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龙翔高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龙翔高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4-06 17: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中,一定需要 ATP 供能的是(  )
A.柠檬酸循环 B.卡尔文循环
C.质壁分离及复原 D.载体蛋白的形状改变
 
2.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
C.加入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可分解成小泡并随即消失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3.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的基因表达及血型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基因正常表达时,一种血型对应一种基因型
B.若IA基因缺失一个碱基对,表达形成的多肤链就会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改变
C.H基因正常表达时,IA基因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A酶,表现为A型
D.H酶缺乏者(罕见的O型)生育了一个AB型的子代,说明子代H基因表达形成了H酶
 
4.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Ⅰ﹣1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5.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6.如图是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坐骨神经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
B.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以将神经冲动传至腓肠肌
C.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通道开放
D.肌细胞膜去极化后即可形成动作电位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7.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加倍的CO2 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表.请分析回答:
分组及实验处理 株高(cm) 叶绿素含量
(mgg﹣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15天 30天 45天 15天 30天 45天
A 对照(自然条件) 21.5 35.2 54.5 1.65 2.0 2.0 8.86
B UV照射 21.1 31.6 48.3 1.5 1.8 1.8 6.52
C CO2浓度倍增 21.9 38.3 61.2 1.75 2.4 2.45 14.28
D UV照射和CO2浓度倍增 21.5 35.9 55.7 1.55 1.95 2.25 9.02
(1)光合作用中,CO2在      中与RuBP结合,形成的三碳酸被还原成三碳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      .
(2)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      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大致相等,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      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的      表达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生长素的含量.若检测结论是      ,则支持假设.
 
8.如图表示两种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和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情况.临床试验表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法(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疗效优于多次皮下注射法,如血糖达标时间和达标用药量均有显著优化.请补充完成以下临床验证试验.(提示:给药方法和指标检测的具体操作均不作要求)
(1)试验步骤:
①将60位患糖尿病的志愿者随机均分为甲、乙组,      .
②甲组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乙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同时建议饮食和运动治疗,连续治疗.
③每日多次测定每位志愿者的血糖浓度并记录统计,比较两组的      .
(2)结果预测:请将预测结果在一下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出来.
      
(3)结果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中      法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法治疗效果较好的可能原因是      .
 
9.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 和r 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 和E 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 或E 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      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      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中,一定需要 ATP 供能的是(  )
A.柠檬酸循环 B.卡尔文循环
C.质壁分离及复原 D.载体蛋白的形状改变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柠檬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CA),Krebs循环.是用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在三羧酸循环中,反应物葡萄糖或者脂肪酸会变成乙酰辅酶A(cetyl﹣CoA).这种“活化醋酸“(一分子辅酶和一个乙酰相连),会在循环中分解生成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并脱氢,质子将传递给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和黄素腺嘌呤(FAD),使之成为NADH+H+和FADH2. NADH+H+和 FADH2 会继续在呼吸链中被氧化成NAD+和FAD,并生成水.这种受调节的“燃烧“会生成ATP,提供能量.
2、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
3、如果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通过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如果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该过程中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需要消耗ATP.
4、载体蛋白通过变形运输物质的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不需要消耗ATP,如果是主动运输则需要消耗ATP.
【解答】解:A、柠檬酸循环过程即三羧酸循环,能合成ATP,A错误;
B、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合作用合成的ATP,B正确;
C、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不一定需要ATP,C错误;
D、协助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形状改变运输物质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吸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2.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
C.加入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可分解成小泡并随即消失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完全相同,所以G1、S、G2和M期长短也不同,A错误;
B、S期时,核DNA复制,数量增加,但染色体数量不会增加,B错误;
C、核膜在M期的前期就已经解体,到末期会重建,C错误;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由于DNA合成在G2期之前的S,所以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的基因表达及血型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基因正常表达时,一种血型对应一种基因型
B.若IA基因缺失一个碱基对,表达形成的多肤链就会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改变
C.H基因正常表达时,IA基因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A酶,表现为A型
D.H酶缺乏者(罕见的O型)生育了一个AB型的子代,说明子代H基因表达形成了H酶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与性状关系.
【分析】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为A型;只有B抗原为B型;二者均有为AB型;二者均无为O型.下图为相关抗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基因(H、h)及复等位基因(IA、IB、i)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I对i显性.O型血人的基因型共有HHii、Hhii、hhii、hhIAIA、hhIAi、hhIBIB、hhIBi、hhIAIB8种基因型;A型血人的基因型为H_IAIA、H_IAi;B型血人的基因型为H_IBIB、H_IBi;AB型血人的基因型为H_IAIB.
【解答】解:A、H基因正常表达时,如O型血基因型可能为HHii、Hhii,A错误;
B、若IA基因缺失一个碱基对位于基因的首端或中间某部位,则表达形成的多肽链就会发生全部氨基酸或缺失部位以后所有的氨基酸的改变,B错误;
C、H基因正常表达时,IA基因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A酶,基因型可能为H_IAI_,但HhIAIB为AB血型,C错误;
D、AB型的子代,基因型可能为H_IAIB,说明H基因正常表达并产生了H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Ⅰ﹣1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专题】遗传系谱图;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8患乙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Ⅱ﹣8是女性,其父亲正常,说明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Ⅱ﹣9患甲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甲、乙两种病的控制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所以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由于Ⅱ﹣6患两种病,所以Ⅰ﹣1为双杂合体,因而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C错误;
D、由于Ⅰ﹣2患甲病,所以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
 
5.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
【解答】解:A、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A错误;
B、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错误;
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C正确;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6.如图是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坐骨神经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
B.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以将神经冲动传至腓肠肌
C.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通道开放
D.肌细胞膜去极化后即可形成动作电位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与肌肉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所以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部分.
【解答】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是反射,A错误;
B、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以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不能传至腓肠肌,B错误;
C、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通道开放,C正确;
D、形成动作电位需要适宜的刺激,形成局部电流,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突触结构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7.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加倍的CO2 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表.请分析回答:
分组及实验处理 株高(cm) 叶绿素含量
(mgg﹣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15天 30天 45天 15天 30天 45天
A 对照(自然条件) 21.5 35.2 54.5 1.65 2.0 2.0 8.86
B UV照射 21.1 31.6 48.3 1.5 1.8 1.8 6.52
C CO2浓度倍增 21.9 38.3 61.2 1.75 2.4 2.45 14.28
D UV照射和CO2浓度倍增 21.5 35.9 55.7 1.55 1.95 2.25 9.02
(1)光合作用中,CO2在 叶绿体基质 中与RuBP结合,形成的三碳酸被还原成三碳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 化学能 .
(2)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CO2浓度倍增 ,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 叶绿素 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大致相等,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 抵消(缓解、抑制) 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的 基因 表达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生长素的含量.若检测结论是 C组生长素含量大于A组 ,则支持假设.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等;内因包括: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
【解答】解:(1)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在叶绿体基质中与C5(RuBP)结合,形成的C3被NADPH还原成三碳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C组光合速率较大,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加快了暗反应速率;另一方面,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吸收光能增加.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可以抵消UV辐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由于假设内容为: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可能与CO2参与了生长素的合成的基因表达有关,因此需要测定植株中生长素的含量,如果C组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可以证明假设内容.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化学能
(2)CO2浓度倍增 叶绿素 抵消(缓解、抑制)
(3)基因 C组生长素含量大于A组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反应场所;能够通过表格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能够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做出合理的推测等.
 
8.如图表示两种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和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情况.临床试验表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法(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疗效优于多次皮下注射法,如血糖达标时间和达标用药量均有显著优化.请补充完成以下临床验证试验.(提示:给药方法和指标检测的具体操作均不作要求)
(1)试验步骤:
①将60位患糖尿病的志愿者随机均分为甲、乙组, 测定每位志愿者的初始血糖浓度 .
②甲组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乙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同时建议饮食和运动治疗,连续治疗.
③每日多次测定每位志愿者的血糖浓度并记录统计,比较两组的 血糖(浓度)达标时间和达标用药量 .
(2)结果预测:请将预测结果在一下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出来.
  
(3)结果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中 多次皮下注射 法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法治疗效果较好的可能原因是 (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试验步骤:①为测定三种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应该在分组之后测定每位志愿者的初始血糖浓度,并与实验后的血糖浓度形成对照.
③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胰岛素供给方式,因变量为血糖(浓度)达标时间和达标用药量,所以需要每日多次测定每位志愿者的血糖浓度并记录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
(2)按照实验分组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统计血糖(浓度)达标时间和达标用药量,注意甲的两种数据均低于乙组.具体柱状图见答案.
(3)据图1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中多次皮下注射法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法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因此治疗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
(1)测定每位志愿者的初始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达标时间和达标用药量
(2)柱形图如右图
(3)多次皮下注射 (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实验分析,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与相关的实验分析.
 
9.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 和r 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 和E 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 或E 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纯 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不定向性、低频性 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 选择 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 纯合化 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 年限越长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高茎:中茎:矮茎=1:6:9 .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基因重组、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变异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变育种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成功率低;杂交育种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方法比较简单;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是技术比较复杂,应用到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手段.
【解答】解:(1)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
(2)诱变育种时,要用γ射线处理种子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3)如果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选出抗病矮茎个体(D_E_R_),再通过连续自交及逐代淘汰的手段,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DDEERR).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量越多,需进行多次的自交和筛选操作才能得到所需的纯合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后,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式获得所需品种,首先需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继而使用秋水仙素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细胞的全能性及染色体变异.其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1)纯
(2)不定向性、低频性
(3)选择 纯合化 年限越长 高茎:中茎:矮茎=1:6:9
(4)基因重组、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育种中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