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时间范围:1840年~1949年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特点:屈辱和抗争
主要矛盾:⒈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⒉阶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基本线索(1)屈辱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复习
一、总体认识
1840
1912
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时间线索
1850
184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瓜分狂潮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1915
民四条约
虎门销烟
1839
林则徐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洪秀全
开眼开世界
林、魏、徐
洋务新政
李鸿章等洋务派
戊戌维新
康、梁等维新派
辛亥革命
孙中山等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等农民阶级
巴黎和会
1919
反割台斗争
1895
刘永福等
收复新疆
1875-1878
左宗棠
义和团运动
1899-1900
农民阶级
五四运动
1919
抵制日货运动
1915
辛亥革命1911-1912
二、阶段特征:
【总的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艰难发展。
【具体特征】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列强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追求独立、民主、自由的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①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动的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近代企业产生并发展(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并艰难发展,但不完整(洋务运动虽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化,但倡导中体西用,最终失败;同时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2)社会生活西方化(衣、食、住、行等变化)。
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形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
民主思想逐步产生,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的主流。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高 度
时 期
19C60—90S
19C90—20C初
20C前期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新政
戊戌维新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
三、历史分期:
(1)按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共79年)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共30年)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第四阶段: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2)按执政政府分:
1840~1912:晚清政府统治时期
1912.1~1912.3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孙中山)
1912~192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段祺瑞、孙传芳、张作霖等直系、奉系、皖系)
1927~1949: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27-1937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又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
1937-1949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1937-1945是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946-1949是解放战争时期)
(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
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政治上: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很多主权;“中外和好”的局面暂时形成,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各阶段特征分析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1860~1901年 )
经济上: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中国的近代化起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
政治上: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掀起救亡高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思想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指导了洋务运动的进行;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军事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加剧: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社会生活: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1901~1919年)
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在获得短暂迅速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潮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证明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政治上: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
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 1919~1927年)
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政治: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思想: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五)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
经济上,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还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对峙,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5年从幼稚走向成熟;政治局面从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
思想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军事: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红军长征;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外交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经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沦陷区成为日本的附庸,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外交: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兴起;国民政府收复部分治外法权。
思想: 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军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两个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开辟国外战场;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中共在军事上坚决回击。
(七)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经济上,国民党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政治: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
思想: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军事: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经过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几个阶段,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根据材料判断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阶级属性和救国主张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清]魏源《海国图志》(1843)
材料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1853)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清]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864)
材料四: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清]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
当堂训练
材料五: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贴(1900)
材料六: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旦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舍此更无他策。 ——[清]慈禧太后颁布上谕(1901)
材料七: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清/民国]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
材料八: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民国]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