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众数与中位数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6众数与中位数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京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4-05 19: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丰台八中 孔卫红中位数 众数《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6节中位数、众数背景
分析教学
方法教学
过程教学
评价一、教学背景分析1、 课标分析在本学段中,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在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中,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2、教材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三数三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地位和作用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作出决策和预测.本章是统计的核心知识“数据的处理”的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的另外两个基本量—中位数、众数,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
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3、学生情况分析现有知识储备:(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数据的表示;(3)平均数等
现有能力特征:具有一定概括、类比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现有情感态度: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表现欲望,渴望探究的积极情感态度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判断.教学难点4 教学目标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确定一组较简单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具体问题,分析说明中位数、众数的作用根据具体问题,分析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数据分析的影响5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
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
作出判断.
二、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计算器、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教学过程设计启发式
讲 授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构建新知
明确概念巩固内化
突出重点拓展延伸
突破难点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 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了83分。他所在的小组的成绩
分别为: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小明计
算过本组的平均成绩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
组内处于“中上水平”。 大家想一想,小明说法合理吗?【设计意图】
作为概念课的教学,“概念产生背景的合理性和应用性”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概念的突破口.因此我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 创设“小明汇报成绩”这样一个合理的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设计“平均数为什么不能真实情况”这个问题,制造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欲望.构建新知【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数学问题,让学生探究出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中位数、众数,同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构建概念的意识.
板书概念及解法,初步落实目标1,突出重点教学片段展示在案例中,(1)小明所在小组9人的考试成绩
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
这9个数的中位数是 ;练习36 50 83 84  87 88 90 90 94(2)若小亮也加入了他们这个学习小组,他的考试成绩是88分,则这10个数的中位数是 .36 50 83 84 87 88 88 90 90 94如何求中位数如何求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把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中间
两数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在案例中,(1)小明所在小组9人的考试成绩
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
这9个数的众数 是 ;练习(2)若小亮也加入了他们这个学习小组,他的考试成绩是88分,则这10个数的众数是 .如何求中位数什么为“众”36 50 83 84  87 88 88 90 90 949090和80众数 一般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练习 1、在某次测验中,小方的四门功课得分如下:
80,75,80,95,那么在这次测验中,小方得分的众数是 ; 2、一组数据50,40,80,40,90,30,50,50,40,20
的众数是 .注: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3、一组数据1,2,3,4,5的众数是 .8050和40教学片段展示结束巩固内化【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意识;让学生会用数据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决策。做一做:
1)数据1,2,8,5,3,9,5,4,5,4中位 数与众数分别为__________.
2)一组数据3,4,x,6,8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众数是 _____.
3)一组数据2,1,x,7,3,5,3,2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
4)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得到-1,0,4,x,6,15.且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巩固内化教学安排突出重点,落实目标1,2议一议:
1)某射击运动员在10次射击中的
成绩如下表:(单位:环)8 9 7 8 10 8 7 10 10 8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位射手的射击水平怎么样?
巩固内化议一议:
3)某工厂的厂长,为了改变车间管理松散的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配机器的数量(单位:台)
6,7,7,8,8,8,8,9,10,10,11,13,15,15,16
厂长应确定每人标准日常量为多少台?巩固内化突破难点,落实目标3,4,5拓展延伸【设计意图】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如何选择数据代表,再一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并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意识。再一次突破难点,加强应用意识1、我年级共8个班参加校艺术节的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七(3)班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8个班成绩的(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拓展延伸2、我校七年级(2)班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捐书情况如下表:请你计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按应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归纳总结本节课——
我学会了……
到目前为止,对数据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我最大的收获……
我的困惑是……小结 1. 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了解了它们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和适用范围。 2.方法小结: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小结:3、知识网络: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作业布置【设计意图】
作业是学生信息的反馈,能在作业中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反思“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难点的突破上采取了有效的分解策略例习题的配备,由易而难,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