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同步训练+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同步训练+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05 16:14:4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 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时间 美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 755 1 059
1985年 3 855 3 840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无增长
2.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 ( http: / / www.21cnjy.com )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21教育网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3.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广东、福建 B、四川、广东——浦东、安徽
C、广东、安徽——江苏、浙江 D、四川、浙江——福建、浦东
4. 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天津已成为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区 D、沿江开放港口城市21cnjy.com
5.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21·cn·jy·com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6. 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 【来源:21cnj*y.co*m】
A、深圳 B、上海浦东 C、珠海 D、汕头
7. 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学者雷文斯但提出了“推拉理论”,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8. 1982年1月5日,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广电事业的发展
9.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 D、开放内陆城市
10. 读“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开始
②大连兴办了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步伐
③浦东开发开放,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④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2.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版权所有:21教育】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13.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的是: ①北京电视台试播节目 ②设立海南省并设置为经济特区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④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14.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15. 原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浦东开发开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
D、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16.广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只开过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 1872年(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材料三 197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8分)
(3). 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 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6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
1.【答案】 D【分析】改革开放前,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贸易额很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伴随着中美两国建交,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的“滞胀”出现在1973年后,1980年后经济已日益好转,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 A【分析】广东的深圳、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汕头于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首先是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试点,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扩大企业经营权限是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后,故D项错误。www.21-cn-jy.com
3.【答案】 A【分析】十一届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和四川等地)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从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故选A。
4.【答案】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84年天津成为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在此之前1980年成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在此之后国家又相继成立沿海开放区(1985年)和沿江开放港口城市,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排除A、C、D三项,只有B项符合题意。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三十多年里,从经济特区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其中“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1·c·n·j·y
5.【答案】 A【分析】CD时间不符。 ( http: / / www.21cnjy.com )1985年后,中国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根据“临近香港、背靠国内”“ 蛇口”等信息可知是深圳经济特区,因珠海经济特区是临近澳门。故选A。
【点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最大)。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1*cnjy*com
6.【答案】 A【分析】抓住关键词“小镇”“改革开放”“一夜崛起”等可以判断,A项符合题意。
7.【答案】 C【分析】“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港澳尚未回归,拉力作用并不明显,故B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因发展需要,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和下海投资人士,故C项正确;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属于推力而非拉力,故D项错误。
8.【答案】 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而外语的学习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能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外语热”的现象在中国开始出现,题中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重要表现,答案选C,A B两项的出现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82年初”不符, 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
【点评】本题还可以作如下变式: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9.【答案】 C【分析】1984年,国家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因此选C。
【点评】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0.【答案】 B【分析】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表信息反映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的知识不判判断出①②③④说法均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②在材料中并未直接展现,所以排除②项,答案选B。
11.【答案】 A【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从1980年起先后建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特区;1984 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遍布我国沿海地区。1985年后,又先后决定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 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有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形式更加灵活。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至20世纪90 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www-2-1-cnjy-com
12.【答案】 C【分析】从材料可以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的出,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思想的解放,这反映了是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改革开放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说明改革开放的中国必然会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故选 C。AD项明显错误;B项说法错误,材料明确提出中国即将走出一条新路。
【点评】1978年我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出处:21教育名师】
13.【答案】 A 【分析】本题主要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出现在1958年,②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设置为经济特区,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④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所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③②④,答案选A。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21*cnjy*com
14.【答案】 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中国现代改革开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但公有制经济依然占主体,A项错误;农业改革的前提仍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化故应排除B;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故应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导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所以D项正确。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说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5.【答案】 C【分析】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这反映的根本问题就是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故选C。
16.【答案】(1)“海禁”和“闭关锁国”。(2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2分)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6分)
(3)创建经济特区;(2分)先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1)结合材料一中的“十三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可知清代实行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制订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保护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从而巩固封建社会的统治。
(2)陈启源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典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代表;结合所学可以直接归纳其产生的原因或背景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3)结合材料三中的时间特征“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9年”可以直接联想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决定在中国沿海地区先创办经济特区,首批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城市;结合所学可以回答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大体进程是:先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等。
【点评】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外开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的前提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放;新时期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的开放;②开放的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③开放的结果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开放则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5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怎样?
30多年前,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绝迹,中国没有外债,1978年对外贸易额仅有300亿美元。中国人很少有出国的,在国内也很少见到外国人的面孔. 1978年我国GDP仅为3624.1亿元(2012年—519322亿元)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
——邓小平访日本、美国后讲话
中外正反经验表明:闭关自守无法发达,对外开放是必然要求。
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坡、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过去,南朝鲜、台湾的经济都是以落后的农业经济为主;新加坡、香港只是从事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但在60年代,它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有明显的变化,外贸出口能力增强,成为美、日、西欧的竞争对手,并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人均国民收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名列前茅……故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来看,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中国只有对外开放,才能抓住机遇而强大。
“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邓小平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讲话
从新加坡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历史来看: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部条件:
1970s国际形势缓和,有利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在开放前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从开放前后深圳与香港的收入对比来看:文革的破坏,经济残破,人心思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国策。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十年“文革” 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需恢复和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伟大国策已经制定。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1.建立:
(1)1980年,国家正式把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定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设海南省,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经济特区的建立
1、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2、资源丰富。
3、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4、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探究:结合P58学思之窗,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1.建立
2.含义
①含义: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有人说深圳除了挂五星红旗外,其他与资本主义地区差不多。还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副省长参观深圳后说:“想不到辛辛苦苦干革命几十年,现在一下子都变了”,不禁哭了起来。对于深圳的发展,有人赞成,有人怀疑,也有人反对。
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区别吗
  
深圳等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是
A、生活方式 B、社会制度
C、地域大小 D、文化传统
深圳是经济特区,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港澳是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1.建立
2.含义
3.成就
据统计: 28年间,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27.3%。
对外开放前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深圳面积1953平方公里,2015年gdp1.75万亿(全国67万亿),人均16.2万元(全国4.8万元)。
深圳
珠海
汕头
海南
厦门
今天的五大经济特区
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的题词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1988)
第二步:沿海港口城市(1984,14个)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4个)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目的?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1988)
第二步:沿海港口开放城市(1984,14个)
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4个)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地区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结果?
深化了对外开放,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1988)
第二步:沿海港口城市(1984,14个)
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4个)
第四步: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第五步:沿边开放城镇
第六步: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三角
闽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重庆
万县
宜昌
武汉
九江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目的、意义)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阅读教材P60相关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城市中首批获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 ( )
A、秦皇岛 B、武汉 C、合肥 D、苏州工业园区
2、从1988-2002年,我国共建立了 (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A、46 B、47 C、48 D、49
3、下列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最佳选项是( )
①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②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③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④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D
B
岳阳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吗?你知道在它哪里吗?
岳阳经济开发区位于岳阳中心城区东部,初步建成了白石岭综合工业园、康王高科技园、机械建材工业园和商贸物流配套区等四个“七通一平”产业园区
沿江开放的龙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间房。
探究
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
①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 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
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3、成就
浦东的成就
1993 2002
外贸出口 12亿 136亿
地区生产总值 60亿 1251亿
地方财政收入 5.53亿 95亿
90年代初开发前的浦东
开放后的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并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新浦东新面貌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上海环球
金融中心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是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资 料:
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浦东开发)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长城、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浦东开发也将成为新的历史篇章。 --法国总统希拉克
1、目的
2、有利条件
3、成果展示
4、浦东开放的地位:
沿江开放的龙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
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经济
特区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

线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
怎么
理解?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
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推进
宽领域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线

内地
当下中国政府的新举措
四、对外开放的意义
材料一: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GDP增加近100倍,GDP达到近5万1千亿美元,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一些人认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名义GDP将超过美国。
材料二: 唐山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的含义是:全国范围救援,自力更生,无须外国援助;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的含义是:世界各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伸出援手,中国政府积极接受,中国人民热切的欢迎来自各国的救援队。这样的变化,正式对外开放的结果,中国人的心态变了,不再拒绝世界;
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改变中国人思想观念和封闭心态,改善中国国际形象;
对外开放的启示?
开放是交流之路
开放是理解之路
开放是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