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
(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
(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空间观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形成对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直观认识。
2、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推理出物体的三维结构,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制作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视图: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特征。
3、学会绘制三视图: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物体绘制出准确的三视图。
4、应用与拓展:学生能够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设计简单的立体模型。
1.要想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必须学会想象,建立空间观念,或者把图形分成几部分来逐一画出;
2.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
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
1、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1)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2)借助实物模拟,观察并得出结论。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误区点拨:
(1)不能正确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处于拍摄地点,根据图中景物的特点,想想能看到什么。
【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山西吕梁·期末)用小正方体搭几何体,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A.4 B.5 C.6 D.7
【答案】B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底层个数和摆放方式,底层4个小正方体,摆了2行,且两行交错摆放;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层数,和第2层小正方体最少个数,第2层只看到1个小正方形,即最少摆了1个小正方体,据此分析。
【详解】
,如图,,至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B
【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底层4个小正方体和摆放位置,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第2层1个小正方体和摆放位置,据此确定这个立体图形。
【详解】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故答案为:C
【典例精讲3】(23-24六年级上·辽宁大连·期末)如图,夜晚冬冬从A点走向B点,他的影子会( )。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答案】D
【分析】冬冬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当冬冬从A点到路灯正下方,离路灯越来越近,所以影子就越来越短。当冬冬到路灯正下方时,他的影子此时最短;当冬冬从路灯正下方到B点,离路灯越来越远,所以影子越来越长,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夜晚冬冬从A点走向B点,他的影子会先变短,再变长。
故答案为:D
【典例精讲4】(22-23六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奇思乘坐热气球观光,在热气球从起飞到离地面180m的过程中,奇思看到的景物在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答案】D
【分析】热气球从起飞到离地面180m的过程中,先能看到树木的大部分,到能看到树木的少部分、建筑物的上面部分,再到只能看到建筑物的上面部分,最后从上向下看到楼、树的顶部,据此解答。
【详解】先能看到树木的大部分(图②),到能看到树木的少部分、建筑物的上面部分(图④),再到只能看到建筑物的上面部分(图①),最后从上向下看到楼、树的顶部(图③),所以图片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D
【点睛】考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离地面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小,看到的景物由侧面到顶部。能用三视图表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选择题
1.地面上位置A离路灯4m,位置B离路灯3m。晚上喜羊羊站在位置A的影子和站在位置B的影子相比,( )。
A.在位置A的影子长些 B.在位置B的影子长些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根据同一物体距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短;距离光源越远,影子就越长;据此解答。
【详解】如图:
晚上喜羊羊站在位置A的影子和站在位置B的影子相比,在位置A的影子长些。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物体位置、光源、影长之间的关系。
2.某超市囤积了一些饮料,将这些饮料装箱放在仓库里,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这些饮料最少有( )箱。
A.8 B.6 C.9 D.7
【答案】D
【分析】从正面可看出前排有5箱饮料,从上面看有两排,后排至少有2箱饮料,总共至少有:5+2=7(箱),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5+2=7(箱)
所以这些饮料最少有7箱。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物体,学生需熟练掌握。
3.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得,这个图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是3个小正方体,上层是1个小正方体,并且两层左对齐;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可得,这个图形分上下两层,上层只有1个小正方体,下层有2个小正方体,并且左对齐,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A.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3个,上层1个靠左;从左面看有2层,下层2个,上层1个,靠左,符合题意;
B.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3个,上层1个靠右,不符合题意;
C.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2个,上层1个靠左,不符合题意;
D.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3个,上层1个靠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下图中a、b、c、d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当行驶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由于受前车遮挡,( )车的司机完全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观测者眼睛能看到的地方称为视区;观测者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将各个车辆驾驶位置和红绿灯连线,即可得出哪辆汽车受到前车的阻挡,画出图形再观察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如图:
c车的司机完全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下图中a、b、c、d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当行驶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由于受前车遮挡,c车的司机完全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故答案为:C
5.如下图所示,王叔叔驾驶轿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
B.轿车行驶至位置B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
C.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都能看到建筑物乙。
【答案】A
【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把观察点和建筑物当做两点,分析轿车的行驶过程,判断A、B两处轿车的可视范围,即可解答。
【详解】
如图:
A.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说法正确;
B.轿车行驶至位置B时,王叔叔不能看到建筑物乙,原题干说法错误;
C.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不能看到建筑物乙,原题干说法错误。
如下图所示,王叔叔驾驶轿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
故答案为:A
6.晚上,小华在路灯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下图所示,他分别站在路灯两侧四个不同的位置①②③④。在路灯灯光的照射下,站在位置( )时,小华的影子最短。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分析】根据“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
夜晚,在路灯灯光的照射下,站在位置②时,小华的影子最短。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应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经验进行解答即可。
7.当小兔处于图中A、B、C、D中的( )位置时,点E就看不到了。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A、B、C、D中的哪个位置不能看到点E,那么点E同样也不能看到哪个位置,假设以点E为观察点,墙的顶端为障碍点,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盲区的位置就看不到了。
【详解】过点E作与墙顶端的连线,并延长至地平面,作图如下:
由上图可知,视线刚好与位置C重合,则CE左侧的区域为视野区域,CE右侧的区域为盲区,所以小兔处于图中D的位置时,点E就看不到了;
故答案为:D
8.杜甫在《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人描述人在泰山( )看到的情境。
A.山脚 B.登山途中 C.山顶 D.山前
【答案】C
【分析】俗语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因为泰山比周围的山高,站在泰山顶上看其它的山,觉得都很小。杜甫《望岳》中有“一览众山小”的名句,说的是在泰山山顶看到的景象。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杜甫在《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人描述人在泰山山顶看到的情境。
故答案为:C
9.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要( )个小立方块。
A.5 B.6 C.7
【答案】A
【分析】
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第一层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看是,说明立体图形有两层,第二层在左边一列,可以是1个小正方体,也可以是两个小正方体,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最少要:
4+1=5(个)
即: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要5个小立方块。
故答案为:A
10.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A.4;5 B.5;6 C.6;7
【答案】B
【分析】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第一层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这个形状;从正面看是,说明立体图形有第二层,第二层在左边一列,可以是1个正方体,可以是两个,据此计算。
【详解】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第一层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这个形状;
从正面看是,说明立体图形有第二层,第二层在左边一列,可以是1个正方体,可以是两个;
最少需要:4+1=5(个)
最多需要:4+2=6(个)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观念。
11.如图,朋朋从房子前走过,他看到的房子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答案】B
【分析】②图看不到树干,说明被房子挡住,说明他还没有走到房子的正面;③图是走在房子的正面看到的;①图可以看到整棵树,也可以看到墙,说明他已走过这栋房子,往回看。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龙龙从房子前走过,他看到的房子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看到整棵树。
12.如图,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 )号车因前车遮挡,司机看不见标有“石家村”的牌子。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连接石家村牌子的最高处与各个车辆的驾驶室,如下图,因为前车遮挡,③号车的司机看不到牌子,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③号车因前车遮挡,司机看不见标有“石家村”的牌子。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的范围,影响观察范围的主要因素有:观察点的高低、观察点的远近、障碍物的移动。
13.左图中,小明从上面看到的是( ),小明从右边看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2层,每层并列2个正方形;
从右边看到有2层,上层1个正方形,下层有2个正方形,右齐,据此解答。
【详解】左图中,小明从上面看到的是,小明从右边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4.小明用同样的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如图分别是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不可能是图( )。
A. B. C.
【答案】C
【分析】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给几何体,根据所看到的形状选择即可。
【详解】用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由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下层由4各小正方体拼成,分两行,前面3个,后面1个,左齐;上面最少1个,最多2个,在最左侧。所以从左面不可能看到三列,即不可能看到。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5.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5 B.6 C.7 D.8
【答案】B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右面一列的上面至少有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底层有5个正方体,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左上角的正方体上面有1个正方体。据此解答。
【详解】5+1=6(个)
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需要6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6.如图,小猴子从点A起绕房子逆时针转一圈,所看到房子的图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小猴子从点A起绕房子逆时针转一圈,所看到房子的图片应该是有四个窗户的面,有门的面,形状和①相同的空白面,形状和②相同的空白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小猴子从点A起绕房子逆时针转一圈,所看到房子的图片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7.淘气看到一座房子和一棵树,他向前走先后看到三幅图(如下),看到的三幅图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D
【分析】淘气先前走,是先看到的是左视图,再是正视图,最后是右视图。
【详解】①是右视图,②是左视图,③是正视图。则按照淘气向前走,先后看到的图形的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D
18.从A、B、C、D四个不同位置观察小区,如图,下面右边这幅图是站在( )。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根据图示,站在A位置看到一排树,树后面有2栋楼,楼上有一竖列窗户。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右边这幅图是站在A位置看到的。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9.桌上摆着一个由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它的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图。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分别分析各个选项中的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详解】
A.从它的左面看到有2列,第一列有2个小正方形,图形是;
B.从它的左面看到有8列,第一列有2个小正方形,图形是;
C.从它的左面看到有2列,第一列有8个小正方形,图形是;
D.从它的左面看到有2列,第一列有1个小正方形,图形是,和题目中图形相同。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0.田田沿着小河游览拍摄风景图(自左向右)。他连续拍了四张照片。这组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是( )。
A.4213 B.4231 C.4321 D.1234
【答案】B
【分析】因为田田沿着小河游览拍摄风景图(自左向右)。所以第一次拍到的是第四张,第二次拍到的是第二张,第三次拍到的是第三张;最后一个拍到的是第一张,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田田沿着小河游览拍摄风景图(自左向右)。他连续拍了四张照片。这组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是4231。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如图所示,在房子外的屋檐E处有一台监视器,房子前面有一面落地的广告牌BD,那么监视器看不到的区域是( )。
A.三角形AFD B.三角形BFD C.三角形ABD D.四边形BDEC
【答案】C
【分析】本题根据图形覆盖现象规律,屋檐E处与广告牌顶点连线的延长线得出,得出三角形ABD为监视器盲区。
【详解】根据图形覆盖现象规律,E处与广告牌BD的顶点连线的延长线到地面A点,得出三角形ABD区域为监视器盲区。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出E处与广告牌顶点D连线并延长,得出视频盲区,解决问题。
22.图1是在空中看到的亮亮的家,房子边上有一棵大树,一个石凳。门前有一条小路。图2这个画面是站在位置( )看到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分析】在①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前面、小路、石凳的侧面、大树的一部分;在②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后面、大树、石凳正面和一部分小路;在③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正面,石凳正面、大树和部分小路;在④的位置能看到大树,小路和石凳的侧面。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在①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前面、小路、石凳的侧面、大树的一部分,图2与此描述相符。
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从各位置看到哪些景物。
23.王老师站在窗外观察教室内的情况。王老师离窗户越近,观察到的区域(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D.不能确定
【答案】A
【分析】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结合眼睛距离窗户远近时所产生的张角范围进行解答。
【详解】如图:夹角的范围代表老师观察的范围,圆点是老师站的位置。
所以王老师离窗户越近,观察到的区域越大。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位观察范围的大小,注意远看范围小,近看范围大。
24.淘气晚上外出散步,当他逐渐地走近路灯时,路灯下他的影子( )。
A.逐渐拉长 B.逐渐缩短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答案】B
【分析】一个人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淘气晚上外出散步,当他逐渐地走近路灯时,路灯下他的影子逐渐缩短。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影子的长短与路灯距离远近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一个立体图形,从它的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它的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逐项分析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A.从上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是3个,下层是1个靠右,不符合题意;
B.从上面看是两层,上层1个靠右,下层3个,从左侧看是两层,上层一个靠右,下层两个,不符合题意;
C.从上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3个,下层1个靠左,不符合题意;
D.从上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1个靠右,下层3个;从左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1个靠左,下层2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意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
(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
(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空间观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形成对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直观认识。
2、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推理出物体的三维结构,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制作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视图: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特征。
3、学会绘制三视图: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物体绘制出准确的三视图。
4、应用与拓展:学生能够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设计简单的立体模型。
1.要想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必须学会想象,建立空间观念,或者把图形分成几部分来逐一画出;
2.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
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
1、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1)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2)借助实物模拟,观察并得出结论。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误区点拨:
(1)不能正确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处于拍摄地点,根据图中景物的特点,想想能看到什么。
【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山西吕梁·期末)用小正方体搭几何体,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A.4 B.5 C.6 D.7
【答案】B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底层个数和摆放方式,底层4个小正方体,摆了2行,且两行交错摆放;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层数,和第2层小正方体最少个数,第2层只看到1个小正方形,即最少摆了1个小正方体,据此分析。
【详解】
,如图,,至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B
【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底层4个小正方体和摆放位置,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可以确定第2层1个小正方体和摆放位置,据此确定这个立体图形。
【详解】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故答案为:C
【典例精讲3】(23-24六年级上·辽宁大连·期末)如图,夜晚冬冬从A点走向B点,他的影子会( )。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答案】D
【分析】冬冬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当冬冬从A点到路灯正下方,离路灯越来越近,所以影子就越来越短。当冬冬到路灯正下方时,他的影子此时最短;当冬冬从路灯正下方到B点,离路灯越来越远,所以影子越来越长,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夜晚冬冬从A点走向B点,他的影子会先变短,再变长。
故答案为:D
【典例精讲4】(22-23六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奇思乘坐热气球观光,在热气球从起飞到离地面180m的过程中,奇思看到的景物在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答案】D
【分析】热气球从起飞到离地面180m的过程中,先能看到树木的大部分,到能看到树木的少部分、建筑物的上面部分,再到只能看到建筑物的上面部分,最后从上向下看到楼、树的顶部,据此解答。
【详解】先能看到树木的大部分(图②),到能看到树木的少部分、建筑物的上面部分(图④),再到只能看到建筑物的上面部分(图①),最后从上向下看到楼、树的顶部(图③),所以图片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D
【点睛】考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离地面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小,看到的景物由侧面到顶部。能用三视图表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选择题
1.地面上位置A离路灯4m,位置B离路灯3m。晚上喜羊羊站在位置A的影子和站在位置B的影子相比,( )。
A.在位置A的影子长些 B.在位置B的影子长些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根据同一物体距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短;距离光源越远,影子就越长;据此解答。
【详解】如图:
晚上喜羊羊站在位置A的影子和站在位置B的影子相比,在位置A的影子长些。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物体位置、光源、影长之间的关系。
2.某超市囤积了一些饮料,将这些饮料装箱放在仓库里,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这些饮料最少有( )箱。
A.8 B.6 C.9 D.7
【答案】D
【分析】从正面可看出前排有5箱饮料,从上面看有两排,后排至少有2箱饮料,总共至少有:5+2=7(箱),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5+2=7(箱)
所以这些饮料最少有7箱。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物体,学生需熟练掌握。
3.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得,这个图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是3个小正方体,上层是1个小正方体,并且两层左对齐;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可得,这个图形分上下两层,上层只有1个小正方体,下层有2个小正方体,并且左对齐,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A.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3个,上层1个靠左;从左面看有2层,下层2个,上层1个,靠左,符合题意;
B.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3个,上层1个靠右,不符合题意;
C.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2个,上层1个靠左,不符合题意;
D.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3个,上层1个靠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下图中a、b、c、d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当行驶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由于受前车遮挡,( )车的司机完全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观测者眼睛能看到的地方称为视区;观测者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将各个车辆驾驶位置和红绿灯连线,即可得出哪辆汽车受到前车的阻挡,画出图形再观察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如图:
c车的司机完全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下图中a、b、c、d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当行驶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由于受前车遮挡,c车的司机完全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故答案为:C
5.如下图所示,王叔叔驾驶轿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
B.轿车行驶至位置B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
C.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都能看到建筑物乙。
【答案】A
【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把观察点和建筑物当做两点,分析轿车的行驶过程,判断A、B两处轿车的可视范围,即可解答。
【详解】
如图:
A.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说法正确;
B.轿车行驶至位置B时,王叔叔不能看到建筑物乙,原题干说法错误;
C.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不能看到建筑物乙,原题干说法错误。
如下图所示,王叔叔驾驶轿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
故答案为:A
6.晚上,小华在路灯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下图所示,他分别站在路灯两侧四个不同的位置①②③④。在路灯灯光的照射下,站在位置( )时,小华的影子最短。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分析】根据“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
夜晚,在路灯灯光的照射下,站在位置②时,小华的影子最短。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应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经验进行解答即可。
7.当小兔处于图中A、B、C、D中的( )位置时,点E就看不到了。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A、B、C、D中的哪个位置不能看到点E,那么点E同样也不能看到哪个位置,假设以点E为观察点,墙的顶端为障碍点,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盲区的位置就看不到了。
【详解】过点E作与墙顶端的连线,并延长至地平面,作图如下:
由上图可知,视线刚好与位置C重合,则CE左侧的区域为视野区域,CE右侧的区域为盲区,所以小兔处于图中D的位置时,点E就看不到了;
故答案为:D
8.杜甫在《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人描述人在泰山( )看到的情境。
A.山脚 B.登山途中 C.山顶 D.山前
【答案】C
【分析】俗语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因为泰山比周围的山高,站在泰山顶上看其它的山,觉得都很小。杜甫《望岳》中有“一览众山小”的名句,说的是在泰山山顶看到的景象。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杜甫在《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人描述人在泰山山顶看到的情境。
故答案为:C
9.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要( )个小立方块。
A.5 B.6 C.7
【答案】A
【分析】
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第一层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看是,说明立体图形有两层,第二层在左边一列,可以是1个小正方体,也可以是两个小正方体,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最少要:
4+1=5(个)
即: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要5个小立方块。
故答案为:A
10.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A.4;5 B.5;6 C.6;7
【答案】B
【分析】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第一层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这个形状;从正面看是,说明立体图形有第二层,第二层在左边一列,可以是1个正方体,可以是两个,据此计算。
【详解】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第一层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这个形状;
从正面看是,说明立体图形有第二层,第二层在左边一列,可以是1个正方体,可以是两个;
最少需要:4+1=5(个)
最多需要:4+2=6(个)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观念。
11.如图,朋朋从房子前走过,他看到的房子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答案】B
【分析】②图看不到树干,说明被房子挡住,说明他还没有走到房子的正面;③图是走在房子的正面看到的;①图可以看到整棵树,也可以看到墙,说明他已走过这栋房子,往回看。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龙龙从房子前走过,他看到的房子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看到整棵树。
12.如图,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 )号车因前车遮挡,司机看不见标有“石家村”的牌子。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连接石家村牌子的最高处与各个车辆的驾驶室,如下图,因为前车遮挡,③号车的司机看不到牌子,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③号车因前车遮挡,司机看不见标有“石家村”的牌子。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的范围,影响观察范围的主要因素有:观察点的高低、观察点的远近、障碍物的移动。
13.左图中,小明从上面看到的是( ),小明从右边看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2层,每层并列2个正方形;
从右边看到有2层,上层1个正方形,下层有2个正方形,右齐,据此解答。
【详解】左图中,小明从上面看到的是,小明从右边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4.小明用同样的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如图分别是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不可能是图( )。
A. B. C.
【答案】C
【分析】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给几何体,根据所看到的形状选择即可。
【详解】用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由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下层由4各小正方体拼成,分两行,前面3个,后面1个,左齐;上面最少1个,最多2个,在最左侧。所以从左面不可能看到三列,即不可能看到。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5.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5 B.6 C.7 D.8
【答案】B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右面一列的上面至少有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底层有5个正方体,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左上角的正方体上面有1个正方体。据此解答。
【详解】5+1=6(个)
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需要6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6.如图,小猴子从点A起绕房子逆时针转一圈,所看到房子的图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小猴子从点A起绕房子逆时针转一圈,所看到房子的图片应该是有四个窗户的面,有门的面,形状和①相同的空白面,形状和②相同的空白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小猴子从点A起绕房子逆时针转一圈,所看到房子的图片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7.淘气看到一座房子和一棵树,他向前走先后看到三幅图(如下),看到的三幅图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D
【分析】淘气先前走,是先看到的是左视图,再是正视图,最后是右视图。
【详解】①是右视图,②是左视图,③是正视图。则按照淘气向前走,先后看到的图形的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D
18.从A、B、C、D四个不同位置观察小区,如图,下面右边这幅图是站在( )。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根据图示,站在A位置看到一排树,树后面有2栋楼,楼上有一竖列窗户。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右边这幅图是站在A位置看到的。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9.桌上摆着一个由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它的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图。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分别分析各个选项中的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详解】
A.从它的左面看到有2列,第一列有2个小正方形,图形是;
B.从它的左面看到有8列,第一列有2个小正方形,图形是;
C.从它的左面看到有2列,第一列有8个小正方形,图形是;
D.从它的左面看到有2列,第一列有1个小正方形,图形是,和题目中图形相同。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0.田田沿着小河游览拍摄风景图(自左向右)。他连续拍了四张照片。这组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是( )。
A.4213 B.4231 C.4321 D.1234
【答案】B
【分析】因为田田沿着小河游览拍摄风景图(自左向右)。所以第一次拍到的是第四张,第二次拍到的是第二张,第三次拍到的是第三张;最后一个拍到的是第一张,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田田沿着小河游览拍摄风景图(自左向右)。他连续拍了四张照片。这组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是4231。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如图所示,在房子外的屋檐E处有一台监视器,房子前面有一面落地的广告牌BD,那么监视器看不到的区域是( )。
A.三角形AFD B.三角形BFD C.三角形ABD D.四边形BDEC
【答案】C
【分析】本题根据图形覆盖现象规律,屋檐E处与广告牌顶点连线的延长线得出,得出三角形ABD为监视器盲区。
【详解】根据图形覆盖现象规律,E处与广告牌BD的顶点连线的延长线到地面A点,得出三角形ABD区域为监视器盲区。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出E处与广告牌顶点D连线并延长,得出视频盲区,解决问题。
22.图1是在空中看到的亮亮的家,房子边上有一棵大树,一个石凳。门前有一条小路。图2这个画面是站在位置( )看到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分析】在①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前面、小路、石凳的侧面、大树的一部分;在②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后面、大树、石凳正面和一部分小路;在③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正面,石凳正面、大树和部分小路;在④的位置能看到大树,小路和石凳的侧面。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在①的位置能看到房子的前面、小路、石凳的侧面、大树的一部分,图2与此描述相符。
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从各位置看到哪些景物。
23.王老师站在窗外观察教室内的情况。王老师离窗户越近,观察到的区域(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D.不能确定
【答案】A
【分析】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结合眼睛距离窗户远近时所产生的张角范围进行解答。
【详解】如图:夹角的范围代表老师观察的范围,圆点是老师站的位置。
所以王老师离窗户越近,观察到的区域越大。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位观察范围的大小,注意远看范围小,近看范围大。
24.淘气晚上外出散步,当他逐渐地走近路灯时,路灯下他的影子( )。
A.逐渐拉长 B.逐渐缩短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答案】B
【分析】一个人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淘气晚上外出散步,当他逐渐地走近路灯时,路灯下他的影子逐渐缩短。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影子的长短与路灯距离远近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一个立体图形,从它的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它的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逐项分析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A.从上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是3个,下层是1个靠右,不符合题意;
B.从上面看是两层,上层1个靠右,下层3个,从左侧看是两层,上层一个靠右,下层两个,不符合题意;
C.从上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3个,下层1个靠左,不符合题意;
D.从上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1个靠右,下层3个;从左面看到的是两层,上层1个靠左,下层2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意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