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2024新)北师大版期末综合素养评价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聪做凝固实验所得到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 B.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4min
C.第13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此时室温是24℃
2.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吸热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
3.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B.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1∶3
C.甲、乙两车在0~3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t=2s时,甲、乙两车相距20m
4.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的田径赛事在法兰西体育场陆续进行。在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最后冲刺中,中国代表队四位运动员共同参赛,最终位列第八名。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众观看比赛时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中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下列关于图所示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厨房蒸笼冒“白气”是汽化现象,是吸热过程
B.乙图中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是放热过程
C.丙图中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
D.丁图中寒冷的冬季雪人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
6.某物体运动的s-t图如图甲所示,则对应的v-t图像是( )
A. B.
C. D.
7.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听电话时我们根据声音就能分辨出对方是谁,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
B.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C.吹奏笛子的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D.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风吹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9.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描述(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部分,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11.身高为1.6m的李华,眼睛到头顶的距离为10cm,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为了通过面前的竖直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 )
A.1.5m B.1m C.0.75m D.0.8m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蜡烛和光屏都向左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投影仪就是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B.若蜡烛从光具座35cm处移动到45cm处的过程中,移动光屏,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逐渐变大
C.在图乙中,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置一个眼镜片,只向右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像,该镜片是近视眼镜片
D.将蜡烛从40cm刻度线处向透镜方向移动,移动光屏,光屏上可接收到放大的像
1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视频课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用来远程共享学习资源,但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或电视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引起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矫正的原理图中,正确的是( )
A.甲、丙 B.乙、丁 C.乙、丙 D.甲、丁
14.如图所示,四个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采用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又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现象,此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
16.如图所示,锡熔化时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一共经历了 min,该过程中锡需要不断 热量,温度不变,第8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17.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v甲∶v乙=4∶3,所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3∶2,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 ;再经过15s,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v甲∶v乙= 。
1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19.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向全国人民送上来自太空的祝福。王亚平弹古筝时,用相同力度拨动不同的弦,古筝发出的声音 不同;能准确区别古筝与其他乐器的声音,这是通过 判断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声呐是潜艇的耳目,潜艇通过向目标物发出超声波进行目标探测和测距。某潜艇A以20m/s的速度向正前方静止的潜艇B行驶并发出声呐探测,经过5秒后接收到回声信号,则发出信号时潜艇A与潜艇B间相距 m。(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1500m/s)
21.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是 度。若这束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反射角变为 度,此时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度。
22.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该现象是光从 中进入 中所形成的(选填“空气”或“水”)。
23.世界杯足球比赛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体育项目,世界杯上使用了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利用摄像机镜头跟踪运动员和足球。摄像机镜头是凸透镜,足球通过摄像机镜头成一个倒立、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运动员射门时,足球向球门框上的镜头靠近的过程中,摄像机中足球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
24.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由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5.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三、作图题
25.
(1)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在下图虚线框中画上正确的镜片。
(3)如图所示,小明在房间的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客厅沙发上S点的爸爸,请画出此现象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6.金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前,金铭同学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此时示数应为 ℃;如果按A所示方式读数,读得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金铭同学由于粗心记错了一次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 min的温度,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
水的温度/℃ … 95 97 99 99 92 99 99 …
(3)改正数据后,金铭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 ℃
(4)实验结束时,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这可能是因为 。
(5)通过学习思考,金铭认为在用天然气熬粥、纯汤时,在粥、汤沸腾后应 (填“保持大火”或“改为小火”)继续熬粥、炖汤。
27.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如图甲,实验前将纸板垂直放置在 上,如图乙,探究时使用可向后折转的光屏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下在”)同一平面内;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出对应的反射角,可得结论 ;当激光笔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 (选填“0°”或“90°”),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2)如图丙,将纸板间后倾斜,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如图丁,用固定激光笔照向鼓面上的平面镜,墙面出现一个光点,轻压平面镜左侧鼓面使其稍许凹陷,则墙上光点位置会 (选填“上移”、“不变”或“下移”)。
28.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步骤如下:
(1)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甲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分别安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随着蜡烛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将往 移;
(2)实验中,他得到的物距(u)与像距(v)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烛焰与凸透镜相距30cm时在光屏上能看见清晰的像,若此时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不改变透镜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向 移动距离s'(填“左”或“右”),且移动距离s' s(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明再换用焦距为15cm凸透镜继续实验,若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五、计算题
29.如表是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6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km?
30.潜水艇由海面上匀速向下潜30s,下降了60m,悬停在海中,接着向海底发射超声波1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求:
(1)潜水艇下潜的速度是多少?
(2)此处海洋深度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B B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A B C
15. 压缩体积 汽化 吸热
16. 232 5 吸收 固液共存
17. 9∶8 4∶3
18. B 1.35
19. 音调 音色
20.3800
21. 30 0 180
22. 反射 折射 水 空气
23. 缩小 变大
24. 5cm 变大
25.(1)
(2)
(3)
26.(1) 88 偏大
(2) 10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99
(4)杯底处石棉网温度较高
(5)改为小火
27.(1) 平面镜 在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0° 180°
(2)不能
(3)上移
28.(1) 同一高度 上
(2) 10 左 小于
(3)右
29.(1)由上海到南京的路程s=300km,列车在此区间运行的时间为
t=11∶45-09∶15=2.5h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区间运行的时间为
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6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
30.(1)潜水艇由海面上匀速向下潜30s,下降了60m,则下潜的速度为
(2)悬停在海中,接着向海底发射超声波1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超声波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海洋深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