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块二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课件(共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模块二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课件(共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15 13:50:00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模 块二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6讲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
依标据本 明目标
1
2
立足教材 夯基础




3
精讲巧练 破重难
5
课堂达标 练好题
4
专项整合 过实验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1.知道机械运动,能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1 km= m;
1 m= dm= cm= mm= μm= nm。
(2)测量工具: 。

m
103
10
102
103
106
109
刻度尺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和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量程是 ,
分度值是 。
②“放”: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③“读”: 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估读到 的下一位。
④“记”:测量结果有数字和单位。图中铅笔的长度为 。
量程
分度值
0~3 cm
1 mm
正对
分度值
2.00 cm
2.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
1 h= min=______s。
(2)测量工具: 。
(3)停表的读数: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 min;
大圈内表示秒,最小刻度为 0.1 s。读数=小表盘的示数+大表盘的示数。当分针在前0.5 min内时,秒针在0~30 s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 min内时,秒针在30~60 s内读数。图中停表的示数为 。

s
60
3 600
停表
75.0 s
回练教材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 mB.成人正常行走的步长约为50 mmC.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5 sD.完整播放一遍我国国歌的时间约为50 s
D
3.误差
(1)错误与误差:真实值与 之间的差异叫做 。误差可以减小, 但不能消除;可以避免。
测量值
误差
错误
平均值
回练教材
2.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 cm、17.57 cm、17.56 cm、17.57 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7.57
1 mm
知识点2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1)定义: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 的物体。(2)选取原则①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②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③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位置
标准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回练教材
3.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神舟十八号飞船B.中国空间站C.地面指挥中心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航天员
A
知识点3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 ,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2)路程相同,比较 ,时间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路程
越长
时间
越短
路程
时间
(4)单位换算:1 m/s= km/h。
(5)类型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 的运动;②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v=
3.6
不变
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可以用公式v= 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回练教材
4.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300 m内甲车运动的时
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 m/s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
重难点 速度的计算【例】 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
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A
【变式】 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两车出发前相距20 m,甲比乙晚出发5 s C.在第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 D.5~10 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B
实验八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例2】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v=

(3)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4.00
0.03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偏大
B
(6)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1. 《吕氏春秋·察今》记录了“刻舟求剑”的典故。学习物理知识后使我们懂得,要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树 B.舟 C.舟上的标记 D.水流
A
2. 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 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 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 km/h B.4.8 km/h C.5 km/h D.6 km/h
B
3.(多选)右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8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1.25 m/sB.BC段物体是运动的C.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的平均速度D.CD段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
AD
4.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 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0.1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2.12(2.11~2.14均可)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5. 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 km/h,合 m/s。小明跟随爸爸开车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2
60
6. 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解:(1)标志牌上的数字“80”的含义: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 km/h;“××隧道3 600 m”,是指隧道全长3 600 m。(2)已知t=3 min=0.05 h,隧道全长s=3 600 m=3.6 km,方法一: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
其速度为:v===72 km/h<80 km/h,故没有超速。方法二:汽车以80 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v最大t=80 km/h×0.05 h=4 km>3.6 km,故没有超速。
拓展延伸
7.甲车从P点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 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 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
A.可能为2 m
B.可能为4 mC.一定为8 m
D.一定为6 m
B
本课结束,谢谢观看(共52张PPT)
第8讲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模 块二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依标据本 明目标
1
2
立足教材 夯基础




3
精讲巧练 破重难
5
课堂达标 练好题
4
专项整合 过实验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1.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提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的作用。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
阻力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3.理解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回练教材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不受力,一定会保持静止
C.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力
D
知识点2 惯 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的性质。
2.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大小,所以我们对惯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不变
(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质量大,物体的惯性就 ,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
质量

3.利用与防范
(1)利用: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
(2)防范:系安全带、开车保持车距、严禁超载等。
回练教材
2.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因为锤柄撞击桌面时, 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紧套在锤柄上。
锤头
知识点3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_______
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静止
匀速
直线运动
同一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一对平衡力 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回练教材
3.如图,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1)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 。
(2)杯子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 。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知识点4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这样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
(3)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②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
相对运动
相反


回练教材
4.如图所示,重20 N物体A在大小为30 N的水平向右推力F作用下,在竖直墙壁上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为 ;改变水平推力的大小,当物体A匀速下降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为 。
20
竖直向上
20
竖直向上
(4)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目的 方法 实例
增大 有益摩擦 _____压力 刹车时用力捏车闸;用力擦黑板
____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鞋底、轮胎刻有花纹;汽车装有防滑链;塑料盖上有竖纹
减小 有害摩擦, _____压力
____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给轴承加润滑油;冰壶运动员用刷子刷冰面
用滚动代替滑动 行李箱装有轮子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磁悬浮列车、气垫船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回练教材
5.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它的结构和使用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轴承内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C.刹车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
D.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
2.静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其相平衡的力有关,可用 求解。
二力平衡
深度学习 
1.填空:人走路时受到的摩擦力是 (选填“静”或“滑动”)摩擦,方向向 (选填“前”或“后”),是人走路的 (选填“阻”或“动”)力。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 )
(2)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 )
(3)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 )



×
×
×
重难点1 辨别“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
【例1】 如图所示,人骑在马背上,人和马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马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马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马受到的重力之和
D
方法指导 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析
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概念 物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相同点 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变式1】 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N,当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拉力是50N,若使它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 N,拉力方向__________。
50
等于
竖直向上
重难点2 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例2】 小华在操场进行爬杆锻炼,在竖直杆上攀爬,匀速向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匀速向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2,若小华的自重为G,则 ( )
A.f1=f2>G  B.f1=f2<G  C.f1=f2=G  D.f1>G>f2
C
【变式2】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装水的杯子静止在空中,杯子______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杯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若喝掉杯中一部分水后,仍按如图方式保持静止,则杯子所受摩擦力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具有
竖直向上
变小
重难点3 画力的示意图
【例3】 如图所示,请在重心O点画出小球受到重力G和墙壁对小球支持力F的示意图。
【变式3】 如图所示,物体A与弹簧连接(弹簧被压缩),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变式4】 劳动课上,小欢用铜片制作风铃,来装饰校园“禁毒防毒”宣传栏。如图,将一个铜片悬挂于线下静止,请画出铜片受力的示意图。
实验九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4】 小明同学在进行实验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上滑下,滑到铺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 由静止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同一高度
速度
(2)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在 (选填“A”“B”或“C”) 受到的阻力;
A.斜面上时   B.水平面上时   C.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时
(3)实验中小明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长短来反映_________________,这种比较的方法属于物理学中的 ;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转换法  D.推理法
B
速度变化的快慢
C
(4)通过分析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阻力越 ,小车速度减小越 ;
(5)进一步推理可得:若接触面绝对光滑,小车受阻力为 ,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



匀速直线
实验十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5】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_____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对比 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匀速直线
等于
压力
乙、丙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5)下图为改进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也能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原因是木块B相对桌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B受到的 力的大小,该实验的原理是 (选填“二力平衡”或“受力不平衡”)。
滑动摩擦
二力平衡
实验十一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6】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学习小组设计了图甲和图乙两种实验方案。
(1)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
甲研究对象:小木块
乙研究对象:小卡片
改变力的方向
(2)从实验效果的角度分析,你认为 方案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实验中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 相等时,小卡片静止。
(4)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卡片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能平衡。
(5)在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再松手时,小卡片运动,由此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能平衡。

乙方案中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较小
质量
同一直线上
同一物体上
1. 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能够直接通过实验验证
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仍能向前滚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
C.用力使锯条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B
2. 如图,运动员向右上方投掷标枪,不计空气阻力,如果在最高点,标枪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则标枪将 ( )
A.静止不动,停在最高点
B.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掉落在最高点的正下方
D.继续沿着最高点右侧虚线轨迹运动
B
3. 如图所示,汽车上配有安全带和头枕,司机和乘客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当向前行驶的汽车分别出现突然加速、紧急刹车两种状况时,对乘车人员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是 ( )
A.头枕、头枕
B.安全带、安全带
C.安全带、头枕
D.头枕、安全带 
D
4. 如图所示,飞机要在飞行中向目标处空投救灾物品,空投位置应是A、B、C中的 ( )
A.A B.B C.C D.三个位置都可以
A
5. 小周同学参加了2024年中考体育测试,在立定跳远项目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周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小周跳起后,在空中运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
C.小周跳起后,在地面弹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
D.起跳时,小周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周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6. 车站广场上,常常看到人们将旅行包放在拉杆箱上,如图所示,若地面和拉杆箱A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杆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对A的压力和B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7. 2024年3月17日,在鹿特丹进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5 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勇夺冠军。如图是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以看台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B.加速运动时,运动员的惯性逐渐变大
C.在弯道上滑行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
8.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上面的棋子由于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___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运动状态
惯性
重力
9. 如图甲所示,各个面粗糙程度相同的a、b两个铁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F1=10 N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 N;如图乙所示,将a、b并排放于同一桌面上,在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 N。
0
10
10.如图所示,用6 N的水平拉力F拉动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则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2N,方向为 (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 N。当F增大到8 N时,B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水平向右
4
不变
11.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 N,运动的路程为 m;在0~4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10 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
16
等于
12.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13. 如图所示,物块A在水平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请画出物块A的受力示意图。
拓展延伸
14. 如图甲所示,小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C
A.0~1 s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 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给木箱的摩
擦力
B.1~2 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
C.2~3 s内人对木箱的推力做功为8 J
D.如果3 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本课结束,谢谢观看(共41张PPT)
第5讲 质量 密度
模 块二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依标据本 明目标
1
2
立足教材 夯基础




3
精讲巧练 破重难
5
课堂达标 练好题
4
专项整合 过实验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物理属性。 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生产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点1 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 表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 t= kg;1 kg= g;1 g= mg。
m
1 000
1 000
1 000
回练教材
1.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船飞上太空,质量变小
B.石块比木块的质量大
C.1 kg铁比1 kg棉花的质量大
D.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D
2.测量工具:天平
测量前 ①放:把天平放在 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 处
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处,调节时遵循“左偏右调”或“右偏左调”的原则
③估:称量前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时 ④测: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中,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____盘中依次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事项 ①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②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和拨动游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③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水平
零刻度线


回练教材
2.关于天平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平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节,调平衡后,才能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B.一架天平在一个位置调节平衡了,可以将它移到另一位置使用,不必重新调平
C.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调节平衡,再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D.调节天平平衡时,必须到指针静止后再观察
A
知识点2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表示。
2.公式: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变形式:m=ρV,V=。
3.单位:基本单位是 ,符号为 。单位换算:1 g/cm3= kg/m3。
质量
体积
ρ
ρ=
千克每立方米
kg/m3
1×103
4.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大小 ,但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1×103 kg/m3
1 m3水的质量是1×103 kg
无关
回练教材
3.下列例子中,密度变小的是 ( )
A.冰熔化成水
B.粉笔用了一半
C.铁杵磨成针
D.氧气瓶中的氧气被用去一半
D
知识点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
原理 ________
器材 天平、量筒、水、细线(适用于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不溶于水的固体) 天平、烧杯、量筒、被测液体
方法 ①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m; 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体积V1; ③再用细线拴住物体放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④固体密度ρ=___________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液体密度ρ=____________
ρ=
回练教材
4.在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应该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它的质
C.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时,小石块应放在右盘
D.小石块浸没到量筒的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的密度偏小
D
知识点4 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1)温度能改变物质的 。在我们常见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 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2)风的形成: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 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密度
固体
气体
变小
(3)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当水温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当水温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 。
高于4
低于4
4

2.密度与物质鉴别
(1)原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可以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密度来鉴别物质。
(2)应用:鉴定牛奶;农业选种时配制盐水;航空器材常利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机床底座用坚固且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不同
回练教材
5.下列关于密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kg水和0.9 kg冰的密度相同
B.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为减轻质量,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D.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常采取弯腰姿势撤离,原因是有害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D
重难点 物质m-V图象分析
【例1】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和水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水=1×103 kg/m3) ( )
A.ρ丙>ρ乙>ρ甲且ρ甲>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甲>ρ乙>ρ丙且ρ乙=ρ水
D.ρ乙>ρ丙>ρ甲且ρ甲<ρ水
C
【变式】用烧杯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烧杯的质量为 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当液体的体积为 cm3时总质量为90g。
40
1.0×103
50
实验六 测量固体的密度
【例2】 某小组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游码

(2)天平平衡后,小组的小滨同学按图乙所示的方法称量金属块的质量,请写出其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用手拿砝码(或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
了右盘和左盘)
(3)小滨纠正了错误,正确操作,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所称量金属块的质量是 g。
79.2
(4)小滨在量筒内倒入20 mL的水,放入金属块后量筒内水面如图丁所示,量筒读数时,视线应在_____(选填“A”“B”或“C”)处。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g/cm3。
(5)测量结束后,小明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使用的砝码有缺损,则所测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B
10
7.92
偏大
【例3】 小王买了一种果汁,他想在实验室中测量出这种果汁的密度,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实验七 测量液体的密度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106 g;
(3)将烧杯中的部分果汁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果汁的体积为 cm3;
40
(4)用天平测烧杯和杯内剩余果汁的总质量,
如图丙所示,测得烧杯和剩余果汁的总
质量为 g;
(5)计算出果汁的密度为 g/cm3;
(6)小王发现上述第(3)步操作时,有少量果汁附着在量筒内壁上,你觉得测得的果汁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2
1.1
偏大
1. 在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扛上锄头去菜地挖地种菜,请你估测一把锄头的质量最接近 ( )
A.1 500 mg B.1 500 g C.1 500 kg D.1 500 t
B
2. 节日放飞的氢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气球不漏气且在爆炸前),关于球内气体质量和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
3. 下列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称量前,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B.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称量时,若横梁不平衡,应调节平衡螺母
D.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与砝码的质量一定相等
A
4.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为了粗测湖水密度,某兴趣小组取体积为200 cm3的湖水,测得其质量为206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体积有关
B.密度与质量有关
C.湖水密度为1.03×103 kg/m3
D.湖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
5. 水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 ℃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 ℃范围内,水具有 (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水的反常膨胀特性,保证了冰面下湖底的水温仍保持在 ℃左右,保护了水底生物。
4
热缩冷胀
4
6. 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两块大小和材质均不相同的石块的密度。
(1)天平调平衡后,在测量小石块质量时,往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一)所示,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甲(二)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此时天平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g;
向右移动游码
54.4
(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变化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2.72
(3)小明发现利用天平和量筒无法完成大石块密度的测量,经思考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两侧各挂大石块和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动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
②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竖直拉动测力计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如图戊所示,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③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计算大石块的密度ρ= (用ρ水、F1、F2表示)。
×ρ水
7.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测得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 g;向量筒中倒入部分饮料,如图丙所示,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 mL;用天平测得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40 g,则饮料的密度为 kg/m3。
71.2
30
1.04×103
(3)只利用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和适量的水也能测量出饮料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测出一个烧杯的质量m0;
②将一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另一个烧杯装同样高度的饮料,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2;
则烧杯内饮料的体积V= ,密度ρ= (两空均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ρ水已知)。
8. 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 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 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 g。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1)水的质量:m水=m2-m1=47.4 g-25.4 g=22 g
玻璃瓶的容积:V瓶=V水===22 cm3
(2)待测液体的质量:m液=m3-m1=51.8 g-25.4 g=26.4 g
待测液体的体积:V液=V瓶=22 cm3
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1.2 g/cm3
拓展延伸
9. 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小明做了两次实验并做了如下记录,则液体的密度ρ= g/cm3,容器的质量m= g。
次数 液体的体积V/cm3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1 58 79
2 107 128
1
21
本课结束,谢谢观看(共33张PPT)
模 块二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11讲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依标据本 明目标
1
2
立足教材 夯基础




3
精讲巧练 破重难
5
课堂达标 练好题
4
专项整合 过实验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1 浮 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方向: 。
3.浮力产生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 不同,即F浮= ________________。
向上
竖直向上
压力
F下表面-F上表面
4.称重法测浮力①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的重力G;②将物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浸在液体中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5.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和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 。
G-F
体积
液体的密度

回练教材
1.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B.在水中的桥墩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D.空中上升的气球
B
2.如图所示,物体悬浮在水中,水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F2和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F2与F1的差等于物体的重力C.由于物体静止不动,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D.因为物体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大于物体下
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所以F1>F2
B
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
3.适用性: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G排
ρ液gV排
回练教材
3.一个实心铜块的体积是100 cm3,把它全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 cm3,所受到浮力为 N;如果将它全部浸入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N。(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g取10 N/kg)
100
1
0.8
重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
【例1】 将一小球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甲中,小球静止后,溢出酒精的质量是80 g,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N;将其轻放入未装满水、底面积为100 cm2的大烧杯乙中,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45 g,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50 Pa,则乙杯中水面升高______cm,小球的密度是 kg/m3。(ρ酒精=0.8×103 kg/m3,ρ水=1.0×103 kg/m3,g=10 N/kg)
0.8
0.5
0.95×103
【变式1】 将密度为0.9×103 kg/m3、体积为V的冰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无水溢出),冰块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_____V,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总质量不变)容器中的水面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ρ水=1.0×103 kg/m3)。
不变
重难点2 浮力大小的计算【例2】 如图甲,用轻质细线将一不吸水的木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读数为3 N;如图乙,将该木块静置于平放的盛水容器中,木块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该木块时,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且静止。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图乙中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2)木块的体积;(3)木块的密度;(4)图丙中F的大小。
解:(1)因为木块漂浮,所以F浮=G木块=3 N(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3×10-4 m3因为V排=V木块,所以木块的体积V木块=V排=×3×10-4 m3=5×10-4 m3(3)木块的质量m木块===0.3 kg木块的密度ρ木块===0.6×103 kg/m3
(4)木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 kg/m3×10 N/kg×5× 10-4 m3=5 N此时木块受平衡力,则有F=F′浮-G=5 N-3 N=2 N
方法指导 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方法 表达式
称量法 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二力平衡法 F浮=G(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用二力平衡分析求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变式2】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 N/kg) ( )
A.物体的体积是500 cm3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 N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 kg/m3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 N
C
实验十四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例3】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
(1)从图中可知物块的重力为 N。(2)比较D和E,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 有关。
(3)比较 和 ,可以得出:当物块完全浸没后,浮力大小与所处深度无关。
(4)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4.8
液体的密度
C
D
控制变量法
(5)该小组的同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上述实验中所用物块的密度:①物块完全浸没于水中所受浮力为 N;②物块密度为 kg/m3。(ρ水=1.0×103 kg/m3,g=10 N/kg)
0.6
8×103
(6)小明还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于是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让它漂浮在水面上。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②小明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形状有关,他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小于
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实验十五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例4】 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如图甲,用测力计测出某物体所受的重力。
B.如图乙,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C.如图丙,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
D.如图丁,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1)实验的最佳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乙、甲、丁、丙
(2)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
B
1
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以下情况会影响结论的是 。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物体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其他物体进行实验
...
A
A
1. 将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则这两个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量
B
2. 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其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用p表示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F表示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它们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象正确的是 ( )
A
3.某同学用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和食盐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 )
B
A.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下B.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0 NC.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1.2×10-4 m3D.丙图中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
4. 充入气体后的飞艇的体积是1 500 m3。飞艇悬浮在空中时,飞艇总重力和它受到空气的浮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空气密度按1.3 kg/m3计算,飞艇受到空气的浮力大小为 N。(g取10 N/kg)
平衡力
1.95×104
5. 如图所示,将边长为20 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0 cm,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 kg/m3,g=10 N/kg。求:(1)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强;(2)正方体受到的浮力;(3)正方体的密度。
解:(1)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0 cm=0.1 m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强:p=ρgh=1×103 kg/m3×10 N/kg×0.1 m=1 000 Pa(2)正方体的排开的水的体积:V排=Sh=(20 cm)2×10 cm=4 000 cm3=4×10-3 m3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 kg/m3×10 N/kg×4×10-3 m3=40 N
(3)正方体的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所以重力为:G=F浮=40 N正方体的质量:m===4 kg正方体的体积:V=(20 cm)3=8 000 cm3=8×10-3 m3正方体的密度:ρ===0.5×103 kg/m3
拓展延伸
6. 如图甲所示,将一圆柱体木块用细线拴在没有水的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图乙是木块所受浮力随容器中水的深度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 )
①木块的重力为10 N 
②木块的底面积为100 cm2 
③木块刚好浸没时,液体对容器底
的压强为1 600 Pa 
④木块的密度为0.8×103 kg/m3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本课结束,谢谢观看(共20张PPT)
模 块二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12讲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依标据本 明目标
1
2
立足教材 夯基础




3
课堂达标 练好题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知识点1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与沉取决于 与 的关系,具体如下表:
浮力
重力
上浮 下沉 漂浮 悬浮 沉底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F浮 G物 F浮 G物 F浮 G物 F浮 G物 F浮+F支 G物
物体处于动态, 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
注:上面几个式子中,若物体是实心的,质量分布均匀,ρ物为物体的密度;若物体是空心的或质量分布不均匀,则ρ物为物体的平均密度。










回练教材
1.将一块质量为60 g、体积为100 cm3的物块浸没在水中后放手,物块最终处于 (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此时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 cm3,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漂浮
60
0.6
知识点2 浮力的应用
1.轮船:制成 ,增加排开水的体积。 :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是指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 。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始终不变,靠改变自身________来实现浮沉。
3.气球和飞艇:靠充入密度 空气的气体来工作的。
空心
排水量
质量
重力
小于
4.密度计
(1)原理:根据物体 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
(2)特点:静止时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小,说明液体的密度越 。
漂浮

回练教材
2.“055型驱逐舰”是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新一代驱逐舰,其满载时排水量将达到12 000 t,该舰在长江航道满载航行时,所受的浮力是 N(已知ρ水=1.0×103kg/m3,g=10 N/kg),该舰从河里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108
不变
重难点1 运用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大小
【例1】 小明帮妈妈洗菜时发现,放在甲盆水中的茄子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放在乙盆水中的西红柿最终沉底,如图所示。她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此现象作出一些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D
A.茄子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B.茄子的密度大于西红柿的密度C.西红柿受到的支持力和它受到的重
力是一对平衡力D.往甲盆中缓慢加入适量的盐,茄子
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变式1】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在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 ) A.物体a的密度大 B.物体b受到的浮力小 C.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小 D.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D
【变式2】 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甲、乙、丙容器中装有三种不同液体,将同一实心小球放入容器中,静止时三容器中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甲=F浮乙<F浮丙
B.三种液体密度的关系ρ乙<ρ甲=ρ丙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乙<p甲<p丙
D.桌面所受的压力F压甲<F压乙<F压丙
重难点2 浮沉条件的应用【例2】 用硬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不计进排气管体积),然后将模型放入水中,使其上浮或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向瓶中充气时,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模型将下沉C.从瓶中抽气时,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
变小
D.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
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
【变式3】两同学分别在底端封闭的两支相同吸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制成了A、B两支密度计,放入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密度计A所受浮力较小
B.密度计B所受重力较小
C.两密度计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
D.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不同
A
1.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容器中,鸡蛋静止在两个容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B.鸡蛋在水和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C.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D.鸡蛋的密度小于浓盐水的密度
C
2. 如图所示,同一个球在A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B
A.A液体的密度小于B液体的密度B.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C.球在A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B
液体中受到的浮力D.球在A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B
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3. 2024年5月23日至24日,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当战斗机从军舰上起飞后 ( )
A.舰体略上浮,受到浮力不变
B.舰体略上浮,受到浮力变小C.舰体略下沉,受到浮力不变
D.舰体略下沉,受到浮力变大
B
4. 甲、乙、丙是三个体积、形状相同的球,完全浸入水中后由静止释放,最后情况如图所示,则受浮力最小的是 球,重力最大的是 球。(选填“甲”“乙”或“丙”)


初始状态上升了6 cm(水未溢出);再将小球A、B投入水池中后如图所示,水面相对于初始状态上升了1 cm;在A、B球质量差最大时,若只把质量大的小球放入小船中,水面相对于初始状态上升的高度是 cm。
拓展延伸
5.一个小船漂浮在圆柱体水池中(此时为初始状态)。现将体积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A、B放入小船,小船仍处于漂浮状态,水面相对于
5.5
本课结束,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