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5 08: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
该课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能手比赛教学能手奖
彭水漪/执教、整理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1794 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了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仑要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说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网来预测天气状况的。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生(杂):蚂蚁,蜻蜓,云……
师:对,我们还可以通过识别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
(师板书课题和“科普文”。)
二、预习反馈,巩固文章内容
师:昨天我留了预习内容。下面,请同桌互相检查预习内容的完成情况。有争议之处可以请教小组其他同学。
(屏显。)
课前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一。
(生同桌互读互查字词读音。)
师:谁来给同学们说说易错的字音和字形?
生1:“匀称”读“ yún chèn”,容易读成“yún chèng”。
生2:峰峦的“峰”不要误写成金字旁的“锋”。它是山。弥漫的“漫”不要写成快慢的“慢”。它和水汽有关系。
师:大家还有要提醒的吗?
(生摇头。)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些词语好吗?
(生齐读,每个词语读三遍。)
师:昨天我们还有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课后练习一”。下面,各小组交流“课后练习一”的完成情况,并推荐展示学习成果。
(生4 人小组顺时针互相换写有练习内容的小卡片,检查练习完成情况,之后组内推选出完成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
师:好了。各小组已经选出要展示学习成果的同学。下面,请大家利用课堂的投影展示你们的成果。
生1:我展示的是我们组魏同
学的练习。他比较腼腆,我来替他展示。他巧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使用“气泡图”的形式,列出了云及其色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气泡图”清晰美观,我们组认为很好!
生2:我们组推荐的是我的练习。我采用的是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的表格,条理清晰地列出了云及其色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可能不够新颖,但却很实用。
生3:我展示的是我们组王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他下了很大的工夫,不仅列了表格,还打印了彩图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云及其色彩的种类、特征。我们小组一致认为这种形式更形象更直观。
师:刚才三个小组的同学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4:我欣赏王同学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会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
生5:同样是完成练习,我要学习他们爱动脑的好习惯,让自己也能够想到换种形式去表现云及其色彩的种类和特征。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要学会用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文结构来表达内容。这样就可以在学习中寻找到乐趣。给同学们一个建议,大家无论是用表格还是用类似气泡图的表现形式,都要尽量少写文字,只用关键词就可以了,那样会更简洁。
三、出示主问题,搭建学习平台
师:通过自主预习和相互交流,我们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了文章。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作者是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的。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即科学性,重点在于内容的选取;普即普及性,重点在于语言的表达。
(师在“科普文”三字下板书“科学性”“普及性”。)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再次深入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看作者是如何将云与天气的关系解说清楚的,还有如何让我们这些不太了解云与天气关系的读者能读懂文章的。先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独立思考,然后把想法写下来。
(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然后在小卡上写下自己的认识。)
师:同学们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因为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有限,可能思考不够全面,不过没关系。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学习交流。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同学们可从下面四个角度来探讨。
(屏显。)
1. 作者对说明的内容是怎样安排顺序的。
2. 从文中找到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句子作评析。
3. 就某种说明方法的使用效果作分析。
4. 抓住某句中的关键词品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希望各组组长组织好。互助学习时,大家要相互关照,倾听,记录。我要看哪个组思考最全面,表达最准确。
(各小组合作学习,组长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内讨论,记录员记录整理同学发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随机参与讨论,并进行疑点点拨;学生小组讨论后选一名同学发言总结,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交流展示,强化知识点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入。我也参与了几个组的讨论。相信同学们都会有很精彩的展示。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各组发言完毕,老师会给大家提问时间。各组发言人注意,前面小组已经说过的角度不要重复。
(教师随机抽查三个小组展示该组学习成果。)
生1(一组):我们组是从课文内容结构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角度来分析的。文章首先从云的形态、变化说起,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识天气,接着介绍了可以通过云的形态、色彩现象识别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明事理的,条理清晰,使我们这些不太了解上述知识的读者很容易就弄清楚了。
生2(一组):我们在理清结构的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到了一些关键句、段的作用。第2 段说明可以根据云的形态识天气,是总领第3、4、5 段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围绕这个展开的。第6 自然段第一句是过渡句,说明还可以根据云的色彩识天气。这些关键句、段对我们读懂文章和了解相关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3(二组):作者为了说明云及其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的种类、特征,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打比方和分类别。例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这种说明方法在说明云的特征时使用更多。分类别的方法就更明显了。例如,文中“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段,将云分为预示晴天的云和预示阴天的云来介绍,条理更清晰,我们看起来就不费劲了。
生4(三组):我们组主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品析其作用。例如,“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一个“躲藏”就逼真地烘托出了云层之低和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还有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等,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富有变化。文章最后两句话———“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面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互照应的,表现了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师:刚才,三个组的发言角度不同,但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是如何将云与天气的关系解说清楚的。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和补充?
生1:我有些迷惑的是“总—分—总”是结构还是顺序?刚才那组同学说是顺序。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是个认真思考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一般,我们说“总—分—总”是结构。本文是由云的外在变化的现象来探究它所带来的天气变化这一本质。由现象到本质是逻辑顺序的一种。大家首次接触这个词会很陌生。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大家会熟悉这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生2: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我不明白刚才那组同学为什么把它们叫成打比方。
师:没错,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在说明文中可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使说明更生动形象,于是在说明文中就给它们换了个名字———打比方。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3:我还有一个发现。我读了这篇文章,感觉如果不认真细致观察,作者是写不出这么清楚的文章的,因为科学知识一定要准确。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精辟。是的,没有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细致观察就不会有科学知识的准确传递。大家知道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吧?他的传世之作《昆虫记》就是他细心观察的成果。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人。养成这样的学习品质会使你们终生受益。下面,我们就请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生1:顺着老师刚才的话题。我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这样会帮助我学习。
生2:学习说明文时,可以从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关键句的使用等方面思考。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更层次分明。
师: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品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词语和句子的作用,是我们学习说明文时的重点。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学写说明文的要求。本文之所以使人读来兴趣盎然,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功不可没。下面,就让我们牛刀小试,完成“课后练习二”。完成后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的造句更形象。
五、当堂练习,积累拓展
(学生在小卡上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二”,同桌互读互评后小组互评,并选出有特色的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以便学生课下浏览和交流。)
师:同学们造出的句子如此生动有趣,想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家已经对打比方的妙处心领神会了。随着对说明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会不断掌握更多的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亲自去实践,就一定会获得科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的双重收获。请同学们课下在“课后练习三”中任选其一做。另外,班长、课代表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主题活动。老师期待大家在活动中精彩展示你们的积累和收获。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屏显。)
1.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天内,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并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2.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要分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