4)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E _________(填运动系统组成部分名称)绕关节活动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D _________________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5)B系统通过呼吸运动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血管名称)_________(填心腔名称),再通过________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运送至组织细胞被利用。
【答案】(1)【答案】(1)右心房 (2)扩散 (3)皮肤 (4)骨 内分泌 (5)氧气 肺静脉 左心房 体循环
【知识点】血液循环;尿液的形成过程;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解析】【分析】体循环的过程是:左心室一主动脉一各级动脉一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一各级静脉一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图中A系统为消化系统,B系统为呼吸系统,C系统为泌尿系统,D系统为内分泌系统,E为运动系统中的骨。
【详解】(1)运动员比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消化系统的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通过下腔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2)肺泡与血波之间的气体交换是因为肺泡与周围血波间存在气体的浓度差,于是发生了气体扩散作用,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完成了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故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B呼吸系统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3)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沙尿系统排出尿波、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故入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C泌尿系统排出,还可通过皮肤排出。(4)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动物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激素的调控。故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E骨绕关节活动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D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5)B系统(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是空气。这些空气首先进入肺部的肺泡,然后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随着左心房的收缩,血液被泵入左心室,再通过左心室的收缩,血波被泵入主动脉,开始体循环,在体循环中,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供其利用。
29.(12分)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三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其中①②③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______条,鹰和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
(2)写出图二中的食物链:______,3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3)图三中,甲代表______,丁代表______。
(4)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组成成分是图三中的______(填代号甲乙丙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5)若图一中蛇因为某种原因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变化是______,过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恢复原有平衡状态,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6)图四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两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图,n表示生物数量,t表示时间,表示竞争关系的图是______。
【答案】(1)营养 3 捕食和竞争;(2)4→2→1→3 3处在最高营养级;(3)生产者 非生物部分;(4)丙丁 太阳能;(5)增多 自动调节;(6)③
【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2)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详解】(1)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图一中食物链有:草一兔一鹰,草一兔一狐,草一鼠一狐,草一鼠一鹰,草一鼠一蛇一鹰,共5条。与鼠有关系的是草一鼠一狐,草一鼠一鹰,草一鼠一蛇一鹰3条食物链。鹰捕食蛇,鹰与蛇又都以鼠为食,二者之间形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2)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图二中食物链为4-2-1一3,对应图一中食物链为草一鼠一蛇一鹰。所以3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处在最高营养级。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分解者可以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形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部分。(4)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丁和丙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5)蛇吃鼠,所以蛇因为某种原因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会增多,过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恢复原有平衡状态,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6)图四中,①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②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③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0.(10分)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1)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①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②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 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 。
④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2)吸气时,微塑料还会经过 (填某结构名称)进入肺,较大的微粒停留在此,影响了肺部的 功能,较小的颗粒还可以通过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进入 ,进而到达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脏,导致肝细胞中的 结构损伤,从而影响肝细胞的能量释放。
(3)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答案】(1)微塑料A;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消化和吸收;乙组体重增长变慢,而丙组体重降低;数量多、排列整齐
(2)呼吸道;气体交换;血液;线粒体
(3)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