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纲要(下)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观察图1和图2
上面的图片( )
A.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 B.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
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 D.体现了文化多元特色
2.图2为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当时统治稳固,经济繁荣,出现了所谓“罗马和平”鼎盛景象。这种局面的形成( )
图2
A.根植于民主政治的传统 B.受益于国教的广泛传播
C.立足于奴隶制高度繁荣 D.扎根于商品贸易的发展
3.中古时期,西欧学校教育由教会把持,主要教授神学理论;从11世纪开始,算数、法律、医学等课程的比重日益增加。这种变化源于( )
A.教会受到普遍质疑 B.科学革命开始兴起
C.生产方式根本转变 D.西欧工商业的发展
4.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在全国开辟的驿道四通八达,设驿站900多处,古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据此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重视( )
①道路交通建设 ②加强帝国内部联系
③对地方的控制 ④强化封建政府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其主要目的( )
A.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
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
6.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一些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7.16世纪末开始,荷兰和英国逐渐成为商业强国,取代了意大利昔日的风光。到了17世纪,英国伦敦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两大中心。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货币制度的调整
C.殖民战争的争夺 D.世界交通的变革
8.图4为乔托于14世纪初创作的壁画,描绘了耶稣出生后,为了躲避希律王的杀戮,全家人在天未拂晓之前从巴勒斯坦逃往埃及的情景。该壁画( )
图4《逃亡埃及》
A.反映出宗教改革对艺术的影响 B.历史再现了基督教诞生时情景
C.显示出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 D.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9.1633年日本颁布“锁国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外国船来到,应立即呈报江户,并按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该令( )
A.意在防止美国武力叩关 B.维护了天皇专制统治
C.旨在保持原有社会秩序 D.改变了日本政治中心
10.下表是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图中反映出的信息,评价正确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十分地迅速
C.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D.科技创新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1.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D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标志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12.1884年,英、德等15国召开柏林会议,签署总议定书宣称:“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并保障各国人民在两条流人大西洋的非最大河流上自山通航的利益;关切开发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方法,”这次会议( )
A.消除了西方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B.促进了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C.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落实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3.1906年,一位在伊朗的英国人写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俄国革命(1905年)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在睡梦中觉醒。“东方觉醒”是指亚洲( )
A.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高涨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C.农民的反封建革命兴起 D.统治阶级自救图存运动兴起
14.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利之后,根据两国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将波多黎各和关岛等殖民地割让给美国,将菲律宾的主权以2000万美元转让给美国。这一事件( )
A.体现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15.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时期 B.该政策的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6.图6、图7、图8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非洲殖民帝国瓦解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非洲独立意识觉醒
17.1948年,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指出,“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成为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该学者意在( )
A.反思大战爆发的教训 B.鼓吹对苏联实行冷战
C.明确战争的主要责任 D.呼吁重建国际新秩序
18.读图3:
图3所反映的事件表明( )
A.冷战加剧了核战争的风险 B.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C.制约大国的力量不断增长 D.欧洲只有合作才能保证自身安全
19.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二十多万黑人和门人同情者参加的规模空前的示威大游行。他们在林肯纪念堂集会,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指出“除非黑人获得公民权利,否则美国就不会有安宁或平静”这场黑人民权运动取得的成果是( )
A.黑人享有与白人同等权利 B.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
C.种族隔离和歧视行为废止 D.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0.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美苏经济方面可以和平竞赛,那就是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赫鲁晓夫的这一主张( )
A.意在提升苏联与美国竞争的实力 B.突破了传统模式框架
C.有助于缓解经济“滞胀” D.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1.下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1947年6月 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
1947年11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
1948年8—9月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第三世界的崛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区域集团化加强
22.1947年10月,某国际条约写道:“(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各该国在贸易及经济事业方面彼此关系之发展,应求提高生活程度,确保全民就业及实在所得与有效需求之大量平衡增加,推进世界各资源之充分利用并扩大货物之生产及交换。”该国际条约( )
A.要求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谋求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C.规定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D.构建了二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
23.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24.雅典民主政治将成年男性公民之外的人群一概排除在外,罗马《万民法》依然不把奴隶看做可以享受权利的个人,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选举权最初适用对象也比较狭窄,美国《1787年宪法》也将黑人以及印第安人排除在外。这反映了西方( )
A.民主是基于种族决策的 B.民主建立是一脉相承的
C.民主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D.民主属于少数人的专利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均为必考题,共4大题5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二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 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 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 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 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 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日趋完善
材料三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 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 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 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 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2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8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26.(14分)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摘编自《独立宣言》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所有公民……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的差别外,没有其他差别。
——摘编自《人权宣言》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提炼二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6分)
材料三
这几件事情综合在一起,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人的精神在解放,眼界在拓展;人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人自身的认识,都在发生与中世纪不同的根本性变化。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2)结合14—18世纪的世界历史,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说明。(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尔塔体制下,始终存在着美苏激烈的军事对抗。这种军事对抗和国际危机相联系,和局部战争相联系,和核战争相联系。该体制是一个对世界和平造成持久的、严重的威胁的国际体制。
——摘编自《“雅尔塔体系与战后世界格局”学术讨论会综述》
材料二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斗争中,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决定一国或国家集团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既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6分)
28.(12分)图4、图5分别是1914年和1923年的欧洲地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指出图5与图4的三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12分)第7页 共8页 ◎ 第8页 共8页
第9页 共2页 ◎ 第10页 共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纲要下册
高一历史·全解全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A C D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A B B A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C B B D
1.【答案】B
【解析】古埃及和古代中国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来源于生产生活,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中国的文字,阶级对抗是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与文字产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中国的象形文字,阶级分化是私有制的产物,与文字产生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出示两张图片,无法体现文化多元,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出现鼎盛景象,是由于奴隶和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所以说是立足于奴隶制高度繁荣,故选C项;罗马帝国并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传统,所以不能说罗马帝国的繁荣局面根植于民主政治的传统,排除A项;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在4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高度繁荣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商品贸易的基础之上,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从11世纪开始,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兴起,原有的教会学校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兴市民阶级对教育的要求,需要能读会写会算、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故选D项;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普遍”说法错误,排除A项;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古时期,西欧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封建的生产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全国开辟的驿道四通八达,设驿站900多处”可知,古代大国重视交通建设,故①正确;据所学,交通建设是为了加强国内联系,故②正确;据所学,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故③正确;据所学,古罗马帝国不是封建政府,是奴隶制帝国,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执政时期,在中央层面,分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并且,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这些做法加强了中央的权力,确立了其集权的地位,故选A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在中央设立分管宗教的大臣,这仅是其巩固其集权的措施之一,并且也没有述及该做法的目的何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桑海在攻灭马里之后,确立了其在西非的统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并且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其地位如何,排除C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了将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但是并没有述及该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和政策,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的背景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可知,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垄断刺激了欧洲人,欧洲人也想参与到高额利润的竞争当中,因此开辟了新航路,故选C项;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但材料中仅叙述欧洲人在香料被垄断的背景下对新航路开辟的诉求,未提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材料“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欧洲人更加渴求的是贸易带来的利润而非商品本身,排除B项;材料“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一些欧洲人极大的不满”可知材料强调的地理大发现原因与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商路无关,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荷兰和英国逐渐成为商业强国,取代了意大利昔日的风光”,主要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所以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世界交通的变革是其主要因素,故选D项;当时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是重商主义,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货币制度并没有调整,调整的主要是传统的商路变为了新航路,排除B项;殖民战争的争夺相对较少,且商路的变化影响更大,所以殖民战争的争夺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
8.【答案】D
【解析】由《逃往埃及》壁画可知,图中耶稣的父亲急着引导驮着耶稣母子的驴子快跑,耶稣的母亲紧紧抱着耶稣,画面形象生动,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故选D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浪漫主义风格的绘画盛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外国船来到,应立即呈报江户……请其派遣监视舰船”可知,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其目的是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豪富与幕府对立,防止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巩固幕藩体制,故选C项;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1633年日本政府不会预测到200年后的事情,排除A项;此时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际大权,且闭关锁国导致日本落后和被动挨打,排除B项;“应立即呈报江户”表明江户(今东京)是日本政治中心,没有改变,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由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看,1900年与1860年相比,英国与中国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德国与美国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德两国注重科技创新和发明,所以经济发展迅速,其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而英国和中国则不注重科技创新,所以占比下降,故选D项;题干中仅体现了四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信息,并没有相关政治领域的信息,且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国家,所以不能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中英国的海外市场是最广阔的,但是其制造业产量占比却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不能说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十分地迅速,排除B项;题干仅体现制造业四国比较的信息,不能据此得出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题干中“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内容,是对工人工资、工时等经济待遇的保障,能够直接推导出结论,故选C项;题干中“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其原因是下院议员不能是贵族,无法推导出上下院的权力关系,且结论不妥,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传统形成后,上院的权力和地位长期高于下院,排除A项;题干中“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只能推导出杰斐逊具有启蒙思想,无法推导出民众的思想情况,排除B项;标志日本推翻幕府统治的是1868年的戊辰战争,其措施是明治政府建立后,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可知,列强为了协调在非洲地区的矛盾而召开了柏林会议,大大加速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故选D项;柏林会议只是局部缓解了列强在非洲地区的矛盾,排除A项;柏林会议中列强的目的是为了瓜分非洲,不利于非洲社会的发展,排除B项;柏林会议导致列强对非洲的瓜分更加剧烈,使非洲逐步沦为欧洲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排除C项。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06年,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民主运动高涨,故选A项;依所学,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排除B项;依所学,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农民反封建革命兴起,排除C项;依所学,第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实行自救开展洋务运动,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可知,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故选A项;美西战争中菲律宾、古巴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实际上又处于美国的占领和控制之下,排除B项;一战于1914年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现象出现在“苏俄”时期,再根据题干中“自制造火车头至开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主张停用货币”,可知该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据此可知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选B项;既然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明该状况出现在列宁执政时期,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是这种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C项;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题干中所述及的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据上图,可知为二战后非洲被殖民国家争取独立和收回权益的运动,加纳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帝国的瓦解,故选B项;材料提到的都属于非洲国家,不涉及拉美地区,排除A项;材料只有非洲国家,并不能代表整个亚非拉地区,排除C项;独立意味着国家已经实现独立,而非意识的觉醒,排除D项。
17.【答案】A
【解析】该学者在1948年认为导致二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德国的征服国策和英国的绥靖国策,这是反思二战爆发的教训,故选A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鼓吹对苏联实行冷战,排除B项;二战的主要责任在德意日法西斯,排除C项;重建国际新秩序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符,排除D项。
18.【答案】A
【解析】据材料“我们正在采取的行动只是消除对西半球国家安全威胁最低限度的必要措施”,结合材料时间是1962年,可知材料所指的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第一次面临核战争的威胁,故选A项;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美苏力量的对比始终呈现出美攻苏守的格局,排除B项;制约大国的力量主要是指欧洲、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古巴导弹危机主要发生在美洲地区,排除D项。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平息民权运动,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故选B项;时至今天,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排除A项;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种族隔离的政策被视为非法,但是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排除C项;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标志着黑人奴隶制度在美国被废除,排除D项。
20.【答案】A
【解析】“美苏经济方面可以和平竞赛,那就是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是指超过美国,表明赫鲁晓夫想提升实力,赶超美国,故选A项;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冲击斯大林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的模式框架,排除B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出现“滞涨”现象,“滞涨”现象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排除C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排除D项。
21.【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材料“独立”“分治”等内容可知,二战后的印度、朝鲜、韩国、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说明殖民体系趋向瓦解,故选C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排除A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排除B项;印度、朝鲜、韩国、中国等并没有建立区域集团组织,排除D项。
2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美国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国家贸易中的关系问题,故选B项;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A项;规定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C项;二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指的是冷战和两极格局,排除D项。
23.【答案】B
【解析】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到的举措是中国探索可持续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做法,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应对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探索,而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是其背景之一,排除A项;题干仅仅提到了中国的积极尝试和做法,并没有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否得到了各国认同,排除C项;题干仅是围绕发展问题的探索没有涉及和平问题,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将成年男性公民之外的人群一概排除在外”、“不把奴隶看做可以享受权利的个人”、“议会选举权最初适用对象也比较狭窄”、“将黑人以及印第安人排除在外”可知不管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还是近代英美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都是少数人的民主,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涉及种族,排除A项;古代雅典、罗马和近代英美的民主政治并没有继承关系,不能说一脉相承,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并未提及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
(1)缺陷: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2分)
(2)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4分)
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曲折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最终确立共和政体。(4分)
原因:英法不同的历史传统,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英国孤居海外,较少受到国外势力的影响,可以自主地发展,法国受欧洲其它国家干涉。(4分)
【解析】
(1)由材料一“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可得,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可知,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
(2)第一小问特点,英国:由英国代议制发展的表格可知,除了光荣革命有暴力准备外,其他的事件都是采用和平的方式,同时代议制发展过程中,国王的权力是逐步缩小,直到统而不治,而议会的选举权也是逐步扩大的,所以英国代议制发展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通过表格还可以看出,颁布《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是由议会主导的,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多次议会改革,都是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从结果来看,英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法国:从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表中可以看出,巴黎人民两次武装起义、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波旁王朝复辟、二月革命等都是采用了暴力的方式,所以可得出伴随着不断革命的曲折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两次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可得,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由1875年确立了共和制可得,结果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所学从英法两国内部的传统和现实、以及是否受到外力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从历史传统来讲,英法有不同的历史传统,英国从《大宪章》开始就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则没有,其君主权力相对强势;从现实角度来看,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与英国当时革命的时代相比较高,而且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从外部因素看,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英国孤居海外,较少受到国外势力的影响,可以自主地发展,而法国则受欧洲反法联盟等其它国家干涉。
26.【答案】
(1)共同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法制等。(4分,任意2点即可)思想来源: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2分)
(2)说明:14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交化。另一方面欧洲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推动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变化。(4分,每个方面2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壮大,他们要求进一步突破封建束缚,推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到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为理性主义,反对封建王权,教权和等级制度,要求建立民主,自由,法制的社会。使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变化,推动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到来,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从而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共同点,据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得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据材料一“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和材料二“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得出法制等。第二小问思想来源,据共同点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
(2)首先我们要明确材料三的主旨:这个时代人的精神、眼界、认识等在变化,与中世纪根本不同。其次,紧扣角度——“14—18世纪的世界历史,唯物史观”等来组织答案。第三,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角度。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艺复兴阶段)14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交化。另一方面欧洲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推动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变化。(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阶段)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壮大,他们要求进一步突破封建束缚,推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到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为理性主义,反对封建王权,教权和等级制度,要求建立民主,自由,法制的社会。(社会总体发展阶段)使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变化,推动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到来,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从而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7.【答案】
(1)参考答案一:不同意。(2分)
理由: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实力相当,双方更多地以和平协商方式来处理矛盾;雅尔塔体系审判战犯,肃清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联合国确立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雅尔塔体系在“控制战争”,尤其是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参考答案二:同意。(2分)
理由: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及争夺世界霸权需要的推动,两国大搞军备竞赛,不断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导致大量局部战争的爆发,世界处于核战争的恐怖之中。因此雅尔塔体系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参考答案三:不完全同意(或该观点是片面的)。理由综合以上。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经济的“起飞”;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美国实力衰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是否同意观点,仔细阅读材料看清材料里的观点,给出自己的看法,同意、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第二小问理由,如选择同意,可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从雅尔塔体制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去分析。如根据材料“始终存在着美苏激烈的军事对抗。这种军事对抗和国际危机相联系,和局部战争相联系,和核战争相联系”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美苏插手地方事务,威胁世界和平的史实得出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及争夺世界霸权需要的推动,两国大搞军备竞赛,不断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导致大量局部战争的爆发,世界处于核战争的恐怖之中。因此雅尔塔体系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如选择不同意,可从雅尔塔体制促进并维护了世界和平的角度去分析概括,如对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势力的肃清,如联合国等机构确立的协商机制,如美苏实力对等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等等。如选择不完全同意,可先分析雅尔塔体制对世界和平的维护和促进作用,再分析雅尔塔体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最后总结。
(2)根据材料二“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斗争中,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既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可知,多极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变化有关系,故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和美苏实力下降,新的力量中心崛起有关,如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经济的“起飞”;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美国实力衰退等。
28.【答案】
不同一:图5中不再有德意志帝国(或奥匈帝国、或奥斯曼帝国)。(1分)
阐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战败,德意志帝国(或奥匈帝国、或奥斯曼帝国)瓦解。(3分)
不同二:图5中出现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或南斯拉夫)等民族独立国家。(1分)
阐释:一战后,战胜国根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或南斯拉夫)实现民族独立。(3分)
不同三:图5苏联代替了俄国。(1分)
阐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3分)
不同四:图5中出现英、法托管殖民地。(1分)
阐释: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国联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即委任统治。(3分)
不同五:图5德国东部出现波兰走廊(或西部出现莱茵兰非军事区)。(1分)
阐释:一战之后,为限制德国,协约国在德国东部划出波兰走廊,让波兰拥有波罗的海出海口(或在德国西部,规定莱茵河以东50公里为“非军事区”,不许德军进入)。(3分)
【解析】
不同一:比较两幅地图,可以看出图5中不再有德意志帝国。
阐释:结合图片中的时间,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进行分析说明。
不同二:比较两幅地图,可以看出图5中出现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或南斯拉夫)等民族独立国家。
阐释:结合图片中的时间,可从一战后,战胜国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或南斯拉夫)实现民族独立进行说明。
不同三:比较两幅地图,可以看出图5苏联代替了俄国。
阐释: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进行说明。
不同四:比较两幅地图,可以看出图5中出现英、法托管殖民地。阐释;可从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国联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即委任统治进行说明。
不同五:比较两幅地图,可以看出图5德国东部出现波兰走廊(或西部出现莱茵兰非军事区)。
阐释:可从一战之后,为限制德国,协约国在德国东部划出波兰走廊,让波兰拥有波罗的海出海口进行说明。
高二历史全解全析 第1页(共10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