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4 22:3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时空定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
罗斯福新政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再造美国之功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 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2.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学习,培养因果分析能力。
3. 感受罗斯福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培养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目录/Contents
历史课堂
01
02
03
风暴来袭,危机四伏
新政曙光,力挽狂澜
改革创新,破茧成蝶
第一篇章
风暴来袭,危局四伏
——从福特公司看美国经济
从繁荣到危机
第一篇章:风暴来袭,危局四伏
问题1:福特公司的发展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
产量:1921年,超越百万的福特T型车产量震惊了整个汽车业:美国928750辆,海外42860辆,加拿大42348辆,次年总产量又上升到180万辆。
价格:1922年,T型的价格就从325美元下降到319美元,又下降到269美元,1925年的那种最低价格仅相当于美国人平均年收入的1/8。
种类:对城市工人来说,繁荣是惊人的,真实的……他们可以把钱花在不计其数的各式新产品上:不光是汽车,还有罐装食品,洗衣机、电冰箱、混合织物、电话和电影。
——《福特传》
20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宣传海报
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第一篇章:风暴来袭,危局四伏
问题2:福特公司繁荣的表象下蕴含着美国经济存在怎样的问题?
材料一:1922-1923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税后年收益为1.19亿美元,根据一次估算,福特的财富每天都会增加400000美元,相比之下,工人日薪从5美元上涨为6美元算不了什么。——《福特传》
材料二:1930年美国劳工部对福特汽车公司底特律地区的劳动队伍进行了一次详细研究。这次研究主要调查了一般员工家庭所作出的每一次购买决策,但最能说明问题的调查结果却是,有59%的家庭是凭借分期付款进行消费的。
——《福特传》
贫富差距大,工人购买力不足
分期付款,扩大生产
问题3:根据材料二思考福特等企业家想出了什么办法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篇章:风暴来袭,危局四伏
材料三: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全国性的股票投资活动,风险加剧
问题4:根据材料三总结美国人民该如何做才能尽快还清贷款?
1929年福特汽车公司股票价格
1929年1月 26.50美元
1929年3月 49.00美元
1929年6月 56.00美元
1929年7月 67.50美元
第一篇章:风暴来袭,危局四伏
问题5:结合课本和图示,总结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需求减少
生产社会化
社会需求
股票投机活动
应该满足
为获利,剥削
生产大于消费
工 人
为获利,盲目扩大生产
贫穷,购买力下降
经济危机
爆发
银行信贷消费
盲目提前消费
盲目扩大生产
产品增加
金融市场不稳定
资本家
占有生产资料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难点突破
第一篇章:风暴来袭,危局四伏
起止时间:
开始国家、行业:
特点:
时间长
规模大
破坏力强
1929-1933
美国
金融业
问题6:观看视频回答右边问题:
问题7:福特公司在经济大危机中有哪些表现?
反映了经济大危机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到11月初,股市已经摇摇欲坠,过高的产量和积压的存货迫使大量工厂停产。……萧条漩涡的中心是失业和工资削减,而这两点又加速了其他所有的负面趋势。……当福特公司解雇5万-6万名员工时,亨利·福特似乎毫不在意,他说这些员工“太懒”而不能胜任工作。——《福特传》
材料二:1932年3月6日,一个政治团体呼吁工人们在第二天举行和平示威——“福特反饥饿游行”。游行者们不是聚众滋事的乌合之众,只是福特的工人,然而,这场示威活动导致了4人中弹身亡,19人受重伤,50人受了轻伤。从机枪在清晨开火的那一刻起,福特公司和他的工人之间已经埋下了斗争的种子。 ——《福特传》
股市崩溃,工厂停产
工人失业
阶级矛盾激化,社会不稳
金融危机
社会危机
政治危机
第一篇章:风暴来袭,危局四伏
这是最好的时代
“排队等待从红十字会救济站领取食物和衣服的美国人”
艰难求职
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
低价售卖的汽车
这是最坏的时代
出路?
第二篇章
新政曙光,力挽狂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第二篇章:新政曙光,力挽狂澜
阅读课本人物扫描了解富兰克林·罗斯福。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富兰克林·罗斯福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胡佛
1575万票:2280万票
PK
第二篇章:新政曙光,力挽狂澜
自学成果展示:策划“复兴”方案
问题8:自主学习P61表格完成连线,如果由你们为罗斯福总统策划“复兴”美国的方案,为了解决以下问题你将如何开展计划?
银行倒闭,股市崩溃
企业倒闭,生产过剩
工人失业
生活困难,矛盾重重
农产品过剩,价格低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调整农业政策
整顿金融体系
问题 项目 措施 作用
银行倒闭股市崩溃 整顿金 融体系
企业倒闭生产过剩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农产品过剩,价格低 调整农 业政策
工人失业 推行“以工代赈”
生活困难矛盾重重 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罗斯福就职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3月12日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问题 项目 措施 作用
银行倒闭股市崩溃 整顿金 融体系
企业倒闭生产过剩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农产品过剩,价格低 调整农业政策
工人失业 推行“以工代赈”
生活困难矛盾重重 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企业活动;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加强了国家对工业的指导;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工人消费能力。
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核心措施
问题 项目 措施 作用
银行倒闭股市崩溃 整顿金 融体系
企业倒闭生产过剩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农产品过剩,价格低 调整农 业政策
工人失业 推行“以工代赈”
生活困难矛盾重重 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企业活动;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价格。
兴建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加强了国家对工业的指导;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工人消费能力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改善美国基础设施
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农业恢复
增进公共福利,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篇章:新政曙光,力挽狂澜
问题10:罗斯福应对经济大危机采取的措施具有什么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政府采取措施……施加压力……使银行复业。”
“国会(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政府采取措施……由政府……以控制市场价格。”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
“政府举办许多公共工程”
第三篇章
改革创新,破茧成蝶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积极影响:①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问题11:研读史料,评价罗斯福新政
第三篇章:改革创新,破茧成蝶
材料二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大国崛起》
材料三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二战后,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积极影响:②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1922-1939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材料一
1913-1938美国失业率
材料四: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所以,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2020年美股四次熔断
问题11:研读史料,评价罗斯福新政
第三篇章:改革创新,破茧成蝶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素养提升
问题12:你如何理解下面这段话,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指导经济的先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指
“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指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
课堂小结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习近平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危机,但是换个角度看,这里面也许蕴含着属于我们的机遇,只要我们自信,我们努力改变,我们就能度过危机,抓住机遇,迎接属于我们的成功!
教师寄语
牛刀小试
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
A.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B.用改良的办法而不是扩张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形式来消除危机 D.兴建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
2.威廉 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
A. 恢复工业 B. 整顿金融 C. 调整农业 D. 兴办公共工程
3.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5.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是 (  )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