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六章 北方地区(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六章 北方地区(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4-05 19:05:43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微博天地课前预习课堂小结精巧点拨课堂训练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微博天地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黑土是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有利于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混交林地区。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时200年至400年,而东北平原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以至于可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课前预习1.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 、青藏高原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 以北,东临
和 。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 平原和 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高原。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带、 和 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 季。大兴安岭秦岭淮河渤海黄海平原高原东北 华北 黄土 中温暖温温带季风 半湿润夏寒温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把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称为“ ”。
5.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 ,主要种植 、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
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目前,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 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从长远来看, 发展 ,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前预习黑土地黄土地旱地 小麦大豆 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精巧点拨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
(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1.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下列关于北方地区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B.东临渤海和东海
C.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西
D.位于黄土高原以南D A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3.我国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宁夏平原
4.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的原因是( )
A.全年降水量较少
B.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C.土壤以黑土和黄土为主
D.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B A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5.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
A.地形崎岖 B.水资源缺乏
C.光热资源不足 D.劳动力不足
6.下图中,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BA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7.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脉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脉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8.(2015广元)我国北方地区( )
A.平原广阔,土地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B.降水集中,水源充足
C.耕地以水田为主,是重要的稻米产地
D.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和台风AA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9.(2015株洲)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分布区,下列农产品能在此大面积分布的是( )
A.棉花、玉米 B.春小麦、甜菜
C.水稻、甘蔗 D.冬小麦、大豆
10.(2015广元)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A A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小结自然特征
与农业自然特征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黑土地:东平平原
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主要经济作物:甜菜、大豆、棉花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件13张PPT。微博天地课前预习课堂小结精巧点拨课堂训练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微博天地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春秋两季,陕北和晋西北的居民多以头巾缠头。晋中、吕梁一带则一年四季以白羊肚手巾成圈状挽手头顶。晋西北河曲一带以白毛巾兜包后脑,前额上方打个结,显示一种阳刚英武之气,类似陕北风俗。到了晋东南则头顶粗布,脑后打结,方便轻松,谓之“戴首巾”。白羊肚头巾是陕北文化的一个鉴证和缩影。课前预习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北连 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 。
2. 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堆积区,海拔
1000~2000米。对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4.黄土高原地表破碎, ,形成 、 、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太行山脉乌鞘岭内蒙古秦岭窑洞信天游黄土风成说沟壑纵横塬梁峁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前预习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黄土土质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 ,缺乏 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化; 、
等活动破坏地表。
7.人们在黄土高原上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方面已
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 等生
物措施与建 、修 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 生产活动,如陡坡地
退耕 、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
等。疏松裸露植被暴雨过垦过牧修路采矿植树种草梯田挡土坝合理安排还林还草数量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精巧点拨1.严重的水土流失。(2)危害:
①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②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精巧点拨2.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2.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四幅图中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B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A.①——土质疏松,②——过度放牧
B.①——降水集中,②——过度垦荒
C.①——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
D.①——植被破坏,②——垦荒造田C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读图,完成4~6题。4.图片中的地表景观是( )
A.黄土塬景观
B.黄土峁景观
C.黄土梁景观
D.黄土川景观
5.此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而成 B.流水侵蚀而成
C.风力沉积而成 D.流水沉积而成C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6.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景观区内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
A.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打坝挡土淤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退耕还林,只发展林木生产
D.植树种草,发展林、牧、果业
7.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C.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采矿、修路、过垦过牧DD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8.(2015潍坊)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9.(2015株洲)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 )
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AC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10.(2015济南)图中b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①土质疏松 ②缺少植被保护
③夏季多暴雨 ④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D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文明的摇篮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
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风吹来的黄土“风成说”
黄土地貌:塬、梁、峁、川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人为原因危害破坏农田和村庄
生态环境恶化
河流含沙量剧增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件14张PPT。微博天地课前预习课堂小结精巧点拨课堂训练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微博天地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由于它的湖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共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课前预习1.东北三省包括 省、 省和 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 山地,北部为 ,西倚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平原。
3. 和 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人们常用“ 、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黑龙江吉林辽宁长白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东北鸭绿江图们江黑龙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前预习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降水集中在 ,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
熟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 影响,容易发生 。
7.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 的耕作;气候 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 、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 程度最高、提供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漫长严寒短促温暖夏季一寒潮低温冻害机械化雨热小麦机械化商品粮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前预习8.为了保护 、恢复 ,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
9.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 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10.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 、
、 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11.20世纪90年代,由于 、 、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
。重煤铁石油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生态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精巧点拨1.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2.东北平原开荒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问题:使湿地大面积减少,湿地植物退化严重,
珍稀动物急剧减少。
(2)解决措施:停止开荒,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精巧点拨
3.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
(3)工业中心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1.东北三省不包括( )
A.辽宁省 B.吉林省
C.河北省 D.黑龙江省
2.下列有关黑龙江省的邻国及其界河,正确的是( )
A.蒙古—鸭绿江
B.朝鲜—松花江
C.韩国—黑龙江
D.俄罗斯—黑龙江CD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3.图中大致表示东北平原地理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A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4.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雨热同期 ④人多地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关于东北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
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生产基地
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
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D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6.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工业特色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B.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
C.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D.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地区D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7.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交通运输落后,滞后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发展
B.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目前,东北三省的重工业处在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阶段
D.形成以钢铁、机械、服装、玩具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2015枣庄)读图,完成8~10题。8.图示区域的地表结构特点是( )
A.山环水绕 B.山河相间
C.高原为主 D.山脉、盆地相间分布
9.大兴安岭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旱地 B.水田
C.草地 D.林地
10.东北平原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 B.甜菜
C.玉米 D.棉花AD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小结“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范围:黑、吉、辽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雨热同期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
重工业体系较完整
振兴与发展优势条件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件14张PPT。微博天地课前预习课堂小结精巧点拨课堂训练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微博天地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课前预习1.北京城位于 平原的西北角,地势由 向
倾斜。
2.北京是全国的 中心、 中心,还是
中心。
3.北京是我国著名的 和 ,名胜古迹众多,长城、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华北西北东南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故宫颐和园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前预习4. 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北京已经形成了 、 、 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 的快速道路网,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 交通枢纽和 港。
6.目前,北京正朝着“ 、 、 、 ”
的目标迈进。中关村航空公路铁路环形加放射状铁路国际航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精巧点拨
北京概况: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1.2015年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3日在北京召开,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大事。这体现了北京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的金融中心A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2.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京市北依太行山,西临燕山 ②北京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③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北戴河 ④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明清故宫、天坛、颐和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C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3.下列在北京拍摄的照片是( )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独特的有利条件是( )
A.北京人口众多,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B.北京高校、科学院所云集,科技力量强
C.地处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
D.高科技企业多,市场需求量大
5.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是( )
A.旅游、金融、贸易 B.电子、信息
C.钢铁、汽车工业 D.食品、服装加工A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6.为建设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北京今后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钢铁工业 B.农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核工业
7.为了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②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兴建卫星城 ③建设城市快速交通轨道 ④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⑤拆除所有四合院,统一建高楼大厦
A.①②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CC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8.(2015漳州)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全国文化中心 B.全国经济中心
C.全国政治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D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9.(2015济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结合下图,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有( )①软件研发产业 ②钢铁工业
③石油化学工业 ④机械制造业
⑤影视文化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B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10.(2015德州)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欢迎晚宴致辞中讲到:“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为使“APEC蓝”保持下去,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
①使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 ②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
③污染物排放企业全部停产 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D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课堂小结祖国的首都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新中国的首都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在地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国际交往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著名古都
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有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重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
重视环境质量改善课前预习微博天地精巧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