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 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3.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难点: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完成下表 根据点所在位置,用“+”“-”或“0”填表:
点的位置 横坐标符号 纵坐标符号
在第一象限 + +
在第二象限
在第三象限
在第四象限
在x轴的正半轴上
在x轴的负半轴上
在y轴的正半轴上
在y轴的负半轴上
原点
【新知探究】
探究一、(P68探究).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如果以点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y轴是哪条线?写出正方形的顶点A,B,C,D的坐标.
请另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时正方形的顶点A,B,C,D的坐标又分别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一下.
探究二、根据下列条件,写出各点坐标;
⑴、点A在y轴上,位于原点上方,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
⑵、点B在x轴上,位于原点左侧,距离原点1个单位长度;
⑶、点C在x轴上方,y轴右侧,距离每条坐标轴都是2个单位长度;
⑷、点D在x轴下方,y轴左侧,距离x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4个单位长度;
⑸、点E在x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
⑹、点F距离x轴4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3个单位长度;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
A.(2,3) B.(2,-3)
C.(-2,3) D.(-2, -3)
2.已知坐标平面内点M(a,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N(b, -a)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点(3,-2)在第_____象限;点(-1.5,-1)在第_______象限;点(0,3)在____轴上;若点(a+1,-5)在y轴上,则a=______。
4.点C在X轴上,且与原点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的坐标为
5.若点P在第二象限,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和为-1,则点P的坐标可以是________。
6.如果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 )
(A)平行于x轴 (B)平行于y轴
(C)经过原点 (D)以上都不对
7.若点(a, b-1)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b的取值范围________。
8.课本P68“练习”第2题。
作业布置:
习题7.1第2题、第3题。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一个点或某地的地理位置。
2、 能根据实际问题和背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描述某地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难点:
1、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新知探究】
探究一、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探究: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0米,再向北走20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0米,再向北走3500米,最后再向东走50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0米,再向东走3000米,最后向南走750米.
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
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
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
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
探究二、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应注意的问题: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探究三、完成课本第74页:思考。(如图7.2-3)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归纳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_______,确定x轴、y轴的___________;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__________;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____和各个地点的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在比例尺是1:38000的南京交通浏览图上,量得玄武湖隧道长约7CM,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
A 0.266km B 2.66km C 26.6km D 266km
2.你能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地图,标出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校门位置吗?
图书馆:出教学楼向西走100m。
运动场:出教学楼向北走100m,再向东走200m。
校门:出教学楼向南走150m,再向东走50m。
3.课本第75页练习1、2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 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2.通过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实际问题的情境,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有序数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利用有序数对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2.有序数对找出位置。
难点: 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正确认识。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只给一个数据如“第3列”,你能确定在我们班里是哪个同学的位置吗?如果能,请答出这个同学是谁?答:
2.给两个数据如“第3列第2排”, 你能确定我们班里是哪个同学的位置吗?如果能,请答出他是谁?答:
3.你认为至少需要几个数据才能确定教室里的一个位置?答:
【新知探究】
1、问题: 如果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例如下列座位表中(1,3)表示A在第一列第三排,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下面教室平面图中找到以下用数对表示的位置,将数对填入相应的格子。
A(1,3),B(3,1),C(4,6),D(6,4), E(2,5), F(5,2), G(3,3), H(5,6).
A(1,3)
(2)在上面的表示里,(1,3)和(3,1)它们表示的位置相同吗?答: 。 (3)在这里,“约定”起了什么作用?答: 。
2、归纳:我们把有顺序的 个数a与b组成的 叫做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随堂练习】
1、如图1,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与2巷的十字路口,如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用(5,2)表示乙处的位置。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用数对表示为: ( ); ( ); ( ); ( ); ( )
(1题图) (2题图)
2、 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A的位置为(1,90°),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
解:B ( ) ; C( ) ; D( ) ; E( )
4、如右上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话,把它写出来。
(1)(A,5 ) (A,3) (C,4 ) (E,5 ) (B,1) (C,2) (B,4)
(2)(B,4) (C,2) (D,4) (C,5) (A,1) (D,3) (E,1)
4题图 5题图
5.在下面的方格内用线段顺次连结(1,3)、(6,7)、(4,3)、(6,4)、(6,2)、(4,3)、(5,1)、(1,3)看组成什么图案?
布置作业:课本P68页习题7.1 第1题。
横排
横排
竖列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等)。
2、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理解横纵坐标的意义。
3、掌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4、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形成形数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形数结合的意识后全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难点: 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数轴的三要素是: 、 和 ;
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点表示______,B点表示______,C点表示______,D点表示______,E点表示______.
【新知探究】
探究一、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参加了“保钓”行动,你需要考虑
(1)你是怎样确定钓鱼岛位置的?
(2)“钓鱼岛”在“襄阳市第35中学”东、南各多少个方格?“台北”在“深圳市102中学”东、南各多少个格?
(3)如果以“襄阳市第35中学”为原点做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作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台北”的位置吗?“钓鱼岛”的位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 、 的数轴,组成 ;
2、相关概念:
水平的数轴称为 或 ,取 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 或 ,取 为正方向;
两条数轴的交点为 ,一般用大写字 母表示。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叫做点的坐标。
3.【观察思考】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确定点A的位置?
由点A向x轴做 ,垂足在 上的坐标是 ,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 ;
由点A向y轴做 ,垂足在 上的坐标是 ,我们说点A的 是 ;
则,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有序数对 来表示点A的位置,且这组有序数对 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 ;
探究三、1.仿照确定点A坐标的方法,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
A ;B ;C ;
D ;E ;F ;
G ;H ;M ;
N ;O ;
2.在下边方格上建立一个坐标系,并谈谈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应注意什么.
探究四.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四个象限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与y轴将平面平均划分成四个区域,从两条数轴的正方向的夹角开始,将这四部分逆时依次叫做第___象限,第__象限,第__象限,第__象限。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橫纵坐标的符号特征如表:
探究五、例题(课本P6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4,5);B(-2,3);C(-4,-1);
D(2.5,-2);E(0,-4);
以描出点A(4,5)为例:
先在x轴上找出表示 的点,过此点做 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出表示
的点,过此点做 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点A的位置;
仿照描出点A的方法描出其余各点。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随堂练习】
1.课本P68练习1题
2.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
A.(2,3) B.(2,-3)
C.(-2,3) D.(-2, -3)
3.所有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都为______。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都为______。原点的坐标为_____。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钓鱼岛
台北
统称为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直角坐标系中图形运动前后的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准确地写出图形运动后的各个顶点的坐标。
2.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难点: 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什么叫平移?
【新知探究】
探究一、课本P75、P76“探究”
探究二、例题(P76)
如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有A1 ,B1 ,C1 。
猜想: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
猜想: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探究三、思考(P77):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 3,纵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加2,横坐标不变分别能得到什么结论?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 6,纵坐标减5,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四、总结归纳:图形的斜向平移,可通过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 _(或向_ ___)平移_ __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 _(或向 _ _) 平移__ _个单位长度.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左(或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 )【或( ,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 )【或 ( ,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或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的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或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
【随堂练习】
1、 (1)把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坐标是( , );
把点A(-2,-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的坐标是( , );
把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3的坐标是( , );
把点A(-2,-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的坐标是( , );
2.填空:
(1)点A(2,3)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点A1的坐标是( , );
(2)点A(2,3)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点A2的坐标是( , );
(3)点A(2,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3,点A3的坐标是( , );
(4)点A(2,3)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点A4的坐标是( , ).
3.填空: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的坐标是( , );点B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C的坐标是( , ).
4.填空:点P(2,-3)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点Q的坐标是( , ).
5. 如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B(3,1),C(1,2).
(1)把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 , ),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 , ),点C的对应点C1的坐标是( , ),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1B1C1;
(2)把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 , ),点B的对应点B2的坐标是( , ),点C的对应点C2的坐标是( , ),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2B2C2.
6.课本P78练习
作业:课本P79页习题7.2:3、4、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