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句子专项》训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马上就要进入期末复习啦,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句子专项》训练卷。
咱们先来学习一下六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复习技巧:
①扩缩句:扩句找主干加修饰,缩句去 “枝” 留 “干”,即删去 “的”“地” 前修饰语与 “得” 后补充说明,保留主谓宾主要成分。
②修辞手法判断:熟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特点。如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拟人是赋予事物人情感动作等。
③句式转换:“把” 字句与 “被” 字句转换,主宾互换,“把”“被” 互换;陈述句改反问句,肯定变否定,加反问词与问号;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注意人称与标点变化。
④修改病句:先找出病因,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再针对性修改,保持句子原意不变且通顺合理。
⑤关联词语运用,要理解不同关联词语表达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
真题演练
1.我们有了这片绿树。我们守住了这片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答案】我们因为有了这片绿树,所以守住了这片土。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完成这种练习方法如下:
① 理解句子意思 。首先,理解两个句子的具体含义。如果两个句子意思相近,可以使用排比关联词;如果意思相反,可以使用转折关联词;如果意思相近但程度不同,可以使用递进关联词 。
②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③ 调整句子结构 。在连接两个句子时,可能需要调整句子的结构,以确保句子连贯、完整。
本句中“有了这片绿树”是原因,“守住了这片土”是结果,表达了绿树与守住土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将两句话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故答案为:我们因为有了这片绿树,所以守住了这片土。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为了说明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句话把地球比作 和 。
【答案】 母亲 摇篮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和“摇篮”,以形象化的方式突出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亲密联系。母亲象征地球对人类的养育和保护,摇篮则表达人类在地球上出生和成长的基础。
3.从“亮相”“压轴”“有板有眼”“字正腔圆”中选一个词语写句子。
【答案】方华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小伙伴们都爱听。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理解词语的含义,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体现出这种特点,选择一个词语写句子即可。
亮相: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指剧中人物上场、下场或一节舞蹈动作完毕后,在一个短暂的停顿中所作的富有雕塑感的艺术造型,用以集中而鲜明地突出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后也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 造句:这位著名的舞蹈家在舞台中央惊艳亮相,她优美的舞姿瞬间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
压轴:原指倒数第二个节目,现在常用来指最后一个精彩节目或重要环节。 造句:这场晚会的压轴节目是由多位巨星共同演绎的大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有板有眼: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造句:他说起相声来有板有眼,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造句:朗诵比赛中,他凭借字正腔圆的朗读和富有感情的表达,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4.微弱的烛光下,男孩正在做皮鞋。(改变词语顺序,句意不变)
【答案】男孩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做皮鞋。
【详解】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原句中“微弱的烛光下”做状语,表地点环境;“男孩”是主语,表示所描述的对象;“正在”是副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做”;“做”是谓语动词;“皮鞋”是宾语。句子中“微弱的烛光下,男孩正在做皮鞋。”属于状语前置的情况,把表示地点环境的状语放在句首,起到了强调环境氛围的作用。
句子可以更改为常见的主谓宾加状语的语序结构,也可以把谓语部分和状语分开,同样不改变原意。
示例:男孩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做皮鞋。
5.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答案】贝多芬听到了钢琴声。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句。
本句中“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作定语,应删去;“从一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作定语,应删去,剩下“贝多芬听到了钢琴声”。
缩句为:贝多芬听到了钢琴声。
6.缩句。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答案】(1)部队进场。
(2)他发出声音。
(3)毛主席宣读公告。
【详解】(1)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的方法是去掉“枝叶”(修饰限制成分),保留“主干”(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同时注意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受检阅的”是用来修饰“部队”的定语,属于“枝叶”部分,应去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这些都是对“进场”这个动作的修饰,描述了进场的条件、方向和状态等,同样是“枝叶”,都要去掉,所以最后剩下“部队进场”这一主干部分。
缩写为:部队进场。
(2)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 这两个部分分别是对“发出”这个动作的方式和对象的描述,属于修饰成分,是“枝叶”,要去掉;“新中国的”是修饰“声音”的定语,也是“枝叶”,应去掉,这样就得到了最简的“他发出声音”。
缩写为:他发出声音。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是对“宣读” 这个动作发生的环境或条件的描述,属于“枝叶”,可去掉;“中央人民政府的”是修饰“公告”的定语,同样是“枝叶”,去掉之后,就缩成了“毛主席宣读公告”。
缩写为:毛主席宣读公告。
7.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答案】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无法去向党报告。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题中将“怎么”去掉,将“去”改为“无法去”,去掉“呢”,句尾的问号改为句号。
改为: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无法去向党报告。
8.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缩句)
【答案】老班长抚摸头。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句子缩写后,只保留主谓宾即可。
对题目给出的例句分析可知,例句中的主语是“老班长”,谓语是“抚摸”,宾语是“头”,删去修饰成分“用粗糙的手”、“无力地”和“我的”。
故原句缩为:老班长抚摸头。
9.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爸爸对妈妈说:“我要吃肉。”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3)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答案】(1)爸爸对妈妈说,他要吃肉。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3)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①冒号改为逗号,删去双引号。②说话人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其他人称和内容根据语境更改。
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把引号去掉,引语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原句应改为:爸爸对妈妈说,他要吃肉。
(2)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把引号去掉,引语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原句应改为: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应将把冒号改为逗号,把引号去掉,引语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原句应改为: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10.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用加点词语造句)
【答案】太阳像大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结合例句可知,“像……一般”是一个表达相似程度的比喻句型,常用于形容两者在某方面的相似程度。造句时需确定两个比较对象,并使用“像……一般”来连接它们,以突出其中之一的特征。例如:他像猎豹一般迅猛地冲向了目标。
11.一团烈火把他包围了。(改为“被”字句)
【答案】他被一团烈火包围了。
【详解】本题考查把字句改被字句。
“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方法: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句中主动者是“一团烈火”,被动者是“他”,“主被换位,把被互换”,故句子改为:他被一团烈火包围了。
12.这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答案】这太平淡无味了。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4、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句中把“岂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故改为:这太平淡无味了。
13.小白花很小。小白花不显得单薄。(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答案】小白花虽然很小,但是不显得单薄。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拆分与合并。
“小白花很小”陈述了小白花的一个特征,“不显得单薄”则与前半句形成转折,强调小白花尽管体积小,却有着并不单薄的特质,可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连接这两个句子,清晰地表达出这种转折关系。
例如:小白花虽然很小,但是不显得单薄。
1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再回答问题。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陈述句:
改后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比原句( )(填序号)。A.强烈 B.平缓
【答案】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B
【详解】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和理解句子含义。
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的方法:1、找到两个否定词并删除。2、 替换或删去原句中示程度深的词语,比如“要、应该、只好、一定、必须、很、非常、十分”等。3、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意思不变,是否通顺。
本题中改为陈述句,把“不能不”去掉即可。改为: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双重否定句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原句为双重否定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赞美,改后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原句强烈,语气较平缓。故选B。
15.天空是如此湛蓝,是如此澄澈,像一面蓝色的湖挂在天上。(用加点词进行仿写)
【答案】大海是如此辽阔,是如此深远,它让我不禁联想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蕴含的胸怀和境界。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首先,确定描写对象。可以选择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比如大海、森林、草原等,或者生活中的场景如校园、街道、花园等。
然后,围绕选定的对象,思考其典型的特征或给人的直观感受,并用“是如此……是如此……”的句式进行描述。
例如:森林是如此茂密,是如此幽静,像一片神秘的绿色海洋隐匿于山川之间。
16.对比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哪句更好?为什么?
①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乐曲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第 句比第 句好,因为 。
【答案】 ② ① 第②句反复用“只听见”突出了此时会场的肃静,鲜明地表达了情感,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句子理解。
第②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只听见”的反复使用,更加强调了会场的安静,突出了除了所提及的声音外,没有其他杂音,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庄严、肃穆的氛围。而第①句相对来说比较普通,在表达安静程度上没有第②句那样强烈的效果。所以第②句比第①句好。
17.朝鲜人民怎么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呢?(改为陈述句)
【答案】朝鲜人民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4、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中将“怎么”去掉,“会”改为“不会”,去掉“呢”,问号变句号。
故改为:朝鲜人民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
18.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答案】示例:(树木的深处)在树林的深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这里十分幽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打破寂静。地面上铺满了落叶,像是大自然编织的柔软地毯。古老的树木高大挺拔,树干上布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在石头间跳跃,发出悦耳的声响。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宁静与祥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情景写话。
根据题干可知,从“树林的深处、秋天的深处、心灵的深处”任选一个短语,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把你想到的画面,用一段话写下来。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示例1:(树林的深处)走进树林的深处,高大树木林立,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空气清新,有泥土和草木香气。这里很寂静,偶尔树叶沙沙响。有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野草。还能看到松鼠、鸟儿等小动物。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美好,让人心灵安宁。
示例2:(秋天的深处)走进秋天的深处,满眼都是金黄的色彩。树叶纷纷飘落,如同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田野里,稻谷已经成熟,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果园中,果实挂满枝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秋风瑟瑟,带着丝丝凉意,吹走了夏日的炎热。天空格外湛蓝,云朵洁白如雪,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秋天的深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
示例3:(心灵的深处)在心灵的深处,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感和回忆。那里有曾经的梦想,或许因为生活的忙碌而被暂时遗忘;有温暖的亲情,在困难时刻给予我们力量;有真挚的友谊,陪伴我们度过人生的起起落落。心灵的深处也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所在,那里没有虚伪和掩饰,只有纯粹的情感和思考。
19.他有求于人的很少。 他给予人的却很多。(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答案】他虽然有求于人的很少,但是给予人的却很多。
【详解】本题考查合并句子。
分析“他有求于人的很少”和“他给予人的却很多”可知,两个句子存在转折关系。因此可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合并即可。
故句子合并为:他虽然有求于人的很少,但是给予人的却很多。
20.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改成比喻句)
【答案】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详解】本题考查改为比喻句。
改为比喻句的方法:把一个物体比喻为另一个物体,使句子更形象。本句中应把“地球”比喻成另一种事物,从而来突出它的美丽壮观和和蔼可亲的特点。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仿写句子)
。活像 , 。
【答案】 孩子们一听到哨声就冲向游乐设施 一匹匹小马驹 一看到广阔的草原就冲上去撒欢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对题目给出的例句分析可知,句子是“一……,就……。活像……,一……就……”结构的句式。“一……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一”后面的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事件的结果。例句的前一句先写了农民有了土地这件事,然后写这件事发生后的结果;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鹅”见到水后的样子。我们在仿写句子时,也要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仿写。
示例:老师一走进教室,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在学生身上。活像一头老黄牛,一见到了土地就不辞辛劳地耕种。
22.三黑乐呵呵地对老伴儿说:“咱们一起骑着小毛驴看闺女,上东庄。”(改为转述句)
。
【答案】三黑乐呵呵地对老伴儿说,他们一起骑着小毛驴看闺女,上东庄。
【详解】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
改为转述句,其方法:把冒号改为逗号,把引号去掉,把引语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本句中把“咱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们”。
即:三黑乐呵呵地对老伴儿说,他们一起骑着小毛驴看闺女,上东庄。
23.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答案】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③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④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本题先将肯定词“有”改为否定词“没有”;再删除反问语气词“又”和句尾疑问助词“呢”;最后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2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
【答案】有人会说,宇宙空间大得很。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本题将“不是”去掉即可。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是反问句,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可以删掉“不是、吗”,把问号改为句号,改为陈述句。即:有人会说,宇宙空间大得很。
25.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答案】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反问句可分为四步:①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③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中:①可在“我们”后面加上“怎么”;②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③在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句号改为问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改后为: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26.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改为拟人句)
【答案】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无情地拍击着海岸。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拟人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原句描述了一个寒风呼啸、海浪拍击海岸的自然场景。将其改为拟人句,我们需要赋予寒风、海浪等自然元素以人的特性或行为,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像愤怒的野兽一般,不断地咆哮着拍击海岸。
27.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走进来。(缩句)
【答案】渔夫走进来。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抓住主干来缩简。
“魁梧黧黑的”是形容渔夫的外貌特征,“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是修饰渔网的,这些都属于修饰成分,都应删去,只保留句子的主干“渔夫走进来”。
故改为:渔夫走进来。
28.我们把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克服了。(改为“被”字句)
【答案】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被我们克服了。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
要将“把”字句转换为“被”字句,首先要确定句子中的宾语及主语,并将主动句中的宾语(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作为“被”字句的主语。主动句中的动作执行者(我们)在“被”字句中放在“被”之后,完成变换。
改为: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被我们克服了。
29.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仿写)
【答案】他还有远大抱负,还要筑桥,直到体力不支无法再举起一砖一瓦之时。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展示了“还……还……直到……”的句式。在仿写时,可以保持这种“还有……的意愿/目标,还要……的行动,直到……的极限”的结构。原句传达了坚持不懈、直至极限的情感和意境,在仿写时应尝试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融入新的元素或情境,使句子既相似又独特。
例:他还有伟大梦想,还要扬帆,直到风平浪静、帆影消失在天际之时。
30.仿照例句,从所给词中选一个词语写句子。(注意句中不得出现此词语)
悔恨 生气 兴奋 快乐 迷茫
例:生气——他心里那股火,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窜,最后直冲上头顶,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答案】悔恨——每当想起这件事,他的心里就像吃了青柠檬一样酸涩,脸也因心羞愧而变得通红。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情景写话。
观察例句可知,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气”的情绪比作“火球在胸膛里乱窜”,这种形象化的描述使得情感更加直观和强烈。同时,“直冲上头顶”和“脸一下子红了”等细节描写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此外,例句先引出情感词“生气”,然后通过具体的描述来展开,最后以人物的外在表现作为结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仿写时同样需要借助比喻的形式,将情绪结合动作、神态描写进行具象化,并不直接体现情绪关键词。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平时表达“快乐””悔恨“”兴奋““迷茫”时人们会有哪些典型的动作,能让人们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心情,如快乐的时候会大笑、手舞足蹈等,如悔恨的时候会唉声叹气、留下伤心的眼泪等,如兴奋的时候会张大嘴巴惊呼、拍手等,如迷茫的时候会两眼无神,手忙脚乱等。
示例:快乐——看到这情景,我乐得在地上翻了个跟头,高声地笑着、叫着,拍着手,跺着脚。
悔恨——想到那件事,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一阵阵刺痛,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双手紧紧握住,仿佛要抑制住呼之欲出的喘息声。
兴奋——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仿佛被电流击中,猛地跳起来,双手紧握成拳,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嘴巴张得大大的,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31.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爸爸必须四处奔走。
(2)爸妈都不在家,我只好自己吃饭了。
【答案】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爸爸不得不四处奔走。 爸妈都不在家,我不得不自己吃饭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阅读题干可知,题目要求将原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通常需要在句子中引入两个否定词,以表达原句中的肯定意义。常见的双重否定形式有“不得不”、“不能不”、“非……不可”等。在改写时,需要注意保持句子的原意不变,同时确保语句通顺、逻辑合理。
(1)原句中“必须”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改为双重否定句可以使用“不得不”替换“必须”,改写后的句子仍然强调了爸爸为了家庭生计而四处奔走的必要性。
改写后为: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爸爸不得不四处奔走。
(2)原句中的“只好”表达的是在某种限制或约束下,只能做出某种妥协或让步。改为双重否定句可以使用“不得不”替换“只好”,改写后的句子依然传达了因为爸妈不在家,所以“我”只能自己吃饭的意思,且语气更加坚定,强调了“我”的无奈和必须这样做的现实。
改写后为:爸妈都不在家,我不得不自己吃饭了。
32.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缩句)
【答案】晋西北是大风常来的地方。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的方法为“找主谓宾,去定状补”。
根据“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可知,缩句时应删去修饰语“中国的”、“西伯利亚”与“肆虐”。
故原句改为“晋西北是大风常来的地方。”
33.丛林中飘着薄雾。(扩句)
【答案】茂密的丛林中飘着一层浅白的薄雾。
【详解】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时需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根据“丛林中飘着薄雾。”可知,扩写时可对“丛林”与“薄雾”添加修饰语。
示例:深绿色的丛林中飘着一层轻纱似的薄雾。
3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改为反问句)
【答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破坏它呢?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式转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肯定句变反问句,加“难道”“怎能”等反问词,句末加“吗”“呢”等语气词,句号变问号。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否定词,句首加反问词,句末加语气词,句号变问号。
改为反问句时,首先添加反问词“难道”,然后将原句中的“不能”改为“能”,最后加上疑问语气词“吗”和问号。
故句子也可以改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难道我们能破坏它吗?
35.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他自己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他主动帮助别人进行课外阅读。
(2)我想尽了办法。 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3)人类不注意环保。 人类将失去地球。
(4)开国大典那天,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 群众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答案】(1)他不仅自己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还主动帮助别人进行课外阅读。
(2)我虽然想尽了办法,但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3)人类如果不注意环保,就将失去地球。
(4)开国大典那天,群众尽管把嗓子都喊哑了,可是也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详解】(1)本题考查掌握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句子衔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熟读句子,弄清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为一个句子,使句子在保持原意不变的情况下,前后更加连贯。注意:前句“句号”改为逗号,删去重复主语,将句子梳理通顺。
观察两个句子,“他自己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和“他主动帮助别人进行课外阅读”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即不仅自己做,还帮助别人做。故可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如:“不但…… 而且……”“不仅…… 还……”。
示例:他不但自己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而且主动帮助别人进行课外阅读。
(2)本题考查掌握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句子衔接的能力。
“我想尽了办法”与“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形成转折关系,表明虽然努力尝试了,但结果却不理想。故可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虽然…… 但是……”“尽管…… 可是……”。
示例:我尽管想尽了办法,可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3)本题考查掌握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句子衔接的能力。
“人类不注意环保”会导致“人类将失去地球”,二者是假设关系,如果出现前一种情况,就会产生后一种结果。故可以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如果…… 就……”等。
示例:如果人类不注意环保,就将失去地球。
(4)本题考查掌握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句子衔接的能力。
“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却还“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是转折关系,强调群众内心感受的强烈,即使嗓子哑了也不足以表达。故可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尽管…… 可是……”“虽然……但是……”。
示例:开国大典那天,群众虽然把嗓子都喊哑了,但是还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36.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改为比喻句)
【答案】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像一颗愤怒的火球,在敌群中猛然爆炸,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和毁灭性的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先分析原句中 “手榴弹爆炸”这一关键情景,思考能体现其爆炸瞬间的力量感、视觉效果等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比如可以从自然界的雷电、烟火等,或者从具有强大爆发力的事物如火山喷发等方面去联想。然后确定比喻词,如“像”“宛如”等,把“手榴弹”或“手榴弹爆炸”与喻体连接起来,并且可添加一些修饰语来描绘喻体的状态,使比喻更生动形象,从而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手榴弹爆炸时的场景和威力。
例如: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像一头被激怒的火兽在敌群中疯狂咆哮着炸开。
37.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用加点字造句)
【答案】清晨的公园里,只看见早起锻炼的老人在慢悠悠地打着太极,只看见露珠在草叶上晶莹闪烁。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首先要理解“只…… 只……”这组关联词表示一种范围的限定,强调仅仅存在所提及的事物或情况,没有其他。然后根据这个语义来构思造句,所造句子要能清晰地体现出这种限定性的语境。
示例:在那寂静的森林深处,只听见鸟儿清脆的啼叫声,只听见微风轻轻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38.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答案】天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拟人句是通过赋予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以人类的特征、情感或动作,使其具有人的特征。
这句话将“星星一闪一闪的”拟人化,改写成“星星眨着眼睛”“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故句子还可以改为:天空中的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
39.师长命令我团进攻敌人右翼。(把句子分成两句话)
【答案】师长命令我团进攻。我团进攻敌人右翼。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拆分。
先找出原句中的两个关键动作主体“师长”与“我团”。然后将原句中师长“命令”这一行为单独成句,即“师长下达了命令”。再把“我团”执行的“进攻敌人右翼”动作另成一句,从而把一个复杂句拆分为两句表意清晰的短句,使句子结构与逻辑更易懂。
改为:师长下达了命令。我团进攻敌人右翼。
40.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着蓝色背心的10号运动员。(缩句)
【答案】目光投向运动员。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的方法:①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②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③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④删去数量短语。⑤句中否定词不要去。⑥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句。分析所给句子可知,句中的主语为“目光”,谓语为“投向”,宾语为“运动员”,“观众的”“一齐”和“那位穿着蓝色背心的10号”都是修饰成分,故可以缩写为:目光投向运动员。
41.他不是个坏学生。(改为肯定句)
【答案】他是个好学生。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原句“他不是个坏学生”表达的是否定意思,要改为肯定句,需要去掉否定词“不”,并将表述调整为肯定的表达。
改为:他是个好学生。
42.海鸥既是吉祥鸟,又是幸福的鸟。(仿写)
【答案】秋天既是一个凉爽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细读题目可知,要求用“既是……又是……”仿写句子。“既是……又是……”是并列关系的词语,表示同一属概念之中存在同层次的种概念,这些种概念之间存在的、并列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身份等即可。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示例:小明既是语文课代表,又是班长。
43.这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案】这不能不是伟大的奇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能力。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将陈述句改为双重复定句。改写双重否定句时,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没有…不”“非…不…”“…不曾不…”“…不能不…”“…不会不…”等就可以;改写后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改变句子的原意。
本题将在“是”前加上双重否定词“不能不”即可;即:这不能不是伟大的奇观。
44.他非常着急。(改为比喻句)
【答案】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详解】本题考查改为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本句中应把“他着急的样子”比喻成另一种事物的样子,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如:他急得像火烧了屁股的猴。
45.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仿写)
【答案】草原是那么辽阔,歌声是那么优美。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例句可知,要求用加点词“……那么……,……那么……”来写一句话。“那么”在句中起到加强语气,强调事物的特点。仿照句子,发挥想象,用“……那么……,……那么……”造句即可。
示例:今晚的月亮是那么明亮,星星是那么璀璨。
46.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用加点词造句)
【答案】小弟弟一会儿玩玩具汽车,一会儿摆弄积木,忙得不亦乐乎,一刻也不停歇。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题目要求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需要思考生活中或自然现象里具有两种不同状态交替出现情况的事物或场景,然后按照“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进行表述,使句子通顺、表意合理。
示例:天空中的云朵一会儿像骏马奔腾,一会儿又像棉花糖堆积,变幻无穷,美丽极了。
47.天空中飞翔着雄鹰。(扩句)
【答案】广阔无垠的天空中飞翔着一只威风凛凛的雄鹰。
【详解】本题考查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成分,如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地点状语等,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具体。可以从天空的特点、雄鹰的状态等方面进行扩充。形容天空的词语有万里无云、蔚蓝、晴朗等,形容雄鹰的词语有神采奕奕、威风凛凛、英姿勃勃等。
示例:湛蓝的天空中飞翔着一只身姿矫健的雄鹰。
48.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份春意;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 。(把句子补充完整,构成排比句)
【答案】 如果我是一棵大树,就给世界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就给人们带来一线希望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及排比修辞。
观察题干给出的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构成排比句。注意例句句式与结构,“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份春意;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句子中都使用了句式“如果我是……,就给……”,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进一步说明。仿写还要注意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通顺,想象合理。示例:如果我是一缕阳光,就给人们带来一片光明;如果我是一股清泉,就给人们带来一份甘甜;如果我是一阵清风,就给人们带来一丝凉爽。
49.选一个词,照样子来具体描述它,并且句子中不能出现这个词语。
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例: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里,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
【答案】 生气 她眉头紧紧皱起,双眼圆睁,鼻孔一张一缩,仿佛在压抑着怒火。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根据“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里,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可知,学生需使用语言、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来体现特定的心情。
示例:
害怕——她的双手冰冷,浑身颤抖着,身体好像无法动弹,而心脏已经跳到了嗓子眼,几乎要喘不上气。
生气——她的手紧紧握成拳,胸膛急速起伏,仿佛怒火已经烧到了她的眉心。
自豪——带着满分的考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仰着头,一会儿蹦,一会儿跳 。
快乐——小丽穿上自己的新衣服,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拽拽这里,拍拍那里,对着镜子看了又看。
着急——王老师在房中不停来回踱步,时而掏出金壳怀表瞧瞧,时而望向窗外满天的落霞。
伤心——她呆呆地坐在门槛上,双手抱着蜷曲的双腿。她抿了下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捂着脸哭了起来。
50.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答案】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一是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去掉引号,冒号改为逗号。二是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根据语境将其改为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或“她”或者人名。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句中的“说”后的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我们”改为“他们”。
改为: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51.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挂满了水珠。(改为比喻句)
【答案】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挂满了水珠,好似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
【详解】本题考查改比喻句。
比喻句:是用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者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组成。
寻找与之相似的喻体:根据所选对象的特点,想出与之相似的、能够引发美好联想的事物作为喻体。
通读句子,本体是“水珠”,喻体可以是“钻石”“水晶”“珍珠玛瑙”,通过把水珠比作相应的喻体,更加形象的展现出了水珠的样子。
示例:路灯照着旁边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52.读句子,完成练习。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1)从句子中可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1)一组不少于 句;(2)各个句子的结构 ,甚至字数都基本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3)每个句子的意义 。
(2)这句话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好处:
(3)选取一种事物或现象,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答案】52.(1)三/3 相似 相同 相关 (2)用“种子、鲜花、航船”只有不惧怕挫折才能成功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想要成功必须经历挫折、不怕失败的道理。 (3)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解析】52.(1)本题考查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排比句一组不少于三句;各个句子的结构相似,甚至字数都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这里每个句子都是“……,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的结构,且句子长度相近;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关。这组句子都是围绕着如果害怕挫折、困难,就无法实现目标这个主题来写的,种子、鲜花、航船分别代表不同事物面对成长、绽放、前行过程中的困难而应有的态度。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理解句子含义。
这句话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好处:一是增强语势,通过连续的相似句式,使句子的表达更有力量。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害怕困难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比用单个句子更能引起共鸣;二是条理清晰,通过列举种子、鲜花、航船三种事物,从植物生长、花朵开放、船只航行三个方面,层次分明地阐述了不能因害怕困难而停滞不前的道理,使观点的表达更具系统性;三是可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本题考查写排比句。
先确定要描述的事物或现象,思考其多方面属性,如性质、功能、影响等。然后依据这些构建排比句式,句式结构保持一致,用描述性词语或短句从不同维度对主题展开描述,通过连续的相似语句,强化表达的节奏感与气势,从而更充分地展现该事物或现象的特点,使读者能快速且深入地理解所表达的核心内容,达到增强语言感染力与表现力的目的。
例如:太阳,用光芒驱散黑暗;太阳,用热量温暖大地;太阳,用光辉照亮前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句子专项》训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马上就要进入期末复习啦,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句子专项》训练卷。
咱们先来学习一下六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复习技巧:
①扩缩句:扩句找主干加修饰,缩句去 “枝” 留 “干”,即删去 “的”“地” 前修饰语与 “得” 后补充说明,保留主谓宾主要成分。
②修辞手法判断:熟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特点。如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拟人是赋予事物人情感动作等。
③句式转换:“把” 字句与 “被” 字句转换,主宾互换,“把”“被” 互换;陈述句改反问句,肯定变否定,加反问词与问号;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注意人称与标点变化。
④修改病句:先找出病因,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再针对性修改,保持句子原意不变且通顺合理。
⑤关联词语运用,要理解不同关联词语表达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
真题演练
1.我们有了这片绿树。我们守住了这片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为了说明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句话把地球比作 和 。
3.从“亮相”“压轴”“有板有眼”“字正腔圆”中选一个词语写句子。
4.微弱的烛光下,男孩正在做皮鞋。(改变词语顺序,句意不变)
5.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6.缩句。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7.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8.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缩句)
9.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爸爸对妈妈说:“我要吃肉。”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3)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10.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用加点词语造句)
11.一团烈火把他包围了。(改为“被”字句)
12.这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13.小白花很小。小白花不显得单薄。(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1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再回答问题。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陈述句:
改后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比原句( )(填序号)。A.强烈 B.平缓
15.天空是如此湛蓝,是如此澄澈,像一面蓝色的湖挂在天上。(用加点词进行仿写)
16.对比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哪句更好?为什么?
①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乐曲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第 句比第 句好,因为 。
17.朝鲜人民怎么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呢?(改为陈述句)
18.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19.他有求于人的很少。 他给予人的却很多。(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0.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改成比喻句)
2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仿写句子)
。活像 , 。
22.三黑乐呵呵地对老伴儿说:“咱们一起骑着小毛驴看闺女,上东庄。”(改为转述句)
。
23.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2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
25.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26.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改为拟人句)
27.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走进来。(缩句)
28.我们把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克服了。(改为“被”字句)
29.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仿写)
30.仿照例句,从所给词中选一个词语写句子。(注意句中不得出现此词语)
悔恨 生气 兴奋 快乐 迷茫
例:生气——他心里那股火,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窜,最后直冲上头顶,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31.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爸爸必须四处奔走。
(2)爸妈都不在家,我只好自己吃饭了。
32.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缩句)
33.丛林中飘着薄雾。(扩句)
3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改为反问句)
35.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他自己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他主动帮助别人进行课外阅读。
(2)我想尽了办法。 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3)人类不注意环保。 人类将失去地球。
(4)开国大典那天,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 群众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36.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改为比喻句)
37.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用加点字造句)
38.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39.师长命令我团进攻敌人右翼。(把句子分成两句话)
40.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着蓝色背心的10号运动员。(缩句)
41.他不是个坏学生。(改为肯定句)
42.海鸥既是吉祥鸟,又是幸福的鸟。(仿写)
43.这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双重否定句)
44.他非常着急。(改为比喻句)
45.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仿写)
46.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用加点词造句)
47.天空中飞翔着雄鹰。(扩句)
48.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份春意;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 。(把句子补充完整,构成排比句)
49.选一个词,照样子来具体描述它,并且句子中不能出现这个词语。
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例: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里,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
50.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51.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挂满了水珠。(改为比喻句)
52.读句子,完成练习。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1)从句子中可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1)一组不少于 句;(2)各个句子的结构 ,甚至字数都基本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3)每个句子的意义 。
(2)这句话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好处:
(3)选取一种事物或现象,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