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16. 0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这种习俗源于
A.图腾崇拜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3.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商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西周如此分封最直接的目的是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C.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D.严控异姓的诸侯,防止反叛
4.《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应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5.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主父偃曾上书汉武帝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分别是
A.郡县制、设置中朝 B.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封异姓王” D.郡县制、设刺史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土地兼并更加更严重
8.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9.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
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10.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1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B.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C.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D.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长官都是宰相
1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D.完全实现了公平选拔官员
13.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14.“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该材料可能出自
A.《新唐书》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明史》
15.“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如何选择陪审员……克利斯提尼的做法是,德谟向中央政府提供6000名预备陪审员(每个德谟600名),然后,抽签决定任职人选。”克里斯提尼的做法
A.沿用了梭伦时期形成的惯例 B.体现了古代雅典公民权力的平等
C.提高了古代雅典的审案效率 D.确保了雅典陪审法庭能依法判案
17.《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平民利益 C.袒护贵族特权 D.体现政治民主
18.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文明传承
19.下表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20.右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
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的章节名称
A.环境: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
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基础:农业和商业
21.法国学者加奈隆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这句话说明了
A.加奈隆肯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加奈隆说出了雅典民主的荒诞
C.加奈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评 D.加奈隆正确分析了雅典民主的特点
22.《 十二铜表法》 表八第3条规定: “ 如果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 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 如为奴隶, 则为一百五十阿司。这说明《 十二铜表法》是
A .保护贵族利益的习惯法 B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的成文法
C .适用所有罗马及外邦人的万民法 D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自然法
23.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24.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2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26.某宪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该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法国1875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27.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下列对该政体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统可连选连任 B.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C.内阁由议会任命 D.总统由国民普选产生
28.右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A.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B.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C.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
D.美国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29.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0.英国宣称: “ 在选举政府方面, 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 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1 8 7 1年德国宪法规定: “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拥有任命官吏、 创制法律、 统帅军队、 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女王没有任何自由 B .德国皇帝比英国女王有实权
C .英国女王比德国皇帝更自由 D .德国皇帝不受宪法约束
高 二 历 史
2016.0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2页,用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2小题。每题各20分。
题 号 31 32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20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几经嬗变,其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图一 图二 图三
(1)写出与图示相对应的朝代名称,说明判断理由。(6分)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伯里克利
(2)材料二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 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8分)
材料三 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
(3)材料二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6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12分)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8分)
答案2016-3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B 2.C 3. B 4.B 5.B 6.B 7.C 8.C 9. A 10.B 11. C 12.A 13. C 14. D 15. C 16. B 17. A 18. D 19.B 20. C 21. D 22.B 23.A 24. A 25. D 26. B 27.A 28.D 29.C 30.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题各20分,共40分。
31.(20分)
(1)图一:秦朝 理由:中央设三公九卿。
图二:隋唐 理由:开创、完善三省六部制。
图三:明清 理由:丞相被废除。(6分)
(2)雅典公民。(2分)
成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特点;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地少山多,海岸曲折,海岛密布。(6分)
(3)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2分)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使国家实力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4分)
32.(20分)
(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2分)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8分)特点: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2分)
(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4分)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4分)
一、雅典:从部落联盟到国家
二、从寡头政治到民主制度
三、华夏:从酋邦到国家
四、从宗法制到专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