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学设计
课题 比热容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虽然学生在日常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学生对比热容接触较少,在今后要引起足够重视。 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制定实验探究的方案,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归纳比热容的概念。识别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辨认比热容表中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解答出与比热容相关的简单自然现象。 (3)运用比热容定义式,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重难点: (1)通过制定实验探究的方案,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归纳比热容的概念。识别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辨认比热容表中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解答出与比热容相关的简单自然现象。
评价任务: 1、通过老师的引导,制定实验探究方案,小组内组员的合作探究,来达到目标1、2。 2、通过学以致用来达到目标1、2、3。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图片,介绍海边的故事:中午,砂子很烫而水不烫;傍晚,砂子很凉而水不凉 设问: 不同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 引入新课,比热容学生认真体会图片内容,并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二:自主学习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讨论:物体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实验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 (1)猜想与假设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的什么因素有关? 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 (2)实验设计 怎么验证你的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说一说设计思路 (3)进行实验 (4)处理数据 由实验数据得出: ①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高 ②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多. (5)实验结论 对上述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二、比热容 从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不同吸热本领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①比热容的定义 ②比热容单位:焦/(千克 摄氏度),符号: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2)学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想一想:生活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实例 ①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油好? ②寒冷的冬天用水取暖 ③工作的发动机用水冷却 ④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冻伤,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你能解释原因吗? 三、热量的计算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J/(kg℃),你能根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70℃,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Q Q=4.2×J/(kg ℃)×0.4kg×(70℃-20℃)=8.4×J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cm(-) Q放=cm(-) 引导学生讨论: 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在我们家中安装的“暖气”用什么作介质? (2)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 (3)生活中、各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和散热的情况? 解释导入新课中提到的问题: 为什么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大? 回答: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学生进行讨论猜想,进行实验准备。 ①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种类不同。 ②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两个电热器给它们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学生讨论总结定义: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 水的比热容最大;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水银例外)。 泥、砂石、金属的比热容较小。 答:用水的效果比用油的效果要好一些,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油大 总结: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大 讨论,回答并解释)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物理实验的自信心让学生的认直从特殊到一般,从浅到深,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符合认知规律,锻炼思维的缜密性。物理与生活结合,将物理知识运动到生活中。环节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比热容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请同学们回去后,写一篇关于“热污染”的调查报告 (2)完成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个习题。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沿海渔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