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地理期末素养评价1
一、单选题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较上年末减少了208万人,中国人口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趋势。读我国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9—2023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2020年 B.2021年 C.2022年 D.2023年
2.针对我国人口的现状,积极应对的策略是( )
A.大量接收海外移民 B.提早退休年龄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D.鼓励人们到大城市居住
3.目前,我国积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三孩,主要是因为( )
A.我国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B.我国文化教育发展快,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C.人口出生率高,增长迅速
D.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
地理源于生活,它反映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历来文人墨客将生活感受以诗歌、成语、对联的形式展现给世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成语“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中的“秦、晋、陇、蜀、黔”对应得省区的全称,排序正确的是( )
A.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
B.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贵州省
C.四川省、甘肃省、贵州省、山西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湖南省
5.下列诗词和对联中涉及到的省区与图中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①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
C.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⑤ D.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⑦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丁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台风、干旱、洪涝
B.洪涝、干旱、台风、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7.2024年5月12日是全国第45个防灾减灾日,下列防灾减灾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B.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C.在山区遇狂风和暴雨时,应躲到悬崖底下
D.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对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有误的是( )
A.①中、俄两国的界河,结冰期最长
B.②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C.③中国的“母亲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D.④亚洲第一大河,流经十一个省级行政区
9.关于③、④两条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都出现汛期
B.都发源于青海省,流向都是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C.都流经我国的季风区和湿润、半湿润地区,含沙量都极大
D.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
下图表示分布在EF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EF线上,地理差异最小的是( )
A.海拔高低 B.纬度高低 C.温差大小 D.饮食文化
11.流经EF线附近的大河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我国今年已经发生多次大范围沙尘天气,风沙危害严重。图1为近22年我国沙尘天气平均次数统计,图2为沙尘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 )
①植被破坏,地表裸露 ②春季多大风天气
③气候干燥,降水较少 ④人口稠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为减少沙尘天气发生,人们应该( )
A.过度放牧 B.围湖造田 C.植树种草 D.毁林开荒
读“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甲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土地利用类型I、II分别为( )
A.黔,耕地、建设用地 B.新,耕地、草地
C.黑,交通运输用地、草地 D.陇,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6.关于甲省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资源短缺,畜牧业为主 B.若土地利用不合理,易发生土地荒漠化
C.大陆性气候显著,植被覆盖率低 D.其他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广,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2024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据此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少 B.难利用的土地较多
C.可利用草地比重最小 D.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18.下列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中,合理的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B.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C.无限增加牲畜数量 D.在宜林荒坡植树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0周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引水至天津、北京,干渠全长1277千米。截至2023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累计调水600多亿立方米,惠及调水沿线1.2亿人口。读“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解决( )
A.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B.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问题
C.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D.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
2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沿线的郑州是下列哪一个省的行政中心( )
A.河北 B.河南 C.安徽 D.山西
下图示意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B.平原面积广大
C.山地多分布于东部 D.高原比例最小
22.我国地形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适宜大面积发展渔业 B.山区利于发展种植业
C.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D.山区制约了林业、牧业的发展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河流 C.地形 D.纬度
24.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及作物熟制可能是( )
A.油菜一年三熟 B.棉花一年三熟
C.小麦两年三熟 D.水稻两年三熟
25.图中河流在流经A地时几乎没有支流汇入,还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太高 B.植被破坏严重 C.形成了“地上河” D.当地降水太少
广深港高铁是香港的首条高铁,香港段由香港西九龙站起,经过全长26千米的地底铁路走廊往北延伸至广州南站。下图为广深港高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线均采用专用地下轨道,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开不利地形 B.降低工程难度 C.少占用城市用地 D.加快运行速度
27.长期以来,深圳到香港之间的交通主要采取的方式(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28.广深港高铁开通后,最大的优势是( )
A.机动灵活 B.速度快 C.连续性强 D.能耗大
乌蒙山片区位于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四地的结合部,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推测乌蒙山区致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B.受教育程度低,价值观落后
C.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D.地表崎岖,土壤贫瘠
30.目前,乌蒙山片区要实现“整村脱贫”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积极垦荒,大量开辟耕地②开采矿产资源,发展相关产业
③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加就业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互联网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解答题
31.某地理小组探究黄河与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开发利用情况。读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B ,位于长江上中下游的 游河段。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水量明显变小,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2)黄河与长江都流经的地形区是 ,同学们发现黄河与长江上游沿途均有很多水电站,共同原因是上游河段都流经我国地势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A (地形区),河流含沙量大,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 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并在中游修建了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兼顾防洪与治沙。
(4)长江上游存在的生态问题是 ,长江在中下游的问题有 。
(5)对比说明黄河和长江的水文特征不同点 。
32.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太阳能⑤天然气⑥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 ,人均 。
(3)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⑤是难以利用的土地。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④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 ,(填代号,下同)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的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区的有 。
33.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自主育种。图1示意我国两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及部分农作物分布图,图2示意我国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的①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由图2可知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
,从雨季长短来看,越往南雨季越 (长/短)。
(2)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甲 (地形区)和乙 (地形区),甲地区的作物熟制是 。
(3)油菜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山脉)— (河流)一线以南,包括A (地形区)等。
(4)海南育种基地和甘肃育种基地相比,突出优势是 充足,缩短育种周期。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C A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C B D B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C C C C B D C
31.(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上 气候干旱(蒸发、下渗严重)
(2) 青藏高原 一、二阶梯交界处
(3)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4)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污染
(5)长江比黄河水量大;长江比黄河汛期长;黄河比长江含沙量大;黄河有结冰期,长江无结冰期。
32.(1)B
(2) 丰富 不足
(3) 旱地 水田 林地 草地 ④ ③ ①②③
33.(1) 400 夏秋多、冬春少 长
(2)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一年一熟
(3) 秦岭 淮河 云贵高原
(4)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