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书文;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求学之路,获得学习的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一)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二)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三)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多种表达方式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文章内容深广,辞采丰富,闲雅从容,善于变化,又以传记文学最为出色,能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代表作有《王冕传》等。宋濂一生勤奋好学,“未尝一日去书卷”,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读书。著有《宋学士文集》。
出身:贫寒人家,聪敏好学,被称为“神童”
年长:仰慕圣贤学说,“背书客”。
时运不济:蒙元统治,汉人科举入仕艰难,两度落榜,后与老师在乡中执教,长达20余年。
1349年,顺帝在位时,元王朝近末路,顺帝为笼络人心征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父母为由,退居道观潜心著书立说,十年不闻世事。
1359年朱元璋派人请宋濂出山。
1360年,教授太子朱标。1368年主修《元史》。1373年官至翰林学士,同修国史。1377年告老还乡,天子为其践行。
寒门不自弃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多为文人之间的赠言,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
文体知识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去朝见朱元璋时,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写作背景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 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yè 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huì)/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lǐn shāo)之供,父母/岁有裘葛(qiú gé)之遗,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wéi)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jiāo)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朗读课文
翻译文章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 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余幼时即 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 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得到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自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抄完了,就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特别爱好
跑
超过约定期限
没有办法
常常
亲自用笔抄写
即弗怠之,指不放松抄录书
借
就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加冠,益慕圣
贤之道。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
先达 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已经
译文: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
把
快步走
有道德有
学问的前辈
成年
担心
学问渊博
的老师
更加仰慕
因此
请教
交往
向
道德声望高
挤满
拿着
未尝稍降 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 质 理,俯身 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 有所闻。
译文: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立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有所收获。
言辞和脸色
训斥,呵责
神态
站立陪侍
提出
侧着
有时
弯下
和缓
更加
周到
辩解
等待
高兴
终于
所学到的东西
询问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 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 汤 沃灌,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
译文: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背着书箱
旅舍中的仆役
被子
拖着鞋子
深冬,隆冬
同“肢”肢体
僵硬
皮肤冻裂
跟从老师学习
热水
浇
盖上
客舍
寓 逆旅,主人日 再 食, 无 鲜肥 滋味之享。
同舍生 皆被 绮绣,戴 朱缨 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 容臭, 烨然 若神人;
译文: 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每天
宝石装饰
两次
新鲜肥美
在腰间佩戴,名作动
华丽的衣服
光彩照人的样子
香袋
寄居
旅店
红缨
同屋住
的同学
同“披”,穿
挂着
供养,
给……吃
余则 缊袍敝衣 处其间, 略无 慕艳意, 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就是这样。
破旧的衣服
指吃穿的供给
全无,毫无
内心
因为
却
如、比得上
如,好像
羡慕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之列, 而
承天子之宠光, 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
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译文: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行列里,而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跟随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参与
指有官位的人
不恰当地赞许。谦辞
跟随
年老
恩宠光耀
接受询问
承受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 禀稍之供,父母
岁有裘葛之 遗, 无冻馁之 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译文: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求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
朝廷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古代学官名
给予,赠送
太学生
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饥饿
担忧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
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应该
之于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 生以乡人子 谒余。撰 长书以
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 言和而色夷。
译文: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作为见面礼,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议论辩驳,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臣下朝见君主
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长信
同辈
用同乡后辈的身份
拜见
写
平易
同“辩”
谦和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
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
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译文:他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探望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了他。说我勉励乡人学习,是我的本意啊;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那怎能算是理解我呢!
回家探望
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
际遇好
勉励
诋毁,毁谤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与之论辨
“支”同“肢”,人体的两臂两腿。
“被”同“披”,穿着。
“辨”同“辩”,辩驳。
◆古今异义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录毕,走送之
古义:此,这。 今义:判断动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向。
尝趋百里外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或遇其叱咄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主人日再食
古义:香气。
今义:(气味)难闻。
左佩刀,右备容臭
◆古今异义
古义:给予,赠送。
今义:遗失。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古代学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介词,向
动词,跟随
至
礼愈至
至舍
形容词,周到
动词,到、到达
质
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名词,资质、禀赋
动词,询问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矣
动词,担心
名词,忧虑
道
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名词,学说
动词,说、谈论
连词,所以
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副词,特地
◆一词多义
诸
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形容词,众多、各
兼词,相当于“之于”
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以中有足乐者
名词,脚
动词,值得
形容词,暖
和
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
形容词,谦和
◆一词多义
若
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动词,好像
动词,比得上
之
弗之怠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已而之细柳军
代词,指代“抄书”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助词,主谓插之,无实义
动词,往、到
《周亚夫军细柳》
◆一词多义
以
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以我酌油知之
策之不以其道
连词,表目的,来
连词,相当于“而”
介词,因为
介词,把
介词,用
介词,凭、靠
介词,按照
《卖油翁》
《马说》
◆一词多义
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词,向
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到
介词,对
《愚公移山》
《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
②腰白玉之环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⑤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⑥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示骄傲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状语,每年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略宾语“余”,即“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介词“于”,即“余立侍于左右”
②余立侍左右
“以”后省略代词“之”,即“撰长书以之为贽”
③撰长书以为贽
倒装句:
宾语前置,即“弗怠之”
①弗之怠
状语后置,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特殊句式
内容理解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每段的内容。
2.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试着找出来。
4.在求学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地方。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6.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目的是什么?
内容理解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部分(1、2):作者现身说法,自述求学经历,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
第二部分(3):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点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在于用心不专。
第三部分(4):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劝勉马生勤奋学习。
内容理解
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青少年时代艰苦勤奋的求学经历,并以此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内容理解
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试着找出来。
第二段“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内容理解
在求学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地方。
求书之难。这是“家贫”造成的苦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生活之苦[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内容理解
在求学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地方。
本文的细节描写很多。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眼前。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再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
内容理解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1)勤奋好学,以苦为乐。虽“家贫”,却“嗜学”,而且能克服无书、无师、路途艰辛、衣食等种种困难,达到了“以中有足乐者”的学习境界。
(2)诚实守信,博览群书。作者借书能够遵守信约,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3)尊重老师,虚心求教,得到名师的指点。
内容理解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目的是什么?
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物质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写法探究
1.文中的对“穷冬”“烈风”“大雪”等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两处)
2.文中有多处对比,请找出来,并简析其作用。
3.从本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作者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4.作者以自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这样写有何好处?
5.本文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写法探究
文中的对“穷冬”“烈风”“大雪”等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两处)
(1)“天大寒”:用寒冷天气抄书的情景写出学习条件的艰苦,衬托出作者学习的刻苦。
(2)“穷冬”“烈风”“大雪” 写环境的恶劣,表现出作者外出从师求学的路途之艰,衬托作者求师叩问意志之坚定。
写法探究
文中有多处对比,请找出来,并简析其作用。
(1)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
(2)自己和同舍生穿着的对比:“缊袍敝衣”与“被绮绣……右备容臭”进行比较,突出自己生活的艰苦,以此表现自己注重精神追求以及求学的专心。
(3)过去自己求学条件与现在太学生求学条件的对比:“无书可读只能借书抄书”“快步走百里外寻找名师叩问,有时会遇到先达大声斥责,问题得不到解答”“穿缊袍敝衣”“每日两顿饭”“忍受严寒的天气”等;“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老师问题都会得以解答”“不用借书抄书”等
通过对比,突出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进而引出对学有所成原因的论述,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4)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这是“正比”,表现人物热爱学习,求学决心之大,用心专一。
写法探究
文中有多处对比,请找出来,并简析其作用。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反比”(①②③):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
“正比”(④):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写法探究
从本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作者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精神品质:①勤奋好学,不怕艰苦; ② 虚心求教,尊敬老师,学业有成; ③粗食敝衣,乐在其中; ④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⑤关心后学,谆谆教诲; ⑥自我反省,坦诚率真。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儒者的风范。
启示:①要博览群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②要勤奋好学,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③虚心求教,尊敬老师,善问善思;④要专心向学,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用知识充实自己。
写法探究
作者以自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是一种很好的劝勉艺术。作者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委婉的劝勉,易于接受。
写法探究
本文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写抄书之苦
色愈恭,礼愈至。
写侍师之态
四支僵劲不能动。
写受冻之状
描写鲜明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成果展示
道出在学习中专心、用心的重要性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议论:在叙事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引人深思
成果展示
抒情
在议论中表明自己的心志。
当余之从师也。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蕴含于
叙述之中
余之志也。
岂知予者哉。
潜藏在
议论之中
在叙述中表露出浓厚的感慨、叹息意味。
作者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和专心,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应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求书之难
今诸生
“我”
马生
求师之难
辞甚畅达
言和色夷
对比
刻苦求学
生活之苦
资质优秀
劝学
善学
条件优越
衣食丰足
学舍宽大
良师、书全
当代《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黄国平拿了一手“烂牌”,但凭着心头一个“勇”,脑中一个“智”,为自己硬辟出一条路!他的世界本没有光,但将自己活成了光。比起泛滥社交网络的“二十岁年薪百万”的“假鸡汤”,他们的故事,才是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是青年一代的奋斗榜样,是货真价实的网络正能量。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你可以像“三和大神”一样麻醉自己,也可以在“小确丧”中消磨人生,但你向往的星辰大海,必须翻过一座座坡,迈过一道道坎,才有机会到达。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